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闸操作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47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倒闸操作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环,尤其是涉及一种倒闸操作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在电气设备上工作,工作监护制度是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之一,国家电网公司印发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有关工作监护制度的条文规定,工作许可手续完成后,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应向工作班成员交待工作内容、人员分工、带电部位和现场安全措施,进行危险点告知,并履行确认手续,工作班方可开始工作。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应始终在工作现场,对工作班人员的安全认真监护,及时纠正不安全的行为。近年来发生的电力安全生产事故,监护工作不到位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是监护人不在作业现场,作业人员在无监护的情况下擅自进行作业,也有些是监护人临时处理其他事情,没有要求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并离开作业现场,导致作业人员失去监护。现在没有可以有效提示监护人和操作人可能超过正常监护距离的工具。在倒闸操作中监护操作时,需要有2人,1人监护,另1人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断路器的分合,保护压板的投退等都需要在操作票上记录时间,有些单位建议在操作过程中全程录音,目前并没有同时可以实现监护距离警示、录音、方便看时间的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闸操作中监护人和操作人使用的智能手环,它能在操作过程中录音、方便监护人看时间并且监测到监护人和操作人可能超过正常监护距离并发出声音和振动警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倒闸操作智能手环,特征是:包括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具体的,监护人端包括监护人端腕带,监护人端壳体,监护人端按键、监护人端电池、监护人端电路板、监护人端显示屏、监护人端蜂鸣器、监护人端振动马达;操作人端包括操作人端腕带,操作人端壳体,操作人端按键、操作人端电池、操作人端电路板、操作人端显示屏、操作人端蜂鸣器、操作人端振动马达。

监护人端电路板上有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监护人端无线传输单元、监护人端存储单元、监护人端USB连接单元、监护人端时钟单元、监护人端录音单元。

监护人端电池采用可充电电池。监护人端电池与监护人端电路板连接,并为电路板供电。监护人端按键、监护人端显示屏、监护人端蜂鸣器、监护人端振动马达与电路板连接,从电路板上取用电源。

监护人端显示屏接收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用于显示电量、监护状态、时间、录音状态等信息,可采用OLED屏幕,其自发光的特点可以有效降低功耗。

监护人端蜂鸣器接收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可以发出蜂鸣声。

监护人端振动马达接收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可以振动。

监护人端按键可向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输入指令信号,包括监护距离“远/近”调节按键、“时钟设置”按键、“时钟调整”按键、“录音”按键、“暂停”按键、“停止”按键。

操作人端电路板上有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操作人端无线传输单元、操作人端存储单元、操作人端USB连接单元、操作人端时钟单元、操作人端录音单元。

操作人端电池采用可充电电池。操作人端电池与操作人端电路板连接,并为电路板供电。操作人端按键、操作人端显示屏、操作人端蜂鸣器、操作人端振动马达与电路板连接,从电路板上取用电源。

操作人端显示屏接收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用于显示电量、监护状态、时间、录音状态等信息,可采用OLED屏幕,其自发光的特点可以有效降低功耗。

操作人端蜂鸣器接收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可以发出蜂鸣声。

操作人端振动马达接收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可以振动。

操作人端按键可向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输入指令信号,包括“时钟设置”按键、“时钟调整”按键、“录音”按键、“暂停”按键、“停止”按键。

监护人端壳体有“录音”、“暂停”、“停止”“时钟设置”、“时钟调整”、监护距离“远/近”调节、“开关”按键,USB数据线接口和话筒的开孔。监护人端壳体内部有固定有监护人端电路板、监护人端电池、监护人端蜂鸣器、监护人端振动马达,并将监护人端屏露出。

监护人端腕带采用软橡胶材质,有能嵌入监护人端壳体的凹槽,并有“录音”、“暂停”、“停止”“时钟设置”、“时钟调整”、USB数据线接口的孔洞并使之露出。监护人端壳体需嵌入监护人端腕带的凹槽以便固定。监护人端腕带还有限位孔,束带、卡扣,通过卡扣卡在限位孔中,用束带加以固定,可牢固的戴在手腕上。

