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女士皮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5455发布日期:2019-08-17 01:33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女士皮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女士皮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复合女士皮鞋。



背景技术:

皮鞋是指以天然皮革为鞋面,以皮革或橡胶、塑料、pu发泡、pvc等为鞋底,经缝绱、胶粘或注塑等工艺加工成型的鞋类。皮鞋透气、吸湿,具有良好的卫生性能,是各类鞋靴中品位最高的鞋,高跟鞋是一种鞋跟特别高的鞋,使穿此鞋人的脚跟明显比脚趾高。

然而目前一些女士在初学高跟鞋的女士皮鞋时走在砂石较多的泥巴路、公路滤水网处鞋跟容易卡在砂石和滤孔中难以取出,在取出鞋跟时脚步需要受较大的力,脚后跟上方的脚筋容易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女士皮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女士皮鞋,包括两个穿戴机构、防护机构、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及增摩机构;用于实现将整体结构穿戴在女士脚部的所述穿戴机构的内侧壁安装用于防护脚筋的所述防护机构,所述穿戴机构的侧壁安装有所述第一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与所述防护机构连通,所述穿戴机构的底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滑动连接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与所述防护机构连通,所述穿戴机构的内部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动力机构滑动连接的所述增摩机构。

具体的,所述穿戴机构包括鞋垫、防水台、鞋帮、鞋底、连接柱、鞋跟、卡槽及护板,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安装于呈长方体形结构的所述鞋跟的侧壁,所述鞋跟的顶部固定连接侧壁呈弧形结构的所述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安装有鞋底,所述鞋底背离所述连接柱一端的表面粘接有所述防水台,所述防水台与所述鞋底的表面缝合有所述鞋垫,所述防水台的侧壁、所述鞋底的侧壁粘接有用于防护脚背的所述鞋帮,所述鞋底与所述鞋跟的两个侧面之间相对焊接有底部呈弧形结构的所述护板,两个所述护板的底部均开设所述卡槽。

具体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弹簧、活动槽、推板、凹槽、滑柱、限位板及导向板,所述鞋跟的其中一个侧壁、其中一个侧面开设所述活动槽,所述鞋跟的内部开设两组分别与两个所述活动槽垂直的所述凹槽,两个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横截面呈“l”形结构的所述推板,两个所述推板背离所述活动槽的一端焊接,位于所述鞋跟侧壁的所述推板的顶部垂直焊接有位于所述活动槽内部的所述滑柱,所述滑柱的表面缠绕所述弹簧,所述所述活动槽的内部相对焊接有位于所述推板顶部的所述限位板,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有与所述鞋跟焊接的、位于所述限位板顶部的所述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所述滑柱之间滑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第一气囊、第一气管、第二气囊、压板及顶柱,位于所述连接柱顶部的所述鞋帮的内侧壁、顶部边沿处安装有所述第一气囊,所述鞋帮侧壁粘接有与所述第一气囊连通的所述第一气管,所述鞋跟侧壁的所述活动槽的内顶部安装所述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管贯穿所述鞋跟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气囊连通,所述滑柱的顶部焊接所述顶柱,所述顶柱的顶部焊接所述压板,所述压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气囊抵触。

具体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滑板、导向槽、推杆、滑轮、钢板、气杆、第三气囊及第二气管,所述滑柱的侧壁焊接有所述推杆,所述推杆背离所述滑柱的一端安装所述滑轮,所述滑柱与所述推杆之间的夹角为150度,所述鞋底的内部平行焊接两个所述钢板,呈“l”形结构的所述滑板贯穿所述鞋底的一端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钢板之间,所述滑轮与所述滑板之间滚动连接,两个所述钢板之间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滑板焊接的所述气杆,两个所述钢板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三气囊,所述第三气囊与所述气杆抵触,所述鞋底的内部安装有所述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气囊连通,所述第二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囊连通。

