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9587阅读:1058来源:国知局
关节护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护套,更详言之,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关节护套。



背景技术:

人类长期处于冷空气的环境下,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且在天气变换或寒冬时期,有风湿症状的病患或关节受损的人,其膝关节处容易产生疼痛或不舒服感。因此,市面上遂有业者以护膝结构加以改良,于护膝结构上设置一保暖结构,俾利用保暖结构提升膝盖部位的保暖,以降低膝盖部位的不舒服感。

如图1A所示,悉知膝盖保暖套1通过于一般膝盖护具10上缝制一保暖贴片11,以加强膝盖保暖。

然而,悉知膝盖保暖套1藉由紧身弹性材质制作,故其非常紧密地束缚膝盖处或大腿处,造成血液不循环,气血无法通畅,使其保暖功效大幅降低,因而无法长时间穿戴。

此外,悉知膝盖保暖套1为了避免由膝盖处滑落,而以紧身弹性材质一体制作该膝盖护具10,但不仅造成使用者穿脱相当不便,且因忽略人体活动时的情况而将该膝盖护具10的形状均做成直筒状,也就是该膝盖护具10的膝前包覆部10a与膝后窝部10b的厚度w相同,且该膝盖护具10的膝前包覆部10a与膝后窝部10b的长度y相同,如图1B所示,故当使用者穿戴并弯曲膝盖时,该膝后窝部10b会产生许多皱折,而该保暖贴片11则使该膝前包覆部10a难以弯曲,因而造成使用者极大不适,导致无法长时间穿戴活动。

因此,如何克服悉知技术的种种缺失,实为业界极待解决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悉知技术的种种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关节护套,以于膝盖弯曲时,避免第二侧部产生皱折。

本实用新型的关节护套具有相对的两端,且该关节护套包括:对应关节前侧的第一侧部,其位于该两端之间;以及对应关节后侧的第二侧部,其位于该两端之间并邻接该第一侧部;其中,该关节护套的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部的厚度大于该第二侧部的厚度,且该第二侧部为单层编织结构。

前述的关节护套中,该第一侧部为多层编织结构。

前述的关节护套中,该第一侧部定义有一对应该关节的本体区与一围绕该本体区的外围区,且该本体区的厚度大于该外围区的厚度。

前述的关节护套中,该本体区包含气室结构。

前述的关节护套中,该第一侧部的厚度至多为该第二侧部的厚度的三倍。

前述的关节护套中,该第一侧部与该第二侧部两者为一体成形。

前述的关节护套中,该第一侧部的长度大于该第二侧部的长度,使该关节护套的两端的至少其中一端呈斜端口。

前述的关节护套中,该关节护套对应关节处的宽度大于该两端的宽度。

前述的关节护套中,还包括束口部,其结合于该关节护套的两端的至少其中一端上。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关节护套藉由该第一侧部的厚度大于该第二侧部的厚度,以达到保暖的目的,因而无需使用紧身弹性材质制作,进而可避免紧束膝盖处或大腿处所造成血液不循环与气血无法通畅等状况,故相较于悉知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关节护套有利于长时间穿戴。

此外,藉由该第二侧部为单层编织结构的设计,以当使用者穿戴并弯曲膝盖时,该第二侧部可沿肢体表面扩展弯延而几乎不会产生皱折,故能消除使用者弯曲时的不舒服感。

附图说明

图1A为悉知膝盖保暖套穿戴于膝盖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悉知膝盖保暖套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关节护套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关节护套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关节护套穿戴于膝盖上的立体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膝盖保暖套 10 膝盖护具

10a 膝前包覆部 10b 膝后窝部

11 保暖贴片 2 关节护套

2a 上端 2b 下端

20 束口部 21 第一侧部

210 本体区 211 外围区

22 第二侧部 3 下肢

31 膝盖 32 膝后窝

D、d、t、w 厚度 L、H、y 长度

R、r 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艺的人士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一”、“上”、“下”及“斜”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也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2及图3,其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关节护套2的剖面与立体外观示意图。

