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7844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防静电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与鞋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防静电鞋。



背景技术:

请配合参阅图1,一已知的防静电鞋,其为中国台湾专利案公开号数M361917,其包含:一大底10,为可导电材质,该大底上设置一第一导电布11,该第一导电布11并由该大底10上侧外露;一垫体20,以下侧设置于该大底10的上侧,该垫体20,包含一主垫、一衬垫、一贴片式电阻(SMD,为surface-mount device的缩写)21、一上导电布及一下导电布,该主垫具一穿孔,该衬垫设置于该主垫下侧,该衬垫具一容纳孔,该主垫的该穿孔与该衬垫的该容纳孔相对,该贴片式电阻(SMD)21设置于该穿孔与该容纳孔之内,该贴片式电阻21包含一封装层及二接脚,该封装层内具一电阻电路,该二接脚设于该封装层的两侧并平贴于该封装层,该二接脚又分别与该电阻电路电性连接,其中一接脚由该主垫的上侧外露,另一接脚由该衬垫的下侧外露,一上导电布设于该主垫的上侧且覆盖该贴片式电阻的一接脚,作电性连接,一下导电布设置于衬垫下侧并覆盖该贴片式电阻的另一接脚,并与该大底10的该第一导电布11接触作电性连接;以及一中底30,设在该大底10的上侧,且与该大底10夹住该垫体20,在该中底30设一第二导电布31,该第二导电布31具有在该中底30上侧的一第一段311及一第二段312,以及位于该中底30下侧的一第三段313,该第二导电布31的该第三段313被垫体覆盖,以避免该第三段313与该大底10或与该大底10的该第一导电布11接触而构成通路,且该垫体20的该上导电布与该第二导电布31的该第三段313接触而电性连接;以及一鞋面设置于该大底10、该垫体20及该中底30之上。以此方式,导通人体与中底30的静电,及大底10与地面的静电,透过贴片式电阻(SMD)21将人体身上所累积的静电经由电组器调节传导至地面而排除掉。

此种方式,因其结构性不佳,上下导电布贴合或缝合无法确实定位贴片式电阻,使该已知防静电的鞋及鞋垫在使用上及生产时,会有不稳定性的问题,在多次踩踏后,贴片式电阻可能会产生位移,而造成短路或断路,导致防止静电产生效果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鞋,以改善一般防静电鞋的稳定性及仍待改善的缺失。

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静电鞋,包含:一大底具有一导电部,导电部由导电材料制成;及一鞋垫具有一导电部;加上一防静电单元设置于该大底与该鞋垫之间。其中该防静电单元包括:一第一基底,以不导电材料制成,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一第二基底,以不导电材料制成,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一第一导电件设置于该第一基底的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一第二导电件设置于该第二基底的该第一面。一第三导电件设置于该第二基底的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该第二导电件与该第三导电件为电性不导通。一电阻器设置于该第二基底的该第一面,两端连接该第二导电件与该第三导电件。

其中该第一基底的该第一面贴合在该第二基底的该第一面上,使该第一导电件与该第二导电件作电性导通,其中在该第一基底的该第二面的该第一导电件与该鞋垫的该导电部及该大底的该导电部的其中一者作电性连接,而在该第二基底的该第二面的该第三导电件与该大底的该导电部及该鞋垫的该导电部的另一者作电性连接,以及加上连接在该大底与该鞋垫之上的一鞋面。

在一实施例中,该防静电单元更具有一第四导电件,设置于该第一基底的该第一面与该第二基底的该第一面,两端电性连接该第一导电件与该第二导电件。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电阻器为一贴片式电阻(SMD)。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电阻器的电阻值为1MΩ~10MΩ。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基底和该第二基底一端相连,构成一单一基底。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大底是由导电材料所制成,因此整个大底均为该导电部。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鞋垫的导电部位于该鞋垫的底端或前端。

