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9196阅读:9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保护套,主要应用于生活领域。



背景技术:

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拉杆箱,是人们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而在出行途中容易发生一些擦碰,会对行李箱造成损害,因而急需一种能够在旅行过程中保护行李箱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李箱保护套,能够在旅行的过程当中有效保护行李箱,放置行李箱被弄脏活磕碰。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行李箱保护套,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的开口向右,所述第二保护套的开口向左,所述第一保护套包括第一上盖面、第一下盖面、第一前盖面、第一后盖面和左盖面,所述第一上盖面的左棱与第一下盖面的左棱通过所述左盖面连接,所述第一上盖面的前棱和所述第一下盖面的前棱通过所述第一前盖面连接,所述第一上盖面的后棱与所述第一下盖面的后棱通过所述第一后盖面连接,所述左盖面的前棱与所述第一前盖面的左棱连接,所述左盖面的后棱与所述第一后盖面的左棱连接;

所述第二保护套包括第二上盖面、第二下盖面、第二前盖面、第二后盖面和右盖面,所述第二上盖面的右棱与第二下盖面的右棱通过所述右盖面连接,所述第二上盖面的前棱和所述第二下盖面的前棱通过所述第二前盖面连接,所述第二上盖面的后棱与所述第二下盖面的后棱通过所述第二后盖面连接,所述右盖面的前棱与所述第二前盖面的右棱连接,所述右盖面的后棱与所述第二后盖面的右棱连接;

所述第一保护套的右端与所述第二保护套的左端通过拉链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下盖面的左前角和左后角均开设有用于供行李箱的滑轮穿过的滑轮孔,所述第二下盖面的右前角和右后角均开设有所述滑轮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上盖面上还开设有供拉杆通过的拉杆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保护套和所述第二保护套均采用透明PVC胶片制成。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保护套和所述第二保护套的侧棱上均包裹有包边,所述包边的材质为布料。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布料为黑色的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因而在将本实用新型套在行李箱时,只需将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相互扣合,就能够实现覆盖行李箱的目的,从而将行李箱完全包裹在保护套内,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通过拉链进行连接,方便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的连接,更能够快速的实现第一保护套与第二保护套构成能够容纳行李箱的空间。

滑轮孔的设置方便行李箱上的滑轮能够穿过滑轮孔而与地面接触,因而在移动行李箱的过程中,也可在行李箱上套设本实用新型,依然可利用行李箱上的滑轮进行移动。

拉杆孔的设置,行李箱上的拉杆可通过拉杆孔拉出,方便使用者拖动套有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

本实用新型采用PVC胶片,由于本材料特性,透明且为柔性,使用者可在外界直接观察到行李箱的状态(拉链是否拉好等)。

包边的设置,有效的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在将本实用新型进行收纳时,包边更易被弯折,因而可防止各个盖面被弯折,因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保护套;2、第二保护套;3、滑轮孔;4、拉链;5、拉杆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李箱保护套,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保护套1和第二保护套2,所述第一保护套1的开口向右,所述第二保护套2的开口向左,所述第一保护套1包括第一上盖面、第一下盖面、第一前盖面、第一后盖面和左盖面,所述第一上盖面的左棱与第一下盖面的左棱通过所述左盖面连接,所述第一上盖面的前棱和所述第一下盖面的前棱通过所述第一前盖面连接,所述第一上盖面的后棱与所述第一下盖面的后棱通过所述第一后盖面连接,所述左盖面的前棱与所述第一前盖面的左棱连接,所述左盖面的后棱与所述第一后盖面的左棱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套2包括第二上盖面、第二下盖面、第二前盖面、第二后盖面和右盖面,所述第二上盖面的右棱与第二下盖面的右棱通过所述右盖面连接,所述第二上盖面的前棱和所述第二下盖面的前棱通过所述第二前盖面连接,所述第二上盖面的后棱与所述第二下盖面的后棱通过所述第二后盖面连接,所述右盖面的前棱与所述第二前盖面的右棱连接,所述右盖面的后棱与所述第二后盖面的右棱连接;所述第一保护套1的右端与所述第二保护套2的左端通过拉链4进行连接。

在使用时,只需将第一保护套1和第二保护套2分别桃子行李箱的左侧和右侧,并使得第一保护套1和第二保护套2之间通过拉链4进行连接即可,这样就实现了将行李箱包裹起来的目的。

有本实用新型将整个行李箱包裹起来了,因而使得灰尘无法与行李箱接触,放置行李箱被弄脏。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围起来的空间应正好与行李箱的尺寸相对应,而行李箱的规格较多,因而本实用新型的规格与现有行李箱的规格一样,每个规格的本实用新型只能适用一种规格的行李箱。

行李箱的磕碰通常只会在移动过程中发生。

因而本实用新型还作以下改进:

所述第一下盖面的左前角和左后角均开设有用于供行李箱的滑轮穿过的滑轮孔3,所述第二下盖面的右前角和右后角均开设有所述滑轮孔3。所述第一上盖面上还开设有供拉杆通过的拉杆孔5。

在将本实用新型套在行李箱上时,行李箱的滑轮穿过滑轮孔3而与地面接触,再讲拉杆从行李箱上拉出,拉杆穿过拉杆孔5,人们便可通过拉杆控制行李箱的移动,行李箱的移动,便会带着本实用新型一起移动,二本实用新型覆盖在行李箱的箱体上,因而在行李箱在发生磕碰时,本本实用新型便会有效的保护行李箱。

所述第一保护套1和所述第二保护套2均采用透明PVC胶片制成。

由于是透明材质,使得使用者在外侧便可直接透过第一保护套1或第二保护套2观察到行李箱的状态,也更美观。

此外,PVC材质较为柔软,具备一定的弹性,因而在行李箱发生磕碰时,能够有效的吸收碰撞的能量,进而起到保护行李箱的目的。

所述第一保护套1和所述第二保护套2的侧棱上均包裹有包边,所述包边的材质为布料。

进一步的说,第一保护套1的各个盖面(第一上盖面、第一下盖面、第一前盖面、第一后盖面和左盖面)之间的连接均采用包边进行连接,由于包边为布料,布料相对盖面更为柔软,因而在无需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有效的对第一保护套1进行折叠收纳(单个盖面不折叠)。同理,第二保护套2也一样。

所述布料为黑色的帆布,所述PVC胶片的厚度为3-6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