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罩杯部的女士内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66357发布日期:2020-05-15 18:5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具有罩杯部的女士内衣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胸罩、肩带衫这样的具有罩杯部的女士内衣。



背景技术:

胸罩所代表的具有罩杯部的女士内衣,具有罩杯部的下边使用圆弧状的金属丝的女士内衣和不使用金属丝的女士内衣这两种。将具有不使用金属丝的罩杯部的女士内衣称为无金属丝女士内衣(或无金属丝胸罩)。

无金属丝女士内衣(无金属丝胸罩)例如具备用于覆盖胸部的左右的罩杯部、根据需要缝接在罩杯部的下边而对其进行支承的基底部、从该基底部向背面侧延伸的后比部、以及从罩杯部架设于后比部而设置的肩带等。使用了金属丝的女士内衣(胸罩)在罩杯部的下边插入有圆弧状的金属丝。金属丝起到将罩杯部的形状保持为金属丝的形状的作用。

女士内衣的穿用者有胸部丰盈的人或胸部不丰盈的人、胸脯厚的人或薄的人、肩宽宽的人或窄的人、平肩的人或溜肩的人等,关于胸围实际有各种体形。

作为对这样的女士内衣的罩杯部共同要求的主要功能之一,可列举通过使胸部拢起而在胸口形成美丽的袒胸部的、胸部的造形性提高。除此之外,作为重要的要素,还可列举无论何种体形的人穿着,罩杯部都会合适地无间隙地安装而牢固地保持胸部这样的合身感、穿着时的舒适性(例如,即使将身体左右扭曲,胸罩罩杯也不会从胸浮起,即使挥动两臂,胸部也不会从胸罩罩杯的两侧挤出,即使将双手上扬,胸罩也不会隆起,即使转动双肩,肩带也不会从肩落下,即使跳跃,胸部也不会大幅晃动,即使前屈,胸罩的后背带也不会上升这样的情况)等穿着感的提高。

专利文献1是相对于女士内衣的胸部的造形性提高的发明,该发明为了使胸部丰盈地隆起而使用提起布。该提起布的上端与胸罩罩杯的上端外侧的拐角部一起缝接在肩带的胸侧端部,且其下边与胸罩罩杯的下边一起缝接在基底布的罩杯挖口边,倾斜地架设在肩带的胸侧端部与基底布的罩杯挖口边之间。

该提起布的相对于胸罩罩杯的覆盖区域,在胸罩罩杯的外面,在从其下侧部分到外侧侧面部分的区域,一面地覆盖该范围。

由此,在穿着时,具有以下的效果,即,通过肩带的拉拽,能够由提起布使被收纳在胸罩罩杯中的胸部的从腋侧部分到下部与其鼓起相匹配地整体向内侧聚拢而向上方举起,使胸部向前中心侧聚拢而在胸口形成美丽的袒胸部。

专利文献2是着眼于对胸部的合身感、穿着时的舒适性等女士内衣的穿着感提高的发明。该发明由左右的胸罩罩杯和从上方覆盖该左右的胸罩罩杯的表侧布构成。胸罩罩杯的下边与表侧布一起缝接在基底部的罩杯挖口边,仅在表侧布的上端缝接有肩带的胸侧端部。胸罩罩杯的上边相对于表侧布成为非缝接。即,胸罩罩杯的下边以外相对于表侧布是自由的。将这样的胸罩称为自由罩杯胸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24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6976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胸罩的提起布的上端与胸罩罩杯的上端一起缝接在肩带的胸侧端部。在胸罩罩杯缝接于肩带的情况下,胸罩罩杯的位置由肩带决定,对穿用者的体形缺乏适用性。例如,在肩宽较宽的人穿着适合普通肩宽的人的胸罩罩杯的情况下,左右肩带的间隔与肩宽相对应而变宽,缝接在肩带上的胸罩罩杯被向外侧拉拽。于是,胸罩罩杯从胸部的位置向外偏离,无法合适地穿着,合身性变差。

