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雾霾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3610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雾霾口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康保护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防雾霾口罩。



背景技术:

雾霾天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尤其是呼吸系统,有研究表明,雾霾天气(PM2.5)会显著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住院率和病死率。而现有口罩大部分只采用物理方法阻断口鼻和PM2.5的接触,只能起到单一防护的目的。

现有市场中还有一种改进的加湿口罩,采用口罩内添加加湿插片的方式达到保持鼻腔、咽喉滋润的效果,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其缺点为:只具有加湿的功能,插片不添加能够缓解呼吸系统不适症状的药物成分,因而其缓解不适的效果较差。且插片较重,对佩戴者产生负担。加湿时间较短,起效较慢,口罩的作用时间较短。

除此之外,市场上还有一种具有防护PM2.5效果的中药型口罩。口罩结构包括口罩主体和中药滤芯内粘层,滤芯喷淋有混合中药精油,并通过不干胶黏贴于口罩主体。此种口罩尚未广泛推广,由于层数过多,可能会产生呼吸受阻的现象。此外,不干胶是否对人体有无毒副作用未经检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口罩功能单一,不能方便适应使用者的需要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雾霾口罩,发挥中医药防治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优势,采用加湿口罩内置中药插片的新形式,通过鼻嗅给药的途径,研发出防治“雾霾综合征”的中药药性特色口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雾霾口罩,包括由内、外两层材料缝制而成的口罩主体、连接于口罩主体两侧上的耳挂,口罩主体内外两层之间与人体鼻部贴合处固定有柔性金属条,口罩主体上贴合人体面部的一侧连接有内兜,内兜放置有中药插片,口罩主体上贴合人体鼻翼处连接有海绵垫。采用上述结构,可调节口罩与人鼻部的贴合度,中药也可喷洒于中药插片上,用于防治鼻干、咽干、咽痒、咳嗽等“雾霾综合征”,且中药插片可随时拆卸,方便更换含有不同中药成份的插片,也保证了中药插片的整洁,提升了舒适度;海绵垫可以防止药物提取物刺激眼睛,同时加强口罩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口罩主体外表面连接有活性炭材料层,活性炭材料层上边缘固定连接在口罩主体上,活性炭材料层下边缘沿其轴线切开形成切口,切口、口罩主体上固定有配合使用的磁铁。可根据雾霾天气情况,灵活使用口罩,如雾霾比较严重时,活性炭材料曾磁吸于口罩主体外表面上,保证活性炭材料层上下两边缘都贴合于口罩主体上,用于阻挡雾霾颗粒的吸入,当雾霾较轻时,可将活性炭材料层向上折叠放入活性炭材料层与口罩主体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有助于呼吸顺畅。

进一步的,内兜开口处通过连接魔术贴与口罩主体贴合。可保证中药插片不会轻易的掉出,当不使用口罩时,避免中药插片的丢失。

进一步的,在口罩的耳挂上套接可滑动的耳挂垫,使用者可调节耳挂垫的位置,减轻耳部压强,缓解耳部不适。

进一步的,口罩主体相对应的两侧向人体面部方向延伸弯折耳边,弯折耳边与口罩主体之间形成凹槽,在凹槽内插接有抗菌挡片,可以过滤从口罩侧边进入空气中的细菌,当口罩主体或抗菌挡片弄脏时,人体可直接贴覆口罩主体或抗菌挡片,从而使应用者更为方便,时刻保持洁净。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发挥中医药防治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优势,采用加湿口罩内置中药插片的新形式,口罩层数少就可实现防雾霾功能,不会额外添加起到副作用的结构,并且在使用时可以采用鼻嗅给药,可以有效的防治雾霾所引起的各种病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口罩主体面向人体面部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口罩主体外表面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口罩主体面向人体面部一侧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口罩主体;2、耳挂;3、内兜;4、中药插片;5、海绵垫;6、活性炭材料层;7、切口;8、磁铁;9、弯折耳边;10、凹槽;11、抗菌挡片;12、耳挂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雾霾口罩,参照图1所示,包括由内、外两层材料缝制而成的口罩主体1、连接于口罩主体两侧上的耳挂2,口罩主体内外两层之间与人体鼻部贴合处固定有柔性金属条,口罩主体上贴合人体面部的一侧连接有内兜3,内兜放置有中药插片4,口罩主体上贴合人体鼻翼处连接有海绵垫5,内兜开口处通过连接魔术贴与口罩主体贴合。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本实用新型口罩主体结构的变形,参照图2所示,口罩主体外表面连接有活性炭材料层6,活性炭材料层上边缘固定连接在口罩主体上,活性炭材料层下边缘沿其轴线切开形成切口7,切口、口罩主体上固定有配合使用的磁铁8。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本实用新型口罩主体结构的变形,参照图3所示,口罩主体相对应的两侧向人体面部方向延伸弯折耳边9,弯折耳边与口罩主体之间形成凹槽10,在凹槽内插接有抗菌挡片11,在口罩的耳挂上套接耳挂垫1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