操作人端壳体有“录音”、“暂停”、“停止”“时钟设置”、“时钟调整”、“开关”按键,USB数据线接口和话筒的开孔。操作人端壳体内部有固定有操作人端电路板、操作人端电池、操作人端蜂鸣器、操作人端振动马达,并将操作人端屏露出。操作人端腕带采用软橡胶材质,有能嵌入操作人端壳体的凹槽,并有“录音”、“暂停”、“停止”“时钟设置”、“时钟调整”、USB数据线接口的孔洞并使之露出。操作人端壳体需嵌入操作人端腕带的凹槽以便固定。操作人端腕带还有限位孔,束带、卡扣,通过卡扣卡在限位孔中,用束带加以固定,可牢固的戴在手腕上。

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的显示屏上会显示电量、监护状态、时间、录音状态等信息。

本实用新型1个监护人端可与1个操作人端配合使用,监护人使用监护人端,操作人使用操作人端,监护人按下监护人端的“开关”按钮,操作人按下操作人端的“开关”按钮,之后,若连接成功,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的显示屏上会分别显示“连接正常”字样,手环可以正常工作。若调节距离,则需按动监护距离“远/近”调节按键,默认状态下是近距离监护状态,监护人端按下1次后,监护距离变为远距离监护状态,同时,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的显示屏上会分别显示“远距离监护”字样。

监护人和操作人可将手环戴在手腕上,若监护人和操作人的距离可能超出设置的合理的监护距离时,则监护人端手环会发出蜂鸣声,并会振动,显示屏上会显示“超出监护距离”的提示,同时操作人端手环会发出蜂鸣声,并会振动,显示屏上会显示“超出监护距离”的提示。提醒监护人和操作人可能超出合理的监护距离,若回到合理的监护距离内,则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的蜂鸣声和振动提醒会停止,显示屏上的“超出监护距离”的提示消失,变为显示设置的“近距离监护”或“远距离监护”状态,使用完毕后,需要分别按下监护人端的和操作人端的“开关”按钮关闭手环。

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都可以进行录音。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按动“录音”按键,对操作进行录音,显示屏上对应有“正在录音”的字样,“暂停”按键用于暂停录音,显示屏上对应有“暂停录音”的字样,“停止”按键用于结束录音,按下“停止”按键后,录音文件将自动保存到TF卡中,显示屏上对应有“录音结束,XX文件已保存”的字样(以录音开始的时间“年月日时分”命名,例如,2015年1月1日12点13分15秒,则录音文件名为“20150101121315.mp3”)。

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都可以进行时间设置。设置时间时,应先按“时钟设置”按键、选择要设置的小时或是分钟,重复按动此键可在小时和分钟设置间切换,然后按动“时钟调整”按键,每按动一次即可使数字增加1,设置好后等候几秒,设置时钟生效。

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都可以充电。可用USB数据线插入USB接口的方式对手环进行充电,充电时,显示屏会有电量显示,以提示充电的完成程度。

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都可以进行录音导出。导出录音文件时,可用USB数据线插入USB接口,另一端接电脑USB接口,在电脑上会自动识别为一个U盘,工作人员可以将数据拷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轻便易携带的优点,它能及时的提醒监护人和作业人员可能已经超过合理的监护距离,使监护人和作业人员重新确定监护方法是否符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工作监护制度的要求,能有效的降低因工作监护不到位带来的安全隐患,克服了现有工具无法提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可能超过合理监护距离的不足。同时,它能能在操作过程中录音、方便监护人看时间并在操作票上记录,给倒闸操作带来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监护人端外观主视图。

其中,在图1中,1为监护人端壳体、2为监护人端腕带、3为束带、4为卡扣、5为限位孔、6为麦克风孔、7为显示屏、8为开关按键、9为监护距离远/近调节按键。

图2为本实用新型操作人端主视图。

其中,在图2中,1为操作人端壳体、2为操作人端腕带、12为束带、13为卡扣、14为限位孔、15为麦克风孔、16为开关按键、17为显示屏。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腕带示意图。

其中,在图3中,18为腕带、19为停止按键、20为暂停按键、21为录音按键、22为腕带凹槽、23为束带。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监护人端左侧示意图。

其中,在图4中,2为监护人端腕带,23为USB数据线接口、24为时钟设置按键、25为时钟调整按键。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监护人端右侧示意图。

