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水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822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水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储水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水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身体健康,跑步锻炼身体和户外登山活动也逐渐被人们喜爱。然而,运动过程会消耗大量的水分,可是人们在跑步锻炼或登山过程中,不方便携带饮水装置,人们不得不忍受因缺水而带来的不适,等跑到有水源的地点才能够补水。但是,这种缺水状况对身体非常的不好,长久下去会损坏人们的身体健康。现有的便携式水瓶,很多都不能够方便地携带在身上,即便携带在身上,随着人们的运动,其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申请号为200920165107.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瓶子,包括瓶体和携带部,瓶体包括瓶口和与瓶口连接成为一体的瓶身,携带部包括可挂在携带者身上的挂钩和与挂钩作为一体与瓶体相连的抱环;在使用中,挂钩插入携带瓶体的携带者腰带与裤子之间的间隙内,也可挂在裤子的臀部口袋上,使得携带者不用手拿即可带在身上,但该携带部不属于瓶体的自身结构,在加工工艺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需耗费更多的材料。

再如,申请号为201621020042.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瓶子,包括瓶体和瓶盖,瓶体顶部设置有与瓶盖相配合的瓶口,瓶盖包括实体盖和与实体盖以及瓶口底端之间相衔接的塑料绳体,实体盖通过连接装置与瓶体相连接,瓶体为可压缩皱褶瓶体;其中,连接装置是螺纹方式连接时,瓶口顶部设置有一个螺纹口,实体盖内侧设置有与螺纹口相配合的螺纹,采用此结构,喝水前使实体盖快速连接瓶口,喝完水后将实体盖和瓶口盖合;连接装置还可以是卡扣方式连接,瓶口顶端内侧设置有卡槽,实体盖内侧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扣,实体盖底端设置有凸起,采用此结构,喝完水后将实体盖和瓶口盖合。但该折叠瓶子仅能在未装水的情况下进行折叠以方便携带,其装水后也不方便携带。

基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上述便携式水瓶可知,目前市场上的便携式水瓶实现便携方式主要有压缩和卡扣的形式;压缩形式只能实现无水时缩小容积,卡扣形式需要附着在其它装备上,运动时着装轻便,这些便携式水瓶都不方便携带,使人们外出运动时,常常遗忘或者不想带这种水瓶,从而给人们带来了烦恼,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再者,便携式水瓶的口径大小不一,主要与其形体搭配,口径过大会导致一次性饮水过多,而运动后人们一般需要少量多次饮水,故一次性饮水过多易导致身体不适。另外,运动后身体燥热,需要补充水分以及降温,现在人们大多将水瓶中的水直接倒在需要补充水分以及降温的身体上,一次用水量大,容易造成水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装水前和装水后均方便携带的便携式水瓶。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水瓶,包括瓶盖和回旋式瓶体,所述回旋式瓶体的第一端形成开口,所述瓶盖设于所述开口以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开口;所述回旋式瓶体的第二端设一水泵,用于提供水压。将回旋式瓶体套设于相应的身体部位(手腕、小腿等部位),无需附着在其它装备上,使运动的人们携带方便;通过瓶盖的打开和闭合以实现瓶体内部与外界连通或封闭;通过水泵将瓶体内的水输送至开口处以用于饮水或喷雾。。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回旋式瓶体由细长的水管螺旋而成。实现小口径饮水,实现少量多次饮水的效果,避免运动后一次性过量饮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回旋式瓶体的第二端还设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水泵的启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瓶盖包括外盖和喷雾盖,所述外盖与喷雾盖活动连接,以使外盖打开或盖合于所述喷雾盖;所述喷雾盖与所述回旋式瓶体活动连接,以使喷雾盖打开或盖合于所述开口。