所述的关节护套2具有相对的两端(如图2所示的上端2a与下端2b),且包括:对应关节(如膝盖或手肘)前侧处的第一侧部21、对应关节(如膝盖或手肘)后侧处的第二侧部22、以及结合于该关节护套2的至少一端(如上端2a及/或下端2b)上的束口部20。

所述的束口部20能强化套合力,以避免该关节护套2滑落。

所述的第一侧部21为多层编织结构,其位于该关节护套2的上端2a与下端2b之间,且该第一侧部21定义有一对应该关节隆起处的本体区210与一围绕该本体区210的外围区211。

于本实施例中,该本体区210的厚度D大于该外围区211的厚度d。例如,该本体区210的厚度D至多为该外围区211的厚度d的两倍。

此外,于制作时,该本体区210的加厚结构可采用气室结构(如气垫袜的脚后跟部位的结构)。

所述的第二侧部22为单层编织结构,其位于该关节护套2的上端2a与下端2b之间并邻接该第一侧部21,且该第一侧部21的厚度D,d大于该第二侧部22的厚度t,以令该关节护套2具有保暖功能。

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侧部21的厚度D至多为该第二侧部22的厚度t的三倍。例如,当该第二侧部22的厚度t为1㎜时,该第一侧部21的厚度D至多为3㎜。

此外,该第一侧部21与该第二侧部22两者为一体成形。例如,将毛线或纺织纤维织物以毛巾底进行俗称打网制程,以制出第一层编织结构,作为该第二侧部22与该第一侧部21的底层,使该第二侧部22成为单层编织结构,接着,进行加厚作业,利用打网制程于该第一侧部21的底层上进行多层编织,并选择性制作气室结构,使该第一侧部21成为多层编织结构。因此,可藉由单一编织机台进行打网制程以一体成形该第一侧部21与该第二侧部22。但有关该第一侧部21与该第二侧部22的制作方式种类繁多,并不限于上述。

又,该第一侧部21的长度L大于该第二侧部22的长度H,使该关节护套2的至少一端呈斜端口(如上端2a),亦可使该关节护套2略为弧形结构,以防止该关节护套2由膝盖处滑落。

另外,该关节护套2对应关节处的宽度R大于该上端2a或下端2b的宽度r。

于使用该关节护套2时,以如图4所示的下肢3为例(亦可使用于手肘处),该关节护套2藉由该束口部20可轻易固定于下肢3上,使该第一侧部21包覆该膝盖31,且该第二侧部22则覆盖于膝后窝32上,并藉由该第一侧部21的厚度D大于该第二侧部22的厚度t,以达到保暖的目的,因而无需使用紧身弹性材质制作,可避免紧束膝盖处或大腿处所造成血液不循环与气血无法通畅等状况,有利于长时间穿戴,且本实用新型的关节护套免用悉知保暖贴片而影响该第一侧部21的弯曲。

此外,该第二侧部22为单层编织结构,且该第一侧部21与该第二侧部22两者为一体成形,故于膝盖31弯曲时,该第二侧部22能沿该下肢3的膝后窝32表面扩展弯延而几乎不会产生皱折,避免使用者弯曲时的不舒服感。

又,藉由该第一侧部21的长度L大于该第二侧部22的长度H,以防止该关节护套2由膝盖31处滑落。

另外,藉由对应关节处的宽度R大于该上端2a或下端2b的宽度r,以于膝盖31弯曲时,可使该第二侧部22更不会产生皱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关节护套藉由该第一侧部的厚度大于该第二侧部的厚度以及该第二侧部为单层编织结构的设计,以达到保暖的目的及提供较佳舒适感的目的。

上述该些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项技艺的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该些实施态样进行修饰与改变。此外,在上述该些实施例中的元件的数量仅为例示性说明,亦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