在一实施例中,更包含一鞋面,连接该大底。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静电的鞋及鞋垫,可提供稳固的结构,让该鞋在使用时,或该鞋垫在踩踏时,经由防静电单元中的该第二导电件及该第三导电件与该贴片式电阻(SMD)平整的贴合连结,使该防静电单元中的该贴片式电阻(SMD),建立在良好的结构基础上,而又稳固的缝制在该鞋垫上,因此不致于在外力的作用之下,造成该贴片式电阻(SMD)的位移,而造成断路或短路。而失去调节静电释放的功效,使操作中的电子组件损坏或在静电瞬间释放时产生火花。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防静电单元的第一面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防静电单元的第二面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防静电单元折迭后的第二基底的第二面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防静电单元折迭后的第一基底的第二面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0、40 大底 11 第一导电布

20 垫体 21 贴片式电阻

30 中底 31 第二导电布

311 第一段 312 第二段

313 第三段 50 鞋垫

51 导电部 60 防静电单元

61 第一基底 611、621第一面

612、622 第二面 62 第二基底

63 第一导电件 64第二导电件

65 第三导电件 66 第四导电件

67电阻器 70 鞋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静电鞋,请配合参阅图2至图7所示,包含:一大底40、一连接该大底40的鞋面70、一放置于该鞋面70中的鞋垫50,以及一防静电单元60,其中该大底40具有一导电部,在本实施例中,该大底40是由导电材料所制成,因此整个大底40均为该导电部。

该鞋垫50具有一导电部51,在本实施例中,该鞋垫50的导电部51位于该鞋垫50的底端或前端。

该防静电单元60,缝制在该鞋垫50的该导电部51下方,位于该大底40与该鞋垫50之间,包括:

一第一基底61,以不导电材料制成,具有一第一面611及一第二面612。

一第二基底62,以不导电材料制成,具有一第一面621及一第二面622。

一第一导电件63设置于该第一基底61的该第一面611与该第二面612。

一第二导电件64设置于该第二基底62的该第一面621。

一第三导电件65设置于该第二基底62的该第一面621与该第二面622,该第二导电件 64与该第三导电件65为电性不导通。

一第四导电件66设置于该第一基底61的该第一面611与该第二基底62的该第一面621,两端连接该第一导电件63与该第二导电件64以确保该第一导电件63与该第二导电件64的电性连接状态。

一电阻器67,在本实施例中,该电阻器67为贴片式电阻(SMD,surface-mount device),设置于该第二基底62的该第一面621,其电阻值为1MΩ~10MΩ,两端连接该第二导电件64与该第三导电件65。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基底61和该第二基底62尺寸相同,其一端相连,构成一单一基底。且该第一基底61的该第一面611贴合在该第二基底62的该第一面621上,使该第一导电件63与该第二导电件64电性导通。其中在该第一基底61的该第二面612的该第一导电件63与该鞋垫50的该导电部51作电性连接,在该第二基底62的该第二面622的该第三导电件65与该大底40作电性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在该第一基底61的该第二面612的该第一导电件63与该大底40作电性连接,在该第二基底62的该第二面622的该第三导电件65与该鞋垫50的该导电部51作电性连接,如此亦可达成相同的作用。

当人体经由活动时接触摩擦或经由外部物质传导而产生静电时,静电会从该鞋垫50的该导电部51,经由该防静电单元60的该第一导电件63,至该第二导电件64,然后经由该贴片式电阻(SMD)67的调节,将人体身上所累积的静电稳定的传导至该大底40后再传导至地面而排除掉,该贴片式电阻(SMD)67并能同时提供人体一定程度的防触电保护。

综上所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静电鞋,可提供稳固的结构,让该鞋在使用时,或该鞋垫在踩踏时,经由该第二导电件64及该第三导电件65与该贴片式电阻(SMD)67间平整的贴合连结,使的该防静电单元60中的该贴片式电阻(SMD)67,建立在良好的结构基础上,而又稳固的缝制在该鞋垫50上,因此不致于在外力的作用之下,造成该贴片式电阻(SMD)67的位移,而造成断路或短路因而失去调节静电释放的功效,而以人为媒介,破坏了电子组件或在静电瞬间释放时产生火花,使该防止静电的鞋及鞋垫有更高的耐用度和稳定度,减少成本的浪费和替换率,达到调节静电释放的功效并同时提供人体一定程度的防触电保护,提升工作环境的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