作为优选方案,若所述外盖打开于所述喷雾盖且所述喷雾盖盖合于所述开口,则便携式水瓶处于喷雾状态;若所述喷雾盖打开于所述开口,则便携式水瓶处于饮水状态;若所述外盖盖合于所述喷雾盖且所述喷雾盖盖合于所述开口,则便携式水瓶处于封闭状态。通过外盖和喷雾盖的调节,实现喷雾状态、饮水状态和封闭状态的自由切换,功能多样化。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喷雾盖包括与所述开口尺寸适配的盖体和贯穿所述盖体的若干喷雾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盖体上形成若干个分布均匀的喷雾口,以使喷出的雾滴均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回旋式瓶体内设一气囊,所述气囊充气以减小瓶体的容量。以提高瓶体内的水位,使用户能快速饮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开口及喷雾口处各设一光线传感器,用于根据检测到的光线强度与各自预设的光线强度进行比较以判断便携式水瓶处于喷雾状态或饮水状态,且设定喷雾状态下的气囊充气速度大于饮水状态下的气囊充气速度。提高喷雾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回旋式瓶体内还设一水量探测器,当水量探测器探测到瓶体内的水量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触发所述气囊充气。以提高瓶体内的水位,使用户能快速饮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回旋式瓶体设一报警器,当所述水量探测器探测到瓶体内的水量低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触发所述报警器启动报警;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提醒用户瓶体内的水不足,尽早准备蓄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回旋式瓶体上设一个或多个陀螺仪,用于检测所述水瓶是否处于使用状态;当检测到水瓶处于使用状态时,触发所述气囊充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瓶的使用次数与触发气囊充气的次数同步。根据水量的减小同步提高瓶体内的水位,方便用户能快速饮水及快速形成喷雾。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回旋式瓶体的内壁上设一极限水位,当瓶体内的水位超过所述极限水位时,触发气囊停止充气。防止水满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回旋式瓶体的外壁上形成纹路。使水瓶大方美观,且纹路设置为具有防滑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在不增加额外装备的情况下,利用瓶体自身回旋式结构,使用户可随身携带水瓶;

(2)通过喷雾盖的设置,实现饮水和喷雾两个功能的自由切换,使便携式水瓶功能多样化;

(3)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水泵的设置,实现瓶体内的水自动输送至瓶口及实现喷雾的功能;

(4)通过气囊的设置,能根据用户饮用情况实现瓶体内水位的调节,以便用户快速饮水;

(5)设置小口径饮水口,使用户少量而多次饮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便携式水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便携式水瓶的瓶盖、喷雾盖及瓶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便携式水瓶处于饮水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便携式水瓶处于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便携式水瓶处于喷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便携式水瓶固定于手腕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便携式水瓶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便携式水瓶的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便携式水瓶的压力传感器的保护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水瓶,包括瓶盖1、瓶体2和喷雾盖3,瓶体2为细长的圆管通过等径等距螺旋形成螺旋形结构,螺旋形结构的内部尺寸与人体的手腕尺寸适配,使瓶体2能套设固定于人体的手腕6上(如图6所示);瓶体2的顶端开口形成瓶口21,瓶口21的横截面为圆形;瓶体2的底端封闭,整个瓶体2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得,具有可变形能力,瓶体2的外壁采用软材质制成,且外壁上形成纹路,美观大方,且可提高便携式水瓶与手腕的摩擦力。

如图2所示,瓶口21处设置喷雾盖3,喷雾盖3包括盖体31和喷雾口32,盖体31的横截面为圆形,且盖体31的外径与瓶口21的内径适配,以使喷雾盖3盖合于瓶口2时喷雾盖的外周与瓶口密封。其中,喷雾盖3与瓶体2的连接方式为:盖体31的一侧铰接于瓶体2的瓶口处,以使盖体31可绕铰接轴转动从而实现盖体31打开或闭合于瓶口21;与之相对的盖体31另一侧与相应的瓶口位置通过边缘卡扣固定连接,边缘卡扣包括扣体41和扣位22,扣体41设于盖体31上,扣位22设于瓶体2的瓶口处,扣体41与扣位22插合实现固定,在扣体41与扣位22插合时,扣体41的外沿凸出于扣位22的外沿,方便喷雾盖3与瓶口21的盖合和分离。盖体31的上、下表面形成贯通的多个喷雾口32,喷雾口32以圆形阵列式均匀分布于盖体31上,以使瓶体2内的水通过喷雾口32形成均匀的喷雾。喷雾盖3和边缘卡扣均采用pp材料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及符合国家对水瓶材质标准的要求。另外,瓶口的直径为1cm,使用户每次能少量饮水,多次饮水,符合运动后对饮水的健康要求。

