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穿戴手腕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5713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带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穿戴手腕带。



背景技术:

智能腕带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腕带的带有科技含量的功能腕带。近一两年,智能穿戴设备一直是一个引领时尚的领域。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功能的智能腕带,比如有计步器,闹钟,睡眠监测,健康管理,防丢定位等各种功能。只需要一个手环带在手上,即能检测到需要的数据,但智能腕带种类参差不齐,功能不一,技术不够成熟,有些数据还不太准确,导致这块市场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实现定位、考勤及报警功能的智能穿戴手腕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手腕带,包括手腕带本体,所述的手腕带本体连接定位电路模块,所述的定位电路模块具有以下电路模块:

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的手腕带进行编码,所述的编码与所述的手腕带的用户一一对应;

信号发送模块,用于按预定的频率向读卡器发送带有所述的编码的信号信息;所述的信号信息具有所述的手腕带本体的位置信息以及发送所述的信号信息开始时间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的信号发送模块不断发送无线电信号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的预定频率是:每3秒钟向读卡器发送1次带有所述的编码的信号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的手腕带本体包括硅胶本体或不锈钢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读卡器具有接收所述的编码信息的天线以及解码模块,所述的解码模块将信号信息进行解码,形成解码信息后发送给控制中心。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穿戴手腕带,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手腕带,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穿戴手腕带不断主动向外发出无线电信号,并且能够传很远的距离,该无线信号是有编码的,每个标识卡的编码是唯一的。标识卡发出的无线信号如果是在读卡器的有效测量距离内,则该无线信号通过读卡器上的天线被读卡器接收并解码,然后读卡器通过接口将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或其他监控系统,可以用来对手腕带本体进行定位、考勤、报警,滿足一定人群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穿戴手腕带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智能穿戴手腕带100,包括手腕带本体20,手腕带本体20连接定位电路模块30,定位电路模块30具有以下电路模块:

编码模块301,用于对手腕带100进行编码,编码与手腕带100的用户一一对应;

信号发送模块302,用于按预定的频率向读卡器200发送带有编码的信号信息;信号信息具有手腕带本体20的位置信息以及发送信号信息开始时间信息。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该信号发送模块302不断发送无线电信号信息。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该智能穿戴手腕带100预定频率是:每3秒钟向读卡器200发送1次带有编码的信号信息。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该手腕带本体20包括硅胶本体或不锈钢本体。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该读卡器200具有接收编码信息的天线2001以及解码模块2002,解码模块2002将信号信息进行解码,形成解码信息后发送给控制中心300。

下面更进一步说明如下:

手腕带不断主动向外发出无线电信号(3秒钟发送1次,该发送功率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进行修改),并且能够传很远的距离,该无线信号是有编码的,每个标识卡的编码是唯一的。标识卡发出的无线信号如果是在读卡器的有效测量距离内,则该无线信号通过读卡器上的天线被读卡器接收并解码,然后读卡器通过TTL232/RS232/RS485/CAN总线/以太网/Wiegand-26/Wiegand-34/USB/GPRS接口将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或其他监控系统。

经实践证实,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手腕带,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穿戴手腕带能不断主动向外发出无线电信号,并且能够传很远的距离,该无线信号是有编码的,每个标识卡的编码是唯一的。标识卡发出的无线信号如果是在读卡器的有效测量距离内,则该无线信号通过读卡器上的天线被读卡器接收并解码,然后读卡器通过接口将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或其他监控系统,可以用来对手腕带本体进行定位、考勤、报警,滿足一定人群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