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鞋及硬面鞋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0928发布日期:2020-02-07 21:5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鞋及硬面鞋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水鞋及硬面鞋体。



背景技术:

防水鞋是所有具有防水效果的鞋类的统称,一般而言,目前防水鞋主要是两类鞋子:一类是在下雨天穿着的具有专门防水效果的传统防水鞋,也就是胶鞋;另外一类则是泛指所有具有防水效果的运动鞋类。公知的各类轻便运动鞋都是由各种耐用的梭织面料织物加以其他轻薄的天然或合成材料经过剪裁后缝合成鞋面再上鞋底而制成。例如美国耐克(nike)公司向市场推出一款轻便针织鞋面的跑步鞋,该款鞋子采用了单层针织鞋面,穿在脚上如同针织袜子一样灵活轻便,触感优异,同时还满足常规鞋子所具有的使用性能。但是由于该款鞋子的鞋面采用了针织面料,该鞋子防水性能较差,尤其是在雨天或者涉水,鞋子极容易打湿或者进水,不但舒适感全无,而且如果继续运动则会造成足部产生水泡,从而无法行走。

通过专利检索,目前已有相关的针织防水鞋技术方案公开。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0248612.7,申请日为2016年3月29日,发明名称为:透湿防水鞋,其包含一个鞋面、一个透湿防水膜,及一个鞋底,该鞋面由多个鞋面裁片缝制而成,且界定出一个可供一只脚穿入设置的穿设空间,该透湿防水膜形成于该鞋面的外表面且覆盖该鞋面的缝接处,该鞋底贴合于该透湿防水膜而固设于该鞋面的外侧底部。该防水鞋的鞋面由多块鞋面裁片缝制得到,因此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市场竞争;此外,该防水鞋的透湿防水膜与鞋面采用贴合,鞋子的拉伸率较低,鞋子的鞋口极容易被拉坏,影响正常的穿戴。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471079.6,申请日为2015年7月3日,发明名称为:无缝一体针织鞋面防水透湿袜子鞋,包括鞋面和鞋底,鞋面具有三层复合面料结构,由外层、内层和防水膜构成,将防水膜置于内外层之间后通过热压方式一次性胶合成型,鞋面与鞋底之间通过冷粘或硫化粘合成一体。该防水鞋的鞋底与鞋面通过冷粘或硫化粘合在一起,鞋底与鞋面之间的结合力强度不高,作为运动鞋,人们在较高强度的运动过程中,鞋底与鞋面之间容易发生脱胶的现象,造成该防水鞋的使用寿命短。

又如专利号为201710284788.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气鞋的制作方法以及该防水透气鞋的鞋面结构。该专利虽然采用了较为新颖的结构,但是其中间层为波浪结构,而且底部为圆弧状,顶部的锯齿状角度不大于90°,该结构导致其弹性效果较差,中间层很容易被撕裂而不能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防水鞋的防水效果差、穿戴不舒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鞋及硬面鞋体,使防水膜形成柔性褶皱,通过对防水膜的结构的改进,防水膜不易出现撕裂问题,既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水透气效果,又具有较好的弹性,穿戴舒适。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水鞋,包括鞋底、连接在鞋底上的鞋面,所述鞋面主要由外层、内层和防水膜构成,所述防水膜内外层通过点状胶分别与内层和外层热压胶合,使防水膜在外层与内层之间形成柔性褶皱,其褶皱的伸缩率与外层和内层的伸缩率相适应。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鞋面为袜体结构,其底部与鞋底之间设置有衬垫。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垫主要由鞋衬和海绵垫组成,并通过粘合或缝合方式设置在鞋底上表面。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同一层体内相邻点状胶的胶点间距为胶点直径的2.2~10倍。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层和/或外层为针织结构。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膜的内外层均匀涂有点状胶,且内外层的胶熔点不同。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鞋底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凹槽。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分布在鞋底的脚跟和/或脚掌部位。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其中多边形的边数为n,n为正整数且大于3。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截面有效面积与鞋底上表面的面积比值n范围为:2/5≤n≤3/4。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深度h与鞋底的厚度h之间的比值关系为1:(1-4)。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膜的材质是聚氨基甲酸乙酯、热塑性聚氨基甲酸乙酯、胶乳、热塑性弹性体、聚四氟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与聚丙烯树脂的中一种。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膜的透湿度介于3000g/m2-24hr至15000g/m2-24hr,所述透湿度是依据日本工业标准l1099b1量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硬面鞋体,在上述的防水鞋的外部连接有硬面罩体,该硬面罩体与鞋底连接。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鞋,使防水膜形成柔性褶皱,通过对防水膜的结构的改进,既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水透气效果,又具有较好的弹性,穿戴舒适;当人们在穿该防水鞋时,鞋面会拱起而承受一定的张力,通过防水膜为褶皱结构舒展开来,起到保护防水膜的作用,同时保证了防水鞋的防水透气性能;

