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发制品生产的后纺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0034发布日期:2018-08-28 22:1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制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发制品生产的后纺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经济稳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得到较大提高,对妆饰、美容等时尚消费的追求意识也愈加强烈,尤其女性消费者,其更具时尚性和个性化的消费特征,这使她们总是站在时尚前沿、引导时尚走向,从服饰到妆饰,时尚话题未从停歇。在人造假发纤维的生产工艺中,随着机械设备的日益自动化,生产效率也随之不断提升,前纺工艺是对原材料的加工成丝的过程,并将生产的丝缠绕在丝盘上,后纺工艺是对前纺生产的丝进一步的加热烘干、定型,则就需要将丝盘统一收集,输送到加热箱中,现有技术中,是将丝盘阵列竖直放置到平板车上,通过向上牵引统一集中,而牵引力主要靠后纺中的滚轴带动,但是丝盘较高,丝线在一圈圈向上牵引的过程中,会出现缠绕不动的现象,导致个别丝盘的丝扯断或者停滞,从而需要员工时不时的去维护,手动拨开缠绕的丝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该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发制品生产的后纺车,将丝盘挂置到转辊上,一方面降低摩擦力,用很小的力就能够带动丝盘转动,另一方面由于丝盘是水平挂置的,不会因丝盘过高而导致缠绕不动的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发制品生产的后纺车,包括矩形底架和沿矩形底架一对边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组丝盘挂置机构,所述矩形底架底部安装有带刹车的滑轮,所述丝盘挂置机构包括等腰三角形框架和沿等腰三角形框架两腰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转辊,并且等腰三角形框架的腰与其上边设置的转辊相互垂直,转辊与等腰三角形框架的腰的连接处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的直径大于转辊的直径;所述等腰三角形框架的底边两端分别与矩形底架的一对边固定连接,等腰三角形框架的顶点固定连接于横向支撑杆上,并且等腰三角形框架的顶点处设置有与所述横向支撑杆垂直的纵向支撑杆,纵向支撑杆的两端设置有用以穿设丝线的钩环,横向支撑杆的末端设置有集丝耙,集丝耙包括底杆和沿底杆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竖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制品生产的后纺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丝盘挂置机构有5~10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制品生产的后纺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等腰三角形框架的每条腰上设置3~5个转辊。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制品生产的后纺车,设置用以安装丝盘的转辊,由滑动摩擦代替静摩擦,用很小的牵引力就能够带动丝盘的转动,从而不会导致丝盘上的丝由于牵引力不足而停滞,或者由于丝盘过高导致丝线缠绕在一起而扯断;

2、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发制品生产的后纺车,转辊是设置在等腰三角形框架的腰上,为了防止丝盘与等腰三角形框架的摩擦,在转辊与等腰三角形框架的连接处设置圆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纺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矩形底架,101、滑轮,2、等腰三角形框架,201、转辊,202、圆盘,3、横向支撑杆,4、纵向支撑杆,401、钩环,5、集丝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发制品生产的后纺车,包括矩形底架1和沿矩形底架1一对边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组丝盘挂置机构,所述矩形底架1底部安装有带刹车的滑轮101,所述丝盘挂置机构包括等腰三角形框架2和沿等腰三角形框架2两腰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转辊201,并且等腰三角形框架2的腰与其上边设置的转辊201相互垂直,转辊201与等腰三角形框架2的腰的连接处设置有圆盘202,所述圆盘202的直径大于转辊201的直径;所述等腰三角形框架2的底边两端分别与矩形底架1的一对边固定连接,等腰三角形框架2的顶点固定连接于横向支撑杆3上,并且等腰三角形框架2的顶点处设置有与所述横向支撑杆3垂直的纵向支撑杆4,纵向支撑杆4的两端设置有用以穿设丝线的钩环401,横向支撑杆3的末端设置有集丝耙5,集丝耙5包括底杆和沿底杆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竖杆。

将前纺生产的丝盘挂套在转辊201上,并运转到后纺,从每个丝盘上引出丝头穿设到上方的钩环401内,经集丝耙5的竖杆然后接入到加热箱内,有后纺的滚轴带动丝线运转,由于转辊201的作用,从原始的静摩擦转为滑动摩擦,用很小的牵引力就能够带动丝盘的转动,从而不会导致丝盘上的丝由于牵引力不足而停滞,或者由于丝盘过高导致丝线缠绕在一起而扯断。

其中为了保证丝盘的放置数量,述丝盘挂置机构有5~10组,等腰三角形框架2的每条腰上设置3~5个转辊20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