具体的,所述增摩机构包括凸起、连杆、压簧、抵柱及凸块,所述气杆的表面等距焊接表面呈弧形结构的所述凸块,靠近所述鞋垫底部的所述钢板的表面等距开设有孔洞,每个孔洞的内部焊接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底部与所述凸块抵触的、底部呈弧形结构的所述,所述抵柱的顶部焊接有与所述鞋垫抵触的所述凸起,所述凸起的顶部与所述钢板的表面平齐,所述连杆凸起之间设有缠绕在所述抵柱表面的所述压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复合女士皮鞋,第一动力机构与防护机构之间联动,当初学者的鞋跟卡合在孔洞、砂石的内部时第一动力机构将保护机构膨胀,一方面将第一气囊进行膨胀,增加了初学者的脚步与鞋帮之间穿戴的更加紧密,另一方面在防护脚部的同时方便脚掌受力将鞋跟取出,第一动力机构与第二动力机构之间联动,第二动力机构又与防护机构连通,实现了第一动力机构上升的同时实现了第二动力机构促进第一气囊膨胀,使初学者的脚部与鞋帮之间穿戴更加紧密,方便将鞋跟取出。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复合女士皮鞋,第二动力机构与增摩机构之间练联动,在第一动力机构将第二动力机构上升同时滑板将气杆推动实现凸起将鞋垫抵触上升,增加了脚掌对鞋垫的附着力,方便初学者使劲将鞋跟从孔洞取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女士皮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护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鞋跟与推板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鞋底、鞋跟、第一动力机构及第二动力机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c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穿戴机构,11、鞋垫,12、防水台,13、鞋帮,14、鞋底,15、连接柱,16、鞋跟,17、卡槽,18、护板,2、防护机构,21、第一气囊,22、第一气管,23、第二气囊,24、压板,25、顶柱,3、第一动力机构,31、弹簧,32、活动槽,33、推板,34、凹槽,35、滑柱,36、限位板,37、导向板,4、第二动力机构,41、滑板,42、导向槽,43、推杆,44、滑轮,45、钢板,46、气杆,47、第三气囊,48、第二气管,5、增摩机构,51、凸起,52、连杆,53、压簧,54、抵柱,55、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复合女士皮鞋,包括两个穿戴机构1、防护机构2、第一动力机构3、第二动力机构4及增摩机构5;用于实现将整体结构穿戴在女士脚部的所述穿戴机构1的内侧壁安装用于防护脚筋的所述防护机构2,所述穿戴机构1的侧壁安装有所述第一动力机构3,所述第一动力机构3与所述防护机构2连通,所述穿戴机构1的底部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3滑动连接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4,所述第二动力机构4与所述防护机构2连通,所述穿戴机构1的内部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动力机构4滑动连接的所述增摩机构5。

具体的,所述穿戴机构1包括鞋垫11、防水台12、鞋帮13、鞋底14、连接柱15、鞋跟16、卡槽17及护板18,所述第一动力机构3安装于呈长方体形结构的所述鞋跟16的侧壁,所述鞋跟16的顶部固定连接侧壁呈弧形结构的所述连接柱15,所述连接柱15的顶部安装有鞋底14,所述鞋底14背离所述连接柱15一端的表面粘接有所述防水台12,所述防水台12与所述鞋底14的表面缝合有所述鞋垫11,所述防水台12的侧壁、所述鞋底14的侧壁粘接有用于防护脚背的所述鞋帮13,所述鞋底14与所述鞋跟16的两个侧面之间相对焊接有底部呈弧形结构的所述护板18,两个所述护板18的底部均开设所述卡槽17,初学者在穿戴时将脚部放进所述鞋帮13的内部,脚掌与所述鞋垫11接触,所述鞋跟16配合所述鞋底4实现对人体的支撑,所述防水台12可以在雨天练习时防水,所述连接柱15与所述鞋底14之间的所述护板18一方面实现了对所述第一动力机构3的保护、增加了所述鞋跟16与所述鞋底14之间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初学者在经过楼梯时可以通过所述护板18底部的所述卡槽17与楼梯道进行抵触,避免滑倒。

具体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3包括弹簧31、活动槽32、推板33、凹槽34、滑柱35、限位板36及导向板37,所述鞋跟16的其中一个侧壁、其中一个侧面开设所述活动槽32,所述鞋跟16的内部开设两组分别与两个所述活动槽32垂直的所述凹槽34,两个所述活动槽32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横截面呈“l”形结构的所述推板33,两个所述推板33背离所述活动槽32的一端焊接,位于所述鞋跟16侧壁的所述推板33的顶部垂直焊接有位于所述活动槽32内部的所述滑柱35,所述滑柱35的表面缠绕所述弹簧31,所述所述活动槽32的内部相对焊接有位于所述推板33顶部的所述限位板36,所述活动槽32的内部设有与所述鞋跟16焊接的、位于所述限位板36顶部的所述导向板37,所述导向板37与所述滑柱35之间滑动连接,当初学者的所述鞋跟16卡到市政滤网洞、砂石较多的孔洞内部时所述推板33与砂石抵触,所述推板33向所述连接柱15的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滑柱35向所述连接柱15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了所述推板33与所述限位板36抵触,避免了所述鞋跟16与砂石卡合的更多难以拔出,所述导向板37可以保证所述滑柱35在所述活动槽32的内部正常滑动。

具体的,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第一气囊21、第一气管22、第二气囊23、压板24及顶柱25,位于所述连接柱15顶部的所述鞋帮13的内侧壁、顶部边沿处安装有所述第一气囊21,所述鞋帮13侧壁粘接有与所述第一气囊21连通的所述第一气管22,所述鞋跟16侧壁的所述活动槽32的内顶部安装所述第二气囊23,所述第一气管22贯穿所述鞋跟16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气囊23连通,所述滑柱35的顶部焊接所述顶柱25,所述顶柱25的顶部焊接所述压板24,所述压板24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气囊23抵触,当所述滑柱35向所述连接柱15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顶柱25随之运动,进一步的所述顶柱25将所述压板24推动与所述第二气囊23抵触,所述第二气囊23压瘪后气体经过所述第一气管22进入到所述第一气囊21的内部,所述第一气囊21膨胀后与脚后跟抵触,增加了初练者的舒适度,使初学者的脚步与所述鞋帮13之间穿戴的更加紧密方便脚掌用劲配合所述鞋跟16的取出。

