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背包的散热系统以及该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0185发布日期:2019-09-24 23:38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背包的散热系统以及该背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背包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散热系统的背包,其可有效地排除使用者及背包背面的湿气及汗水。



背景技术:

在外出时,背包能便于使用者携带物品,以让使用者能空出双手执行其他事务,因为,背包对于外出者(凡是徒步运动、旅行、登山、办公等)来说是非常重要一项物品,无论是前述的运动、旅行、登山、办公等哪一种项目,用户不免地会产生流汗,此时,碍于使用者背部与背包背面间仅存在少许的空间,故汗水多半仍会残留于使用者与背包之间,长时间下来,使用者的背部不仅会感觉闷热,同时更会因为湿黏不透气而让使用者感到不适感。

因此,业者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故会于背包的背面增设透气结构,以减少用户背部与背包背面的接触面积(例如网状结构或拢起结构),并让两者之间有较多的空隙来供使用者背部的汗水自然挥发散去;然而,前述这些手段虽以增加了使用者与背包之间的空隙,但其间的空气并没有良好地流动性,以致汗水及湿气同样无法获得有效地挥发,故现有的背包带给使用者背部湿热的不适感仍难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背包的散热系统,其可提升背包与使用者之间的空气循环机能,进而有效地排除残留于使用者与背包之间的汗水或湿气,以让使用者保持干爽并提升其舒适性。

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背包的散热系统包含有一集成单元、一泵浦、一引流管单元。其中集成单元具有一出气区及一进气区,出气区设有一第一出气孔及一第二出气孔,进气区设有一进气孔,泵浦具有一输出孔及一输入孔,引流管单元具有一出气管组及一进气管组,出气管组具有一主管及一由主管分支出的支管,主管一端连通的设置于泵浦的输出孔,主管的另一端穿设于集成单元的第一出气孔,支管穿设于集成单元的第二出气孔,进气管组具有一通管,通管一端连通地设置于泵浦的输入孔,通管的另一端穿设于集成单元的进气孔。

更佳地,应用于背包的散热系统还包含有一袋体,集成单元及引流管单元设置于袋体内,袋体主要由一透气垫及一内里所组成,透气垫可分离地组设于内里,且透气垫具有一外气孔,出气管组的支管穿设于第一外气孔且与外部环境连通,以增进空气循环效果,以有效排除使用者与背包之间的湿气及汗水。

更佳地,应用于背包的散热系统还包含有一缓冲件,缓冲件设置于袋体内且位于透气垫与集成单元之间,以提升使用者背背包的舒适性。

更佳地,引流管单元还具有一设置于出气管组的主管的增流件,增流件于主管的轴向设有一上通孔、一连通孔、一下通孔,以及增流件于主管的径向设有一侧通孔,连通孔位于上通孔与下通孔之间且相互连通,侧通孔连通于上通孔,进一步来说,增流件邻近于第一出气孔,增流件的下通孔连通地组设于出气管组的主管的末端。由此,当泵浦内的空气因挤压而流向主管时,由于连通孔的孔径小于下通孔及上通孔,以致流经连通孔的空气的流速远高于流经下通孔,并于侧通孔处产生一种空气向孔内吸附的作用,进而增加上通孔输入的空气量。

更佳地,引流管单元还具有一第一单向阀及一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组设于出气管组的主管,第二单向阀组设于进气管组的通管,由此,外在空气仅能由进气管组的通管输入并送至泵浦,而泵浦内的空气也仅能由出气管组的主管及支管输出,进而建立良好的空气循环及提升排除湿气效率,并减少空气混流情况发生。

更佳地,引流管单元还具有一过滤件,过滤件组设于进气管组的通管,藉以避免泵浦内部气体过于脏污或混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散热系统主要应用于双背带的背包上,其背包含有一容置袋、二背带以及上述的散热系统。其中容置袋具有一可放置物品的容置空间,各背带相互对应且分别设置于容置袋的背面,上述的散热系统设置于容置袋的背面。由此,当使用者的腰部顶压到泵浦时,泵浦内部空气受挤压而流入引流管单元的主管及支管,一部份空气由主管排向背包外,另一部份空气由支管排向背包背面与集成单元之间;又当使用者的腰部离开泵浦时,泵浦因自身弹力而回复至原先状态,进而将背包外部空气吸引至引流管单元的通管并流向泵浦。如此一来,使用者在行走或运动间会不断地排除使用者与背包之间的湿气及汗水,以保持其干爽并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性。

更佳地,容置袋的背面设有一上背部、一腰部以及一位于上背部与腰部之间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相对于上背部及腰部向内凹陷,集成单元位于上背部,泵浦位于腰部。由此,使用者与背包之间的空间增加,以提升散热效率。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于应用于背包的散热系统及背包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所述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系统应用于背包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系统的立体图。

图3为图2另一视角的前视图,主要显示集成单元的各出气孔及进气孔。

图4为图2的增流件的剖视图。

图5为图1的剖视图,主要显示在顶靠状态时的空气动向。

图6为图1的剖视图,主要显示在分离状态时的空气动向。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附图中,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其结构特征。

