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组换鞋面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0960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可组换鞋面的鞋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组换鞋面的鞋子。



背景技术:

凉鞋,是一种脚趾外露的鞋类,通风凉快似拖鞋,不过凉鞋比拖鞋底厚,有鞋尾,用料多一点。可分多种类型:有平跟、坡跟、高跟等。传统认为,凉鞋跟拖鞋一样,出席庄重的场合、做跑步运动、及驾驶车辆,不适当穿着凉鞋。不过,夏天到沙滩散步,业余休闲生活等最适合穿的可是凉鞋。因为有着极其简单的构造,凉鞋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足上用品,它是从原始的包裹物演变而来的。

然而,目前的凉鞋其鞋面均为固定式,因而无法任意拆换,故难以根据衣服颜色或样式进行搭配,习知固定式鞋面的凉鞋并不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组换鞋面的鞋子,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固定式鞋面的凉鞋不实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可组换鞋面的鞋子,包括有鞋体以及第一鞋面组;该鞋体的前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每一第一固定部上均结合有第一固定环,该鞋体的后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每一第二固定部均通过一相对扣接的第一扣具结合有第二固定环;该第一鞋面组固定结合于鞋体上,第一鞋面组包括有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和第三带体,该第一带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相对扣接的第二扣具,第一带体的两端通过对应的第二扣具与对应的第一固定环结合连接,该第二带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相对扣接的第三扣具,第二带体的两端通过对应的第三扣具与对应的第二固定环结合连接,该第三带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相对扣接的第四扣具,第三带体的两端通过对应的第四扣具与对应的第二固定环结合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为带体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扣具、第二扣具、第三扣具和第四扣具均为钮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带体的一端设置有粘扣带,该粘扣带位于第四扣具的周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第二鞋面组,该第二鞋面组固定结合于鞋体上,第二鞋面组包括有第四带体、第五带体和第六带体,该第四带体结合于第五带体和第六带体之间,该第五带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相对扣接的第五扣具,第五带体的两端通过对应的第五扣具与对应的第一固定环结合连接,该第六带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相对扣接的第六扣具,第六带体的两端通过对应的第六扣具与对应的第二固定环结合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五扣具和第六扣具均为钮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本产品可根据使用的需要任意更换第一鞋面组和第二鞋面组,并且第一鞋面组和第二鞋面组均可以与鞋体稳固安装连接,不易出现松动、脱落或断裂,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快捷,实用性强,并且使用舒适,为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便利。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组装第一鞋面组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组装第二鞋面组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鞋体配合第一鞋面组穿着时之使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鞋体配合第二鞋面组穿着时之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鞋体 11、第一固定部

12、第一固定环 13、第二固定部

14、第一扣具 15、第二固定环

16、透气孔 20、第一鞋面组

21、第一带体 22、第二带体

23、第三带体 24、第二扣具

25、第三扣具 26、第四扣具

27、粘扣带 30、第二鞋面组

31、第四带体 32、第五带体

33、第六带体 34、第五扣具

35、第六扣具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鞋体10以及第一鞋面组20。

该鞋体10的前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1,每一第一固定部11上均结合有第一固定环12,该鞋体10的后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部13,每一第二固定部13均通过一相对扣接的第一扣具14结合有第二固定环15;该鞋体10上设置有凹设有多个透气孔16,可起到透气和按摩的作用,该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3均为带体状,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3通过缝接的方式与鞋体10固定连接,该第一固定环12和第二固定环15均为碳纤维材质。

该第一鞋面组20固定结合于鞋体10上,第一鞋面组20包括有第一带体21、第二带体22和第三带体23,该第一带体21的两端均设置有相对扣接的第二扣具24,第一带体21的两端通过对应的第二扣具24与对应的第一固定环12结合连接,该第二带体22的两端均设置有相对扣接的第三扣具25,第二带体22的两端通过对应的第三扣具25与对应的第二固定环15结合连接,该第三带体23的两端均设置有相对扣接的第四扣具26,第三带体23的两端通过对应的第四扣具26与对应的第二固定环15结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具14、第二扣具24、第三扣具25和第四扣具26均为钮扣。并且,所述第三带体23的一端设置有粘扣带27,该粘扣带27位于第四扣具26的周缘,以便调整第三带体23的松紧长度。

如图3所示,进一步包括有第二鞋面组30,该第二鞋面组30固定结合于鞋体10上,第二鞋面组30包括有第四带体31、第五带体32和第六带体33,该第四带体31结合于第五带体32和第六带体33之间,该第五带体32的两端均设置有相对扣接的第五扣具34,第五带体32的两端通过对应的第五扣具34与对应的第一固定环12结合连接,该第六带体33的两端均设置有相对扣接的第六扣具35,第六带体33的两端通过对应的第六扣具35与对应的第二固定环15结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扣具34和第六扣具35均为钮扣。

使用时,如图4和图5所示,可根据需要选择第一鞋面组20或第二鞋面组30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本产品可根据使用的需要任意更换第一鞋面组和第二鞋面组,并且第一鞋面组和第二鞋面组均可以与鞋体稳固安装连接,不易出现松动、脱落或断裂,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快捷,实用性强,并且使用舒适,为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便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