具体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4包括滑板41、导向槽42、推杆43、滑轮44、钢板45、气杆46、第三气囊47及第二气管48,所述滑柱35的侧壁焊接有所述推杆43,所述推杆43背离所述滑柱35的一端安装所述滑轮44,所述滑柱35与所述推杆43之间的夹角为150度,所述鞋底16的内部平行焊接两个所述钢板45,呈“l”形结构的所述滑板41贯穿所述鞋底16的一端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钢板45之间,所述滑轮44与所述滑板41之间滚动连接,两个所述钢板45之间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滑板41焊接的所述气杆46,两个所述钢板45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三气囊47,所述第三气囊47与所述气杆46抵触,所述鞋底14的内部安装有所述第二气管48,所述第二气管48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气囊47连通,所述第二气管4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囊21连通,在所述滑柱35向所述连接柱15方向移动的同时所述推杆43随之运动,所述滑轮44在所述滑板41的侧壁滚动,由于所述推杆43在上升、所述滑轮44与所述滑板41之间滚动实现了所述滑板41被推动,所述气杆46向所述第三气囊47抵触,所述第三气囊47压瘪后气体从所述第二气管48进入到所述第一气囊21的内部,使所述第一气囊21膨胀的更大,对初学者的脚后跟部位保护的更好,使初学者的脚与所述鞋帮13穿戴的更加紧密,方便初学者脚步使劲将所述鞋跟拔出。

具体的,所述增摩机构5包括凸起51、连杆52、压簧53、抵柱54及凸块55,所述气杆46的表面等距焊接表面呈弧形结构的所述凸块55,靠近所述鞋垫11底部的所述钢板45的表面等距开设有孔洞,每个孔洞的内部焊接所述连杆52,所述连杆5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底部与所述凸块55抵触的、底部呈弧形结构的所述54,所述抵柱54的顶部焊接有与所述鞋垫11抵触的所述凸起51,所述凸起51的顶部与所述钢板45的表面平齐,所述连杆52凸起51之间设有缠绕在所述抵柱54表面的所述压簧53,在所述气杆46在两个所述钢板45之间滑动的同时,所述气杆46表面等距的所述凸块55与所述抵柱54的底部抵触没所述凸起51将所述鞋垫11顶起,方便初学者在拔所述鞋跟16时脚掌对整体结构的附着力,更加轻松的将所述鞋跟16在砂石中、滤网中拔出。

在使用时,首先,初学者在穿戴时将脚部放进所述鞋帮13的内部,脚掌与所述鞋垫11接触,所述鞋跟16配合所述鞋底4实现对人体的支撑,所述防水台12可以在雨天练习时防水,所述连接柱15与所述鞋底14之间的所述护板18一方面实现了对所述第一动力机构3的保护、增加了所述鞋跟16与所述鞋底14之间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初学者在经过楼梯时可以通过所述护板18底部的所述卡槽17与楼梯道进行抵触,避免滑倒;然后,当初学者的所述鞋跟16卡到市政滤网洞、砂石较多的孔洞内部时所述推板33与砂石抵触,所述推板33向所述连接柱15的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滑柱35向所述连接柱15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了所述推板33与所述限位板36抵触,避免了所述鞋跟16与砂石卡合的更多难以拔出,所述导向板37可以保证所述滑柱35在所述活动槽32的内部正常滑动,所述滑柱35向所述连接柱15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顶柱25随之运动,进一步的所述顶柱25将所述压板24推动与所述第二气囊23抵触,所述第二气囊23压瘪后气体经过所述第一气管22进入到所述第一气囊21的内部,所述第一气囊21膨胀后与脚后跟抵触,增加了初练者的舒适度,使初学者的脚步与所述鞋帮13之间穿戴的更加紧密方便脚掌用劲配合所述鞋跟16的取出,在所述滑柱35向所述连接柱15方向移动的同时所述推杆43随之运动,所述滑轮44在所述滑板41的侧壁滚动,由于所述推杆43在上升、所述滑轮44与所述滑板41之间滚动实现了所述滑板41被推动,所述气杆46向所述第三气囊47抵触,所述第三气囊47压瘪后气体从所述第二气管48进入到所述第一气囊21的内部,使所述第一气囊21膨胀的更大,对初学者的脚后跟部位保护的更好,使初学者的脚与所述鞋帮13穿戴的更加紧密,方便初学者脚步使劲将所述鞋跟拔出;最后,在所述气杆46在两个所述钢板45之间滑动的同时,所述气杆46表面等距的所述凸块55与所述抵柱54的底部抵触没所述凸起51将所述鞋垫11顶起,方便初学者在拔所述鞋跟16时脚掌对整体结构的附着力,更加轻松的将所述鞋跟16在砂石中、滤网中拔出,所述鞋16被拔出后所述弹簧35复位,所述推板33背离所述连接柱15方向移动,所述压板24与所述第二气囊23分离,所述气杆46与所述第三气囊47分离,所述第一气囊21复位,初学者可以继续练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