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弹性防滑减震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2177发布日期:2020-05-08 13:0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弹性防滑减震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弹性防滑减震的鞋底,属于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人在行走或站立的过程中,双足承受身体全部的重量,因此鞋的穿着舒适度显得尤为重要,人们要求鞋穿着透气舒适,并且具有一定弹性减缓双足的负担,鞋子中,鞋底覆盖脚的大部分面积,因此要求防水透气性好,鞋底分隔脚与地面,因此要求具有良好的弹性。传统鞋底的防滑设计均为在鞋底底面上设置防滑凸起,穿着时鞋底与地面仅通过防滑凸起的表面接触,因此各防滑凸起受力较大,磨损较严重,此种鞋底长时间使用后,随着防滑凸起的磨损其防滑效果逐渐降低,所以现在需要一种高弹性防滑减震的鞋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弹性防滑减震的鞋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能够使得鞋底的减震性能更好,方便快捷,节约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弹性防滑减震的鞋底,包括鞋底,所述鞋底的底部一侧与鞋跟连接,所述鞋底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空心气垫,所述空心气垫的内部均匀分布有若干橡胶球体,所述鞋跟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其中,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底座,并且,所述底座的下端与所述鞋跟内部底端连接,所述底座的上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槽,两组所述固定槽的上端通过活动框连接,所述活动框的内部下端与连接块一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块一的下端与若干组弹簧一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一的下端与连接块二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块二的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所述连接块二的下端与连接块三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块三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底座的上端均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一侧与连接杆的一侧活动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弧形槽的内侧,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顶板的下端连接,所述顶板的上端与弹簧二的下端连接,并且,所述弹簧二的上端与所述活动框的内部上端连接。

另一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座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两组所述凹槽的内侧均穿插设有活动杆,并且,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三的下端一侧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与限位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凹槽内套设有弹簧三。

另一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块三的底部呈等腰梯形结构,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呈三角形结构,并且,所述连接块三的下端两侧与两组所述活动杆的一端相互配合。

另一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块与所述连接杆之间通过活动销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呈弧形结构。

另一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鞋底与所述鞋跟的下端均安装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鞋底设有具备良好吸震性能的鞋跟及鞋底,鞋底处设有空心气垫及多组橡胶球体,从而起到缓冲和吸震作用;

2.同时,人在行走或站立的过程中,鞋跟的受力更大,进而对鞋跟内的减震效果要求更高,通过设置多组弹簧,从横向及纵向两个方向对压力进行缓冲,并将该压力转换成弹力反馈至脚,有助于减轻脚部的运动,且在鞋底及鞋跟处均设有防护垫,增加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防滑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鞋底、2-鞋跟、3-空心气垫、4-橡胶球体、5-减震装置、6-底座、7-固定槽、8-活动框、9-连接块一、10-弹簧一、11-连接块二、12-弧形槽、13-连接块三、14-固定块、15-连接杆、16-顶板、17-弹簧二、18-凹槽、19-活动杆、20-限位杆、21-弹簧三、22-活动销、23-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实施例1:这种高弹性防滑减震的鞋底,包括鞋底1,所述鞋底1的底部一侧与鞋跟2连接,所述鞋底1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空心气垫3,所述空心气垫3的内部均匀分布有若干橡胶球体4,所述鞋跟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5,其中,所述减震装置5包括底座6,并且,所述底座6的下端与所述鞋跟2内部底端连接,所述底座6的上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槽7,两组所述固定槽7的上端通过活动框8连接,所述活动框8的内部下端与连接块一9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块一9的下端与若干组弹簧一1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一10的下端与连接块二11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块二11的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12,所述连接块二11的下端与连接块三13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块三13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底座6的上端均安装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的上端一侧与连接杆15的一侧活动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15的一端位于所述弧形槽12的内侧,所述连接杆15的另一端与顶板16的下端连接,所述顶板16的上端与弹簧二17的下端连接,并且,所述弹簧二17的上端与所述活动框8的内部上端连接。

实施例2:所述底座6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8,两组所述凹槽18的内侧均穿插设有活动杆19,并且,所述活动杆19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三13的下端一侧连接,所述活动杆19的另一端与限位杆20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杆2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凹槽18内套设有弹簧三21。

实施例3:所述连接块三13的底部呈等腰梯形结构,所述活动杆19的一端呈三角形结构,并且,所述连接块三13的下端两侧与两组所述活动杆19的一端相互配合,所述固定块14与所述连接杆15之间通过活动销22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15呈弧形结构。

实施例4:所述鞋底1与所述鞋跟2的下端均安装有防滑垫23,通过上述结构可使得鞋底1及鞋跟2均具有防滑作用。

实施例5:如图1至图3所示,这种高弹性防滑减震的鞋底,包括鞋底1,所述鞋底1的底部一侧与鞋跟2连接,所述鞋底1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空心气垫3,所述空心气垫3的内部均匀分布有若干橡胶球体4,所述鞋跟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5,其中,所述减震装置5包括底座6,并且,所述底座6的下端与所述鞋跟2内部底端连接,所述底座6的上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槽7,两组所述固定槽7的上端通过活动框8连接,所述活动框8的内部下端与连接块一9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块一9的下端与若干组弹簧一1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一10的下端与连接块二11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块二11的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12,所述连接块二11的下端与连接块三13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块三13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底座6的上端均安装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的上端一侧与连接杆15的一侧活动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15的一端位于所述弧形槽12的内侧,所述连接杆15的另一端与顶板16的下端连接,所述顶板16的上端与弹簧二17的下端连接,并且,所述弹簧二17的上端与所述活动框8的内部上端连接,所述底座6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8,两组所述凹槽18的内侧均穿插设有活动杆19,并且,所述活动杆19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三13的下端一侧连接,所述活动杆19的另一端与限位杆20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杆2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凹槽18内套设有弹簧三21,所述连接块三13的底部呈等腰梯形结构,所述活动杆19的一端呈三角形结构,并且,所述连接块三13的下端两侧与两组所述活动杆19的一端相互配合,所述固定块14与所述连接杆15之间通过活动销22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15呈弧形结构,所述鞋底1与所述鞋跟2的下端均安装有防滑垫23,通过上述结构可使得鞋底1及鞋跟2均具有防滑作用。

工作原理:在使用高弹性防滑减震的鞋底时,人在行走或站立的过程中将压力传递给鞋跟2及鞋底1,进而鞋底1内的空心气垫3及橡胶球体4起到缓冲的作用,鞋跟2内的压力传递给减震装置5,使得挤压活动框8,进而活动框8挤压连接块一9,使得连接块一9挤压弹簧一10,进而弹簧一10将压力传递到连接块二11上,使得连接块二11的两侧弧形槽12带动连接杆15的一端运动,连接杆15的另一端带动顶板16挤压弹簧二17,且连接块二11挤压连接块三13,使得连接块三13的下端挤压活动杆19,进而活动杆19向凹槽18的内部运动,使得挤压弹簧三21,因此,通过设置弹簧一10、弹簧二17及弹簧三21,从横向及纵向两个方向对压力进行缓冲,并将该压力转换成弹力反馈至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