喷雾盖3的外侧设置瓶盖1,瓶盖1的横截面为圆形,纵截面为半椭圆形,瓶盖1的上端闭合,下端开口形成盖口,盖口的尺寸与喷雾盖3的尺寸适配,以使盖口与喷雾盖3闭合时,整个水瓶处于密封状态。其中,瓶盖1的一侧与瓶体2的瓶口处铰接,且与喷雾盖3与瓶体2连接的铰接轴共用同一铰接轴,以节省原材料及减轻整个水瓶的重量;瓶盖1可绕铰接轴转动从而实现瓶盖1的打开和闭合;与之相对的瓶盖另一侧设有凸耳11,凸耳11与喷雾盖上的扣体41通过球形卡扣连接,具体地,凸耳下表面的中部设有插骨12,插骨的端头为球形,在扣体41上与插骨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插孔412,插孔内设置弹性圆环限位件,圆环的直径小于球形插骨端头的直接,以使插骨12能固定或分离于插孔412内,也就是使瓶盖1打开或闭合于喷雾盖3上。另外,凸耳11的外沿凸出于喷雾盖上扣体41的外沿,以便瓶盖1与喷雾盖3分离。瓶盖1也采用pp材质一体成型,提高瓶盖的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水瓶的使用方法:如图4所示,原始状态为整个便携式水瓶处于封闭且无水状态,将喷雾盖的扣体41往上拨,使喷雾盖3与瓶口21分离,使瓶口21直接与外界连通,此时开始进行蓄水;当蓄水过程完成后,可以进行以下操作,且不分先后顺序:

喷雾状态:将瓶盖1的凸耳往上拨,使瓶盖1与喷雾盖3分离,喷雾盖3的扣体41扣合于扣位42内,实现喷雾盖与瓶口闭合,通过挤压螺旋形瓶体,水瓶内的水可从喷雾口32喷出,喷雾状态时的便携式水瓶如图5所示。

饮水状态:即上述蓄水完成的状态;又或者是蓄水完成后将便携式水瓶重新处于封闭状态,此时,将喷雾盖的扣体41往上拨,使喷雾盖3与瓶口21分离,使瓶口21直接与外界连通,实现直接饮水。另外,在饮水状态,扣体的插孔412还可与瓶盖的插骨12插合,以防喷雾盖自由活动。饮水状态时的便携式水瓶如图3所示。

喷雾状态转换为饮水状态:喷雾状态指的是瓶盖1与喷雾盖3已分离,而喷雾盖3与瓶口21仍处于闭合状态;此时,仅需将喷雾盖的扣体41往上拨,使喷雾盖3与瓶口21分离,使瓶口21直接与外界连通,实现切换至饮水状态。

饮水状态转换为喷雾状态:饮水状态指的是瓶盖1和喷雾盖3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仅需将喷雾盖3闭合于瓶口21,而瓶盖1仍处于打开状态即可。

通过上述操作实现喷雾状态和饮水状态的自由切换。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水瓶,对于用户来说,仅需将螺旋形圆管结构的便携式水瓶的瓶体套设固定于人体的手腕,无需附着在其它装备上,使运动的人们携带方便;瓶口处设置的活动式喷雾盖,通过喷雾盖的打开或闭合实现饮水和喷雾的切换,功能多样化;喷雾盖的外侧设置所述瓶盖,通过瓶盖的打开和闭合以实现瓶体内部与外界连通或封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水瓶,包括瓶盖、瓶体和喷雾盖,瓶体为具有一定长度的螺旋形圆管结构,螺旋形圆管结构的内部尺寸与人体的手腕尺寸适配,使瓶体能套设固定于人体的手腕上;瓶体的顶端开口形成瓶口,瓶口的横截面为圆形;整个瓶体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得,材质为pe材料,健康环保。如图7和8所示,瓶体的底部设有微型水泵(图中未示出)和压力传感器5,且外侧还安装有防护外壳,瓶体上还设有控制开关、微型电源和微型控制器,微型控制器与微型电源、控制开关、微型水泵和压力传感器5信号连接。微型电源为微型控制器、微型水泵及压力传感器5提供电力支持,控制开关控制微型控制器的工作开关,当控制开关开启时,微型控制器开始工作;当控制开关关闭时,微型控制器停止工作。当控制开关开启时,微型控制器开始工作,压力传感器5感测用户的触发,当用户触发压力传感器5时,即感知用户需要喝水,压力传感器5将喝水信号发送至微型控制器,微型控制器控制微型水泵开始工作,将瓶体内的水输送至瓶口处,以便用户进行饮用或形成喷雾。另外,如图9所示,压力传感器5外设有保护外壳51,保护外壳的尺寸与压力传感器的尺寸适配。

