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压降温定位智能型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310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压降温定位智能型安全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防护监测用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井下、建筑工地等场合的抗压降温定位智能型安全帽。



背景技术:

安全帽是现在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在20世纪40年代就应用于生产活动中,其主要功能是防御人体头部收到外来物体击打和伤害,以避免或减缓外来物体的冲击,挤压和伤害。现在安全帽的材料主要有ABS工程塑料,HDPE以及PC,而且安全帽作为一种安全防护用品,功能单一,科技含量低,不能在改善作业环境和事故救援中发挥作用。

比较常见的一种安全帽是原料为ABS工程塑料的单层壳体的安全帽,这种安全帽的防护强度不够,一旦发生事故,如当高空坠物或重物击穿安全帽的外壳后,会对人体头部造成巨大伤害。另外现在事故发生后的人员搜救都是消防人员或者救护队进行人工搜救,不能准确定位被困人员的位置。

现有的一种降温安全帽是在安全帽中安装小风扇,但这种方法不能明显的降低人体温度,防暑降温作用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抗压降温定位智能型安全帽,具有更佳的抗压性能、降温功能以及人员定位功能。可有效的保护使用者的安全,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以及对使用者进行精确定位。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抗压降温定位智能型安全帽,其由依次相连的GPS芯片、外壳、内壳、蓄冷袋、内衬组成。

所述的内壳,其通过丙烯酸酯胶粘剂粘附在外壳的内部。

所述的内壳由POE发泡材料制成。

所述的蓄冷袋,有多个,它们均匀分布且通过粘扣带公面粘附在内壳的粘扣带母面上;粘扣带母面通过快干胶粘结在内壳上。

所述的蓄冷袋装有蓄冷剂,该蓄冷剂由聚乙烯醇和硼砂反应后吸水形成。

所述的内衬,其通过插片和插扣与内壳相连。

所述的GPS芯片,安置在外壳后部凸出区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的主要的优点:

1.具有更佳的抗压性能:在传统安全帽的基础上增加一层POE内壳,形成双层保护。

2.将蓄冷剂和GPS芯片与安全帽将结合,使安全帽增加了降温功能和定位功能。

3.可有效的保护使用者的安全,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以及对使用者进行精确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外壳; 2.内壳; 3.蓄冷袋; 4.内衬; 5.GPS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该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不经过创造性劳动而获得的任何其他实施例,都在本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提供的抗压降温定位智能型安全帽,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由依次相连的GPS芯片5、外壳1、内壳2、蓄冷袋3、内衬4组成。

所述外壳1为普通ABS工程塑料安全帽外壳。

所述的内壳2,其通过丙烯酸酯胶粘剂粘附在外壳1的内部,该内壳2由POE发泡材料制成。

所述的蓄冷袋3,有多个,本实施例给出四个,它们均匀分布且通过粘扣带公面粘附在内壳2的粘扣带母面上。粘扣带母面通过快干胶粘结在内壳2上,蓄冷袋3中装有蓄冷剂,该蓄冷剂由聚乙烯醇和硼砂反应后吸水形成。

所述的内衬4设有插片,该插片与内壳2上的插扣相连,使内衬4和内壳2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GPS芯片5,其安置在外壳1后部凸出区域。

本发明提供的抗压降温定位智能型安全帽,其使用方法是:将安全帽佩戴在人体头部,当有物体砸到安全帽时,POE内壳2会发生弹性形变,减小物体对头部的冲量,起到保护头部的作用。当周围环境温度较高时,将放在冰箱中完成蓄冷的蓄冷袋3用粘扣带粘附在内壳2表面,蓄冷袋3中的蓄冷剂会发生相变过程,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吸收人体的中的热量,从而降低人体蓄热率,增强人的热舒适感,起到降温防暑的效果,当蓄冷袋3冷量释放完后将其拆下放入冰箱冷冻蓄冷,需冷冻12小时。安全帽中的GPS芯片5可以接受卫星的信号,并通过光纤线路传输至数据管理系统;然后利用电脑进行数据解算得到人员的精确位置信息。当发生事故时可以迅速定位被困人员的位置,进行救援。

以上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