其中,在图5中,26为录音按键、27为暂停按键、28为停止按键。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人端左侧示意图。

其中,在图6中,29为USB数据线接口、30为时钟设置按键、31为时钟调整按键。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人端右侧示意图。

其中,在图7中,32为录音按键、33为暂停按键、34为停止按键。

图8为本实用新型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使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监护人端电气联系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操作人端电气联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倒闸操作智能手环包括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具体的,监护人端包括监护人端腕带,监护人端壳体,监护人端按键、监护人端电池、监护人端电路板、监护人端显示屏、监护人端蜂鸣器、监护人端振动马达;操作人端包括操作人端腕带,操作人端壳体,操作人端按键、操作人端电池、操作人端电路板、操作人端显示屏、操作人端蜂鸣器、操作人端振动马达。其中:

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分别与监护人端无线传输单元、监护人端存储单元、监护人端USB连接单元、监护人端时钟单元、监护人端录音单元、监护人端显示屏、监护人端蜂鸣器、监护人端振动马达、监护人端按键相连,如说明书附图9所示。

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分别与操作人端无线传输单元、操作人端存储单元、操作人端USB连接单元、操作人端时钟单元、操作人端录音单元、操作人端显示屏、操作人端蜂鸣器、操作人端振动马达、操作人端按键相连,如说明书附图10所示。

监护人端电路板上有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监护人端无线传输单元、监护人端存储单元、监护人端USB连接单元、监护人端时钟单元、监护人端录音单元。

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采用STM32F103C6T6作为处理器,协调并处理各个单元的工作。

监护人端无线传输单元采用蓝牙透传模块,接收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可接收或发射无线信号,与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进行双向通信。

监护人端存储单元采用TF卡作为存储介质,接收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可对TF卡进行读写(存储或读取录音文件)。

监护人端USB连接单元接收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可以对监护人端电池进行充电,也可通过此单元与计算机连接,从TF卡中导出录音数据。

监护人端时钟单元采用DS3231时钟芯片,接收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向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传输时钟信号,并备有备用电池,可在监护人端关机的状态下维持时钟正常走时。

监护人端录音单元采用VS1003录音芯片,可将麦克风采集到的数据通传输到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监护人端电池采用可充电电池。监护人端电池与监护人端电路板连接,并为电路板供电。监护人端按键、监护人端显示屏、监护人端蜂鸣器、监护人端振动马达与电路板连接,从电路板上取用电源。

监护人端显示屏接收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用于显示电量、监护状态、时间、录音状态等信息,可采用OLED屏幕,其自发光的特点可以有效降低功耗。

监护人端蜂鸣器接收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可以发出蜂鸣声。

监护人端振动马达接收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可以振动。

监护人端按键可向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输入指令信号,包括监护距离“远/近”调节按键、“时钟设置”按键、“时钟调整”按键、“录音”按键、“暂停”按键、“停止”按键。

操作人端电路板上有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操作人端无线传输单元、操作人端存储单元、操作人端USB连接单元、操作人端时钟单元、操作人端录音单元。

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采用STM32F103C6T6作为处理器,协调并处理各个单元的工作。

操作人端无线传输单元采用蓝牙透传模块,接收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可接收或发射无线信号,与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进行双向通信。

操作人端存储单元采用TF卡作为存储介质,接收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可对TF卡进行读写(存储或读取录音文件)。

操作人端USB连接单元接收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可以对操作人端电池进行充电,也可通过此单元与计算机连接,从TF卡中导出录音数据。

操作人端时钟单元采用DS3231时钟芯片,接收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向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传输时钟信号,并备有备用电池,可在操作人端关机的状态下维持时钟正常走时。

操作人端录音单元采用VS1003录音芯片,可将麦克风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操作人端电池采用可充电电池。操作人端电池与操作人端电路板连接,并为电路板供电。操作人端按键、操作人端显示屏、操作人端蜂鸣器、操作人端振动马达与电路板连接,从电路板上取用电源。

操作人端显示屏接收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用于显示电量、监护状态、时间、录音状态等信息,可采用OLED屏幕,其自发光的特点可以有效降低功耗。

