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风机。
背景技术:
吹风机是由一组电热丝和一个小风扇组合而成的。通电时,电热丝会产生热量,风扇吹出的风经过电热丝就变成热风。吹风机可以迅速吹干头发,并用于头发整形。吹风机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是结构都大同小异,它们一般都是由壳体、手柄、电动机、风叶、电热元件、挡风板、开关、电源线等部件组成。然而,现有的吹风机一般存在重量较大,风量小,噪声大的问题,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风机,该吹风机较轻,风量大,噪声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吹风机,包括壳体、发热架、第一风扇、第二风扇、手柄和开关;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从左往右依次分为三部分,分别记为前部腔、中部腔和后部腔;所述前部腔的前部壁面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后部腔的壁面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发热架横向设置于所述前部腔内;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左右并排而设,并均设置于所述中部腔内;所述手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壁上;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手柄上,所述开关与所述发热架、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均电性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消音板;所述第一消音板为圆柱形消音板,所述圆柱形消音板横向设置于所述后部腔内,使得所述后部腔的侧壁与所述圆柱形消音板相对。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消音板,所述第二消音板为块状消音板,所述块状消音板竖向设置在所述后部腔内,并与所述后部腔的后部壁面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第一消音板和第二消音板,均为多孔透风结构的消音板,从进风口进入的风可以顺利穿过第一消音板和/或第二消音板,可以把第一消音板和第二消音板均设置为海绵。
而发热架一般以云母或底座并辅以其他板材,将发热丝缠绕其上或夹压其中,通电后发热丝便可发热。
优选的,还包括隔热筒;所述隔热筒的顶面与底面均为敞口结构;所述隔热筒横向设置于所述前部腔内,所述发热架设置于所述隔热筒内。
优选的,还包括内筒;所述内筒横向设置于所述前部腔内,所述发热架设置于所述内筒的外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发热架包括第一发热架和第二发热架;所述第一发热架设置于所述内筒的上部侧壁上,所述第二发热架设置于所述内筒的下部壁面上,所述第一发热架和所述第二发热架对称而设。
优选的,所述内筒的顶面和底部均为敞口结构;所述发热架包括第一发热架、第二发热架和第三发热架;所述第一发热架设置于所述内筒的上部侧壁上,所述第二发热架设置于所述内筒的下部壁面上,所述第三发热架设置于所述内筒中部。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为圆形出风口,所述圆形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前部腔的前部壁面中央处;或者,所述出风口包括若干环形出风口,所述若干环形出风口成圆形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后部腔的侧壁上和/或设置在所述后部腔的后部壁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扇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二风扇由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设置为永磁式电机。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吹风机,并排设置有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第一风扇靠近出风口,有利于顺利出风;第二风扇靠近进风口,第二风扇起到增压的作用,有助于吸风。一前一后设置的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使得该吹风机的风量和风压增大了。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吹风机,设置有消音板,消音板能够能大大减少第二风扇在吸风过程中发出的噪音,并且,进风口由多个小孔组成,可进一步减少吸风过程中产生的高频噪音。进风口可以单独设置在后部腔的侧壁上,或者单独设置在后部腔的后部壁面上,又或者同时设置在后部腔的侧壁和后部壁面上,进风口的设置方式灵活多样。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吹风机,前部腔内设置有隔热筒,隔热筒能够减少传到壳体壁面上的热量,避免壳体温度过高,给使用者造成伤害。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吹风机,前部腔内设置有内筒,内筒的顶面和底面不为敞口结构时,内筒和外筒之间的间隙形成通风道;当内筒的顶面和底面为敞口结构时,风可以直接横向穿过内筒。而发热架可以设置为两片,也可以设置为三片,设置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而定。
(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吹风机,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均由永磁式电机驱动,永磁式电动机重量轻,转速高。而一般的吹风扇由交流串激式电机或交流罩极式电机驱动,交流串激式吹风机噪音大,换向器对电信设备有一定的干扰;而交流罩极式吹风机转速低,启动性能差,重量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吹风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提供的吹风机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吹风机的出风口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提供的吹风机的出风口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提供的吹风机的进风口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开关;3、第一风扇;4、第二风扇;5、第一消音板;6、出风口;7、进风口;8、隔热筒;9、内筒;10、第一发热架;11、第二发热架;12、第三发热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吹风机,包括壳体、发热架、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手柄1和开关2;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从左往右依次分为三部分,分别记为前部腔、中部腔和后部腔;所述前部腔的前部壁面设置有出风口6;所述后部腔的壁面上设置有进风口7;所述发热架横向设置于所述前部腔内;第一风扇3和第二风扇4左右并排而设,并均设置于所述中部腔内;手柄1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开关2设置于手柄1上,开关2与所述发热架、第一风扇3和第二风扇4均电性连接。
为了减少吸风过程中产生的高频噪音,该吹风机还包括第一消音板5;所述第一消音板为圆柱形消音板,所述圆柱形消音板横向设置于所述后部腔内,使得所述后部腔的侧壁与所述圆柱形消音板相对。另外,还可以包括第二消音板,所述第二消音板为块状消音板,所述块状消音板竖向设置在所述后部腔内,并与所述后部腔的后部壁面相对。
为了防止发热架的热量直接传递到壳体壁面上,该吹风机还包括隔热筒8;隔热筒8的顶面与底面均为敞口结构;隔热筒8横向设置于所述前部腔内,所述发热架设置于隔热筒8内。
另外,该吹风机还包括内筒9;内筒9横向设置于所述前部腔内,所述发热架设置于内筒9的外侧壁上。所述发热架包括第一发热架10和第二发热架11;第一发热架10设置于内筒9的上部侧壁上,第二发热架11设置于内筒9的下部壁面上,第一发热架10和第二发热架11对称而设。
同时,第一风扇3由第一电机驱动,第二风扇4由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设置为永磁式电机,永磁式电动机重量轻,转速高。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内筒9的顶面和底部均为敞口结构;所述发热架包括第一发热架10、第二发热架11和第三发热架12;第一发热架10设置于内筒9的上部侧壁上,第二发热架11设置于内筒9的下部壁面上,第三发热架12设置于内筒9的中部。第一发热架10和隔热筒8之间、第一发热架10与第三发热架12之间、第三发热架12与第二发热架11之间、第二发热架11与隔热筒8之间均形成通风道,风流经这些通风道变成热风后,再从出风口6流出。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出风口6包括若干环形出风口,所述若干环形出风口成圆形均匀分布。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出风更加均匀,提高使用舒适性。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出风口6为圆形出风口,所述圆形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前部腔的前部壁面中央处。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进风口7设置在所述后部腔的后部壁面上。当然,进风口7也可以同时设置在所述后部腔的侧壁上,具体设置方式灵活多变。进风口7适宜设置为多个小孔,有助于均匀进风和减少噪音。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