若在该状态下移动身体,则胸罩罩杯和提起布与肩带的动作相对应地移动。

另外,若由于挺胸或抬臂而将肩带拉起,则肩带被拉拽而将胸罩罩杯提起至必要以上,其下边也有时会从胸部的下胸部曲线偏离。

相对于此,对比文献2的自由罩杯胸罩如上所述,胸罩罩杯的上边相对于表侧布在非缝接状态下自由,因此,胸罩罩杯的上部不受上端缝接于肩带的表侧布的动作约束,能够独立地覆盖胸部。

可是,由于胸罩罩杯的上边相对于表侧布自由,仅下边缝接而固定,所以虽然表侧布从上方抑制胸罩罩杯,但成为仅下边缝接的宛如悬臂支承,上边没有被约束,不稳定。而且,若将身体大幅扭转或横向弯曲,则在动作中胸罩罩杯变形,胸部有时从上边溢出。特别是在胸部丰盈的情况下,该倾向显著。

除此之外,如上所述,女士内衣的穿用者的体形、胸部尺寸实际上各种各样,与需求者的体形相对应地确定s、m、l、ll甚至3l这样的尺寸,且分别相对于这些尺寸,与胸部的大小相对应地确定a~i这样的罩杯尺寸。

使用了金属丝的胸罩罩杯通过金属丝的保形力将胸罩罩杯的下边的形状保持为金属丝的形状。如上所述,胸部的尺寸有各种大小,若金属丝与胸部不匹配,则会给穿用者带来疼痛,或者在胸罩罩杯与胸部之间产生间隙,合身性变差。

其结果是,使用了金属丝的胸罩罩杯需要根据胸部的尺寸较细地划分胸罩罩杯的形状,作为制造商侧,品种增加。这会导致成本上升。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现有例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罩杯部的女士内衣,该罩杯部当然能够提高造形性和合身感,还能够大幅度地抑制产品的种类而能够降低成本。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具有罩杯部的女士内衣a包括:

胸罩罩杯1,为左右一对,收纳胸部b,具有:下边2,向下方弯曲;侧边,从所述下边2的腋侧端部p1朝向上边3立起;以及上边3,从所述下边2的胸口侧端部p2延伸到所述侧边4的上端p3;

罩杯覆盖布20,被配设成从所述胸罩罩杯1的表面分离,且将该胸罩罩杯1从其表面侧覆盖,从所述胸罩罩杯1的腋侧端部p1延伸到胸口侧端部p2的下边2缝接于该罩杯覆盖布的下缘22,所述胸罩罩杯1的侧边4和上边3被设置成非缝接;

基底布10,缝接有所述胸罩罩杯1的下边2和罩杯覆盖布20的下缘22;

背面部7,被设置成从所述基底布10的左右两侧覆盖穿着者的背面;

肩带30,从罩杯覆盖布20延伸到背面部7;以及

提起布40,被设置成被夹在所述胸罩罩杯1与罩杯覆盖布20之间,其下边20缝接于胸罩罩杯1的下边2,其上端边45与肩带30连接,吊起胸罩罩杯1的下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胸罩罩杯1的上端p3所在的拐角部分9设置有孔6,延伸到所述提起布40的上端边45的带状的插通部分46被设置成,从所述拐角部分9的表侧朝向里侧插通所述孔6。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女士内衣a,其特征在于,

穿设于拐角部分9的所述孔6在与所述插通部分46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正交或接近正交的角度)上形成为狭缝状。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女士内衣a,其特征在于,

孔6的长度方向的宽度(狭缝宽度)6w形成得比插通部分46的宽度46w大。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女士内衣a,其特征在于,

将提起布40的下边42的一部分作为相对于胸罩罩杯1的下边2非缝接的非缝接部分42a,将该非缝接部分42a的两侧的部分作为缝接于胸罩罩杯1的下边2的缝接部分42b、42c。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女士内衣a,其特征在于,

