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口可调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0896发布日期:2020-02-07 21:5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鞋口可调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鞋口可调鞋。



背景技术:

目前,鞋子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诸如出门上班、逛街或运动等,都需穿着鞋子保护自己的足部,而为使鞋子穿着行走时能够更加舒适,使用者通常会于鞋内添加一软性材质的鞋垫,以供使用者于行走时达到缓冲的功效。然而,鞋子于穿着时,脚跟与鞋口的部位其实也相当重要,因为后跟的稳定,可令行走时更为稳定舒适,由于一些鞋子的制造材质较硬,在用户穿上鞋子走路的过程中,脚后跟会不断的与鞋口摩擦,从而造成用户脚后跟的红肿甚至损伤,不利于其长时间穿着行走,并且用户穿着舒适度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口可调鞋,该装置能够调节鞋口大小防止损伤用户脚后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鞋口可调鞋,包括鞋体和鞋口,所述鞋体和鞋口一体化设置,所述鞋口后侧帮面上段具有缺口,缺口处设置有折叠布,折叠布下端与帮面连接,折叠布两侧与缺口两侧的帮面断开,折叠布可向后折叠在鞋帮上,折叠布内侧带有可与鞋体入口处的帮面连接的连接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折叠布两端内侧的固定钮和设置于两侧帮面外侧的固定座,所述折叠布呈弧形状设置,所述折叠布具有折痕,所述固定钮设置于折叠布两侧用于将折叠布固定包住脚跟,所述折叠布外侧面设置有供折叠布向外翻折固定的紧固钮,所述折叠布上还设置有与紧固钮配合固定的紧固座。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布围设脚踝后侧的部位设置有弹性带。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处设置有弹性布,所述弹性布两侧与缺口两侧的端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鞋口处设置有用于保护脚踝的保暖组件,所述保暖组件包括若干具有弹力的保暖块,所述保暖块一端与鞋口固定连接,另一端远离鞋口向上延伸,任意相邻之间的保暖块侧面设置有用于将保暖块连接起来的连接件,所述保暖块能够向外翻折,所述保暖块外侧面设置有上卡扣,所述鞋口外侧面设置有用于与上卡扣相互配合的下卡扣,当保暖块向外翻折时,所述上卡扣和下卡扣之间能够相互卡合将保暖块和鞋口之间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鞋口处设置有用于保护脚踝的保暖套,所述保暖套由针织材料制成,所述保暖套与鞋口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保暖套外侧设置有子连接带,所述鞋口上设置有与子连接带相互配合的母连接带,所述子连接带上设置有细软纤维,所述母连接带上设置有勾刺,当子连接带和母连接带贴合时,勾刺能够勾住细软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拉链。

进一步的,所述鞋体底部设置有鞋跟,所述鞋跟内部设置有用于防止鞋跟磨损的防磨垫,所述防磨垫能够被推移出鞋跟外。

进一步的,所述鞋体后侧设置有用于将防磨垫旋转出鞋跟外部的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六边形旋钮、螺纹杆和六边形固定槽,所述螺纹杆一端与防磨垫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六边形旋钮固定连接,所述鞋体内侧还设置有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金属环,所述金属环与鞋体内侧固定连接,所述鞋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填充六边形固定槽的六边形固定圈,当转动六边形旋钮时,所述防磨垫能够被推移出鞋跟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在现有技术中,人们在穿鞋子的时候,由于鞋口部位的材质较软,当用户在穿入鞋子的过程中,若是不采用手指或者其他装置采取辅助的话,则穿不进去鞋子,本实施例为了克服这一现有技术中的难题,采取折叠布和固定钮的方法,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在没有采用固定钮固定之前,折叠布处于松垮状态,用户的脚可以很方便的进入鞋体内部,在脚进入鞋体内部之后,用户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将固定钮向相对两侧扣住,此时松垮的折叠布被收紧,在帮面外侧设置固定座,将帮面向下翻折,鞋体可以变成拖鞋,如此该鞋子可以实现拖鞋与休闲鞋两用,其中折叠布应当采用细软材质制成。

