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反转可折叠箱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7038发布日期:2019-01-13 16:31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反转可折叠箱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反转可折叠箱包。



背景技术:

箱包方便在人们日常外出时随身携带物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箱包类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箱包或手袋产品也趋向于更加美观及个性化发展。

目前有些箱包设置成可反转的结构,即箱包的内表面可以翻过来当外表面使用,内外表面设置不同的颜色及样式以满足反转变换需求;还有一些箱包为了节省占用空间,设计成可折叠的结构,但是皮革等材质的箱包反复折叠后易出现疲劳破损,影响箱包的质量。

现有技术中没有既可以反转使用又可以折叠和防折叠疲劳的箱包。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面反转可折叠箱包,旨在使得箱包既可以反转使用,又可以折叠及防折叠疲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反转可折叠箱包,其中,包括在展开状态为一整体块状结构并能围成一容置腔体的前幅、后幅、底贴、左幅、及右幅;所述后幅包括第一后幅与第二后幅,所述前幅与底贴、左幅、及右幅相连,第一后幅与底贴及第二后幅相连;所述前幅与底贴、左幅、及右幅的相邻边之间,底贴与第一后幅的相邻边之间,第一后幅与第二后幅的相邻边之间均设置有可反复折叠的软性连接部;所述底贴、第一后幅与其上的软性连接部相邻的边,左幅、右幅与其上的软性连接部相对的边及与底贴相邻的边,第二后幅与其上的软性连接部相邻的边均设置有双面锁合结构。

其中,所述底贴加第一后幅的宽度之和大于等于前幅的宽度,所述第一后幅加第二后幅的宽度之和大于等于前幅的宽度。

其中,所述双面锁合结构为双面拉链。

其中,所述第一后幅或第二后幅临近其上的软性连接部设有可跨越支撑第一后幅与第二后幅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可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后幅临近其上软性连接部的位置处间隔设置有两个支撑部。

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五金固定件及五金支撑块,所述五金固定件安装于第一后幅并临近其上的软性连接部,五金固定件部分穿设于五金支撑块,五金支撑块相对五金固定件旋转,可跨越软性连接部位置的第一后幅与第二后幅。

其中,所述五金固定件穿设安装于第一后幅,并转动连接有两个五金支撑块,两个五金支撑块分别位于第一后幅的两表面,将第一后幅夹在两个五金支撑块之间。

其中,所述五金固定件为双面撞钉。

其中,所述软性连接部的两表面设置有软性面料;所述前幅、第一后幅、第二后幅、底贴、左幅、及右幅的两表面均设置有皮革或者硬性面料。

其中,所述双面反转可折叠箱包还包括设置在箱包上的箱包盖头,箱包手腕,及箱包肩带。

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反转可折叠箱包,通过将箱包设置成前幅、第一后幅、第二后幅、底贴、左幅、及右幅,前幅与底贴、左幅、及右幅相连,第一后幅与底贴及第二后幅相连;且各相连部位的相邻边之间均设置有可反复折叠的软性连接部,同时,底贴、第一后幅与其上的软性连接部相邻的边,左幅、右幅与其上的软性连接部相对的边及与底贴相邻的边,第二后幅与其上的软性连接部相邻的边均设置有双面锁合结构。软性连接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箱包可反复折叠,防止折叠疲劳而出现皱褶及破损,提高箱包的使用寿命,同时折叠的箱包能节约占用空间,双面锁合结构结合软性连接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箱包可以双面使用,箱包的两面可以组成不同样式的箱包,使用者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变换,提高了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面反转可折叠箱包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结构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支撑部支撑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支撑部非支撑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结构的正面组装状态一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结构的正面组装状态二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结构的正面组装完成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结构的反面组装状态一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结构的反面组装状态二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结构的反面组装状态三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结构的反面组装完成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面反转可折叠箱包100,包括在展开状态为一整体块状结构并能围成一容置腔体的前幅10、后幅20、底贴30、左幅40、及右幅50;所述后幅20包括第一后幅21与第二后幅22,所述前幅10与底贴30、左幅40、及右幅50相连,第一后幅21与底贴30及第二后幅22相连;所述前幅10与底贴30、左幅40、及右幅50的相邻边之间,底贴30与第一后幅21的相邻边之间,第一后幅21与第二后幅22的相邻边之间均设置有可反复折叠的软性连接部60,软件连接部60可以反复翻转折叠,使得箱包100在不使用或者运输状态能够折叠,减小占用空间,同时避免现有技术中箱包的皮革材料或硬性材料反复折叠后出现折叠疲劳,由于折叠疲劳而出现皱褶及破损,影响美观及产品使用寿命的问题。