操作人端蜂鸣器接收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可以发出蜂鸣声。

操作人端振动马达接收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的控制,可以振动。

操作人端按键可向操作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输入指令信号,包括“时钟设置”按键、“时钟调整”按键、“录音”按键、“暂停”按键、“停止”按键。

本实用新型1个监护人端需与1个操作人端配合使用,监护人使用监护人端,操作人使用操作人端,监护人按下监护人端的“开关”按钮,操作人按下操作人端的“开关”按钮,之后,双方会根据预先设置的指令进行自动配对,配对成功后,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的显示屏上会分别显示“连接正常”字样,手环可以正常工作。若调节距离,则需监护人在监护人端按动监护距离“远/近”调节按键,默认状态下是近距离监护状态,监护人端按下1次后,监护距离变为远距离监护状态,同时,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的显示屏上会分别显示“远距离监护”字样。监护人端的距离与操作人端的距离近,则它们之间的信号强度会较强,若监护人端的距离与操作人端的距离过远,则它们之间的信号强度会很弱,当监护人端的距离与操作人端的距离较远,达到预先设置的信号强度阀值时,监护人端控制与处理单元使得监护人端手环蜂鸣器发声,振动马达振动,显示屏上会显示“超出监护距离”的提示,同时操作人端手环控制与处理单元使得监护人端蜂鸣器发声,振动马达振动,显示屏上会显示“超出监护距离”的提示,提醒监护人和操作人可能超出合理的监护距离。若回到合理的监护距离内,则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的蜂鸣声和振动提醒会停止,显示屏上的“超出监护距离”的提示消失,变为显示设置的“近距离监护”或“远距离监护”状态,使用完毕后,需要分别按下监护人端的和操作人端的“开关”按钮关闭手环。

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都可以进行录音。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按动“录音”按键,对操作进行录音,显示屏上对应有“正在录音”的字样,“暂停”按键用于暂停录音,显示屏上对应有“暂停录音”的字样,“停止”按键用于结束录音,按下“停止”按键后,录音文件将自动保存到TF卡中,显示屏上对应有“录音结束,XX文件已保存”的字样(以录音开始的时间“年月日时分”命名,例如,2015年1月1日12点13分15秒,则录音文件名为“20150101121315.mp3”)。

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都可以进行时间设置。设置时间时,应先按“时钟设置”按键、选择要设置的小时或是分钟,重复按动此键可在小时和分钟设置间切换,然后按动“时钟调整”按键,每按动一次即可使数字增加1,设置好后等候几秒,设置时钟生效。

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都可以充电。可用USB数据线插入USB接口的方式对手环进行充电,充电时,显示屏会有电量显示,以提示充电的完成程度。

监护人端和操作人端都可以进行录音导出。导出录音文件时,可用USB数据线插入USB接口,另一端接电脑USB接口,在电脑上会自动识别为一个U盘,工作人员可以将数据拷出。

监护人端壳体有“录音”、“暂停”、“停止”“时钟设置”、“时钟调整”、监护距离“远/近”调节、“开关”按键,USB数据线接口和话筒的开孔。监护人端壳体内部有固定有电路板、电池、蜂鸣器、振动马达,并将其显示屏露出。

监护人端腕带采用软橡胶材质,有能嵌入监护人端壳体的凹槽,并有“录音”、“暂停”、“停止”“时钟设置”、“时钟调整”、USB数据线接口的孔洞并使之露出。监护人端壳体需嵌入监护人端腕带的凹槽以便固定。监护人端腕带还有限位孔,束带、卡扣,通过卡扣卡在限位孔中,用束带加以固定,可牢固的戴在手腕上。

操作人端壳体有“录音”、“暂停”、“停止”“时钟设置”、“时钟调整”、“开关”按键,USB数据线接口和话筒的开孔。操作人端壳体内部有固定有电路板、电池、蜂鸣器、振动马达,并将其显示屏露出。

操作人端腕带采用软橡胶材质,有能嵌入操作人端壳体的凹槽,并有“录音”、“暂停”、“停止”“时钟设置”、“时钟调整”、USB数据线接口的孔洞并使之露出。操作人端壳体需嵌入操作人端腕带的凹槽以便固定。操作人端腕带还有限位孔,束带、卡扣,通过卡扣卡在限位孔中,用束带加以固定,可牢固的戴在手腕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