将非缝接部分42a设置在包括与胸罩罩杯1的下边2的最低点p一致的点q在内的部分或与所述点q邻接的部分。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4或5所述的女士内衣a,其特征在于,

非缝接部分42a的非缝接宽度与胸口侧缝接部分42c的缝接宽度相等,腋侧缝接部分42b的缝接宽度形成得比非缝接部分42a短。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女士内衣a,其特征在于,

该女士内衣a还设置有辅助提起布60,该辅助提起布60被夹在所述罩杯覆盖布20与提起布40之间、或提起布40与所述胸罩罩杯1之间,且与两者分离,

辅助提起布60的下边62和侧边64分别缝接于罩杯覆盖布20的下缘22和侧边24。

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女士内衣a,其特征在于,

在胸罩罩杯1的下边2不设置金属丝。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当然能够提高造形性和合身感,还能够大幅度地抑制产品的种类而能够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穿着本发明的女士内衣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在图1所示的女士内衣的使用状态下,将其中央形成纵截面的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3是在去除了罩杯覆盖布的图1的女士内衣中,表示肩带、提起布以及胸罩罩杯的移动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女士内衣的分解图。

图5是设置有辅助提起布的情况下的中央纵剖视图和表示辅助提起布的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女士内衣的后视图。

图7是提起布的非缝接部分靠近腋侧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8是提起布的非缝接部分靠近胸口侧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9是胸部尺寸大的情况下的穿着女士内衣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胸部尺寸小的情况下的穿着女士内衣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女士内衣a。例如胸罩型的内衣、未图示的肩带衫型的内衣、以及具有胸罩罩杯1的内衣全部包含于本发明的女士内衣a。在本说明书中,将胸罩作为代表例,以下用相同的附图标记a表示。作为其第1实施方式的胸罩,有使用了提起布40的胸罩,作为其第2实施方式,有追加使用了辅助提起布60的胸罩。

(第1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胸罩a的第1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但是,在图4中,为了在第2实施例的说明中兼用,用假想线表示了辅助提起布60。胸罩a由左右对称的胸罩罩杯1、罩杯覆盖布20、提起布40、根据需要使用的基底布10、背面部7(在图的实施例中为侧带11、12)以及肩带30构成。

胸罩罩杯1的形状根据胸部b、设计而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例如,虽未图示,但有贝壳状或图4所示那样的心形。在此,以心形为代表例。

胸罩罩杯1用于直接收纳胸部b,在表面侧呈碗状鼓出。胸罩罩杯1的下边2向下方弯曲,以沿着穿用者的下胸部曲线v的方式设置。用p表示下边2的最低点,将其端部作为腋侧端部p1、胸口侧端部p2。胸罩罩杯1的侧边4形成为向外侧以较大半径弯曲的弧状态,从下边2的腋侧端部p1朝向上边3立起。上边3是侧边4的上端p3与下边2的胸口侧端部p2之间的边,在本实施例中描绘了s字状的蛇形线。

在将上边3~4等分时,上边3在从上端p3离开1/3~1/4的地点p4(从胸口侧端部p2起2/3~3/4的地点)弯曲而改变方向,在该弯曲方向改变的部分(拐点部分),从上端p3到地点p4的较短的边的部分描绘出较缓的向上的曲线,从胸口侧端部p2到地点p4的较长的边的部分描绘出大的向上的曲线。两向上的曲线在地点p4平滑地连接于向下的曲线。而且,这些下边2、上边3及侧边4通过圆弧平滑地连接(参照图4)。

另外,为了使说明容易理解,将该胸罩罩杯1分为下边2、上边3及侧边4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上边3和侧边4连续而作为一个上边。

