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1027发布日期:2019-10-19 02:46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减震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旅行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旅行箱,属于箱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上旅行箱使用量巨大,仅我国2017年差旅人数57亿人次,旅行箱是出差旅行必备用品,而市场上现有的普通旅行箱,出行时遇到下楼梯台阶的时候人们只能手提或者肩扛旅行箱,又大又重的旅行箱很难从楼梯上搬运下来,且常有出行的人因为从楼梯台阶上往下搬运箱子不慎摔伤,尤其是伤、老、弱、病、残、孕人群出行带着旅行箱很难从楼梯上下来,十分不便。市场上有爬楼的旅行箱,但市场上销售的爬楼旅行箱在客户实际使用后发现都不好用,所以外出时几乎看不到有人使用爬楼旅行箱出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旅行箱的不足,并提供一种减震旅行箱,能够在下楼梯台阶的时候安全的把又大又重的旅行箱轻松的拖下楼梯,且不损坏箱体;在凹凸不平的路面拖行的时候可以提高箱体与路面的高度,防止箱体被路面突起物刮伤。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减震旅行箱,包括箱体以及安装于箱体上的拉杆和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的滚轮缺失,由可开关的减震支撑架构成箱体上的滚轮;所述可开关的减震支撑架包括连接件,减震支撑架和滚动装置;所述连接件包括但不仅限于转轴、联动件、滑动件、偏心轴、铰链或螺纹传动件;所述减震支撑架由支撑架上设有减震装置构成或由减震装置直接构成;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但不仅限于弹片减震、弹簧减震、气压减震、液压减震、减振垫、真空减震或磁力减震;所述支撑架为圆形、椭圆、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所述滚动装置包括但不仅限于滚轮,履带或滚珠。

所述箱体其中一个侧面底部滚轮的两侧或中间设有可开关的减震支撑架。

所述连接件包括但不仅限于转轴、联动件、滑动件、偏心轴、铰链或螺纹传动件。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但不仅限于弹片减震、弹簧减震、气压减震、液压减震、减振垫、真空减震或磁力减震。

所述支撑架为圆形、椭圆、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所述滚动装置包括但不仅限于滚轮,履带或滚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旅行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1)拖旅行箱下楼梯台阶时,能够吸收箱体从楼梯台阶落下来的冲击力,保护箱体不被摔坏,且同时减轻使用者四分之三的负重,避免使用者手提或用肩膀扛着又大又重的旅行箱下楼时的困难和不慎摔伤,使用本下楼减震旅行箱下楼轻松且安全。

2)在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状态下,不影响箱子前后左右推行,使用方便。

3)在遇到坑洼不平的路面的时候,打开减震支撑架拖行旅行箱,可提高箱体与地面高度,避免箱体在拖行的时候因为刮蹭地面突起物体而损坏。

4)不占用箱体使用空间,也不增加箱体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箱体背面图。

图2为实施例1未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箱体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1未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已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箱体主视图

图5为实施例1已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的下楼展示图。

图7为实施例1的凹凸路面拖行展示图。

图8为实施例2未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箱体主视图。

图9为实施例2未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已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箱体主视图。

图11为实施例2已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2的下楼展示图。

图13为实施例2的凹凸路面拖行展示图。

图14为实施例3未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箱体主视图。

图15为实施例3未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3已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箱体主视图。

图17为实施例3已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3的下楼展示图。

图19为实施例3的凹凸路面拖行展示图。

图20为实施例4未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箱体主视图。

图21为实施例4未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4已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箱体主视图。

图23为实施例4已打开减震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4的下楼展示图。

图25为实施例4的凹凸路面拖行展示图。

图26为实施例4的从楼梯台阶上面落下来后的减震支撑架吸收冲击力的展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拉杆,3-滚轮,5-未打开的减震支撑架(图3),6-弹片减震,7-滑动件;05-已打开的减震支撑架(图5);8-未打开的减震支撑架(图9),9-弹簧减震,10-支撑架,11-螺纹传动件,08-已打开的减震支撑架(图11);12-未打开的减震支撑架(图15),012-已打开的减震支撑架(图17),13-减振垫,15-气压减震;16-未打开的减震支撑架(图21),17-偏心轴;016-已打开的减震支撑架(图23);160-已打开的减震支撑架从台阶跌落或承载重物后气压减震15回弹示意图(图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下楼减震旅行箱,包括箱体1和安装在箱体上的拉杆2,滚轮3,未打开的减震支撑架5;参见图2和图3,未打开的减震支撑架5中的连接件本实施例选用滑动件7,所述减震支撑架本实施例选用弹片减震6,所述滚动装置本实施例选用滚轮3;具体的,滚轮3安装在弹片减震6上,弹片减震6安装在滑动件7上,滑动件7安装在箱体1上;

