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42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尤其涉及一种带防滑槽的鞋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防滑槽的鞋底的防滑槽深度以及鞋底的厚度都是均匀的,但由于使用者使用过程中脚底对鞋底的压力主要分布在前脚掌和后跟处,很多使用者都是前脚掌处或后跟处很快被磨破,而除了这两处外的其它位置还没被磨损十分严重,因此现有的鞋底使用寿命短,并造成材料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又节省材料的鞋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鞋底,包括鞋底主体,所述鞋底主体底面设有防滑槽,鞋底主体的前脚掌处设有前加厚耐磨层,鞋底主体的脚跟后外侧设有后加厚耐磨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鞋底主体的前脚掌处设有前加厚耐磨层,因此前脚掌处不容易被磨破;由于一般使用者的穿着习惯问题,使得鞋底的脚跟后外侧磨损最为严重,因此鞋底主体的脚跟后外侧设有后加厚耐磨层使得鞋底脚跟后外侧处不容易被磨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具有使用寿命长又节省材料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I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2中C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鞋底主体I底面设有防滑槽2,鞋底主体I的前脚掌处设有前加厚耐磨层3,鞋底主体I的脚跟后外侧设有后加厚耐磨层4,所述前加厚耐磨层3上设有防滑孔5,所述后加厚耐磨层4上设有防滑孔5,所述防滑孔5均匀分布在前、后加厚耐磨层3、4处的每个防滑槽2的中心位置,这种结构设置是为了在前、后加厚耐磨层3、4处的防滑槽2被完全磨损后,防滑槽2中心位置的防滑孔5能继续起到防滑功能,即增加了鞋底的使用寿命也不减弱鞋底的防滑性能,十分的节省材料,满足了现代节约能源、低炭环保的生活方式。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比较,本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防滑孔5均匀分布在前、后加厚耐磨层(3、4)处的相间隔一个防滑槽2的中心位置,这种防滑孔呈相间隔一个位置分布也能起到防滑有效果,同时鞋底的耐磨性更好。如图2所示,所述后加厚耐磨层4的厚度比前加厚耐磨层3的厚度更厚,由于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对鞋后跟处和压力比对前脚掌处的压力更大,因此后加厚耐磨层4的厚 度比前加厚耐磨层3的厚度更厚能够比较均衡前脚掌处和后跟处的磨损情况,不容易使后跟处的磨损情况比前脚掌处的磨损情况严重很多,因此能使鞋底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得到延长。
权利要求1.一种鞋底,包括鞋底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主体(I)底面设有防滑槽(2),鞋底主体(I)的前脚掌处设有前加厚耐磨层(3),鞋底主体(I)的脚跟后外侧设有后加厚耐磨层(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加厚耐磨层(3)上设有防滑孔(5),所述后加厚耐磨层(4)上设有防滑孔(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孔(5)均匀分布在前、后加厚耐磨层(3、4)处的每个防滑槽(2)的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孔(5)均匀分布在前、后加厚耐磨层(3、4)处的相间隔一个防滑槽(2)的中心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加厚耐磨层(4)的厚度比前加厚耐磨层(3)的厚度更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鞋底,包括鞋底主体,所述鞋底主体底面设有防滑槽,鞋底主体的前脚掌处设有前加厚耐磨层,鞋底主体的脚跟后外侧设有后加厚耐磨层,这种鞋底具有使用寿命长又节省材料的特点。
文档编号A43B13/22GK202407321SQ201220027818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1日
发明者陈玉柱 申请人:广州森马鞋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