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可拆卸部分的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4907发布日期:2019-08-07 01:0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带可拆卸部分的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李箱,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可拆卸部分的行李箱。本发明的带可拆卸部分的行李箱可基于使用者的需要方便地更换所述可拆卸部分,从而使用起来更方便,更人性化。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常用行李箱一般由两部分硬质材料构成。两部分硬质材料的一部分通常采用可枢转结构固定连接在一起,而其它部分则采用可分离的连接机构,如拉链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行李箱的主体,再附以相关的配件构成行李箱。这种行李箱一般将物品都装载在行李箱主体的内部空间中,功能性较差,且物品存取也不方便。

传统带外袋的旅行箱型式单一,其中的外袋和行李箱主体相连(内部可用一层活动PE板相隔),外袋内物品与其它行李箱内的其它物品互相挤压且会发生移动,并未真正分开,且外袋形状不挺括,整体造型松散。这种外袋使人感觉不结实,安全感较差。

考虑到不同职业的人的工作和生活需要,随身物品的不同,外袋的功能应具有很大的延展性。比如演员,在机场候机时可能需要补妆,那就需要外袋是一个随身化妆包,有很多口袋分类放置不同的化妆品或工具。再比如导游,外袋设计就可能更注重资料(如团员护照等)的分类存放,以及常用医药工具的存放。而漫画家的外袋,应能存储各种画笔,绘画板等,可以在旅途中随时随地的创作。在旅行过程中,通常去目的地或回来途中乘坐交通工具的时间是冗长乏味的,是不停的打瞌睡还是方便快捷地使用自己的工具也是行李箱使用者考虑的重要因素。

本技术领域仍然需要一种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多功能需要,使用更方便、更人性化的行李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行李箱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了一种新型行李箱。这种行李箱具有可拆卸部分,经由该可拆卸部分,可以将多种不同功能的行李箱部件,如具有不同功能的外袋换装至行李箱,从而满足使用者的多功能需要。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包括可拆卸部分的行李箱包括:具有上端面和下端面的行李箱主体,在所述上端面和所述下端面的至少一者上具有凹陷腔体,所述凹陷腔体的底壁中具有至少一个装配孔,且在所述主体的上端具有锁定装置,所述行李箱还包括:

可拆卸部分,所述可拆卸部分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凹陷腔体相适应,并且在所述可拆卸部分的上端具有紧固机构;

底部挡护件,所述底部挡护件至少包括包括前挡和与所述前档结合的底挡,所述底档的下表面带有至少一个凸起;

其中,当所述可拆卸部分放入所述凹陷腔体中固定就位时,所述可拆卸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限制在至少由所述底部挡护件的前挡和底挡限定的内部空间中,且所述底挡的下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一个凸起被紧固在所述至少一个装配孔中;所述可拆卸部分的上端的所述紧固机构被可释放地固定至所述锁定装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腔体的底壁中具有两个装配孔,所述底挡的下表面上具有与所述两个装配孔相配合的两个凸起。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拆卸部分的上端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插片,所述锁定装置为与所述插片配合的插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凸起为中空结构,所述凸起的外部尺寸大于所述装配孔的内部尺寸,且所述凸起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插片为中空结构,所述插片的外部尺寸大于所述插孔的内部尺寸,且所述插片采用耐磨弹性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紧固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可拆卸部分的上端连接的紧固带,所述紧固带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插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插片为实心结构,且所述插孔中带有用来紧固所述插片的弹性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插片有两个,所述插孔也有两个。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拆卸部分的背面和所述凹陷腔体的背部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可释放卡扣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所述可拆卸部分和所述行李箱主体处于未连接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拆卸部分的上端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环形插件、支撑件、紧固螺丝和刚性板,所述环形插件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并通过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紧固螺丝借助于所述刚性板固定于所述可拆卸部分上端的背面;所述锁定装置为锁具,所述锁具具有与所述环形插件配合的锁孔。

优选地,所述锁具具有开关,所述开关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环形插件被锁定在所述锁具的锁孔中;当所述开关从所述第一位置被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环形插件从所述锁具的所述锁孔中解锁。

优选地,所述刚性板为铝合金板,所述铝合金板固定在所述可拆卸部分上端的背面。

本发明的包括可拆卸部分的行李箱的可拆卸部分能够方便地安装至所述行李箱的凹陷腔体中,也可以方便地从所述行李箱的凹陷腔体中拆除。因此该可拆卸部分可以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多功能。例如,一个演员在工作时可以选用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可拆卸部分,如该可拆卸部分可主要用于盛装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化妆用具等。而当该演员旅行度假时,可将上述可拆卸部分换成其它的型式,如主要盛装书籍、药物、照相器材的软包,从而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甚至同一个行李箱可由不同的家庭成员使用,只需更换成不同的可拆卸部分,能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即可。因此,本发明的包括可拆卸部分的行李箱具有极好大的便利性,使得行李箱更具人性化。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将得到更好的理解,而且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包括可拆卸部分的行李箱的主体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用以安装所述可拆卸部分的凹陷腔体,但处于未安装所述可拆卸部分状态;

