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套套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170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套套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一种手套套取装置,属于手套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劳保手套的生产过程中,浸胶重要的一步,浸胶指的是将生产的手套套在手模上,然后进行浸胶操作。在现有的劳保手套的浸胶过程中,通常是由人工将手套套在手模上,从而完成浸胶工作。人工将手套套在手模上的速度较慢,工作效率低,而且为了与手套生产线的生产速度相配合,需要大量的工人,大大提高了手套生产的成本,而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将手套套在手模上、工作效率高的手套套取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手套套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送机构以及撑口机构,转送机构设置在撑口机构的进料一侧,撑口机构上设有两个撑口部,转送机构将手套输送给撑口机构使手套的口部套在两个撑口部上,两个撑口部将手套口部撑开,撑口机构连接有套取动力单元,手模设置在撑口机构的一侧,套取动力单元推动撑口机构沿靠近手模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撑开的手套套在手模上。

优选的,所述的转送机构包括钢刷辊、升降动力单元以及转动动力单元,升降动力单元与钢刷辊相连并推动钢刷辊升降,并与手套接触或分离,转动动力单元与钢刷辊相连并带动钢刷辊转动,并将手套口套在撑口机构的撑口部上。

优选的,所述的撑口机构包括撑杆以及撑口动力机构,撑杆有两个,撑口动力机构与两个撑杆相连,并推动两个撑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撑杆的端部向靠近转送机构的一侧弯折,形成撑口部。

优选的,所述的撑口动力机构包括齿轮、撑口电机以及与齿轮相啮合的上齿条和下齿条,上齿条和下齿条对称设置在齿轮两侧,并分别连接有一个撑杆。

优选的,两个所述的撑口部的一侧均设有夹板,两个撑口部向两侧移动,并分别与两侧的夹板相配合将手套夹紧。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转送机构下侧的进给机构,进给机构推动叠放好的手套上升,将手套依次输送给转送机构。

优选的,还包括推送单元,推送单元设置在转送机构一侧,并将叠放好的手套推送至转送机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的转送机构下侧设有用于放置手套的料盒。

优选的,所述的撑口机构的端部设有撑口导向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撑口导向机构包括导向臂,导向臂与手模平行设置,撑口机构设置在导向臂的上侧并压紧导向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手套套取装置的转送机构将叠放好的手套依次输送给撑口机构,撑口机构的撑口部伸入手套口内并将手套口撑开,套取动力单元推动撑口机构运动,从而将撑口后的手套套在手模上,取代了人工劳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劳保手套的生产速度。

2、升降动力单元带动钢刷辊升降,从而完成了与手套的接触和分离,转动动力单元带动钢刷辊转动,从而通过钢刷辊的转动对手套进行输送,钢刷辊还能够将手套口撑开,从而使手套口方便套在撑口机构的撑口部上。

3、通过撑杆的相对运动实现手套的撑开,并且还能通过两个撑杆撑劲手套口来将手套口卡固在撑杆上,从而能够使手套与撑杆同步移动,将手套套在手模上,避免手套在撑开过程中脱离撑杆。

4、撑口电机通过齿轮分别带动上齿条和下齿条同步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撑杆将手套撑开。

5、撑口部两侧的夹板能够分别与两个撑口部相配合,对手套夹紧,在将手套套设在手模上时手套由撑口部上滑下。

6、进给机构能够依次推动手套上升一个手套厚度的距离,从而使转送机构依次将手套输送给撑口机构。

7、推送单元将叠放好的手套推至转送机构正下方,从而能够更好的与转送机构相配合将手套套在撑口机构上。

8、导向臂能够使撑口机构运动轨迹与手模的形状相同,从而更顺畅的将手套套设在手模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手套套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手套套取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图5为手套撑口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出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手套撑口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手套转送机构。

图10为图9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机架2、手模3、手模安装板4、料盒5、推板6、推板导向套7、推板导向杆8、套取气缸9、导向臂10、导向轴承11、进给机构12、推送气缸13、安装梁14、夹板15、撑杆16、下齿条17、齿轮18、上齿条19、上撑杆导轨20、下撑杆导轨21、升降气缸22、安装架23、钢刷辊导向套24、钢刷辊导向轴25、钢刷辊。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0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10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手套套取装置,包括转送机构以及撑口机构,转送机构设置在撑口机构的进料一侧,撑口机构上设有两个撑口部,转送机构将手套输送给撑口机构使手套的口部套在两个撑口部上,两个撑口部将手套口部撑开,撑口机构连接有套取动力单元,手模2设置在撑口机构的一侧,套取动力单元推动撑口机构沿靠近手模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撑开的手套套在手模2上。本手套套取装置的转送机构将叠放好的手套依次输送给撑口机构,撑口机构的撑口部伸入手套口内并将手套口撑开,套取动力单元推动撑口机构运动,从而将撑口后的手套套在手模2上,取代了人工劳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劳保手套的生产速度。

