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气囊的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4288发布日期:2020-04-14 19:41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气囊的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气囊的减震鞋底。



背景技术:

人在行走时脚部承受了全身的重量并把这个重量传递给地面,相对的地面也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给脚部,所以我们在走一段路后会觉得脚部酸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减震鞋,而这些减震鞋大多数是通过在鞋底增加一些减震气囊,通过气囊来增加回弹力实现减震的,这种减震气囊可以吸收一部分人体行走时与地面产生的作用力,穿着这种减震鞋走路时会增加脚部的舒适感,但是这种气囊减震鞋的气囊容易在穿着行走时被路面上的一些利器损坏,例如被一些尖锐的石块刺破或者是被马路侧沿蹭破或者是被一些树枝戳破,等,在减震气囊损坏后减震鞋就失去了减震的功能了,也就是说这种减震鞋的减震气囊的使用寿命不高,而且这种减震鞋相比较普通的鞋子的价格也比较贵,所以这种减震鞋的使用成本也比较高,为了使损坏后的减震气囊仍然保持有一个相对普通鞋子有着良好的减震性和穿着更舒适,本实用新型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易的一种带有气囊的减震鞋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带有气囊的减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上设置有一个以上减震气囊,所述减震气囊内部设置有可支撑所述减震气囊内壁的支撑装置。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支撑装置为若干密集排列在所述减震气囊内部的弹性支撑柱,所述弹性支撑柱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减震气囊内壁底部,所述弹性支撑柱的自由端可与所述减震气囊内壁顶部抵触。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弹性支撑柱的自由端与所述减震气囊之间固定设置压缩层,所述压缩层与所述减震气囊底部之间形成压缩腔,所述压缩腔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压缩腔进气或出气的控制装置。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支撑装置为若干密集排列在所述减震气囊内部的气囊柱,所述气囊柱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减震气囊内壁底部,所述气囊柱的自由端与所述减震气囊内壁顶部抵触。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气囊柱底部之间相连通与所述减震气囊底部形成腔体,所述腔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腔体进气或出气的控制装置。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减震气囊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减震气囊进气或出气的控制装置。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控制装置为涨紧密封圈,所述涨紧密封圈固定设置于所述压缩腔或腔体或减震气囊上,所述涨紧密封圈上开设有供针管插入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从外往内逐渐减小。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弹性支撑柱为具有回弹特性的海绵柱或聚氯乙烯泡沫。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减震气囊损坏,内部气体泄漏,无法继续使用减震气囊的形变来缓冲脚部与地面的作用力后,可以由减震气囊内部的气囊柱或弹性支撑柱从减震气囊的内部支撑起减震气囊的内壁,使减震气囊继续保持原有外形保证减震鞋的美观,并通过气囊柱或弹性支撑柱产生形变来继续维持减震鞋的减震功能,本实用新型可以延长减震气囊的使用寿命,使减震气囊的减震作用发挥到最大,可以增加减震鞋的经济效益,使减震鞋的减震效果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带有气囊的减震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带有气囊的减震鞋底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一种带有气囊的减震鞋底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一种带有气囊的减震鞋底中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图2、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是一种带有气囊的减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所述鞋底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减震气囊2,所述减震气囊2分别设置于所述鞋垫本体1的后跟部与前掌部,所述减震气囊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减震气囊2进气或出气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为涨紧密封圈5,所述涨紧密封圈5固定设置于所述减震气囊2上,所述涨紧密封圈5上开设有供针管插入的通孔51,所述通孔51的直径从外往内逐渐减小,配合打气筒可以对所述减震气囊进行充气,可根据个人使用感受调节所述减震气囊2的充气度,所述减震气囊2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减震气囊2内壁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为若干密集排列在所述减震气囊2内部的弹性支撑柱,所述弹性支撑柱为具有回弹特性的海绵柱3,所述海绵柱3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减震气囊2内壁底部,所述海绵柱3的自由端与所述减震气囊2内壁顶部抵触,所述海绵柱3的自由端与所述减震气囊之间固定设置有压缩层4,所述压缩层4与所述减震气囊2底部之间形成压缩腔41,所述压缩腔4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压缩腔41进气或出气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为涨紧密封圈5,所述涨紧密封圈5固定设置于所述压缩腔41上,所述涨紧密封圈5上开设有供针管插入的通孔51,所述通孔51的直径从外往内逐渐减小,将所述针管插入所述通孔51内使压缩腔与外部连通可以对压缩腔进行放气,配合抽气筒可以将压缩腔41内的气体进行抽空使所述海绵柱3卧倒在所述减震气囊2的底部,所述通孔51配合打气筒可以对所述压缩腔41进行充气,充进去的气体将所述压缩层4撑起,被撑起后的压缩层的与所述减震气囊2内壁贴合,所述压缩腔41内的海绵柱在体气的作用下迅速膨胀后抵触所述减震气囊2的内壁顶部,所述针管拔出后所述通孔立即被涨紧防止气体泄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利用涨紧密封圈对减震气囊的充气度根据个人的使用感受进行调节,在减震气囊完好时压缩腔为抽空状态,海绵柱在压缩层的作用下卧倒在减震气囊底部,这些卧倒的海绵柱可以在减震气囊被挤压时为减震气囊做一个内部支撑,在减震气囊损坏后,通过使用针管将通孔撑开再配合打气筒对压缩腔进行充气,让空气进入到压缩腔内部使压缩腔内部的海绵柱膨胀起来然后顶住减震气囊的内壁使减震气囊保持原有的外形,并通过海绵柱的形变和海绵柱之间的挤压使减震气囊继续保持减震功能。