2、在用户抬脚向前走时,脚跟会向上抬起,脚踝后侧会向外突出,在折叠布与脚踝后侧接触的部位设置弹性带,弹性带起到脚踝后侧和折叠布之间的缓冲作用,当用户向前走,脚踝后侧突出时,弹性带被拉伸,当用户脚踩下静止时,脚踝后侧复位,弹性带收缩。

3、在冬天的时候,对于脚踝的保暖十分重要,在鞋口处设置保暖组件,在冬天的时候将向上拉起围住小脚,起到保暖的作用,在天气稍微热一点的时候,可以将保暖块向下翻折,采用上卡扣和下卡扣之间的固定方式将保暖块和鞋体之间固定连接。

4、保暖套采用针织材料制成,针织材料较为亲肤,鞋口和保暖套之间可拆卸连接,在寒冷的时候,可将保暖套装在鞋子上再将保暖套沿着脚踝向上拉起,在不需要保暖套的时候将保暖套拆卸下来即可。

5、由于大多数用户的走路姿势不正确,导致鞋底的磨损,从而导致鞋子的损坏,针对这项问题,本技术方案设置了用于防止鞋跟磨损的防磨垫,当鞋跟被磨损掉,防磨垫从鞋跟内部被推移出将被磨损的鞋跟撑起代替鞋跟地面接触,如此便可以防止鞋跟被磨损,从而导致整体鞋子被磨坏的情况。

6、旋转组件将防磨垫推移出鞋跟外将被磨损的鞋跟撑起代替鞋跟地面接触螺纹杆和金属环之间螺纹连接,在鞋底做磨损之后,用户采用手动的方法转动六边形旋钮,螺纹杆推动防磨垫移出鞋底外部,将旋钮和固定槽均设置成六边形的目的在于每旋转一次的角度为30°,每转动30°防磨垫61伸出鞋底一厘米,当防磨垫调整至用户认为的合适位置时,将六边形固定圈嵌入六边形固定槽内将鞋体填充为一个平面。

附图说明

图1为鞋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鞋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弹性布与鞋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鞋跟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鞋跟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旋转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旋转组件的详细结构图。

附图标记:1、鞋体;2、鞋口;21、弹性布;31、折叠布;311、弹性带;32、固定钮;33、固定座;331、紧固钮;34、紧固座;4、保暖组件;41、保暖块;42、连接件;43、上卡扣;44、下卡扣;5、保暖套;51、母连接带;52、子连接带;6、鞋跟;61、防磨垫;7、旋转组件;71、六边形旋钮;72、螺纹杆;73、六边形固定槽;74、金属环;75、六边形固定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至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鞋口可调鞋,包括鞋体1和鞋口2,所述鞋体1和鞋口2一体化设置,所述鞋口2后侧帮面上段具有缺口,缺口处设置有折叠布31,折叠布31下端与帮面连接,折叠布31两侧与缺口两侧的帮面断开,折叠布31可向后折叠在鞋帮上,折叠布31内侧带有可与鞋体1入口处的帮面连接的连接机构。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折叠布31两端内侧的固定钮32和设置于两侧帮面外侧的固定座33,所述折叠布31呈弧形状设置,所述折叠布31具有折痕,所述固定钮32设置于折叠布31两侧用于将折叠布31固定包住脚跟,所述折叠布31外侧面设置有供折叠布31向外翻折固定的紧固钮331,所述折叠布31上还设置有与紧固钮331配合固定的紧固座34。

在现有技术中,人们在穿鞋子的时候,由于鞋口2部位的材质较软,当用户在穿入鞋子的过程中,若是不采用手指或者其他装置采取辅助的话,则穿不进去鞋子,本实施例为了克服这一现有技术中的难题,采取折叠布31和固定钮32的方法,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在没有采用固定钮32固定之前,折叠布31处于松垮状态,用户的脚可以很方便的进入鞋体1内部,在脚进入鞋体1内部之后,用户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将固定钮和固定座33扣住,此时松垮的折叠布31被收紧,在帮面外侧设置紧固钮331和紧固座34,将帮面向下翻折,鞋体1可以变成拖鞋,如此该鞋子可以实现拖鞋与休闲鞋两用,其中折叠布31应当采用细软材质制成。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折叠布31围设脚踝后侧的部位设置有弹性带311。