请先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系统10加以应用双背带的背包1,其包含有一容置袋2、二背带3以及一散热系统10。

容置袋2,具有一容置空间(图中未示),用以供使用者放置物品,而在容置袋2的背面设有一上背部4、一腰部5以及一气流通道6,其中气流通道6是位于上背部4与腰部5之间,且此气流通道7是相对于上背部4及腰部5呈现向内凹陷。

各背带3,是相互对应且分别设置于容置袋2的背面,用以供使用者穿戴于肩臂上。

散热系统10,是设置于容置袋2的背面,并与使用者的背部相互接触,其中散热系统10包含有一集成单元20、一泵浦30、一引流管单元40、一袋体50以及一缓冲件60。

集成单元20具有一出气区21及一进气区23,出气区21邻进上背部5,进气区23为于出气区21下方,出气区21设有二第一出气孔211及二第二出气孔213,进气区23设有二进气孔231。

泵浦30以弹性材料为佳,当然也可以为电动泵浦,泵浦30具有一输出孔31及二输入孔33。

引流管单元40具有二出气管组41、二进气管组43以及二增流件45,各出气管组41分别具有一主管411及一由主管411分支出的支管413,各主管411一端分别连通的设置于泵浦30的输出孔31,各主管411的另一端分别穿设于集成单元20的各第一出气孔211,为了增加空气流动效果,更于邻近各第一出气孔211且由各主管411向上延伸的末端分别组设连通的各增流件45,如图4,各增流件45于各主管411的轴向分别设有一上通孔451、一连通孔453、一下通孔455,且增流件45于主管411的径向设有一侧通孔457,连通孔453位于上通孔451与下通孔455之间且相互连通,侧通孔457连通于上通孔451,如图4,当泵浦30内的空气因挤压而流向主管411时,由于连通孔453的孔径小于下通孔455及上通孔451,以致流经连通孔453的空气的流速高于流经下通孔451,并于侧通孔457处产生一种空气向孔内吸附的作用,进而增加上通孔451输入的空气量,支管413穿设于集成单元20的第二出气孔213,各进气管组43分别具有一通管431,各通管431一端分别连通地设置于泵浦30的各输入孔33,各通管431的另一端穿设于集成单元20的各进气孔231。

袋体50主要由一透气垫51及一固接于容置袋2外的内里53所组成,当然,袋体50的内里53也可以通过接合或黏合手段(图中未示)设置于容置袋2外,集成单元20、引流管单元40以及缓冲件60是设置于袋体50内,进一步来说,缓冲件60是位于透气垫51与集成单元20之间,以提升使用者背戴背包1的舒适性,透气垫51可分离地组设于内里53(例如采用拉链的方式),以让使用者可拆下透气垫51进行清洗,而透气垫51具有二外气孔511,各出气管组41的支管413分别穿过缓冲件60并组设于各外气孔511,以让各支管413与外部环境直接连通。

此外,为了减少空气混流情况发生,引流管单元40还具有二第一单向阀47及二第二单向阀47’,各第一单向阀47分别组设于各出气管组41的主管411,各第二单向阀47’分别组设于各进气管组43的通管431,如此一来,外在空气仅能由进气管组43的通管431输入并送至泵浦30,而泵浦30内的空气也仅能由出气管组41的主管411及支管413输出,进而建立良好的空气循环及提升排除湿气效率。当然,为了避免泵浦30内部空气过于脏污或混浊,引流管单元40还具有二过滤件49,各过滤件49分别组设于各进气管组43的通管431,故空气会经过滤件49过滤后才流入泵浦30内。

如图2、图5及图6所示,在实际使用上,使用者背戴本实用新型的背包1进行行走时,使用者的背部与散热系统10会呈现连续且交错的顶靠状态P1及分离状态P2,在呈现顶靠状态P1时,使用者的腰部会挤压到泵浦30,而受限于第二单向阀47’,泵浦30内部空气受挤压仅会流往引流管单元40的主管411,再由主管411、支管413以及增流件45分别流出,其中一部份空气由主管411直接排向透气垫51外,以供使用者背部散热、排湿之用;另一部份空气由支管413排向透气垫51与集成单元20之间,以排除透气垫51上的汗水及湿气;又一部份空气会经由增流件45增加空气流量后由增流件45的上通孔451排出,以大幅提升袋体50内的空气流量,进而有助于挥发掉透气垫51上的汗水与湿气。而在呈现分离状态P2时,使用者的腰部会短暂地离开泵浦30,泵浦30因自身弹力而回复至原先状态,受限于第一单向阀47,外部的空气以及透气垫51的湿热空气会由进气孔231处的引流管单元40的通管431所吸引入,并经过过滤件49的过滤后才流向泵浦30,以完成换气动作。如此一来,使用者背戴本实用新型的背包1在行走或运动的过程中,散热系统10能不断地排除使用者及背包背面的湿气及汗水,以保持其干爽并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