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结构的背包肩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9226发布日期:2020-09-23 00:48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结构的背包肩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包肩带,尤其是指一种改进结构的背包肩带。



背景技术:

背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用的置物物品,现有的背包为人们的出行以及携带物品提供了方便。现有的背包肩带在使用时,在将肩带背在肩膀上后,为了防止在跑路或爬山的过程中肩带脱落,肩带的高度方向上设有设有连接带扣。现有的连接带扣采用一条尼龙面料的连接带并在该连接带上嵌入塑料插扣。通过将两个肩带上的塑料插扣扣接在一起后,两条肩带的水平方向被约束而不会产生脱落的情况。但是现有的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连接带扣被固定到肩带上,在不需要将两个连接带扣扣在一起时,连接带扣无法被收纳起,导致人在走路的过程中,连接带扣一直处于四处摇摆的状态,使用很不方便,体验感差;2、连接带扣与肩带的位置是固定的,使用者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连接带扣在肩带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无法适应不身材体量的人的使用需要,从而出现连接带扣压住胸部而导致身体不舒服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和调节方便的改进结构的背包肩带。该背包肩带的连接带扣可被收纳在肩带内,且可根据自身需要将连接带扣调节到肩带的竖直方向上的相应位置上,使用灵活、方便和舒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

一种改进结构的背包肩带,包括肩带、拉链、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肩带设为两条且并列分布,所述肩带的前端面上均设有沿长度方向分布的所述拉链;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可拆卸粘贴于肩带且第一连接带覆盖在拉链上,或第一连接带的一端连接于拉链的拉头上;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可拆卸粘贴于另一个条肩带上且第二连接带覆盖在另一条拉链上,或第二连接带的一端连接于另一条拉链的拉头上;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均设有钩面或毛面,所述肩带的前端面上设有毛面或钩面,所述钩面粘贴到毛面上而将第一连接带可拆卸安装到肩带上,在拉链拉动时,拉链推动第一连接带的钩面和毛面不断分开,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与肩带的连接位置逐渐向上或向下移动,且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水平连接长度逐渐增大;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通过钩面和毛面之间的连接粘贴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上均设有钩面或毛面,所述肩带的前端面上设有毛面或钩面,所述钩面粘贴到毛面上而将第一连接带可拆卸安装到肩带上,在拉链拉动时,拉链推动第一连接带的钩面和毛面不断分开,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与肩带的连接位置逐渐向上或向下移动,且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水平连接长度逐渐增大;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一端上分别设有公插扣和母插扣,所述公插扣扣接入母插扣内而将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可拆卸扣接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拉链的拉头上,在拉开拉链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分别放入到相应肩带内后,反向拉动拉链,拉链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收纳到肩带内部;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分别设有钩面和毛面,所述钩面粘贴到毛面上而将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可拆卸粘贴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带包括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拉链的拉头上,在拉开拉链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分别放入到相应肩带内后,反向拉动拉链,拉链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收纳到肩带内部;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上分别设有公插扣和母插扣,所述公插扣扣接入母插扣内而将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可拆卸扣接在一起。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不需要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连接在一起而限制两条肩带的距离时,可以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粘贴于肩带上,并覆盖在拉链上,使拉链被隐藏,防止在走路的过程中出现拉链的拉头、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一直摆动的情况。当需要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连接在一起时,先撕开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一端,使拉链的拉头露出。然后随着拉链的拉头的拉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与肩带的连接点逐渐向下,进而使与肩带分离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长度逐渐增加。当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与肩带的连接点的位置到达所需位置时,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粘贴在一起,使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处于拉紧状态,从而使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拉紧两个肩带而起到限制两个肩带之间距离的作用,具有使用简单、使用和调节方便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一端连接于拉链的拉头上,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可通过魔术贴或带扣可拆卸连接在一起,而使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拉紧相应肩带,进而使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拉紧两个肩带而起到限制两个肩带之间距离的作用。并且可通过拉动拉链的链头而带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在相应肩带的长度方向上滑动,使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与链头的连接点到达所需高度位置,解决了现有连接带扣与肩带的位置是固定的,使用者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连接带扣在肩带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无法适应不身材体量的人的使用需要,从而出现连接带扣压住胸部而导致身体不舒服的情况。

3、本实用新型当需要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连接在一起时,先撕开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一端,使拉链的拉头露出。然后随着拉链的拉头的拉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钩面或毛面与肩带的毛面或钩面逐渐分离,使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与肩带的连接点逐渐向下,进而使与肩带分离的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长度逐渐增加。然后当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与肩带的连接点的位置到达所需位置时,将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通过钩面和毛面之间的连接粘贴在一起,使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处于拉紧状态,从而使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拉紧两个肩带而起到限制两个肩带之间距离的作用,具有使用简单、使用和调节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背包肩带的第一连接带与肩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背包肩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涉及改进结构的背包肩带,包括肩带1、拉链2、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所述肩带1设为两条且并列分布,所述肩带1的前端面上均设有沿长度方向分布的所述拉链2;所述第一连接带3的一端可拆卸粘贴于肩带1且第一连接带3覆盖在拉链2上,或第一连接带3的一端连接于拉链2的拉头21上;所述第二连接带4的一端可拆卸粘贴于另一个条肩带1上且第二连接带4覆盖在另一条拉链2上,或第二连接带4的一端连接于另一条拉链2的拉头21上;所述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在不需要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连接在一起而限制两条肩带1的距离时,可以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粘贴于肩带1上,并覆盖在拉链2上,使拉链2被隐藏,防止在走路的过程中出现拉链2的拉头21、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一直摆动的情况,解决了现有由于连接带扣被固定到肩带1上,在不需要将两个连接带扣扣在一起时,连接带扣无法被收纳起,导致人在走路的过程中,连接带扣一直处于四处摇摆的状态,使用很不方便,体验感差的问题。当需要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连接在一起时,先撕开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一端,使拉链2的拉头21露出。然后随着拉链2的拉头21的拉动,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与肩带1的连接点逐渐向下,进而使与肩带1分离的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长度逐渐增加。当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与肩带1的连接点的位置到达所需位置时,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粘贴在一起,使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处于拉紧状态,从而使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拉紧两个肩带1而起到限制两个肩带1之间距离的作用,具有使用简单、使用和调节方便的优点。该结构解决了现有连接带扣与肩带1的位置是固定的,使用者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连接带扣在肩带1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无法适应不身材体量的人的使用需要,从而出现连接带扣压住胸部而导致身体不舒服的情况。