而且,将上述胸罩罩杯1的上端p3所在的附近部分设为拐角部分9。在该拐角部分9设置有孔6。该孔6形成为狭缝状,孔6的形成方向与胸罩罩杯1的侧边4大致平行且接近侧边4地穿设,如后所述,形成于与插通于该狭缝状的孔6的插通部分46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正交或接近正交的角度)。

该狭缝状的孔6的长度方向的宽度(狭缝宽度)6w形成为与通过此处的插通部分46的宽度46w相等或者更大。

胸罩罩杯1的厚度有多种,在图9中,顶部位置k(在胸罩罩杯1的表面最高的位置)最厚,其壁厚朝向周缘逐渐减小。

胸罩罩杯1的其它的实施例构成为,如图10所示,沿着胸罩罩杯1的下边2的下半部分1d比上半部分1e厚,上半部分1e的壁厚从下半部分1d朝向上边3逐渐减小。而且,胸罩罩杯1的表面侧整体平缓地向前方呈碗状鼓出。在图9的胸罩罩杯1中,虽未图示与该下半部分1d相当的厚度,但也可以用衬垫补充,相反也可以用衬垫构成图10的胸罩罩杯1的下半部分1d的厚壁部分。

如图2的放大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胸罩罩杯1的材料是中层1b为发泡材料且作为其表/背面层1a·1c贴附有薄的织布的三层构造的片状的发泡体层叠面料(泡沫层压织物),或者未图示,但是在表面层设置有薄的织布的二层构造的片状的发泡体层叠面料(泡沫背衬织物)。在本实施例中,发泡材料使用聚氨酯树脂。

在进行胸罩罩杯1的成形时,将发泡体层叠面料的坯料裁断成适当的大小,利用模具进行加压加热成形,切除不需要的部分而成形为预定的上述的形状。由这样的发泡体层叠面料形成的胸罩罩杯1具有柔软性和弹性。但是,伸展比提起布40少。

当然,胸罩罩杯1的材料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无纺布、双双针床拉舍尔织物(日文:ダブルラッセル)等其它的公知的材料。

罩杯覆盖布20是以覆盖胸罩罩杯1整体的方式配设的薄布,胸罩罩杯1的上边3和侧边4未缝接在罩杯覆盖布20上,仅胸罩罩杯1的下边2缝接在罩杯覆盖布20的下缘22,从胸罩罩杯1的表面分离。胸罩罩杯1的下边2的缝接范围如上述那样是从腋侧端部p1到胸口侧端部p2的一部分或未图示的全部。罩杯覆盖布20的侧边4在罩杯覆盖布20的构成袖口25的一部分的侧边24的内侧从与腋侧端部p1一致的位置向上方向立起。

罩杯覆盖布20如图4所示,有由一个衣片构成的情况和由未图示的两个衣片构成的情况。在由两个衣片构成的情况下,若缝接接合部分,则成为与由一个衣片构成的情况相同的形状。

由一个衣片构成的罩杯覆盖布20以沿着胸罩罩杯1的外表面形状地描绘平缓的球面的方式利用模具进行加压加热成形。作为材料,使用能够利用模具进行加压加热成形的材料,例如使用了聚氨酯纤维以及其它的富有伸缩性的材料的网布这样的材料、或者进行了蕾丝编织而成的材料。而且,使用由富有伸缩性(特别是在图1中,与纵向“与上边23平行的方向”相比,横向“与上边23成直角的方向”具有伸缩性)的材料构成的薄的蕾丝面料。

在由两个衣片构成的情况下,由上侧衣片和下侧衣片构成,作为材料,使用伸展少、无法利用模具进行加热加压成形那样的坯料。将上侧衣片与下侧衣片的接合部分缝接,沿着胸罩罩杯1的外表面形状做成向表面侧鼓起的形状。

如图4所示,罩杯覆盖布20的下缘22是沿着下胸部曲线v的朝下的u形,将其端部作为袖口侧端部22a及连结端部22b。构成上述袖口25的一部分的边从袖口侧端部22a向上立起,在到达肩带连接部23a的侧边24,肩带连接部23a与连结端部22b之间的边为上边23。

