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包式环境检测样品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826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包式环境检测样品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现场环境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背包式环境检测样品箱。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了,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科学技术活动,其直接目的是获得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环境信息,为科学的环境管理工作服务。数据精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就是使得采集到的环境样品符合计划要求的、真实的,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的样品。只有将现场采样环节中的质量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才能在源头上切实保障最终监测结果的质量。

现有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样品多采用手提式样品箱保存,由于样品箱的形状多以箱式为主,搬运过程中较为不方便,且在路面不平坦或需要爬高作业时携带十分不方便。常规现场采样手工监测中采样人员往往对背部的使用较少,少有仪器是呈双肩式背在背后,背部是人体承受力较大,且稳定性较好的部分,若研发一种背包式的样品箱则可以提高现场采样人员对样品的保护,同时解放现场人员的双手,尤其在爬高作业时,相较于传统的样品箱,背包式样品箱无论对于样品的携带,还是对于采样人员的自身安全都有巨大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在人体背部、携带方便省力且能对采样的环境样品进行有效保护的背包式环境检测样品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背包式环境检测样品箱,包括背包主体和两根双肩背带,两根双肩背带间隔设置在背包主体的后侧,所述背包主体的内部设有一个夹层,所述夹层将背包主体内部分割为两个容纳腔,所述夹层的正反面设有多排独立的收口袋,所述背包主体的顶部设有覆盖容纳腔的翻盖,所述翻盖与背包主体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翻盖上设有放置文件夹的文件夹袋,所述背包主体的前侧位于翻盖下部凸出设有独立小包,所述独立小包的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容纳腔,所述独立小包的顶部设有搭扣或拉链,以打开或关闭独立小包的容纳腔,所述背包主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放置针筒的侧边针筒袋,所述背包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把手,所述背包主体的后侧设有软质护脊背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夹层正面设有2-4排独立的收口袋,每排并排设有2-6个收口袋,所述收口袋的袋口设有弹性松紧带,收口袋的直径为6-8cm,深度为19-22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文件夹袋的面积占翻盖总面积的2/3-3/4,并且所述文件夹袋的袋口处设有外翻的遮挡边条,可防止放置在文件夹袋内部的文件夹发生滑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考虑到针筒采样前后的长度变化,所述侧边针筒袋的深度应达到采样完气体后针筒长度的3/4,所述侧边针筒袋的深度为24-26cm,直径为6-8cm,侧边针筒袋的袋口无弹性松紧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考虑到用户在现场环境采样过程中可能需要攀爬直爬梯防护栏,因此根据常规的直爬梯防护栏直径,将所述背包主体的长度设计为40-50cm,宽度(不含左右侧面的侧边针筒袋)设计为25-35cm,由于防护栏的尺寸有限,并且在攀爬直爬梯时人体背部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因此背包主体的上下厚度需要分开设计,尤其是背包主体的上部厚度应该较薄,从而有利于采样背包与人体紧密贴合,将所述背包主体的上部(顶部)厚度设计为5-10cm,考虑到采样背包的整体承重能力,将所述背包主体的下部(底部)厚度设计为20-3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设置在所述双肩背带上的独立口袋分为放置碳管的碳管袋、放置硅胶管的硅胶管袋、放置铜管的铜管袋和放置杂物的杂物袋,所述碳管袋、硅胶管袋、铜管袋和杂物袋的袋口设有弹性松紧带,所述碳管袋、硅胶管袋、铜管袋和杂物袋的口径为5-9cm,所述碳管袋、硅胶管袋、铜管袋和杂物袋的深度为13-3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文件夹袋的宽度为22-30cm,文件夹袋的深度为20-30cm,所述遮挡边条的长度为24-32cm,遮挡边条的宽度为1-3cm;所述独立小包的长度为15-20cm,凸出于背包本体前侧的高度为15-20c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背包式环境检测样品箱的整体结构设计巧妙,成本较低,使用及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便于携带且背带便捷省力,可有效避免现有采样样品箱所存在的不易携带、搬运不便且采样品保存效果差等缺陷;由于人体背部是承受力较大且稳定性较好的部分,另外现场采样过程中较少用到人体背部,因此将本采样背包采用背包式结构设计,可有效解放现场人员的双手,尤其在爬高作业时,相较于传统的样品箱,本采样背包无论对于样品的携带,还是对于采样人员的自身安全都有巨大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现场采样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可有效对采样的环境样品进行保护,保证样品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样品箱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样品箱后侧(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样品箱内部夹层正面或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背包主体,2-双肩背带,3-翻盖,4-搭扣,5-独立小包,6-拉链,7-文件夹袋,8-把手,9-侧边针筒袋,10-遮挡边条,11-软质护脊背垫,12-滑动调节带,13-辅助带,14-调节锁扣,15-硅胶管袋,16-铜管袋,17-杂物袋,18-碳管袋,20-夹层,21-收口袋,22-弹性松紧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和介绍。

实施例1:如图1—图3,一种背包式环境检测样品箱,包括背包主体1和两根双肩背带2,两根双肩背带2间隔设置在背包主体1的后侧,所述背包主体1的内部设有一个夹层20,所述夹层20将背包主体1内部分割为两个容纳腔,所述夹层20的正面设有多排独立的收口袋21,所述背包主体1的顶部设有覆盖容纳腔的翻盖3,所述翻盖3与背包主体1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翻盖3上设有放置文件夹的文件夹袋7,所述背包主体1的前侧位于翻盖3下部凸出设有独立小包5,所述独立小包5的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容纳腔,所述独立小包5的顶部设有搭扣4或拉链6,以打开或关闭独立小包5的容纳腔,所述背包主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放置针筒的侧边针筒袋9,所述背包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把手8,所述背包主体1的后侧设有软质护脊背垫11。