实施例二:

参考图3、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是一种带有气囊的减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所述鞋底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减震气囊2,所述减震气囊2分别设置于所述鞋垫本体1的后跟部与前掌部,所述减震气囊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减震气囊2进气或出气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为涨紧密封圈5,所述涨紧密封圈5固定设置于所述减震气囊2上,所述涨紧密封圈5上开设有供针管插入的通孔51,所述通孔51的直径从外往内逐渐减小,配合打气筒可以对所述减震气囊进行充气,可根据个人使用感受调节所述减震气囊2的充气度,所述减震气囊2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减震气囊2内壁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为若干密集排列在所述减震气囊2内部的气囊柱3’,所述气囊柱3’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减震气囊2内壁底部,所述气囊柱3’的自由端与所述减震气囊2内壁顶部抵触,所述气囊柱3’底部之间相连通与所述减震气囊2底部形成腔体4’,所述腔体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腔体4’进气或出气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为涨紧密封圈5,所述涨紧密封圈5固定设置于所述腔体4’上,所述涨紧密封圈5上开设有供针管插入的通孔51,所述通孔51的直径从外往内逐渐减小,将所述针管插入所述通孔51内使腔体与外部连通可以对腔体4’进行放气,配合抽气筒可以将腔体4’内的气体进行抽空使所述气囊柱3’卧倒在所述减震气囊2的底部,所述通孔51配合打气筒可以对所述腔体4’进行充气,充进去的气体将所述腔体4’和所述气囊柱3’撑起,被撑起后的气囊柱3’的自由端抵触所述减震气囊2的内壁顶部,所述针管拔出后所述通孔立即被涨紧防止气体泄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利用涨紧密封圈对减震气囊的充气度根据个人的使用感受进行调节,在减震气囊完好时腔体为抽空状态,以为气囊柱的上端部与腔体相连通所以气囊柱也为抽空状态,被抽空的气囊柱卧倒在减震气囊的底部,这些卧倒的气囊柱可以在减震气囊被挤压时为减震气囊做一个内部支撑,在减震气囊损坏后,通过使用针管将通孔撑开再配合打气筒对腔体进行充气,让空气进入到腔体和气囊柱内部使气囊柱膨胀起来,气囊柱的自由端抵触在减震气囊的内壁使减震气囊保持原有的外形,并通过气囊柱的形变和气囊柱之间的挤压使减震气囊继续保持减震功能。

基于前述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装置还可以是市面上常见的气门嘴,所述气门嘴固定设置于所述压缩腔或腔体或减震气囊上,市面上可实现充气、放气并密封住气体的均符合要求;所述弹性支撑柱还可以是聚氯乙烯泡沫,市面上具有回弹特性的软性物质均符合要求。

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