罩杯覆盖布20的下缘22比胸罩罩杯1的下边2长,在罩杯覆盖布20的下缘22的袖口侧端部22a与连结端部22b之间缝接有胸罩罩杯1的下边2。胸罩罩杯1的下边2相对于罩杯覆盖布20的下缘22的缝接范围是从腋侧端部p1到胸口侧端部p2。

如图4中箭头所示,罩杯覆盖布20容易从下缘22朝向肩带连接部23a向斜上方(肩方向)伸展,其直角方向与上述斜上方相比难以伸展。

但是,罩杯覆盖布20的纵横的伸展小于接下来要说明的提起布40的伸展。

提起布40以被夹在胸罩罩杯1与罩杯覆盖布20之间的方式设置。提起布40的下边42与胸罩罩杯1的下边2对合地形成。将从提起布40的下边42的胸口侧端部q2向肩带30侧延伸的直线状的边设为上边43,将从下边42的腋侧端部q1向肩带30侧延伸的边设为侧边44。将该上边43与侧边44之间的部分的呈绳状较细地延伸的部分作为插通部分46,将插通部分46的上端作为与肩带30连接的上端边45。该插通部分46如后述那样插通于胸罩罩杯1的孔6。

提起布40的材料是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面料或网布面料,在此,提起布40被折叠而成为双层使用,其上边43是折叠边呈直线状地延伸(图4)。侧边44较大地挖成圆弧状,由上边43的上部和侧边44的上部夹着的插通部分46如上述那样较细地呈带状延伸,其上端边45与肩带30的胸侧的端部连接。另外,被折叠了的提起布40的裁断边被缝接成表里一体。

提起布40的下边42的缝接部分42b、42c如上述那样与胸罩罩杯1的下边2对合地形成。将其端部分别如上述那样设为腋侧端部q1、提起布40的胸口侧端部q2。而且,在图4的实施例中,提起布40的下边42的中央部分(包括与胸罩罩杯1的最低点p对应的假想圆弧上的点q在内的两侧的部分)被挖成圆弧状,该部分成为非缝接部分42a,其两侧成为腋侧缝接部分42b、其相反侧成为胸口侧缝接部分42c。

非缝接部分42a的非缝接宽度在图4的情况下,以与最低点p对应的点q为中心向两侧扩展。非缝接部分42a的非缝接宽度形成为与胸口侧缝接部分42c的宽度相同的程度(55mm~65mm)。相对于此,腋侧缝接部分42b的宽度窄至(8mm~15mm),是非缝接部分42a的非缝接宽度的15~23%。

图7、8是提起布40的下边42的非缝接部分42a的变形例,为了进行比较而以虚线表示包含点q在内的两侧的部分被挖成圆弧状的非缝接部分42a。

图7的情况是从点q起在腋侧端部q1(与胸罩罩杯1的腋侧端部p1大致一致地设置)侧形成有非缝接部分42a的例子。胸部b的提起主要由胸口侧缝接部分42c进行,腋侧缝接部分42b使腋侧的胸部b向内侧聚拢。

图8的情况是相反地从点q起在胸口侧端部q2侧形成有非缝接部分42a的例子。在该情况下,腋侧端部q1接近点q,将点q附近向上提起。

如图4所示,提起布40的伸展方向如十字的箭头所示,与上边43平行的方向的伸展大于与其成直角的方向的伸展。因此,在穿着时对提起布40施加张力的情况下,在从胸口侧缝接部分42c到上端边45之间产生大的张力,从胸口侧缝接部分42c朝向肩方向较大地伸展,但从腋侧缝接部分42b向上端边45方向的伸展较少,该部分的胸部b有效地向胸口侧(内侧)聚拢。