具体的:如图1所示:转送机构和撑口机构均安装在机架1上。机架1的中部设有用于放置叠放好的手套的料盒4,料盒4为上部敞口的长方体箱体,叠放好的手套由上部放入料盒4内。料盒4的一侧伸入转送机构内,撑口机构设置在料盒4的前侧。

撑口机构前侧的机架1上安装有手模2,机架1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手模安装板3,手模2通过螺栓固定在手模安装板3上,手模2有多个,间隔安装在手模安装板3上。手模2、料盒4、撑口机构一一对应,从而能够同时将多个手套套取在手模2上,工作效率高。

套取动力单元为套取气缸8,套取气缸8有两个,间隔设置在撑口机构后侧的机架1上,套取气缸8的活塞杆与撑口机构铰接,撑口机构推动撑口机构水平前移并将撑口后的手套套在手模2上,还能够推动撑口机构复位。

如图2所示:撑口机构两端的机架1上均设有对撑口机构进行导向的撑口导向机构,撑口导向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导向臂9,导向臂9的轨迹与手模2在竖直面上的轨迹相同。撑口机构端部均安装有多个导向轴承10,导向轴承10分别与导向臂9的上侧和左右两侧紧密接触,在左右方向上对撑口机构的进行导向,使撑口机构撑开的手套与手模2对准,上侧的导向轴承10能够对撑口机构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轨迹进行导向,使撑口机构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轨迹与导向臂9上侧的轨迹相同,在将手套在手模2上的过程中,使手套的运动轨迹和手模2的外形保持一致,使手套的套取更加顺畅。

如图3所示:料盒4为上部开口的长方体箱体,料盒4的后侧板可前后移动滑动设置,从而形成用于推送手套的推板5,推板5上连接有推动后侧板前后移动的推送单元,推送单元推动推板5向前运动,从而能够将料盒4内的手套推送至转送机构正下方,既方便了转送机构工作,又方便将叠放好手套放入料盒4内时操作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推板5的高度大于料盒其余侧板的高度,且多个料盒4的推板5相连,从而方便推送单元同时推送所有料盒4内的手套,工作效率高。

如图4所示:料盒4的下侧设有进给机构11,料盒4的底板可上下滑动的设置,进给机构11与底板相连,并推动底板上升,且每次上升的距离为一个手套的厚度,从而将料盒4内的手套逐个输送给转送机构。

料盒4的下侧设有托架,托架的上部间隔设有多个安装杆,安装杆与料盒4一一对应,安装杆上部连接料盒4的底板,从而能够保证多个料盒4的底板同步升降,工作同步性好。

进给机构11包括进给电机、螺杆以及与螺杆相配合的螺母。螺母有两个,两个螺母分别固定在托架的两端,螺杆竖向设置,并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进给电机输出轴与两个螺杆相连,螺杆与螺母相配合,从而推动料盒4的底板升降。进给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双输出减速机的输入轴,双输出减速机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两个螺杆相连并带动两个螺杆同步转动,从而实现了料盒4底板的升降。

推送单元为推送气缸12,推送气缸12安装在料盒4左侧的机架1上,推送气缸12水平设置,推送气缸12的活塞杆与推板5相连,从而推动推板5移动。

如图1所示:推板5和机架1之间设有推板导向机构,推板导向机构包括推板导向杆7以及推板导向套6,推板导向杆7的轴线与推送气缸12的轴线平行,推板导向杆7的一端与推板5固定连接,推板导向套6安装在机架1上,推板导向杆7可轴向滑动的安装在推板导向套6内,从而对推板5的运动进行导向。推板导向机构有多个,从而能够保证推板5直线移动,避免推板5的移动与料盒4发生干涉。

如图5~6所示:撑口机构包括撑杆15以及撑口动力机构。撑杆15竖向设置,撑杆15上端向一侧弯折,从而形成用于安装的安装部,撑杆15的下侧向一侧弯折,从而形成用于撑口的撑口部,撑口部和安装部设置在撑杆15的同一侧,从而能够在安装后,使撑口部朝向料盒4,并且能够在转送机构将手套转送至撑杆15上时,撑口部恰伸入手套口内,从而方便对手套进行撑口。撑口部为由端部至根部逐渐变细的锥形,从而能够更顺畅的伸入手套口内。撑杆15有两个,撑口动力机构与两个撑杆15相连,并分别带动两个撑杆15运动,并使两个撑杆15的运动方向相反,从而能够快速撑开手套口或快速的将套入手模2的手套松开。

