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胸卡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316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胸卡套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办公用品,具体是一种安全胸卡套装。



背景技术:

胸卡是在胸前以示工作身份的卡片,是一种悬挂在脖子上的小标牌,起到一种介绍的作用。胸卡上面可以放企业名称、企业LOGO、姓名、编号、职务、所属部门、企业形象等一种或多种,多适用于各行各业企业公司、中心机构、公共事业性营业大厅与服务窗口,使用非常广泛。

传动的挂绳固定和安全扣功能是分开的,需要裁断挂绳,然后单独组装安全扣;而且现有的挂绳连接是固定死的,一般采用缝线或包铁,挂绳无法形成自由的夹角,佩戴时就会发生扭曲变形,影响美观;同时在佩戴时,卡套容易旋转,无法始终展示正面,导致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胸卡套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胸卡套装,包括挂绳、安全吊夹和卡套,所述挂绳的两端均设有通孔,安全吊夹内插接有挂绳固定隔板,挂绳固定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左侧插销和右侧插销,左侧插销和右侧插销置于挂绳两端的通孔内,安全吊夹上设有对左侧插销和右侧插销的让位;所述卡套由卡套前框和卡套后盖组成,卡套前框的两侧设有滑道,卡套后盖通过滑道卡入至卡套前框内,卡套前框的顶部设有固定孔,安全吊夹内的牙扣置于固定孔内,卡套与安全吊夹的接触面为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套后盖的两侧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孔为腰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套后盖的顶部对应卡套前框的固定孔位置处设有让位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安全吊夹上设有对左侧插销和右侧插销的让位,使挂绳固定隔板和安全吊夹形成活扣,在用力猛扯时,挂绳固定隔板与安全吊夹脱开,可以防止佩戴者的脖子被拉伤,整体结构简单,能有效地防止突发事件对人员造成的伤害,挂绳两端形成自由夹角,不易出现挂绳扭曲现象;卡套与安全吊夹的接触面为平面,相比于原先使用蛋钩连接的方式,卡套不易发生转动,可以保证始终对卡套的正面进行展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安全胸卡套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安全胸卡套装中挂绳固定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安全胸卡套装中挂绳固定隔板与挂绳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安全胸卡套装中挂绳固定隔板卡入安全吊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安全胸卡套装中安全吊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安全胸卡套装中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挂绳、2-安全吊夹、3-卡套、4-左侧插销、5-通孔、6-挂绳固定隔板、7-右侧插销、8-卡套前框、9-卡套后盖、10-牙扣、11-固定孔、12-滑道、1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6,一种安全胸卡套装,包括挂绳1、安全吊夹2和卡套3,所述挂绳1的两端均设有通孔,安全吊夹2内插接有挂绳固定隔板6,挂绳固定隔板6的两侧分别设有左侧插销4和右侧插销7,左侧插销4和右侧插销7置于挂绳1两端的通孔5内,左侧插销4和右侧插销7用于使挂绳1形成为封闭结构,且使得挂绳1两端形成自由夹角,不易出现挂绳1扭曲现象,安全吊夹2上设有对左侧插销4和右侧插销7的让位,使挂绳固定隔板6和安全吊夹2形成活扣,在用力猛扯时,挂绳固定隔板6与安全吊夹2脱开,可以防止佩戴者的脖子被拉伤;所述卡套3由卡套前框8和卡套后盖9组成,卡套前框8的两侧设有滑道12,卡套后盖9通过滑道12卡入至卡套前框8内,卡套前框8的顶部设有固定孔11,安全吊夹2内的牙扣10置于固定孔11内,防止卡套3掉落,卡套3与安全吊夹2的接触面为平面,相比于原先使用蛋钩连接的方式,卡套3不易发生转动,可以保证始终对卡套3的正面进行展示。

所述卡套后盖9的两侧开口,用于放置胸卡。

所述固定孔11为腰形孔。

所述卡套后盖9的顶部对应卡套前框8的固定孔11位置处设有让位凹槽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组装时,先用挂绳固定隔板6上的左侧插销4和右侧插销7固定住挂绳1的两端,然后将挂绳固定隔板6卡入到安全吊夹内,卡套后盖9通过滑道12卡入至卡套前框8内,再将安全吊夹2内的牙扣10置于固定孔11内名即可完成固定,安全吊夹2上设有对左侧插销4和右侧插销7的让位,使挂绳固定隔板6和安全吊夹2形成活扣,在用力猛扯时,挂绳固定隔板6与安全吊夹2脱开,可以防止佩戴者的脖子被拉伤,整体结构简单,能有效地防止突发事件对人员造成的伤害,挂绳1两端形成自由夹角,不易出现挂绳1扭曲现象;卡套3与安全吊夹2的接触面为平面,相比于原先使用蛋钩连接的方式,卡套3不易发生转动,开始保证始终对卡套3的正面进行展示。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