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6308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簧拉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领域,尤其是一种拉牌可以自动回弹的拉头。



背景技术:

在带有自动锁止装置的拉链用拉头中,通常使用爪钩结构来实现拉牌自动回弹的功能,专利103220932A公开了一种带有自动制动装置的拉链用拉头,该带自动止动装置的拉链用拉头包括:主体,其形成有能供拉链链齿贯穿的链齿引导通路;卡定构件,利用销将该卡定构件摆动自如地轴支承于该主体,该卡定构件具有能从形成于上述主体的卡定窗孔向上述链齿引导通路内突出的卡定爪;施力部,其对上述卡定构件施力,以使上述卡定爪自上述卡定窗孔向上述链齿引导通路内突出,该带自动止动装置的拉链用拉头的特征在于,在配置在上述销的两端部的一对侧板部分的供上述销贯穿的通孔的周边部,分别设有能与上述销的端面抵接的铆接突起,上述一对侧板部分在上述通孔的周边部形成有凹部,上述铆接突起自该凹部延伸出来。该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结构复杂,零件较多。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拉头,结构简单,拉牌拉起超过九十度后仍然可以自动回弹,并且不会由于转动过度导致无法回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簧拉头,拉起拉牌松手后,拉牌会自动回弹至原位,并且不会发生拉牌转动过度无法回弹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头,包括拉头底座,拉牌,连接轴和弹簧,拉头底座包括上翼片、下翼片和连接上下翼片的连接柱,在上翼片的两侧设有上翼片侧面,上翼片侧面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轴的两个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上翼片上还设有用于设置拉牌的方形下凹,方形下凹中设有进一步下陷的弧形下凹,弧形下凹前端与方形下凹的侧壁连接,后端与方形下凹的底部平面连接,在弧形下凹与方形下凹的连接处设有锁定通孔,锁定通孔将弧形下凹分为第一通孔一侧的第一弧形下凹和和第二通孔一侧的第二弧形下凹,第一弧形下凹的前端与所述方形下凹的侧壁的连接处设有前端平台,后端通过止动垂面与 底部平面连接,第二弧形下凹的后端直接与底部平面连接,前端与方形下凹的侧壁连接,所述前端平台在第二弧形下凹处设有凸台;

拉牌包括拉牌身,拉牌身的顶端设有弹簧安装部分和止动部分,弹簧安装部分和止动部分左右相邻,弹簧安装部分设有弧面,止动部分设有低于弹簧安装部分的止动弧面,拉牌身的顶端还设有连接轴通孔,用于安装连接轴,将拉牌固定在拉头底座上,弹簧安装部分设有与连接轴通孔同轴设置的弹簧安装孔,半径大于连接轴通孔的半径,拉牌身的侧面还设有与弹簧安装孔相通的弹簧固定孔;

弹簧两端设有第一延长端和第二延长端,第一延长端设有拐角,拉头装配后,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安装孔中,拐角设置在所述凸台与第二弧形下凹连接处,第二延长端卡入弹簧固定孔,安装完成后,弹簧处于受压状态。

优选的,上翼片的内侧面围绕第一通孔处还设有向第二通孔一侧突出的环形平台,防止拉牌偏向第一通孔方向,避免转动拉牌时拉牌与拉头底座的侧面发生摩擦,导致转动不畅。

优选的,连接轴两端设有固定端,通孔两侧设有用于容纳固定端的弧形缺口,固定端进一步保证拉头装配后不易松脱。

优选的,拉牌的止动部分与弹簧安装部分连接处的底面设有突出的锁定头,拉牌平放时,锁定头卡入锁定通孔,防止拉牌发生滑动。

优选的,连接轴设置为圆柱体,一端设有齿轮状的固定端,齿轮的齿顶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径,安装时,固定端被破坏,卡入连接通孔中,保证固定效果。

优选的,连接轴设置为为圆柱体,顶部设有固定端,底部为设为空心管状,安装完成后对底部进行冲压,空心管会向外翻卷形成凸耳结构,凸耳外径大于所述连接通孔直径,保证安装效果。

