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指纹控制开合的智能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8271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指纹控制开合的智能背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背包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指纹控制开合的智能背包。



背景技术:

背包是日常生活出行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之一,通常背包的开或合是通过拉链进行操作控制的,拉链操作控制方便,但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携带背包乘坐地铁或公交时,拥挤的人群会给人们带来一种不安全感,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人们将背包背在胸前,以防止包内物品被盗,但是这种防护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背包内物品被盗的问题。

目前报道的专利中,中国专利CN204908343U报道了一种采用蓝牙模块连接背包内夹层的防盗网与手机,并通过手机的反馈达到背包被盗提醒目的,在该专利中,蓝牙信号极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导致手机误报警,从而给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指纹控制开合的智能背包,操作方便,安全性高,不受外界环境影响,随时随地可以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包体、主袋、锁体结构、主袋盖、锁扣结构;主袋设置在包体的一侧,主袋盖设置在包体的另一侧,锁体结构设置在主袋的上端,锁扣结构设置在主袋盖的上端,且与锁体结构相对应;锁体结构包括接触检测装置、指纹录入系统、导线、PCB板、USB接口、中央处理器、电源、马达模组、连杆、芯体、卡壳、弹簧、垫片、卡柱、卡槽,卡柱设置在卡槽下部的中间,卡柱的下端依次与垫片、弹簧、芯体连接,指纹录入系统设置在卡壳的上端,卡壳包裹在接触检测装置、芯体的外部,且芯体的下端穿出卡壳的底面,连杆的一端设置在芯体的下端,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且与马达模组连接,USB接口、中央处理器设置在PCB板上,接触检测装置、指纹录入系统均通过导线与PCB板连接,PCB板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源、马达模组连接,马达模组与电源连接。

所述的锁扣结构上设置有卡扣,卡扣的中间设置有孔。

所述的马达模组包括转轴、凸轮、压片、齿轮组一、齿轮组二、马达;转轴的一端设置在连杆上的凹槽处,转轴的另一端与凸轮连接,凸轮与齿轮组一连接,且凸轮与齿轮组一之间设置有压片,齿轮组一与齿轮组二连接,且齿轮组一与齿轮组二之间设置有压片,齿轮组二与马达连接,且齿轮组二与马达之间设置有压片。

所述的主袋盖的端部设置有边框,边框的内部设置有支撑件,便于主袋盖和主袋完全扣合。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处于解锁状态下,当卡扣插入卡槽之后,接触检测装置检测到卡扣和卡槽处于接触状态,接触检测装置将信息反馈给PCB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在导线的连接及电源的供电下,中央处理器将驱动马达模组运转,马达模组的运转致使转轴开始转动,转轴的转动带动连杆向左运动,当连杆的左端与芯体的底部接触后,连杆推动芯体向上运动,在此过程中弹簧和垫片被卡壳两侧的挡板挡住,卡柱逐渐伸入卡扣上的孔中,当卡柱停止运动,此时即处于锁止状态;当处于锁止状态时,在指纹录入系统中输入指纹信息后,指纹录入系统将信号反馈给PCB板上的中央处理器,若中央处理器判断接收到的信号与储存的信号一致,则中央处理器将信号反馈给马达模组并使其驱动,在电源的供电下,马达模组上的转轴将驱动连杆向右运动,连杆左端在向右运动过程中逐渐与芯体底部分离,使得芯体整体向下运动,直至卡柱完全从卡扣上的孔中脱离,则锁体结构被打开,然后按动卡扣的两侧,则主袋被打开,此时即处于解锁状态。电源通过导线为上述过程供电,电源在没电或供电不足的情况下,可通过USB接口采用外部设备为其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操作方便,安全性高,不受外界环境影响,随时随地可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杆与马达模组连接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扣结构俯视图

图中1.包体、2.主袋、3.锁体结构、4.主袋盖、5.锁扣结构、6.接触检测装置、7.指纹录入系统、8.导线、9.PCB板、10.USB接口、11.电源、12.马达模组、13.连杆、14.芯体、15.卡壳、16.弹簧、17.垫片、18.卡柱、19.卡扣、20.卡槽、21.孔、12-1.转轴、12-2.凸轮、12-3.压片、12-4.齿轮组一、12-5.齿轮组二、12-6.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包体1、主袋2、锁体结构3、主袋盖4、锁扣结构5;主袋2设置在包体1的一侧,主袋盖4设置在包体1的另一侧,锁体结构3设置在主袋2的上端,锁扣结构5设置在主袋盖4的上端,且与锁体结构3相对应。

