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过滤式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2148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防尘过滤式口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生用品,具体涉及经济环保的防尘过滤式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传统的口罩一般是以纱布、棉布、无纺布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不管是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或是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因此,长期在工地上作业的工人都需要佩戴口罩,以避免吸入过量的粉尘对身体造成危害。而目前市场上的口罩主要是以滤纸进行过滤的防尘口罩,其在恶劣环境下的防尘效果和过滤作用较为有限。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各种结构的过滤式口罩,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73508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水过滤口罩,其包括呼吸面罩和过滤器,呼吸面罩连接至过滤器的出气口,过滤器包含外壳、过滤液、吸入装置、沉淀网和沉淀池,过滤液位于外壳内,吸入装置包括一根或一根以上的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插入过滤液中,另一端伸出外壳,沉淀网位于过滤器的下部,沉淀池位于沉淀网下部,还可包括过滤器和呼吸面罩之间的软连体或旋转活节。该种结构的过滤口罩与传统的口罩相比,其过滤效果有所提高,但在过滤过程,空气的进入与流出未能形成一个流动循环的回路,并不能保证每一次的过滤效果和供给空气的洁净。此外,其采用的过滤器内需要使用较多的过滤液才能达到较好的粉尘过滤效果,人在佩戴时承重较大、使用极不舒适,同时可能会出现过滤液倒流,被吸入人的鼻子,使用极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过滤效果显著、使用安全方便的防尘过滤式口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防尘过滤式口罩,包括呼吸面罩和内部盛装有过滤液的过滤装置,所述呼吸面罩上设有佩戴件,所述过滤装置上的出气口连接至呼吸面罩内,所述过滤装置内通过竖直安装的分隔板分为第一过滤腔室、第二过滤腔室,分隔板的底端连接至过滤装置底部的内壁上、其顶端与过滤装置的顶部具有高度差;其中

第一过滤腔室的侧部设有空气入口、且在该过滤腔室内竖直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上端连接至第一过滤腔室的顶部壁体上、其下端伸入过滤液内并且与第一过滤腔室的底部具有高度差;

第二过滤腔室上设有出气口、且在该过滤腔室内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包括水平板和竖直安装于第二过滤腔室内的竖直板,水平板水平设于分隔板的上方且水平板与分隔板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高度差,水平板的一端连接至第一隔板上、其另一端与竖直板的顶端连接,竖直板的底端伸入过滤液内、并且与第二过滤腔室的底部具有高度差。

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凹面,为了聚集水以及提高过滤效果,过滤装置的底部优选为两个并排连接为一体的半圆形装水槽,一个半圆形装水槽对应设于一个过滤腔室的底部。

上述方案中,为了提高使用效果,所述第一隔板上可设置有用于防止水珠逸出的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安装于与水平板相对一侧的第一隔板上、且于空气入口的下方。

上述方案中,为了提高使用过程的舒适性,所述第二隔板上可设置有用于防止水珠进入鼻子的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安装于与水平板相对一侧的竖直板上、且于出气口的下方。

上述方案中,为延长空气在过滤腔室内的流动行程,可在第一、第二过滤腔室的壁体上均水平设置横板,其中第一过滤腔室内的横板设于空气入口的下方且于第一挡板的上方,该横板的一端固装于第一过滤腔室内的侧壁上、其另一端与第一隔板具有水平间距;第二过滤腔室内的横板设于出气口的下方且于第二挡板的上方,该横板的一端固装于第二过滤腔室内的侧壁上、其另一端与竖直板具有水平间距。

上述方案中,为保证过滤效果的同时、还能减轻因呼气和吸气给使用者带来的负压感,可使第一隔板和竖直板的底端伸入过滤液的深度为1-5cm。

上述方案中,可在第一、第二过滤腔室所对应的壁体上开设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上设有活动开合的封盖。

上述方案中,所述出气口可以设于水平板的上方、且在出气口上安装有一滤网。

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滤液具体为水,且过滤装置内的水位高度是过滤装置竖直高度的1/4-1/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过滤装置分为两个相互连通的过滤腔室,并在每一个过滤腔室内设置隔板,在使用过程,含有粉尘的空气从空气入口进入后经过水溶液的过滤和4个相互连通的通道流动过滤后从出气口出。该结构的过滤口罩以水为过滤介质、并通过延长含有粉尘的空气在过滤装置的流动行程,大大提高了过滤效果;