优选的,弹簧安装孔在背向所述锁定头的方向设有扇形下陷结构,形成于弹簧安装孔的外侧,所示扇形下陷结构的角度大于90°。在转动拉牌时,下陷结构使拉牌可以避开弹簧的延长端,保证弹簧可以正常形变,且在安装时,可以挂住弹簧,方便组装。

优选的,弹簧安装孔设为圆锥平台状,内侧与连接通孔相连的一端的半径小于外侧与拉牌身相连的一端的半径,弹簧固定孔的底部同样设置为内侧小于外侧,方便拉牌在制备过程中的脱模。

优选的,弹簧的第二延长端设有固定折弯角,固定折弯角设置在所述弹簧固定孔中, 防止弹簧脱落。

优选的,弹簧固定孔与所述弹簧安装孔相连,方向与所述第二延长端一致,使弹簧的第二延长端可以方便的卡入固定孔,防止弹簧脱落。

优选的,弹簧的第二延长端与弹簧的圆圈部分连接处设有拐角,拉牌上的弹簧固定孔方向与弹簧的第二延长端方向一致,保证弹簧的第二延长端卡入拉牌,不易脱落。

优选的,弹簧的第一延长端与弹簧的第二延长端与弹簧的圆圈部分相切,延长端上分别设有拐角和固定折弯角,且两个角的尺寸一致,这样弹簧就可以混用,两个延长端均可以用来卡入拉牌身和卡入拉牌底座。

附图说明

图1为弹簧拉头爆炸图;

图2为弹片拉头底座示意图;

图3为弹片拉头底座立体图;

图4为拉牌立体图;

图5为拉牌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6为拉牌侧视图;

图7为拉牌从连接轴通孔处剖开的剖面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拉牌从连接轴通孔处剖开的剖面图;

图9为另一种拉牌立体图;

图10为弹簧示意图;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弹簧的示意图;

图12为第一种连接轴的示意图;

图13为第二种连接轴的示意图;

图14为拉头在拉牌拉到极限时从止动部分剖开的剖视图;

图15为拉头整体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弹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头,如图1所示,包括拉头底座2,拉牌4,连接轴3和弹簧4,如图2和图3所示,拉头底座2包括上翼片21、下翼片22和连接上下翼片的连接柱23,在上翼片的两侧设有上翼片侧面26,上翼片侧面26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轴的两个通孔,包括第一通孔271和第二通孔272,上翼片21上还设有用于设置拉牌的方形下凹24,方形下凹24中设有进一步下陷的弧形下凹25,弧形下凹25前端与方形下凹24的侧壁连接,后端与方形下凹24的底部平面253连接,在弧形下凹25与方形下凹24的连接处设有锁定通孔251,锁定通孔251将弧形下凹25分为第一通孔271一侧的第一弧形下凹255和第二通孔272一侧的第二弧形下凹256,第一弧形下凹255的前端与方形下凹24的侧壁的连接处设有前端平台252,后端通过止动垂面254与底部平面253连接,第二弧形下凹256的后端直接与底部平面253连接,前端与方形下凹24的侧壁连接,前端平台252在第二弧形下凹处设有凸台255;

如图4和图5所示,拉牌1包括拉牌身12,拉牌身12的顶端11设有弹簧安装部分111和止动部分112,弹簧安装部分111和止动部分112左右相邻,弹簧安装部分111设有弧面,止动部分112设有低于弹簧安装部分的止动弧面,拉牌身的顶端11还设有连接轴通孔14,用于安装连接轴3,将拉牌1固定在拉头底座2上,弹簧安装部分111设有与连接轴通孔14同轴设置的弹簧安装孔141,半径大于连接轴通孔14的半径,拉牌身12的侧面还设有与弹簧安装孔141相通的弹簧固定孔142;