(2)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鞋,其防水膜的内外层涂有点状胶,且内外两面的胶熔点不同,一方面简化了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防水膜与外层、内层之间的粘接力,使得鞋子的抗拉效果好,进一步保证了防水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鞋,其鞋面与鞋底结合,均具有很好的防水效果,提高了鞋子的防水性能;此外,鞋底的上表面形成有若干个凹槽,该凹槽可以通过后期加工或一次发泡时形成,通过优化鞋底的结构,鞋底的重量降低了2-3%,该防水鞋穿戴轻便;

(4)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鞋,防水膜的透湿度介于3000g/m2-24hr至15000g/m2-24hr,不仅可以起到防水的效果,同时使得防水鞋内的湿气能够排到鞋外,使防水鞋内可保持干燥;

(5)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鞋,由于防水膜导热性能差,鞋面生产时,需要在防水膜的两侧布置胶水,通过热压方式与针织内层和外层胶合,其厚度不宜过厚,防水膜的厚度介于0.1mm至0.5mm,一方面具有很好的抗拉强度,另一方面导热效果好,保证了针织外层、针织内层与防水膜的胶合;

(6)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鞋,该鞋底采用轻质的eva或聚氨酯一次发泡而成,且凹槽以圆点矩阵均匀分布在上表面,使得整个防水鞋的密度较为一致,且均一性较好,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了穿戴的舒适性;

(7)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鞋,当鞋面与鞋底粘合时,尤其是针织面料的鞋面,两者之间的结合力容易遭到外力的破坏,通过增大凹槽的截面有效面积比值,可以适当提高两者之间的结合面积,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结合力,凹槽的截面有效面积与鞋底上表面的面积比,2/5≤n≤3/4;

(8)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鞋,鞋面与鞋底之间采用胶合方式,进一步限定凹槽的深度h与鞋底的厚度h之间的比值关系为1:(1-4),可以增强鞋面与鞋底的结合力,同时,当凹槽为贯通孔,可以进一步增强透气性能。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鞋的柔性褶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鞋的鞋底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鞋的鞋底一种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鞋的鞋底另一种剖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100、鞋底;110、上表面;120、凹槽;

200、鞋面;210、内层;220、防水膜;230、外层;

300、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参考了附图,该附图形成描述的一部分,在该附图中作为示例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示例性实施例。尽管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被充分详细地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可实现其他实施例且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变。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更详细的描述并不用于限制所要求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仅仅为了进行举例说明且不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特征的描述,以提出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足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和示例实施例可结合附图来更好地理解,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和特征由附图标记标识。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防水鞋。除非另作说明,或以其他方式从上下文清楚地看出,本文中使用的指向性术语,如上表面等,指的是相对于鞋底自身的方向。图1中显示的防水鞋大体上水平设置,因为当被穿用者穿上时,它就被设置在水平面上。然而,应该理解,防水鞋不一定限于这个方位。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水鞋,包括鞋底100、连接在鞋底100上的鞋面200,所述鞋面200主要由外层230、内层210和防水膜220构成,防水膜220内外层通过点状胶分别与内层210和外层230热压胶合,使防水膜220在外层230与内层210之间形成柔性褶皱,其褶皱的伸缩率与外层230和内层210的伸缩率相适应。

值得说明的是,当人们在穿该防水鞋时,鞋面会拱起而承受一定的张力,若是防水膜的张力小于外层与内层,防水膜会被撕裂,这样防水性能大大削弱,且影响鞋面的整体疏水性。本发明人通过将防水膜设计为褶皱状,如图2所示,具体地通过在防水膜的内外面进行点胶,使得防水膜的褶皱伸缩率与外层和内层的伸缩率相适应,保证了防水膜不会撕裂。