当然,也可以采用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一端连接于拉链2的拉头21上,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另一端可通过魔术贴或带扣可拆卸连接在一起,而使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拉紧相应肩带1,进而使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拉紧两个肩带1而起到限制两个肩带1之间距离的作用。并且可通过拉动拉链2的链头而带动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在相应肩带1的长度方向上滑动,使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与链头的连接点到达所需高度位置,解决了现有连接带扣与肩带1的位置是固定的,使用者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连接带扣在肩带1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无法适应不身材体量的人的使用需要,从而出现连接带扣压住胸部而导致身体不舒服的情况。

所述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上均设有钩面34或毛面35,所述肩带1的前端面上设有毛面35或钩面34,所述钩面34粘贴到毛面35上而将第一连接带3可拆卸安装到肩带1上,在拉链2拉动时,拉链2推动第一连接带3的钩面34和毛面35不断分开,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与肩带1的连接位置逐渐向上或向下移动,且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水平连接长度逐渐增大;所述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通过钩面34和毛面35之间的连接粘贴在一起。

当需要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连接在一起时,先撕开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一端,使拉链2的拉头21露出。然后随着拉链2的拉头21的拉动,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钩面34或毛面35与肩带1的毛面35或钩面34逐渐分离,使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与肩带1的连接点逐渐向下,进而使与肩带1分离的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长度逐渐增加。然后当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与肩带1的连接点的位置到达所需位置时,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通过钩面34和毛面35之间的连接粘贴在一起,使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处于拉紧状态,从而使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拉紧两个肩带1而起到限制两个肩带1之间距离的作用,具有使用简单、使用和调节方便的优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对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连接结构的改过,所述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上均设有钩面34或毛面35,所述肩带1的前端面上设有毛面35或钩面34,所述钩面34粘贴到毛面35上而将第一连接带3可拆卸安装到肩带1上,在拉链2拉动时,拉链2推动第一连接带3的钩面34和毛面35不断分开,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与肩带1的连接位置逐渐向上或向下移动,且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水平连接长度逐渐增大;所述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一端上分别设有公插扣和母插扣,所述公插扣扣接入母插扣内而将第一连接带3与第二连接带4可拆卸扣接在一起。

当需要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连接在一起时,先撕开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一端,使拉链2的拉头21露出。然后随着拉链2的拉头21的拉动,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钩面34或毛面35与肩带1的毛面35或钩面34逐渐分离,使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与肩带1的连接点逐渐向下,进而使与肩带1分离的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长度逐渐增加。然后当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与肩带1的连接点的位置到达所需位置时,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通过公插扣和母插扣之间的连接扣接在一起,最后再调节第一连接带3和公插扣,以及第二连接带4与母插扣之间的连接位置,使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处于拉紧状态,从而使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拉紧两个肩带1而起到限制两个肩带1之间距离的作用,具有使用简单、使用和调节方便的优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对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与肩带的连接结构的改过,所述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一端固定在拉链2的拉头21上,在拉开拉链2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分别放入到相应肩带1内后,反向拉动拉链2,拉链2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收纳到肩带1内部;所述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另一端分别设有钩面34和毛面35,所述钩面34粘贴到毛面35上而将第一连接带3与第二连接带4可拆卸粘贴在一起。

在不使用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时,可以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收纳在肩带1的内部,而当需要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连接在一起时,只需拉开拉链2即快速地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从肩带1内取出,再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通过钩面34和毛面35之间的连接粘贴在一起,实现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快速连接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由于连接带扣被固定到肩带1上,在不需要将两个连接带扣扣在一起时,连接带扣无法被收纳起,导致人在走路的过程中,连接带扣一直处于四处摇摆的状态,使用很不方便,体验感差的问题。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对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连接结构的改过,所述连接带包括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所述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一端固定在拉链2的拉头21上,在拉开拉链2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分别放入到相应肩带1内后,反向拉动拉链2,拉链2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收纳到肩带1内部;所述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的另一端上分别设有公插扣和母插扣,所述公插扣扣接入母插扣内而将第一连接带3与第二连接带4可拆卸扣接在一起。

在不使用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时,可以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收纳在肩带1的内部,而当需要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连接在一起时,只需拉开拉链2即快速地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从肩带1内取出,再将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通过公插扣和母插扣之间的连接扣接在一起,实现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快速连接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由于连接带扣被固定到肩带1上,在不需要将两个连接带扣扣在一起时,连接带扣无法被收纳起,导致人在走路的过程中,连接带扣一直处于四处摇摆的状态,使用很不方便,体验感差的问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