所述底贴30、第一后幅21与其上的软性连接部60相邻的边,左幅40、右幅50与其上的软性连接部60相对的边及与底贴30相邻的边,第二后幅22与其上的软性连接部60相邻的边均设置有双面锁合结构70。双面锁合结构70使得箱包100能够反转使用,两面都能连接组合形成不同样式或颜色的箱包100。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软性连接部60的两表面设置有软性面料,如帆布、软性PVC等;在前幅10、第一后幅21、第二后幅22、底贴30、左幅40、及右幅50的两表面均设置有皮革或者硬性面料。即在箱包100的内外两表面设置的均是面料,面料相对底料美观,能保证箱包100反转使用后的外表美观,同时在折叠翻转处设置软性面料,在非折叠处设置皮革或者硬性面料,这样在折叠或反转使用时,折叠或翻转部分为软性面料,而起装修作用的皮革或者硬性面料不会受到折叠或翻转的影响,而保护了箱包100的皮革或硬性面料。

本实施例的底贴30加第一后幅21的宽度之和大于等于前幅10的宽度,所述第一后幅21加第二后幅22的宽度之和大于等于前幅10的宽度。这样能使得本实施例的箱包100在折叠状态占用空间小,如图2所示,底贴30、第一后幅21与前幅10重叠,第二后幅22相对第一后幅21转动折叠后覆盖在前幅10上。

本实施例的双面锁合结构70为双面拉链,双面拉链能分别在箱包的正反面使用时均能锁合左幅40、右幅50与底贴30、第一后幅21、第二后幅22的连接处,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低。

结合图1及图3至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后幅21或第二后幅22临近其上的软性连接部60设有可跨越支撑第一后幅21与第二后幅22的支撑部80,所述支撑部80可旋转。支撑部80在箱包100使用状态时起支撑作用,如图4所示,使用状态时,支撑部80跨越第一后幅21和第二后幅22,将第一后幅21和第二后幅22支撑成一个平面,而在非使用状态时,支撑部80旋转回收,第一后幅21和第二后幅22通过软性连接部60相对转动折叠。

优选地,第一后幅21临近其上软性连接部60的位置处间隔设置有两个支撑部80。这样在箱包100使用状态时能保证第一后幅21和第二后幅22之间的支撑强度。

具体地,所述支撑部80包括五金固定件81及五金支撑块82,所述五金固定件81安装于第一后幅21并临近其上的软性连接部90,五金固定件81部分穿设于五金支撑块82,五金支撑块82相对五金固定件81旋转,可跨越软性连接部60位置的第一后幅21与第二后幅22。五金支撑块82起支撑作用,五金固定件81用于安装五金支撑块82。图4及图5中第一后幅21与第二后幅22上的双面锁合结构70未示出。

较佳地,所述五金固定件81穿设安装于第一后幅21,并转动连接有两个五金支撑块82(未示出),两个五金支撑块82分别位于第一后幅21的两表面,将第一后幅21夹在两个五金支撑块82之间。即在第一后幅21的内外表面于五金固定件81处设置有两个五金支撑块82对第一后幅21进行夹持,在箱包100使用时能进一步提高第一后幅21与第二后幅22之间的支撑强度。本实施例的五金固定件81为双面撞钉。

本实施例的双面反转可折叠箱包100还包括设置在箱包上的箱包盖头,箱包手腕,及箱包肩带(均未示出),箱包盖头能盖住箱包开口,箱包手腕,及箱包肩带便于使用者携带。

参考图6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箱包100的正反面反转组装过程如下:

一、正面:

1、折叠状态下,将折叠的第二后幅22向上转动打开,如图6所示;

2、将第一后幅21上的两个五金支撑块82从平行旋转90度到垂直以支撑第一后幅21和第二后幅22,并将底贴30平放于桌上,打开两侧的左幅40与右幅,如图7所示;

3、拉上左幅40、右幅50与底贴30、第一后幅21、第二后幅22边缘的拉链,形成一个上端开口的箱包产品,如图8所示。

二、反面:

1、将图8所示的箱包100产品的两侧和底贴30的拉链拉开,左幅40、右幅50往外侧翻转,如图9所示;

2、将箱包100产品的后幅20和底贴30提起,使得整个产品在竖直方向上趋于一个平面,并以竖直方向为轴旋转180度,使得左幅40位移右边,右幅50位于左边,如图10所示;

3、将后幅20和底贴30向前翻转,与右幅50、左幅40贴合对齐,如图11所示。

4、拉上右幅50、左幅40与底贴30、第一后幅21、第二后幅22边缘的拉链,形成一个下端开口的箱包100产品,如图12所示,然后倒立产品即可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双面反转可折叠箱包100,通过将箱包100设置成前幅10、第一后幅21、第二后幅22、底贴30、左幅40、及右幅50,前幅10与底贴30、左幅40、及右幅50相连,第一后幅21与底贴30及第二后幅22相连;且各相连部位的相邻边之间均设置有可反复折叠的软性连接部60,同时,底贴30、第一后幅21与其上的软性连接部60相邻的边,左幅40、右幅60与其上的软性连接部60相对的边及与底贴30相邻的边,第二后幅22与其上的软性连接部60相邻的边均设置有双面锁合结构70。软性连接部60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箱包100可反复折叠,防止折叠疲劳而出现皱褶及破损,提高箱包100的使用寿命,同时折叠的箱包100能节约占用空间,双面锁合结构70结合软性连接部60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箱包100可以双面使用,箱包的两面可以组成不同样式的箱包100,使用者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变换,提高了使用体验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