在用户抬脚向前走时,脚跟会向上抬起,脚踝后侧会向外突出,在折叠布31与脚踝后侧接触的部位设置弹性带311,弹性带311起到脚踝后侧和折叠布31之间的缓冲作用,当用户向前走,脚踝后侧突出时,弹性带311被拉伸,当用户脚踩下静止时,脚踝后侧复位,弹性带311收缩。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缺口处设置有弹性布21,所述弹性布21两侧与缺口两侧的端面固定连接。

弹性布21具有弹性,在用户穿鞋时,只需要用手将弹性布21拉开扩张,脚即可进入鞋体1内,当用户松开弹性布21时,弹性布21收缩,包住脚踝。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鞋口2处设置有用于保护脚踝的保暖组件4,所述保暖组件4包括若干具有弹力的保暖块41,所述保暖块41一端与鞋口2固定连接,另一端远离鞋口2向上延伸,任意相邻之间的保暖块41侧面设置有用于将保暖块41连接起来的连接件42,所述保暖块41能够向外翻折,所述保暖块41外侧面设置有上卡扣43,所述鞋口2外侧面设置有用于与上卡扣43相互配合的下卡扣44,当保暖块41向外翻折时,所述上卡扣43和下卡扣44之间能够相互卡合将保暖块41和鞋口2之间固定。

在冬天的时候,对于脚踝的保暖十分重要,在鞋口2处设置保暖组件4,在冬天的时候将向上拉起围住小脚,起到保暖的作用,在天气稍微热一点的时候,可以将保暖块41向下翻折,采用上卡扣43和下卡扣44之间的固定方式将保暖块41和鞋体1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鞋口2处设置有用于保护脚踝的保暖套5,所述保暖套5由针织材料制成,所述保暖套5与鞋口2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保暖套5外侧设置有子连接带52,所述鞋口2上设置有与子连接带52相互配合的母连接带51,所述子连接带52上设置有细软纤维,所述母连接带51上设置有勾刺,当子连接带52和母连接带51贴合时,勾刺能够勾住细软纤维。

保暖套5采用针织材料制成,针织材料较为亲肤,鞋口2和保暖套5之间可拆卸连接,在寒冷的时候,可将保暖套5装在鞋子上再将保暖套5沿着脚踝向上拉起,在不需要保暖套5的时候将保暖套5拆卸下来即可。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42为拉链。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鞋体1底部设置有鞋跟6,所述鞋跟6内部设置有用于防止鞋跟6磨损的防磨垫61,所述防磨垫61能够被推移出鞋跟6外。

由于大多数用户的走路姿势不正确,导致鞋底的磨损,从而导致鞋子的损坏,针对这项问题,本技术方案设置了用于防止鞋跟6磨损的防磨垫61,当鞋跟6被磨损掉,防磨垫61从鞋跟6内部被推移出将被磨损的鞋跟6撑起代替鞋跟6地面接触,如此便可以防止鞋跟6被磨损,从而导致整体鞋子被磨坏的情况。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鞋体1后侧设置有用于将防磨垫61旋转出鞋跟6外部的旋转组件7,所述旋转组件7包括六边形旋钮71、螺纹杆72和六边形固定槽73,所述螺纹杆72一端与防磨垫6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六边形旋钮71固定连接,所述鞋体1内侧还设置有与螺纹杆72螺纹连接的金属环74,所述金属环74与鞋体1内侧固定连接,所述鞋体1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填充六边形固定槽73的六边形固定圈75,当转动六边形旋钮71时,所述防磨垫61能够被推移出鞋跟6外。

旋转组件7将防磨垫61推移出鞋跟6外将被磨损的鞋跟6撑起代替鞋跟6地面接触螺纹杆72和金属环74之间螺纹连接,在鞋底做磨损之后,用户采用手动的方法转动六边形旋钮71,螺纹杆72推动防磨垫61移出鞋底外部,将旋钮和固定槽均设置成六边形的目的在于每旋转一次的角度为30°,每转动30°防磨垫61伸出鞋底一厘米,当防磨垫61调整至用户认为的合适位置时,将六边形固定圈75嵌入六边形固定槽73内将鞋体1填充为一个平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