瓶口处设置喷雾盖,喷雾盖包括盖体和喷雾口,盖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且盖体的外径与瓶口的内径适配,以使喷雾盖盖合于瓶口时喷雾盖的外周与瓶口密封;为了提高喷雾盖与瓶口的密封性能,在喷雾盖与瓶口的接触处设置密封圈。其中,喷雾盖与瓶体的连接方式为:盖体的一侧铰接于瓶体的瓶口处,以使盖体可绕铰接轴转动从而实现盖体打开或闭合于瓶口;与之相对的盖体另一侧与相应的瓶口位置通过边缘卡扣固定连接,边缘卡扣包括扣体和扣位,扣体设于瓶体的瓶口处,扣位设于盖体上,扣体与扣位插合实现固定,在扣体与扣位插合时,扣位的外沿凸出于扣体的外沿,方便喷雾盖与瓶口的盖合和分离。盖体的上、下表面形成贯通的多个喷雾口,喷雾口以圆形阵列式均匀分布于盖体上,以使瓶体内的水通过喷雾口形成均匀的喷雾。喷雾盖和边缘卡扣均采用pe材料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及符合国家对水瓶材质标准的要求。另外,瓶口的直径为1.5cm,使用户每次能少量饮水,多次饮水,符合运动后对饮水的健康要求。

喷雾盖的外侧设置瓶盖,瓶盖的横截面为圆形,纵截面为半椭圆形,瓶盖的上端闭合,下端开口形成盖口,盖口的尺寸与喷雾盖的尺寸适配,以使盖口与喷雾盖闭合时,整个水瓶处于密封状态,为了提高瓶盖与喷雾盖之间的密封性能,在喷雾盖与瓶盖的接触处设置密封圈。其中,瓶盖的一侧与瓶体的瓶口处铰接,且与喷雾盖与瓶体连接的铰接轴共用同一铰接轴,以节省原材料及减轻整个水瓶的重量;瓶盖可绕铰接轴转动从而实现瓶盖的打开和闭合;与之相对的瓶盖另一侧设有凸耳,凸耳与喷雾盖上的扣位通过球形卡扣连接,具体地,凸耳下表面的中部设有插骨,插骨的端头为球形,在扣位上与插骨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插孔,插孔内设置弹性圆环限位件,圆环的直径小于球形插骨端头的直接,以使插骨能固定或分离于插孔内,也就是使瓶盖打开或闭合于喷雾盖上。另外,凸耳的外沿凸出于喷雾盖上扣位的外沿,以便瓶盖与喷雾盖分离。瓶盖也采用pe材质一体成型,提高瓶盖的生产效率。

上述结构可参考实施例1便携式水瓶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水瓶的使用方法:原始状态为整个便携式水瓶处于封闭且无水状态,将喷雾盖的扣位往上拨,使喷雾盖与瓶口分离,使瓶口直接与外界连通,此时开始进行蓄水;当蓄水过程完成后,可以进行以下操作,且不分先后顺序:

喷雾状态:将瓶盖的凸耳往上拨,使瓶盖与喷雾盖分离,将喷雾盖的扣位扣合于扣体内,实现喷雾盖与瓶口闭合,此时,打开控制开关,触发压力传感器5,微型水泵将水瓶内的水输送至瓶口并从喷雾口喷出;

饮水状态:即上述蓄水完成的状态;又或者是蓄水完成后将便携式水瓶重新处于封闭状态,此时,将喷雾盖的扣位往上拨,使喷雾盖与瓶口分离,使瓶口直接与外界连通;打开控制开关,触发压力传感器5,微型水泵将水瓶内的水输送至瓶口。

另外,在饮水状态,扣位的插孔还可与瓶盖的插骨插合,以防喷雾盖自由活动。

喷雾状态转换为饮水状态:喷雾状态指的是瓶盖与喷雾盖已分离,而喷雾盖与瓶口仍处于闭合状态;此时,仅需将喷雾盖的扣位往上拨,使喷雾盖与瓶口分离,使瓶口直接与外界连通,实现切换至饮水状态。

饮水状态转换为喷雾状态:饮水状态指的是瓶盖和喷雾盖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仅需将喷雾盖闭合于瓶口,而瓶盖仍处于打开状态即可。

通过上述操作实现喷雾状态和饮水状态的自由切换。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水瓶,对于用户来说,仅需将螺旋形圆管结构的便携式水瓶的瓶体套设固定于人体的手腕,无需附着在其它装备上,使运动的人们携带方便;瓶口处设置的活动式喷雾盖,通过喷雾盖的打开或闭合实现饮水和喷雾的切换,功能多样化;还通过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和微型水泵,实现瓶体内的水自动递送至瓶口的功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水瓶,包括瓶盖、瓶体和喷雾盖,瓶体为具有一定长度的螺旋形圆管结构,螺旋形圆管结构的内部尺寸与人体的手腕尺寸适配,使瓶体能套设固定于人体的手腕上;瓶体的顶端开口形成瓶口,瓶口的横截面为圆形;整个瓶体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得,材质为pe材料,健康环保。