具体的,参见图4和图5,通过开关打开未打开的减震支撑架5中安装在滑动件7上面的弹片减震6向箱体外面伸出,即为已打开的减震支撑架05;参见图6和图7,下楼梯台阶时,箱体安装拉杆的侧面向地面倾60度,然后拖旅行箱下楼,所述已打开的减震支撑架05中的弹片减震6吸收箱体从楼梯台阶上面落下来的冲击力,保护箱体不受伤害,且同时减轻使用者四分之三的负重,让使用者减轻负担,尤其适合带着旅行箱出行的伤、老、弱、病、残、孕等体弱人群使用,同时可以在凹凸不平路面拖行时提高箱体与地面距离,防止路面突起物刮伤箱体。

实施例2:

参见图8和图9,未打开的减震支撑架8中的连接件本实施例选用螺纹传动件11,所述减震支撑架本实施例选用支撑架10上设有弹簧减震9构成,所述滚动装置本实施例选用滚轮3;具体的,滚轮3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0上,弹簧减震9安装在支撑架10上,支撑架10安装在所述螺纹传动件11上,螺纹传动件11安装在箱体1上;

参见图10和图11,通过开关打开未打开的减震支撑架8中的螺纹传动件11旋转伸出,同时把安装在螺纹传动件11上的支撑架10带出,即为已打开的减震支撑架08;

具体的,参见图12和图13,下楼梯台阶时,箱体安装拉杆的侧面向地面倾60度,然后拖旅行箱下楼,所述已打开的减震支撑架08中的弹簧减震9吸收箱体从楼梯台阶上面落下来的冲击力,保护箱体不受伤害,且同时减轻使用者四分之三的负重,让使用者减轻负担,尤其适合带着旅行箱出行的伤、老、弱、病、残、孕等体弱人群使用,同时可以在凹凸不平路面拖行时提高箱体与地面距离,防止路面突起物刮伤箱体。

实施例3:

参见图14和图15,未打开的减震支撑架12中的连接件本实施例选用滑动件7,所述减震支撑架本实施例选用气压减震15和减振垫13,所述滚动装置本实施例选用滚轮3;具体的,滚轮3安装在气压减震15上,气压减震15安装在滑动件7,滑动件7和减振垫13安装在箱体1上;参见图16和图17,通过开关打开未打开的减震支撑架12中固定在滑动件7上面的气压减震15滑出,即为已打开的减震支撑架012;具体的,参见图18和图19,下楼梯台阶时,箱体安装拉杆的侧面向地面倾60度,然后拖旅行箱下楼,所述已打开的减震支撑架012中的气压减震15吸收箱体从楼梯台阶上面落下来的冲击力,保护箱体不受伤害,且同时减轻使用者四分之三的负重,让使用者减轻负担,尤其适合带着旅行箱出行的伤、老、弱、病、残、孕等体弱人群使用,同时可以在凹凸不平路面拖行时提高箱体与地面距离,防止路面突起物刮伤箱体。

实施例4:

参见图20和图21,未打开的减震支撑架16中的连接件本实施例选用偏心轴17和安装在箱体上的滑动件7,所述减震支撑架本实施例选用气压减震15,所述滚动装置本实施例选用滚轮3;具体的,滚轮3安装在偏心轴17上,偏心轴17安装在气压减震15上,气压减震15一侧安装在箱体上,另一侧固定于安装在箱体上的滑动件7上;参见图22和图23,通过开关打开偏心轴17旋转伸出,同时带动固定在偏心轴上面的滚轮向箱体外侧旋转并固定住,即为已打开的减震支撑架016;参见图24和图25,下楼梯台阶时,箱体安装拉杆的侧面向地面倾60度,然后拖旅行箱下楼,所述已打开的减震支撑架016中的气压减震15吸收箱体从楼梯台阶上面落下来的冲击力,参见图26,已打开的减震支撑架从台阶跌落或承载重物后气压减震15回弹示意图160,保护箱体不受伤害,且同时减轻使用者四分之三的负重,让使用者减轻负担,尤其适合带着旅行箱出行的伤、老、弱、病、残、孕等体弱人群使用,同时可以在凹凸不平路面拖行时提高箱体与地面距离,防止路面突起物刮伤箱体。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