例如,本实施例的防水鞋外层和内层的伸缩率为1.5,那么防水膜的褶皱伸缩率不能小于次伸缩率值。常见的防水鞋外层和内层的伸缩率l:1<l≤1.5,因此,防水膜的褶皱伸缩率至少要大于1。

本实施例的防水鞋通过防水膜为褶皱结构舒展开来,起到保护防水膜的作用,同时保证了防水鞋的防水透气性能;通过柔性褶皱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弹性,穿戴舒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一致,不同之处在于,鞋面200为袜体结构,其底部与鞋底100之间设置有衬垫300。

其中衬垫300主要由鞋衬和海绵垫组成,并通过粘合或缝合方式设置在鞋底100上表面。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同一层体内相邻点状胶的胶点间距为胶点直径的2.2~10倍,进一步增强了柔性褶皱的伸缩率,使得鞋面200的抗撕裂效果更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一致,不同之处在于,防水膜220的内外层涂有点状胶,且内外层的胶熔点不同,本实施的内层的胶熔点可以高于外层的胶熔点,也可以是外层的胶熔点高于内层的胶熔点。

防水膜220置于所述外层230与所述内层210之间通过热压的方式一次胶合成型,精简传统工序,同时增强了鞋面200的防水透气性能。

鞋面200生产时,需要在防水膜220的两侧布置胶水,通过热压方式与针织内层210和针织外层230胶合,考虑到防水膜220的厚度不宜过厚,其导热性能差,因此,防水膜220的厚度介于0.1mm至0.5mm,优选的厚度为0.1mm、0.2mm、0.3mm、0.4mm及0.5m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一致,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5所示,鞋底100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凹槽120,所述凹槽120可以分布在鞋底100的脚跟和/或脚掌部位。

上述的鞋底100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穿在人脚上的鞋子的鞋底100,其中鞋底100包括鞋前部、鞋中部和鞋跟部,分别对应的是人脚的脚趾、足弓及脚跟部位,鞋底100的上表面110为与人脚正面相对的一面。这里的凹槽120,可以采用后期加工的方式得到,也可以通过一次发泡得到。

鞋底100可以为eva或聚氨酯一次发泡而成,具体的发泡工艺为现有的技术,凹槽120以均匀矩阵分布在上表面110。

凹槽120的截面有效面积与鞋底100上表面110的面积比值n范围为:2/5≤n≤3/4,优选的比值n为2/5、1/2、3/5或者3/4,在本实施例中,比值n为1/2,凹槽120的截面有效面积是所有凹槽120的截面面积总和,当鞋面200与鞋底100粘合时,尤其是针织面料的鞋面200,两者之间的结合力容易遭到外力的破坏,因此,通过增大凹槽120的截面有效面积比值,可以适当提高两者之间的结合面积,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结合力。

当然,鞋底100上表面110的单个凹槽120截面面积不宜过大,主要考虑到脚的舒适性,当鞋面200遮住凹槽120,脚依然具有很强的舒适感。

此外,为了增强鞋面200与鞋底100的结合力,凹槽120的深度h与鞋底100的厚度h之间的比值关系为1:(1-4),优选的比值关系为1:1、1:2或者1:4,如图4和图5所示,凹槽120的深度h与鞋底100的厚度h之间的比值关系为1:1和1:2,其中图5的凹槽120为贯通孔,考虑到鞋面200本身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贯通孔可以进一步增强透气性能。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结构相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至图5所示,为了加工的方便,凹槽12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和多边形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其中多边形的边数为n,n为正整数且大于3。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防水膜220的材质为聚氨基甲酸乙酯(polyurethane,简称pu)、热塑性聚氨基甲酸乙酯(tpu)、胶乳(latex)、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eleastomer,简称tpe)、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简称ptfe)树脂、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树脂、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树脂与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简称pvc)树脂的其中一个,而使该防水膜220具有很好的透湿性。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依据日本工业标准l1099b1量测,防水膜220的透湿度介于3000g/m2-24hr至15000g/m2-24hr,优选的防水膜220的透湿度为3000g/m2-24hr、5000g/m2-24hr、8000g/m2-24hr、10000g/m2-24hr、12000g/m2-24hr,该防水膜220不仅可以起到防水的效果,同时使得防水鞋内的湿气能够排到鞋外,使防水鞋内可保持干燥。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至8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一种硬面鞋体,在上述的防水鞋的外部连接有硬面罩体,该硬面罩体与鞋底连接。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