图2A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底部挡护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B示出了图2A中的底部挡护件的前视图;

图3A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可拆卸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3B示出了本发明的上述可拆卸部分的后视图;

图3C示出了本发明的上述可拆卸部分的侧视图;

图4A示出了本发明的上述底部挡护件与行李箱主体部分安装前的状态;

图4B示出了本发明的上述底部挡护件与行李箱主体部分安装后的状态;

图4C示出了本发明的上述可拆卸部分与带有底部挡护件的行李箱主体安装前的状态;

图4D示出了本发明的上述可拆卸部分与带有底部挡护件的行李箱主体安装中的状态;

图4E示出了本发明的上述可拆卸部分的下端已置入底部挡护件限定的内部空间中;

图4F示出了本发明的上述可拆卸部分与带有底部挡护件的行李箱主体安装完成时的状态;

图5示出了可拆卸部分的背面和所述凹陷腔体的背部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扣装置的分离状态的行李箱;

图6A示出了本发明的紧固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B示出了本发明的紧固结构与可拆卸部分连接的剖视示意图;

图7A示出了图6A、6B中的紧固机构与锁具锁定的示意图;

图7B示出了图6A、6B中的紧固机构与锁具解锁的示意图;

图8A示出了带有图6A、6B中的紧固机构的可拆卸部分与带有底部挡护件的行李箱主体即将完成安装时的状态,其中尤其示出了紧固机构所在的位置;以及

图8B示出了带有图6A、6B中的紧固机构的可拆卸部分与带有底部挡护件的行李箱主体即将完成安装时的状态,其中尤其示出了与紧固机构配合的锁具的锁孔所在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附图中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发明用,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

应当指出,为方便描述,本发明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背面”、“背部”及其它可能出现的方向性术语仅为便于描述本发明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对方位,不应对本发明有任何限制。

还应当指出,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示意性说明本发明用,并非按比例绘制,不应以任何不当方式限制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包括可拆卸部分的行李箱的主体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用以安装所述可拆卸部分的凹陷腔体,但处于未安装所述可拆卸部分状态。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行李箱包括行李箱主体10,与现有的行李箱主体不同的是,行李箱主体10在其一面上(如上端面上或下端面上)带有凹陷空腔110,并且在靠近海关锁120、密码锁130处设置有锁定孔142、144。

此处所述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是指当行李箱平放于地面上与地面接触的一面以及与该面相对的另一面,这与通过行李箱轮立于地面的直立状态不同。

本发明的行李箱主体10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材料制成,如ABS塑料、PVC、铝合金、PC、EVA等。凹陷空腔110可例如但不限于采用模塑工艺形成。锁定孔142、144适于锁定如图3B、3C所述的插片。锁定孔142、144可例如与海关锁120、密码锁130形成为一体,然后装配于行李箱主体10的上端,并靠近凹陷空腔110。

本发明的行李箱还包括安装于凹陷空腔110底壁上的底部挡护件20。如图2A、2B、4A-4F所示,所述底部挡护件20包括前挡22、侧挡21、23和底挡25。前挡22、侧挡21、23和底挡25彼此结合形成一体底部挡护件20。底部挡护件20的底挡25的下表面上设有两个凸起24、26。凸起24、26对应于凹陷空腔110的底壁1101上设置的两个装配孔11014、11016,并如图4A-4F所示,通过将凸起24、26插入装配孔11014和11016中并紧固而将底部挡护件20紧固至凹陷空腔110的底壁1101。

可选地,底部挡护件20可仅包括前挡22和底挡25,且前档22和底挡25可一体成形。

本发明的行李箱100还包括可拆卸部分30。如图3A、3B、3C、4C-4F所示,可拆卸部分30是一功能性部件,可根据需要从行李箱主体10上拆下,并将不同功能的该部件安装固定至行李箱主体10。

如图中所示,可拆卸部分30包括可拆卸部分主体31以及位于可拆卸部分主体31上端的紧固结构32。紧固机构32在图中示为一条紧固带。该紧固带的一端固定在可拆卸部分主体31上,而另一端321则固定有插片322、324。优选地,在可拆卸部分主体31的背面33(即安装于凹陷空腔110内后不可见的一面)还带有束紧带34,以有助于物体的固定。