瓶口处设置喷雾盖,喷雾盖包括盖体和喷雾口,盖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且盖体的外径与瓶口的内径适配,以使喷雾盖盖合于瓶口时喷雾盖的外周与瓶口密封;为了提高喷雾盖与瓶口的密封性能,在喷雾盖与瓶口的接触处设置密封圈。其中,喷雾盖与瓶体的连接方式为:盖体的一侧铰接于瓶体的瓶口处,以使盖体可绕铰接轴转动从而实现盖体打开或闭合于瓶口;与之相对的盖体另一侧与相应的瓶口位置通过边缘卡扣固定连接,边缘卡扣包括扣体和扣位,扣体设于瓶体的瓶口处,扣位设于盖体上,扣体与扣位插合实现固定,在扣体与扣位插合时,扣位的外沿凸出于扣体的外沿,方便喷雾盖与瓶口的盖合和分离。盖体的上、下表面形成贯通的多个喷雾口,喷雾口以圆形阵列式均匀分布于盖体上,以使瓶体内的水通过喷雾口形成均匀的喷雾。喷雾盖和边缘卡扣均采用pe材料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及符合国家对水瓶材质标准的要求。另外,瓶口的直径为1.5cm,使用户每次能少量饮水,多次饮水,符合运动后对饮水的健康要求。

喷雾盖的外侧设置瓶盖,瓶盖的横截面为圆形,纵截面为半椭圆形,瓶盖的上端闭合,下端开口形成盖口,盖口的尺寸与喷雾盖的尺寸适配,以使盖口与喷雾盖闭合时,整个水瓶处于密封状态,为了提高瓶盖与喷雾盖之间的密封性能,在喷雾盖与瓶盖的接触处设置密封圈。其中,瓶盖的一侧与瓶体的瓶口处铰接,且与喷雾盖与瓶体连接的铰接轴共用同一铰接轴,以节省原材料及减轻整个水瓶的重量;瓶盖可绕铰接轴转动从而实现瓶盖的打开和闭合;与之相对的瓶盖另一侧设有凸耳,凸耳与喷雾盖上的扣位通过球形卡扣连接,具体地,凸耳下表面的中部设有插骨,插骨的端头为球形,在扣位上与插骨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插孔,插孔内设置弹性圆环限位件,圆环的直径小于球形插骨端头的直接,以使插骨能固定或分离于插孔内,也就是使瓶盖打开或闭合于喷雾盖上。另外,凸耳的外沿凸出于喷雾盖上扣位的外沿,以便瓶盖与喷雾盖分离。瓶盖也采用pe材质一体成型,提高瓶盖的生产效率。

另外,瓶体的内部设有气囊,通过气囊充气以用于提高瓶体内的水位,使用户能快速饮水;瓶体内还设有水量探测器,用于检测瓶体内的当前水量;

当水量探测器探测到瓶体内的当前水量低于第一预设水量阈值时,触发气囊充气,以提高瓶体内的水位,使用户能快速饮水。另外,当水量探测器探测到瓶体内的当前水量低于第二预设水量阈值时,运动水瓶上的报警器报警,用于提醒用户蓄水,且第二预设水量阈值小于第一预设水量阈值。

瓶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陀螺仪,用于检测水瓶是否处于使用状态,即检测便携式水瓶的运动参数与抬手动作的运动参数是否符合,若符合则判断水瓶处于使用状态,当水瓶处于使用状态时,触发气囊充气,以提高瓶体内的水位,使用户能快速饮水。

由于每次喝水后瓶体内的水量不断减少,为了瓶体内的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可设置气囊充气的次数与水瓶的使用次数同步;当陀螺仪每检测出一次使用水瓶的动作时,触发气囊进行一次充气,即当用户使用了一次便携式水瓶喝水或喷雾时,气囊即进行新一次充气,同步提高瓶体内的水位,使用户每次均能快速饮水。

瓶体上还设有控制端,控制端与水量探测器、气囊和陀螺仪连接,用于信号控制。

上述结构可参考实施例1便携式水瓶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水瓶的使用方法:原始状态为整个便携式水瓶处于封闭且无水状态,将喷雾盖的扣位往上拨,使喷雾盖与瓶口分离,使瓶口直接与外界连通,此时开始进行蓄水;当蓄水过程完成后,可以进行以下操作,且不分先后顺序:

喷雾状态:将瓶盖的凸耳往上拨,使瓶盖与喷雾盖分离,将喷雾盖的扣位扣合于扣体内,实现喷雾盖与瓶口闭合;此时,若陀螺仪检测到饮水动作,将信号发送至控制端,控制端触发气囊充气,减小瓶体内的容量,提高瓶体内的水位;

饮水状态:即上述蓄水完成的状态;又或者是蓄水完成后将便携式水瓶重新处于封闭状态,此时,将喷雾盖的扣位往上拨,使喷雾盖与瓶口分离,使瓶口直接与外界连通;此时,若陀螺仪检测到饮水动作,将信号发送至控制端,控制端触发气囊充气,减小瓶体内的容量,提高瓶体内的水位。

另外,在饮水状态,扣位的插孔还可与瓶盖的插骨插合,以防喷雾盖自由活动。

喷雾状态转换为饮水状态:喷雾状态指的是瓶盖与喷雾盖已分离,而喷雾盖与瓶口仍处于闭合状态;此时,仅需将喷雾盖的扣位往上拨,使喷雾盖与瓶口分离,使瓶口直接与外界连通,实现切换至饮水状态。

饮水状态转换为喷雾状态:饮水状态指的是瓶盖和喷雾盖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仅需将喷雾盖闭合于瓶口,而瓶盖仍处于打开状态即可。

通过上述操作实现喷雾状态和饮水状态的自由切换。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水瓶,对于用户来说,仅需将螺旋形圆管结构的便携式水瓶的瓶体套设固定于人体的手腕,无需附着在其它装备上,使运动的人们携带方便;瓶口处设置的活动式喷雾盖,通过喷雾盖的打开或闭合实现饮水和喷雾的切换,功能多样化;还通过陀螺仪检测饮水动作,以触发气囊充气从而将瓶体内的水往瓶口处输送,实现自动供水;还在瓶体内设置水量探测器,以提醒用户瓶体内的当前水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水瓶在实施例3的便携式水瓶基础上作出进一步改进:在喷雾盖的喷雾口内设置第一光线传感器,用于感知喷雾口处的光线强度,并根据喷雾口处的光线强度与第一预设光线强度的比较结果判断喷雾盖与瓶口是否处于闭合状态,进而获知当前的便携式水瓶是否处于喷雾状态;在瓶口处的内壁上设置第二光线传感器,用于感知瓶口处的光线强度,并根据瓶口处的光线强度与第二预设光线强度的比较结果判断喷雾盖与瓶口是否处于打开状态,以用于感知当前的便携式水瓶是否处于饮水状态。第一光线传感器与第二光线传感器均与控制端连接,以使在喷雾状态时气囊的充气速度大于在饮水状态时气囊的充气速度。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水瓶能自动感知处于喷雾状态或饮水状态,通过设置不同的气囊充气速度使喷雾效率更高。其它结构可参考实施例3的便携式水瓶的相应结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水瓶在实施例1的便携式水瓶基础上作出进一步改进:瓶口与喷雾盖的连接方式采用螺纹连接,瓶口与瓶盖的连接方式采用螺纹连接,采用螺纹连接加工更加方便;其它结构可参考实施例1的便携式水瓶的相应结构。

作为优选实施例,在便携式水瓶瓶口处的内壁上设置极限水位,当瓶体内的水位达到极限水位,触发气囊停止充气,以防止水溢出。

作为优选实施例,在便携式水瓶瓶口处的内壁上设置极限水位,当瓶体内的水位达到极限水位,触发微型水泵停止工作,以防止水溢出。

作为优选实施例,便携式水瓶的瓶体采用柔性食品级塑料制成,使瓶体可弯曲变形,瓶体为长条圆管或方管状,用户在运动时,可将便携式水瓶缠绕于手腕或小腿位置;并在瓶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连接绳,连接绳用于将便携式水瓶缠绕固定于手腕或小腿位置处。该便携式水瓶还能作为运动负重,实现便携式水瓶多功能化;使用时,在喷雾状态时挤压瓶体可喷出喷雾。

作为优选实施例,便携式水瓶的瓶体、瓶盖和喷雾盖之间采用柔性连接件替代铰接的连接方式。只要实现瓶盖和喷雾盖与瓶体的瓶口实现开合的连接方式均可。

作为优选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之间的任意拆分及组合形成的便携式水瓶。

作为优选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的螺旋形圆管结构还可以为螺旋形方管结构、螺旋形螺纹管结构等其它结构。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发明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