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发热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6062发布日期:2018-11-27 21:0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发热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走线合理,且能有效保护电源线不被扯断的碳纤维发热服。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寒冷的季节,人们通常穿着厚重的服饰(例如:棉衣、羽绒 服、棉靴或厚手套等御寒服饰),厚重的服饰导致用户行动不方便,尤其 是武警、军队、公安以及野外作业人员,严重的影响其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一种发热服饰,通过在服饰中增加电加热体和供电电源,电加热体通电后发热,实现发热服饰向用户供热。其中,服饰上设置有开关,通过开关控制电加热体通断电。电源通常放置在口袋内,电源线则通过各种孔进入口袋内与电源进行连接,在电源线不断插拔过程中,容易造成电源线与加热体之间发生断裂,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走线合理,且能有效保护电源线不被扯断的碳纤维发热服。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服,包括具有袋体的衣体以及碳纤维发热模块,所述衣体包括内衬与外层,所述碳纤维发热模块包括碳纤维模组、对所述碳纤维模组供电的电池、用于向所述碳纤维模组供给所述电池的电力的电源线以及控制所述电池的电力输出的控制开关,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袋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模组设置在内衬与外层之间,所述电源线与碳纤维模组连接处设置有防止所述电源线松动的限位件;所述衣体内设置有供电源线通向所述袋体内部的走线孔,所述走线孔处设置有导线定位件。

进一步,所述限位件包括热缩套管以及固定片,所述热缩套管套设在电源线上且位于固定片两侧,所述固定片盖住所述电源线且所述固定片两端与内衬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固定片与内衬之间通过缝纫线进行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线定位件包括导线件以及定位件,所述导线件设置在外层内侧且位于内衬与外层之间,所述定位件设置在外层外侧且位于袋体与外层之间;

所述导线件包括导线本体,所述导线本体上设置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与走线孔相连通;

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本体,所述定位本体上设置有通孔二,所述通孔二与通孔一以及走线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导线本体与定位本体呈圆柱状。

进一步,所述通孔一呈圆孔状,所述通孔二呈十字孔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发热服,走线合理,通过电源线与碳纤维模组之间的限位件防止电源线拉动过多导致断裂,有效保护各元件的安全,同时通过导线定为件对电源线的插接进行引导与固定,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衣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袋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源线的穿过方式的示意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件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线本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服,包括具有袋体2的衣体1以及碳纤维发热模块,所述衣体1包括内衬11与外层12,所述碳纤维发热模块包括碳纤维模组3、对所述碳纤维模组3供电的电池、用于向所述碳纤维模组3供给所述电池的电力的电源线4以及控制所述电池的电力输出的控制开关5,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袋体2内,所述碳纤维模组3设置在内衬11与外层12之间,所述电源线4与碳纤维模组3连接处设置有防止所述电源线4松动的限位件;

所述衣体1内设置有供电源线4通向所述袋体2内部的走线孔6,所述走线孔6处设置有导线定位件。

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热缩套管7以及固定片8,所述热缩套管7套设在电源线4上且位于固定片8两侧,所述固定片8盖住所述电源线4且所述固定片8两端与内衬11固定连接,热缩套管7通过热风机紧密贴合在电源线上,配合固定片,将电源线与内衬固定,防止电源线被大幅度扯断,保证使用安全。

其中,所述固定片8与内衬11之间通过缝纫线9进行连接。

所述导线定位件包括导线件以及定位件,所述导线件设置在外层12内侧且位于内衬11与外层12之间,所述定位件设置在外层12外侧且位于袋体2与外层12之间;

导线件包括导线本体10,所述导线本体10上设置有通孔一101,所述通孔一101与走线孔6相连通;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本体13,所述定位本体13上设置有通孔二131,所述通孔二131与通孔一101以及走线孔6相连通。

其中,导线本体10与定位本体13呈圆柱状,所述通孔一101呈圆孔状,所述通孔二131呈十字孔状,圆孔状的通孔一方便电源线插入袋体内,同时十字孔状的通孔二可以有效防止电源线回落至内衬与外层之间,两者合作起到引导以及固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