另外,所述双肩背带2的底部缝制有滑动调节带12,并在背包主体1的后侧底部设有辅助带13,所述辅助带13上固定有调节锁扣14,所述滑动调节带12贯穿于调节锁扣14中,所述滑动调节带12可在调节锁扣14中上下移动以调节双肩背带2的长度,一方面使得采样背包适合不同高度的人穿戴,比较高的人可以将双肩背带2调节到最高的位置提高舒适度,比较矮的人可以将双肩背带2高度调低,使得背包不至于吊太低;另一方面也使得双肩背带2上的独立口袋位于用户胸前人手可方便触及的位置,便于取放物件。这种设计方式,结构简单、稳定,用户只需将滑动调节带12上下移动便可灵活调整采样背包“高度”,实施方便,设计巧妙。

实施例2:如图1—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夹层20正面设有2-4排独立的收口袋21,每排并排设有2-6个收口袋21,所述收口袋21的袋口设有弹性松紧带22,收口袋21的直径为6-8cm,深度为19-22cm。所述收口袋21用于放置吸收液瓶,收口袋21的尺寸可参考固定源吸收液瓶的尺寸进行设计,收口袋21的直径为7cm,深度为20cm,以只将吸收液瓶的进出气口外露为宜。在本实施例中,夹层20正反面各设有3排独立的收口袋21,每排并排设有4个收口袋21。另外,所述夹层20内部设有海绵缓冲垫,可对样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在走路途中,样品发生颠簸倾泻,所述海绵缓冲垫的外部包裹一层防水布,便于后期对采样背包的维护与清洗,可有效确保采样背包的使用清洁度以及使用寿命。所述背包主体1的内里采用隔热布缝制而成,从而可对放置在容纳腔收口袋21中的采样品实现隔热及隔冷保护,确保采样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3:如图1—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文件夹袋7的面积占翻盖3总面积的2/3-3/4,并且所述文件夹袋7的袋口处设有外翻的遮挡边条10,可防止放置在文件夹袋7内部的文件夹发生滑落。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

实施例4:如图1—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考虑到针筒采样前后的长度变化,所述侧边针筒袋9的深度应达到采样完气体后针筒长度的3/4,优选地,所述侧边针筒袋9的深度为24-26cm,直径为6-8cm,侧边针筒袋9的袋口无弹性松紧带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边针筒袋9的深度为25cm,直径为7cm。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3完全相同。

实施例5:如图1—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考虑到用户在现场环境采样过程中可能需要攀爬直爬梯防护栏,因此根据常规的直爬梯防护栏直径,将所述背包主体1的长度设计为40-50cm,宽度(不含左右侧面的侧边针筒袋9)设计为25-35cm,由于防护栏的尺寸有限,并且在攀爬直爬梯时人体背部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因此背包主体1的上下厚度需要分开设计,尤其是背包主体1的上部厚度应该较薄,从而有利于采样背包与人体紧密贴合,将所述背包主体1的顶部厚度设计为5-10cm,考虑到采样背包的整体承重能力,将所述背包主体1的底部厚度设计为20-30c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包主体1的长度为45cm,宽度为30cm,所述背包主体1的顶部厚度设计为7cm,所述背包主体1的底部厚度设计为25cm。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实施例6:如图1—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设置在所述双肩背带2上的独立口袋分为放置碳管的碳管袋18、放置硅胶管的硅胶管袋15、放置铜管的铜管袋16和放置杂物的杂物袋17,所述碳管袋18、硅胶管袋15、铜管袋16和杂物袋17的袋口设有弹性松紧带22,所述碳管袋18、硅胶管袋15、铜管袋16和杂物袋17的口径为5-9cm,所述碳管袋18、硅胶管袋15、铜管袋16和杂物袋17的深度为13-30cm。本实施例中,所述碳管袋18的尺寸为20cm*25cm,所述硅胶管袋15、铜管袋16和杂物袋17的口径为7cm,所述硅胶管袋15、铜管袋16和杂物袋17的深度为15cm。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

实施例7:如图1—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文件夹袋7的宽度为22-30cm,文件夹袋7的深度为20-30cm,所述遮挡边条10的长度为24-32cm,遮挡边条10的宽度为1-3cm;所述独立小包5的长度为15-20cm,凸出于背包本体前侧的高度为15-20c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文件夹袋7的宽度为25cm,文件夹袋7的深度为25cm,遮挡边条10的长度为28cm,遮挡边条10的宽度为3cm,独立小包5的长度为15cm,凸出于背包本体前侧的高度为15cm。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6完全相同。

本背包式样品箱在使用时可按照常规的双肩背包的穿戴方式进行穿戴,可以提高现场采样人员对现场采样品的保护,同时解放现场人员的双手,尤其在爬高作业时,相较于传统的样品箱,背包式样品箱无论对于样品的携带,还是对于采样人员的自身安全都有巨大的优势。另外,在背包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配置的把手8可挂扣采样仪器箱来分担现场采样员在携带仪器时手部需要承担的力量。本背包式样品箱的内部通过夹层20+收口袋21、独立容纳腔+海绵缓冲垫和防水布的方式对背包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并考虑到常规样品收集器的大小,将每个采样点所需要的样品数目进行正反面分割处理,大大方便了采样人员对样品的分类与整理,整个背包式环境检测样品箱的内外部存储结构布置具有通用性,可保证采样背包对各种现场环境采样场合的泛用性,适于广泛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实施例2、3、4、5、6、7所述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与实施例1组合形成新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替代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