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120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伞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伞。



背景技术:

伞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必备的生活用品,具有很高的使用率,在雨雪天,伞可以用来遮风挡雨,在晴天,伞可以用来抵挡紫外线的侵袭,人们在使用伞时,使用手机很不方便,也很难使用手机进行拍照及视频通话等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伞,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雨伞结构单一及在使用伞时操作手机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罩,伞柄,手机夹持装置及手柄,所述手机夹持装置可上下移动的固定于伞柄上,所述伞罩连接伞柄的一端,所述手柄连接伞柄的另一端,所述手柄内部设有蓝牙部件,电池,USB接口及拍照按钮,所述USB接口连接电池,所述电池连接蓝牙部件与拍照按钮,所述手机夹持装置包括固定螺栓及夹持主体,所述固定螺栓连接夹持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螺栓与夹持主体通过L型连接杆连接,所述固定螺栓上设有内螺纹,所述伞柄上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螺栓与夹持主体通过连接杆组连接,所述固定螺栓上设有内螺纹,所述伞柄上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组包括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通过万向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主体包括上夹持块,下夹持块,所述上夹持块与下夹持块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转轴外部套有扭力弹簧,所述上夹持块与下夹持块为弯曲端,所述弯曲端的内侧设有海绵垫。

进一步地,所述伞罩的内部设有反光层,所述手柄底部设有LED灯与开关按钮,所述电池连接LED灯与开关按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伞通过在伞柄上设置可移动的手机夹持装置,在手柄内部设置与手机连接的蓝牙部件与为蓝牙部件及拍照按钮供电的电池,可以在使用伞时,对手机进行拍照及视频操作,手机夹持装置可在伞柄上上下移动,便于使用者在拍照及视频时找到最佳的拍摄角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多功能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多功能伞中手机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多功能伞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多功能伞中手机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伞罩1,伞柄2,手柄3,拍照按钮31,LED灯32,开关按钮33,电池34,蓝牙部件35,USB接口36,手机夹持装置4,固定螺栓41,L型连接杆42,第一连接杆43,第二连接杆44,上夹持块45,下夹持块46,转轴47,扭力弹簧48,海绵垫49,万向节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伞,包括伞罩1与伞柄2,伞柄2的上端连接伞罩1,伞罩1的内部设有反光层,在拍照过程中,反光层可以起到补光的作用,伞柄2的下端设有手柄3,伞柄2上设有可以沿伞柄2上下移动的手机夹持装置4。

如图2所示,手机夹持装置4包括固定螺栓41及夹持主体,固定螺栓41通过L型连接杆42连接夹持主体,固定螺栓41上设有内螺纹,伞柄2上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通过拧动固定螺栓41,可以控制手机夹持装置4沿伞柄2上下移动,夹持主体包括上夹持块45,下夹持块46,上夹持块45与下夹持块46通过转轴47连接,转轴47外部套有扭力弹簧48,上夹持块45与下夹持块46的末端为弯曲端,弯曲端的内侧设有海绵垫49,摁压的上夹持块45与下夹持块46的连接端,上夹持块45与下夹持块46的弯曲端张开,使用者将手机放入上夹持块45与下夹持块46之间,之后松开上夹持块45与下夹持块46的连接端,在扭力弹簧48的作用下,上夹持块45与下夹持块46复位,手机被夹紧。

如图3所示,手柄3内部设有蓝牙部件35,电池34,USB接口36及拍照按钮31,USB接口36连接电池34,电池34连接蓝牙部件35与拍照按钮31,手柄3底部设有LED灯32与开关按钮33,电池34连接LED灯32与开关按钮33,通过USB接口36为电池34进行充电过程,蓝牙部件35连接手机蓝牙后,用户可以通过拍照按钮31进行拍照动作,手柄3底部的LED灯32作为夜晚拍照的补光灯,满足用户在夜晚通过手机进行拍照及视频通话的需求。

实施例2:

一种多功能伞,其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特征在于,如图4所示,手机夹持装置4包括固定螺栓41及夹持主体,固定螺栓41及夹持主体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点在于,固定螺栓41通过连接杆组与夹持主体连接,连接杆组包括第一连接杆43与第二连接杆44,第一连接杆43与第二连接杆44通过万向节5固定,通过第一连接杆43,第二连接杆44与万向节5的配合,可以控制被夹持手机的拍摄角度,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