如图9和图10所示,弹簧4两端设有第一延长端41和第二延长端42,第一延长端41设有拐角411,拉头装配后,弹簧4设置在弹簧安装孔141中,拐角411设置在凸台255与第二弧形下凹256连接处,第二延长端42卡入弹簧固定孔,安装完成后,弹簧处于受压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翼片的内侧面围绕第一通孔271处还设有向第二通孔272一侧突出的环形平台261,防止拉牌偏向第一通孔271方向,拉牌身的侧面与拉头底座相接触,避免转动拉牌时拉牌与拉头底座的侧面发生摩擦,导致转动不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轴两端设有固定端,通孔两侧设有用于容纳固定端的弧形缺口,固定端进一步保证拉头装配后不易松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到图7所示,拉牌的止动部分与弹簧安装部分连接处的底面设有突出的锁定头13,拉牌平放时,锁定头卡入锁定通孔251,防止拉牌发生滑动。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轴设置为圆柱体,一端设有齿轮状的固定端31,齿轮的齿顶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径,安装时,固定端被破坏,卡入连接通孔中,保证固定效果。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轴设置为为圆柱体,顶部设有固定端33,底部为设为空心管状,安装完成后对底部进行冲压,空心管会向外翻卷形成凸耳结构,凸耳外径大于所述连接通孔直径,保证安装效果。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弹簧安装孔141在背向锁定头的方向设有扇形下陷结构15,形成于弹簧安装孔141的外侧,扇形下陷结构15的角度大于90°,与弹簧安装孔连接处形成两个台阶151和152。在转动拉牌时,下陷结构使拉牌可以避开弹簧的延长端,保证弹簧可以正常形变,且在安装时,台阶152可以挂住弹簧,方便组装。

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弹簧安装孔141设为圆锥平台状,内侧与连接通孔相连的一端的半径小于外侧与拉牌身相连的一端的半径,弹簧固定孔142的底部同样设置为内侧小于外侧,方便拉牌在制备过程中的脱模。

如图9和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弹簧的第二延长端42设有固定折弯角421,固定折弯角设置在弹簧固定孔142中,弹簧固定孔142与弹簧安装孔141相连,方向与图11中弹簧的第二延长端42一致,使弹簧的第二延长端可以方便的卡入固定孔,防止弹簧脱落,第二延长端42与弹簧的圆圈部分相切,进一步提高弹簧的强度,延长弹簧使用寿命。

如图14所示,拉起拉牌转动到极限时,拉牌的止动部分12会抵在拉头底座的止动垂面254上,使拉牌无法进一步转动。

如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轴全部隐藏在拉头底座中,从正面只能看到拉牌1和拉头底座2,看不到连接轴的存在。

如图6和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弹簧的第二延长端42与弹簧的圆圈部分连接处设有拐角,拉牌上的弹簧固定孔142方向与弹簧的第二延长端42方向一致,保证弹簧的第二延长端卡入拉牌,不易脱落。

如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弹簧的第一延长端41与弹簧的第二延长端42与弹簧的圆圈部分相切,延长端上分别设有拐角411和固定折弯角422,且两个角的尺寸一致,这样弹簧就可以混用,两个延长端均可以用来卡入拉牌身和卡入拉牌底座, 降低装配难度。

如图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弹簧的第二延长端42与弹簧的圆圈部分连接处相切,且第二延长端不设置固定折弯角,拉牌上的弹簧固定孔142方向与弹簧的第二延长端42方向一致,保证弹簧的第二延长端卡入拉牌,不易脱落。

拉头装配完成后,弹簧处于轻微扭转变形状态,拉起拉牌,带动弹簧的第二延长端进一步发生扭转,松开拉牌后,在弹簧的带动下,拉牌会回复平放的位置。

将拉牌转动到止动部分与拉头底座的止动垂面相接触时,无法进一步转动拉牌。通过对止动垂面或止动部分角度的调节,可以调节拉牌转动的极限角度,由于弹簧的带动,即使拉牌转动的极限角度非常大,也不会发生转动过度无法回弹的情况。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