所述的主袋盖4的端部设置有边框,边框的内部设置有支撑件,便于主袋盖4和主袋2完全扣合。

参看图2,所述的锁体结构3包括接触检测装置6、指纹录入系统7、导线8、PCB板9、USB接口10、中央处理器、电源11、马达模组12、连杆13、芯体14、卡壳15、弹簧16、垫片17、卡柱18、卡槽20,卡柱18设置在卡槽20下部的中间,卡柱18的下端依次与垫片17、弹簧16、芯体14连接,指纹录入系统7设置在卡壳15的上端,卡壳15包裹在接触检测装置6、芯体14的外部,且芯体14的下端穿出卡壳15的底面,连杆13的一端设置在芯体14的下端,连杆13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且与马达模组12连接,USB接口10、中央处理器设置在PCB板9上,接触检测装置6、指纹录入系统7均通过导线8与PCB板9连接,PCB板9通过导线8分别与电源11、马达模组12连接,马达模组12与电源11连接。

参看图3至图4,所述的马达模组12包括转轴12-1、凸轮12-2、压片12-3、齿轮组一12-4、齿轮组二12-5、马达12-6;转轴12-1的一端设置在连杆13上的凹槽处,转轴12-1的另一端与凸轮12-2连接,凸轮12-2与齿轮组一12-4连接,且凸轮12-2与齿轮组一12-4之间设置有压片12-3,齿轮组一12-4与齿轮组二12-5连接,且齿轮组一12-4与齿轮组二12-5之间设置有压片12-3,齿轮组二12-5与马达12-6连接,且齿轮组二12-5与马达12-6之间设置有压片12-3。

参看图5,所述的锁扣结构5上设置有卡扣19,卡扣19的中间设置有孔21。

工作原理:在解锁状态下,当卡扣19插入卡槽20之后,接触检测装置6检测到卡扣19和卡槽20处于接触状态,接触检测装置6将信息反馈给PCB板9上的中央处理器,在导线8的连接及电源11的供电下,中央处理器将驱动马达模组12运转,马达模组12的运转致使转轴12-1开始转动,转轴12-1的转动带动连杆13向左运动,当连杆13的左端与芯体14的底部接触后,连杆13推动芯体14向上运动,在此过程中弹簧16和垫片17被卡壳15两侧的挡板挡住,卡柱18逐渐伸入卡扣19上的孔21中,当卡柱18停止运动,此时即处于锁止状态。所述接触检测装置6位于卡壳20的内部;所述马达模组12包括转轴12-1、凸轮12-2、压片12-3、齿轮组12-4、齿轮组12-5、马达12-6;所述转轴12-1的转动为顺时针转动;所述转轴12-1的转动由凸轮12-2带动;所述凸轮12-2的转动由齿轮组12-4和齿轮组12-5驱动;所述齿轮组12-4和齿轮组12-5的转动由马达12-6驱动;所述连杆13上有凹槽,转轴12-1扣合在连杆13的凹槽上,其凹槽结构及扣合方式如图3中所示;所述卡扣19与卡槽20俯视图如图4所示。

解锁状态:当锁体结构3处于锁止状态时,在指纹录入系统7中输入指纹信息后,指纹录入系统7将信号反馈给PCB板9上的中央处理器,若中央处理器判断接收到的信号与储存的信号一致,则中央处理器将信号反馈给马达模组12并使其驱动,在电源11的供电下,马达模组12上的转轴12-1将驱动连杆13向右运动,连杆13左端在向右运动过程中逐渐与芯体14底部分离,使得芯体14整体向下运动,直至卡柱18完全从卡扣19上的孔21中脱离,则锁体结构3被打开,然后按动卡扣19的两侧,则主袋2被打开,即处于解锁状态。在上述过程中,电源11通过导线8为上述过程供电;所述电源11在没电或供电不足的情况下,可通过USB接口10采用外部设备为其充电;所述PCB板9上设置有中央处理器和USB接口10;所述电源11的电量低于一定值后,PCB板9上的中央处理器将会发出指令,驱动马达模组12,马达模组12上的转轴12-1将会带动连杆13向右运动,当连杆13左端与芯体14底部完全分离时,PCB板9上的中央处理器将会发出止动马达模组12的指令,从而使马达模组12处于止动状态,此时手动按动卡扣19即打开背包;

在上述锁止和解锁过程中,所述主袋2的开或合是通过锁体结构3、主袋盖4和锁扣结构5进行控制的;首次使用前需在锁体结构3上的指纹录入系统7中录入指纹信息,所述主袋2处于闭合状态时(即锁扣结构5处于锁体结构3相对应的卡槽中,同时主袋4扣合在主袋2上),在指纹录入系统7中输入正确的指纹后,按动锁扣结构5的两侧并将其向外拉,即可打开闭合的主袋2;所述主袋盖4的边框内部设置有支撑材料,便于前盖和主袋完全扣合。

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方便,安全性高,不受外界环境影响,随时随地可以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