可拆卸部分主体31具有下端301、上端303、左端302和右端304,在安装就位时,下端301、左端302和右端304的一部分将坐置于一体底部挡护件20的底挡25的上表面上,并且位于由前挡22、侧挡21、23和底挡25彼此结合形成的一体底部挡护件20限定的内部空间内。而上端303、左端302和右端304的其它部分则分别与凹陷空腔110的上壁1103、左壁1102和右壁1104相配合。例如安装完成后上端303与上壁1103之间的间隙、左端302和左壁1102之间的间隙、右端304与右壁1104之间的间隙都在2mm之内。

凸起24、26与装配孔11014和11016的配合为紧配合。该紧配合可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方式实现。例如,可以将凸起24、26做成外径比所述装配孔11014和11016稍大的中空结构。而凸起24、26以及整个底部挡护件20都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但不限于VA含量较高的EVA材料制成。

插片322、324与锁定孔142、144的配合应能保证插片322、324插入锁定孔142、144后不能轻易释放,但在例如向所述插片322、324施加足够大的力,例如拉力时,能够从锁定孔142、144中释放。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举例而言,插片322、324可以为中空结构,并采用耐磨的弹性材料制成,其外部尺寸比插入锁定孔142、144内部尺寸稍大。再例如,还可以采用与电源插头和插座相类似的结构。

为了进一步保证可拆卸部分30与行李箱主体10之间的可靠连接,在可拆卸部分的背面33和所述凹陷腔体的背部1105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扣装置。此处,所述凹陷腔体的背部,是指当可拆卸部分30从行李箱主体10的凹陷空腔拆下时,凹陷空腔的朝向使用者的部分。

如图5所示,在可拆卸部分30的背面33上设有卡头35,而在所述凹陷腔体的背部1105中设有卡槽11051。卡头35插入卡槽11051中形成卡扣配合。当然,也可以将卡头设在凹陷腔体的背部1105上,而将卡槽设于可拆卸部分30的背面33中。

所述卡扣配合是可释放的,这种可释放的卡扣装置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容易实现的,在此不予赘述。

同时,本发明中的紧固结构以及锁定装置还可以采用其它的紧固配合方式,只要这种紧固配合方式是可释放的。

例如,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6A、6B、7A、7B、8A、8B所示,所述可拆卸部分的上端的紧固机构32’包括环形插件322’、 支撑件321’、紧固螺丝323’和刚性板324’。 环形插件322’固定在支撑件321’上,并通过支撑件321’和紧固螺丝323’借助于刚性板(如但不限于铝合金板)324’固定于可拆卸部分30上端的背面。

在行李箱主体10的上端安装有与所述紧固机构32’配合的锁具120。锁具120在凹陷腔体的背部1105暴露出锁孔1222。当环形插件322’插入锁孔1222中时,环形插件322’被锁定在锁孔1222中,如图7A所示。锁具120的开关1201可用于将环形插件322’从锁孔1222中解锁。如图7B所示,当将开关1201沿箭头方向从第一位置向右拨动至第二位置时,环形插件322’就从锁孔1222中解锁,从而可以将可拆卸部分30’ 从行李箱主体10拆下。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位置是指开关的下述位置:在该位置,环形插件与锁具结合从而被锁定在锁具的锁孔中,而第二位置是指开关的下述位置:在该位置,环形插件与锁具解除结合从而被从锁具的锁孔中解锁或释放。

仅作为举例,锁具120可商购自东莞市怡丰锁业有限公司(中国广东省)。如图7A、7B所示,这种锁具不但可以锁定和解锁紧固机构32’,而且还可以锁定和解锁拉链拉片180。具体地,当图7A中的开关被如图8所示沿箭头方向向右拨动时,环形插件322’就从锁孔1222中解锁;当图7A中的开关被沿如图8所示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即向左拨动时,就能够解锁拉链拉片180。应当理解,本发明的锁具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的锁具。

如图6A、6B所示,环形插件322’固定在支撑件321’上,并通过支撑件321’和紧固螺丝323’借助于刚性板324’固定于可拆卸部分30上端的背面,而刚性板324’被可拆卸部分30的构成材料覆盖,因此从外部不能看见刚性板324’。 刚性板324’可固定在可拆卸部分30的上端的背面,且带有用以使紧固螺丝323’穿过的穿孔。将刚性板324’固定在可拆卸部分30的上端的背面可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方式实现,在此不予赘述。

基于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应该清楚,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于上面说明书中所阐述的特定细节,未脱离本发明宗旨或范围的对本发明的许多显而易见的改变同样可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