如图7所示,若胸口侧缝接部分42c变大,则胸口侧缝接部分42c的胸部吊起范围变广,如图8所示,若腋侧缝接部分42b变大,则腋侧缝接部分42b也提高胸部聚拢效果。

而且,由于不会对上述非缝接部分42a施加提起布40的张力,因此该部分如后述那样抑制胸部b的上蹿。

需要说明的是,虽未图示,但也可以不设置非缝接部分42a,而使提起布40的下边42整体与胸罩罩杯1的下边2对合地裁断,使该下边42整体缝接于胸罩罩杯1的下边2。

作为女士内衣a的前面部5的基底布10根据需要设置。在此,以使用基底布10的情况为代表例。基底布10例如如图4所示,左右设置有以圆弧状被挖成w形的罩杯挖口边13。而且,作为女士内衣a的背面部7的侧带11、12从基底布10(或者未图示的罩杯覆盖布20)向左右延伸。

在罩杯挖口边13上进一步重合并一体缝接有左右的罩杯覆盖布20的下缘22、提起布40的下边42的缝接部分42b、42c、胸罩罩杯1的下边2、以及非伸缩性的带28,形成w形的细线状的罩杯支承部14。

在本实施例中,在该部分(罩杯支承部14)不使用金属线。因此,不像使用金属线时那样唯一地决定作为罩杯部的下边的罩杯支承部14的形状,与使用金属线时相比具有柔软性。但是,罩杯支承部14较厚且柔软地弯曲,但没有长度方向的伸缩性。穿着时,与胸部b的下胸部曲线v柔软地接触。如上所述,在提起布40的缝接部分42b、42c部分产生罩杯支承部14的提起布40的张力。

在图的实施方式中,基底布10和侧带11、12由布料或蕾丝面料构成。在一方的侧带11的端部设置有作为凸侧的卡定构件11a,在另一侧的侧带12的端部设置有作为凹侧的被卡定构件12a。并且,如图4的十字箭头所示,基底布10和侧带11、12的长度方向比宽度方向具有弹性,富有伸缩性。

在不设置基底布10的情况下(未图示),直接连接胸罩罩杯1的连结端部22b,在胸罩罩杯1的下边2重合地缝接非伸缩性的带28而使其具有强度。而且,虽未图示,但作为女士内衣a的背面部7的侧带11、12从罩杯覆盖布20的下缘22(特别是在上述下缘22,从相当于胸罩罩杯1的最低点p的位置到相当于腋侧端部p1的位置)向左右延伸。

罩杯连结布50是连结左右的胸罩罩杯1的上边3的胸口侧端部p2的附近部分(相向部分)8的布。罩杯连结布50使用网布这样的富于伸缩性的布的双重折叠的结构。该杯连结布50的左右的胸罩罩杯1的连结方向的伸展比与其正交的方向大,且伴随着弹性而良好地伸展。罩杯连结布50的两侧边如上述那样缝接在胸口侧端部p2的附近部分8,而且,罩杯连结布50的下边在包括基底布10的左右的罩杯挖口边13之间的山形部分52在内的其两侧部分,缝接在w形的细线状的罩杯支承部14上。

罩杯连结布50将左右的胸罩罩杯1彼此连接,因此从胸罩罩杯1之间向外部露出。因此,在此,考虑罩杯覆盖布20的形状及构造、安装位置而遮挡罩杯连结布50。

即,左右的罩杯连结布50的连结端部22b延伸至相反侧的胸罩罩杯1的下边2,在连结端部22b之上以将其遮挡的方式上下重合。

在上述基底布10上缝接有下边42的缝接部分42b、42c的提起布40的插通部分46,覆盖重合在其内侧的胸罩罩杯1的表面下部,从上向背面侧插通狭缝状的孔6,其上端边45与罩杯覆盖布20的肩带连接部23a一起与肩带30的一端(胸侧的端部)连接。