撑杆15的两侧设有夹板14,夹板14竖向设置在两个撑杆15的两侧,当撑杆15的撑口部对手套口撑开时,撑口部与夹板14配合将手套口夹紧,避免了在将手套套在手模2上时手套脱离撑口部,又避免了单纯通过撑口部的撑开对手套固定时对手套造成破坏。

如图7~8所示:撑口动力机构包括齿轮17、撑口电机以及与齿轮17相啮合的上齿条18和下齿条16,齿轮17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撑口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连接齿轮17并带动齿轮17转动,上齿条18设置在齿轮17的上侧并与齿轮17啮合,下齿条16设置在齿轮17的下侧并与齿轮17啮合,撑口机构的两个撑杆15中,一个与上齿条18固定连接,另一个与下齿条16固定连接,从而能够随着上齿条18和下齿条16同步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于上齿条18和下齿条16间隔设置,为了方便撑杆15的安装,与上齿条18相连的撑杆15在竖直方向的长度大于与下齿条16相连的撑杆15在竖直方向的长度。上齿条18和下齿条16均滑动安装在安装梁13上,齿轮17转动安装在安装梁13上。安装梁13固定在机架1上。

在机架1上还安装有上撑杆导轨19和下撑杆导轨20,上撑杆导轨19设置在上齿条18的上侧,与上齿条18相连的撑杆15的安装部滑动安装在上撑杆导轨19上,从而对撑杆15的运动进行导向。下撑杆导轨20设置在下齿条16的上侧,与下齿条16相连的撑杆15的安装部滑动安装在下撑杆导轨20上,从而对撑杆15的移动进行导向。上撑杆导轨19和下撑杆导轨20均安装在安装梁13上。

如图9~10所示:转送机构包括钢刷辊25、升降动力单元以及转动动力单元,升降动力单元为升降气缸21,转动动力单元为钢刷辊电机。钢刷辊25安装在安装架22的上侧,并通过安装架22安装在机架1上,安装架2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在机架1上的钢刷辊导向机构,安装架22通过钢刷辊导向机构安装在机架1上。钢刷辊导向机构包括钢刷辊导向套23以及钢刷辊导向轴24,钢刷辊导向轴24竖向设置,钢刷辊导向轴的下端与安装架22固定连接,钢刷辊的两端转动安装在钢刷辊导向轴24上端。钢刷辊导向套23滑动套设在钢刷辊导向轴24外侧,钢刷辊导向套23安装在机架1上,钢刷辊导向轴24和钢刷辊导向套23相配合,对安装架22的升降进行导向,保证钢刷辊25直线移动,能够通过手套口对手套进行转送,从而能够在对手套转送时将手套口打开,方便撑杆15的撑口部伸入手套口内。升降气缸21安装机架1上,升降气缸21的活塞杆与安装架22相连,并推动安装架22升降,在安装时,料盒4设置在安装架22和钢刷辊25之间,升降气缸21带动钢刷辊25下降时,并压紧料盒4内的手套,从而完成手套的转送,升降气缸21带动钢刷辊25上升时,钢刷辊25与手套分离。钢刷辊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与钢刷辊25相连,并带动钢刷辊25转动,从而实现手套的转送。

钢刷辊25包括中间轴以及环绕中间轴的外壁设置的钢丝。钢刷辊25有同轴设置的两个,安装架22的中部设有竖向的支撑杆,支撑杆下端固定在安装架22上,钢刷辊25的一端转动安装在钢刷辊导向轴24的上端,另一端转动安装在支撑杆的上端,减速机也安装在支撑杆上,从而避免了钢刷辊25过长并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从而影响手套的转送效果。钢刷辊25的长度根据撑口机构和料盒4的数量来调整。

本手套套取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叠放好的手套放置在料盒4内,并使手套口朝向撑口机构。推送气缸12通过推板5推动手套向靠近撑口机构的一侧移动,并使手套口位于钢刷辊25的正下方。升降气缸21通过安装架22带动钢刷辊25向下移动并压紧手套,然后钢刷辊电机带动钢刷辊25转动,钢刷辊25的转动使手套向撑口机构一侧移动,同时将手套口展开。当撑杆15的撑口部伸入手套口内时,升降气缸21带动钢刷辊25上升并与手套脱离,撑口电机带动齿轮17转动,齿轮17分别带动上齿条18和下齿条16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撑杆15将手套口撑开,并与两侧的夹板14相配合夹紧手套。套取气缸8推动安装梁13向靠近手模2的方向移动,由于导向臂9的导向,手套套在手模2上,完成手套套取动作。

撑口电机带动齿轮17转动,并通过上齿条18和下齿条16使撑杆15接触对手套的夹紧,然后套取气缸8带动安装梁13向远离手模2的方向移动,完成复位动作,并准备丢下一手套撑口。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