2)通过横板和第一、第二挡板的设置能防止过滤腔室内的水的逸出和倒流,使用更加安全;同时将各过滤腔室的底部设为半圆形结构,更能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防尘过滤式口罩的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过滤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呼吸面罩,2、佩戴件,3、空气入口,4、出气口,5、过滤装置,6、注水口,7、分隔板,8、第一隔板,9-1、水平板,9-2、竖直板,10、半圆形装水槽,11、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横板,14、第一过滤腔室,15、第二过滤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防尘过滤式口罩,包括呼吸面罩1和内部盛装有过滤液的过滤装置5,所述呼吸面罩1上设有佩戴件2。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液具体为水,为减轻重量、使用轻便,过滤装置5内的水位高度可以是过滤装置5竖直高度的1/4-1/3。所述过滤装置5上的出气口4连接至呼吸面罩2内,过滤装置5内通过竖直安装的分隔板7分为第一过滤腔室14、第二过滤腔室15,分隔板7的底端连接至过滤装置5底部的内壁上、其顶端与过滤装置5的顶部具有高度差。

其中,第一过滤腔室14的侧部设有空气入口3、且在该过滤腔室内竖直设有第一隔板8,第一隔板8的上端连接至第一过滤腔室14的顶部壁体上、其下端伸入过滤液内并且与第一过滤腔室14的底部具有高度差;第二过滤腔室15上设有出气口4、且在该过滤腔室内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包括水平板9-1和竖直安装于第二过滤腔室14内的竖直板9-2,水平板9-1水平设于分隔板7的上方且水平板9-1与分隔板7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高度差,水平板9-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隔板8上、其另一端与竖直板9-2的顶端连接,竖直板9-2的底端伸入过滤液内、并且与第二过滤腔室15的底部具有高度差。

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8和竖直板9-2的底端具体伸入过滤液的深度为1-5cm。当然还可以其他任意值。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5的底部具体为两个并排连接为一体的半圆形装水槽10,一个半圆形装水槽10对应设于一个过滤腔室的底部,即第一过滤腔室14和第二过滤腔室15的底部均为半圆形,该形状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使待过滤气体能够很好地进入或排出水溶液。在第一、第二过滤腔室(14、15)所对应的壁体上开设有注水6,所述注水口6上设有活动开合的封盖。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隔板8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水珠逸出的第一挡板11,第一挡板11安装于与水平板9-1相对一侧的第一隔板8上、且于空气入口3的下方。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水珠进入鼻子的第二挡板12,第二挡板12安装于与水平板9-1相对一侧的竖直板9-2上、且于出气口4的下方。进一步地,在第一、第二过滤腔室(14、15)的壁体上均水平设置横13,其中第一过滤腔室14内的横板13设于空气入口3的下方且于第一挡板11的上方,该横板13的一端固装于第一过滤腔室14内的侧壁上、其另一端与第一隔板8具有水平间距;第二过滤腔室15内的横板13设于出气口4的下方且于第二挡板12的上方,该横板13的一端固装于第二过滤腔室15内的侧壁上、其另一端与竖直板9-2具有水平间距。从图3不难看出:在第一过滤腔室14内,横板13与第一挡板11相对设置、使得待过滤空气进入后的流动行程呈S曲线,延长了空气的流动行程,有利于提高过滤装置5的过滤效果;同理,在第二过滤腔室15内,横板13与第二挡板12相对设置、使得过滤后的空气的流出行程呈S曲线,延长了空气的流出行程,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当然,在第一、第二过滤腔室(14、15)内设置的横板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根据口罩的过滤效果进行选择设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先向过滤装置5内注入适量的清水,然后通过佩戴件2将呼吸面罩1固定在人的面部即可。当工作人员处于灰尘飞扬的环境时,带有灰尘的空气从空气入口3进入第一过滤腔室14底部的半圆形装水槽10内,经半圆形装水槽10内的水的过滤后、且在人的呼吸作用下流出,然后进入第二过滤腔室15底部的半圆形装水槽10内,经半圆形装水槽10内的水的过滤后从出气口4流出,最后进入人的口鼻,供人呼吸。这样工作人员就能够呼吸到较新鲜、干净的空气了。即在外界大气压和人的呼吸作用下,本过滤口罩工作时是通过以下单向模式不断对空气进行过滤工作:待空气→第一过滤腔室→第二过滤腔室→过滤后空气→人的口鼻。如此能够源源不断地对含有粉尘的空气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干净空气输送给人,结构简单、绿色安全、过滤成本低廉,非常实用。

以上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