肩带30的另一端(后背侧的端部)分别与侧带11(12)的上边中央连接。

如上所述,提起布40的插通部分46的宽度46w形成为与狭缝状的孔6的狭缝开口宽度6w相同或比狭缝状的孔6的狭缝开口宽度6w小。在后者的情况下,与狭缝宽度6w等于插通部分46的宽度46w的情况相比,接触阻力变得更小,因此,插通部分46相对于长度方向的狭缝状的孔6的移动与相等的情况相比变得容易。而且,由于狭缝开口宽度6w比插通部分46的宽度46w大,因此,在狭缝方向上插通部分46的可动范围增加,即使肩带30的位置与穿用者的体形相匹配地偏移(例如,在肩宽较宽的情况下,左右的肩带30的间隔变宽,相反变窄),也能够在该余量的范围内吸收该偏移量,始终将胸罩罩杯1保持在胸部b位置。

另外,从图1可知,提起布40的上边43穿过与胸罩罩杯1的顶部位置k一致的部分或其上下附近部分。

接着,对穿着女士内衣a的情况下的作用进行说明。当穿着该女士内衣a时,利用通过卡定构件11a和被卡定构件12a连接的侧带11、12使基底布10伸展,轻轻地勒紧穿着者的腰围,肩带30如箭头(参照图1)所示那样在肩方向上吊起罩杯覆盖布20和提起布40。

罩杯支承部14分别进入两胸部b的下胸部曲线v,从下方支承胸部b。由于在罩杯支承部14未放入金属丝,因此,虽然没有伸展,但罩杯支承部14与胸部b的大小或者下胸部曲线v的形状相匹配地柔软地变形而与下胸部曲线v柔软地抵接。

而且,虽然胸罩罩杯1的下边2整体与罩杯覆盖布20的下缘22如上述那样缝接,但在提起布40的下边42,包括其最低点q(与胸罩罩杯1的最低点p一致的点)在内的部分成为非缝接部分42a,且其两侧成为缝接部分42b、42c,因此,胸罩罩杯1被该缝接部分42b、42c吊起,胸部b的对应部分(下部中央部分)稍微进入罩杯支承部14的与上述非缝接部分42a一致的部分。

另外,胸罩罩杯1的提起布40的插通部分46从表面侧向背面侧插通于在胸罩罩杯1的拐角部分9设置的狭缝状的孔6。而且,该插通部分46能够在一定程度的范围内在该狭缝状的孔6中容易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如上所述,该插通部分46的通过狭缝状的孔6的部分比狭缝状的孔6细,但根据图1可知,在比狭缝状的孔6稍靠下的部分(例如,比狭缝状的孔6向下边42侧下降10mm左右的位置),其宽度急增,超过狭缝状的孔6的狭缝宽度6w。由此,可抑制胸罩罩杯1在插通部分46的长度方向上无限制的移动。

在这样的胸罩罩杯1与提起布40的关系中,在插通部分46的宽度方向(孔6的狭缝方向),若肩带30沿水平方向移动,则插通部分46钩挂于该狭缝状的孔6的孔缘,因此胸罩罩杯1也一起移动卡合后的移动量。换言之,胸罩罩杯1的上边3及侧边4通过插通部分46的插通而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范围的余量地被约束。即,胸罩罩杯1的上边3及侧边4不是完全的自由,而是以一定范围的余量被提起布40约束,从而消除不稳定性。

当穿着该胸罩a时,如图9所示,在胸部b相对于胸罩罩杯1大的情况下,收纳有胸部b的胸罩罩杯1被丰盈的胸部b推压而以其下边2为中心向前方倾倒。此时,提起布40的插通部分46平滑地向下移动而通过胸罩罩杯1的狭缝状的孔6,由此胸罩罩杯1将胸部b包入。

相对于此,在胸部b相对于胸罩罩杯1小的情况下,通过从上方覆盖胸罩罩杯1的罩杯覆盖布20的张力,胸罩罩杯1以其下边2为中心立起。此时,提起布40的插通部分46平滑地向上方移动而通过胸罩罩杯1的狭缝状的孔6,由此胸罩罩杯1将胸部b包入。

该胸罩罩杯1的上述立起和倾倒,由与肩带30连接且从表面侧包入胸罩罩杯1整体的罩杯覆盖布20进行。

另外,若如图10那样将胸罩罩杯1的下半部分1d增厚(或者,若插入衬垫而增厚),则提高胸部增高效果。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胸罩罩杯1都能够通过上述立起和倾倒以一定程度的余量来对应胸部b的大小,且是不将金属丝插入罩杯支承部14的无金属丝胸罩,因此能够以某个罩杯尺寸覆盖其前后的罩杯尺寸,因此,与使用了金属丝的现有例相比,能够减少罩杯尺寸。

接着,对穿着该女士内衣a的人移动、身体扭曲、伸展的情况进行说明。在穿着该女士内衣a的人进行了动作的情况下,提起布40被肩带30向上方拉拽。通过提起布40的2处缝接部分42b、42c将胸罩罩杯1的下部向上方拉拽。在缝接部分42b、42c之间的非缝接部分42a,由于罩杯支承部14如上述那样在与非缝接部分42a对应的部分卡定于胸部b的下胸部曲线v,因此,能够防止胸罩罩杯1的上窜。由此,能够获得较高的合身感。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使用了辅助提起布60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4中假想线(双点划线)所示,辅助提起布60根据需要设置。辅助提起布60在主视时是呈半月状的衣片,通过与提起布40相同的材料在其上边63折返了的双层状态下使用。辅助提起布60的下边62与胸罩罩杯1的下边2一起缝接,成为罩杯支承部14的一部分。辅助提起布60的腋部挖口构成边64缝接于胸罩罩杯1的侧边4,上边63为自由状态。

从图5的圆形所示的截面可知,辅助提起布60以夹在罩杯覆盖布20与提起布40之间、或提起布40与胸罩罩杯1之间的方式设置。

辅助提起布60相对于罩杯覆盖布20和提起布40、或提起布40和胸罩罩杯1分离地设置。

辅助提起布60的胸口侧端部62p2与提起布40的非缝接部分42a的胸口侧端部一致(图6)。由此,辅助提起布60从提起布40的非缝接部分42a覆盖宽度窄的腋侧缝接部分42b,从提起布40的非缝接部分42a对宽度窄的腋侧缝接部分42b进行加强。

附图标记说明

a:女士内衣;b:胸部;k:顶部位置;p:最低点;p1:腋侧端部;p2:胸口侧端部;p3:侧边的上端;p4:从侧边的上端起1/3至1/4的地点;q:提起布的最低点;q1:提起布的腋侧端部;q2:提起布的胸口侧端部;v:下胸部曲线;1:胸罩罩杯;1a:表面层;1b:中层;1c:背面层;1d:下半部分;1e:上半部分;2:下边;3上边;4:侧边;5:前面部;6:孔;6w:孔的长度方向的宽度(狭缝宽度);7:背面部;8:胸罩罩杯的胸口侧端部的附近部分;9:胸罩罩杯的拐角部分;10:基底布;11、12:侧带;11a:卡定构件;12a:被卡定构件;13:罩杯挖口边;14:罩杯支承部;20:罩杯覆盖布;22:下缘;22a:袖口侧端部;22b:连结端部;23;罩杯覆盖布的上边;23a:肩带连接部;24:侧边;25:袖口;28:带;30:肩带;40:提起布;42:提起布的下边;42a:非缝接部分;42b;腋侧缝接部分;42c:胸口侧缝接部分;43:提起布的上边;44:提起布的侧边;45:上端边;46:插通部分;46w:插通部分的宽度;50:罩杯连结布;52:山形部分;60:辅助提起布;62:辅助提起布的下边;62p2:胸口侧端部;63:上边;64:腋部挖口构成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