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7743发布日期:2020-06-09 19:31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钥匙扣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穿挂钥匙的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



背景技术:

一般的钥匙扣上都套设有能够穿挂钥匙的钥匙环,为了便于将钥匙穿入钥匙环中,或将钥匙从钥匙环上取出,一般钥匙环都设置成开合式的;

例如,有些钥匙环采用金属螺旋环,螺旋环的圈数至少为两圈,相邻的金属圈相贴合,金属螺旋环相当于螺旋拉伸弹簧,当需要从该金属螺旋环中取放钥匙时,需要掰动金属螺旋环的其中一个自由端,使其产生形变,以使钥匙能够套入金属螺旋环的自由端中,然后沿着金属螺旋环移动,直至钥匙套入金属螺旋环中。但是该金属螺旋环的使用有以下不便:1.与钥匙能够套入金属螺旋环时对应的金属螺旋环的自由端的形变较大,因此,需要在金属螺旋环的自由端施加较大的拉力,比较费力;2.钥匙进入金属螺旋环的自由端后,沿金属螺旋环移动时,若仅相对金属螺旋环拉动钥匙时,钥匙套在其中一个金属圈中移动时,会对与套设在钥匙内的金属圈相邻的金属圈施加推力,使金属螺旋环产生弹性形变,相邻的金属圈因钥匙的推挤而相互分离,以便钥匙能够沿金属螺旋环移动,但是,由于金属螺旋环产生的是弹性形变,钥匙在沿金属螺旋环移动时,相分离的两金属圈有恢复至相贴合状态的趋势,使相分离的两金属是抵靠在钥匙的表面上,从而导致钥匙在沿金属螺旋环移动时,与金属圈产生滑动摩擦,导致钥匙或金属螺旋环磨损,且钥匙套入金属螺旋环的过程比较费力;3.若为了避免沿钥匙套入金属螺旋环的自由端,并沿金属螺旋环移动时,钥匙因移动的过程中,其外表面抵靠在相邻的两金属圈上,而导致钥匙和/或金属螺旋环磨损,则需要预先对金属螺旋环的相邻的金属圈施加拉力,使相邻的金属圈分离,以使钥匙沿其中一个金属圈移动时,钥匙的表面不会抵靠在与其相邻的金属圈上,但是这种操作方式一方面费力,另一方面操作时需要双手分别抓住相邻的金属圈,还需要另一只手抓住钥匙使其相对金属圈移动,因此造成单人操作困难,一般需要至少两人才能操作。

再例如,有些钥匙环采用在具有开口的环状体上螺纹连接有封口杆,以使环状体和封口杆之间合围成一闭合环,当需要将钥匙套入环状体中时,仅需要将封口杆从环状体上拆下,然后将钥匙套入环状体中,再将封口杆与环状体连接即可,这种安装方式与金属螺旋环的安装方式相比虽然省力,也不会造成钥匙和环状体的磨损,但是,这种螺纹连接这种安装拆卸的过程需要借助螺丝刀等工具,导致不能随时随地将钥匙套入环状体中,而且,当封口杆从环状体上拆卸下来后,两者分离,易导致其中一个部件的遗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一般钥匙环套入钥匙时需要耗费较大的力气;或将钥匙套入钥匙环中时,钥匙或钥匙环因相互摩擦而磨损;或钥匙套入钥匙环中时需要两人以上才能操作,操作困难;或钥匙套入钥匙环时需要借助外部工具,操作麻烦,同时,钥匙环部件较多且相互分离,部件易遗失等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

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包括环本体,环本体上设有缺口,以使环本体呈开环结构;和可枢转地连接在环本体的其中一个自由端上的能够伸缩的封口杆;封口杆具有与其受压力时对应的收缩状态和与其未受压力时对应的伸展状态;环本体的另一个自由端上设有锁紧结构,锁紧结构设置成能够将封口杆的其中一端锁紧,以限制封口杆的转动;锁紧结构和封口杆还设置成,当封口杆与锁紧结构自未锁紧状态转变至锁紧状态时,封口杆自伸展状态转变至收缩状态,或封口杆自伸展状态转变至收缩状态再转变回伸展状态。由此,当使用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时,只要在封口杆与环本体上的锁紧结构未锁紧的状态下将钥匙自环本体的自由端或封口杆的端部套入,然后,朝环本体的未枢转连接封口杆的自由端转动封口杆,直至封口杆与环本体的锁紧结构相互锁紧,在锁紧结构的限制下,封口杆不再发生转动,封口杆与环本体合围成闭合的环状结构,钥匙不会从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中掉落,将钥匙套入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过程中,不需要耗费较大的力气;钥匙或钥匙环也不会因相互摩擦而磨损;单双手操作皆可;且无需借助外部工具,操作麻烦,同时,钥匙环部件集成一体,不会出现部件易遗失等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口杆包括可枢转连接在环本体上的第一杆体和设在第一杆体上的第二杆体和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抵靠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上,以使第二杆体的自由端受压时能够压缩弹性部件,并朝向弹性部件所在的一侧运动;锁紧结构设置成能够将第二杆体的自由端锁紧,以限制封口杆的转动。由此,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的弹性部件实现封口杆的伸缩功能,在无外力作用在封口杆上时,封口杆保持伸展状态,当外力作用在第二杆体的自由端(即未抵靠弹性部件的端部)上,且外力的作用方向朝向弹性部件所在的一侧时,第二杆体会对弹性部件施加压力,使弹性部件产生收缩变形,从而使第二杆体朝向弹性部件所在的一侧移动,封口杆处于收缩状态;当施加在第二杆体的自由端的外力去除后,弹性部件回复原长,带动第二杆体朝背离弹性部件的一侧移动,以使封口杆处于伸展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紧结构为设在环本体上的卡合孔,卡合孔设在环本体的未枢转连接封口杆的自由端,且卡合孔的开口朝向环本体的枢转连接有封口杆的自由端;锁紧结构将封口杆锁紧时,第二杆体卡合在卡合孔中。通过卡合孔与第二杆体卡合的方式实现环本体与封口杆的相互锁紧,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环本体的设有卡合孔的顶端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的宽度与第二杆体的外径适配,导向槽的顶部和朝向环本体的未枢转连接封口杆的端部的侧部与外部连通,且导向槽的底部与卡合孔的前部连通。由此,当封口杆转动至环本体的设有卡合孔的端部时,可以在导向槽的导向下转动,直至封口杆转动至第二杆体的自由端卡合入卡合孔中,实现封口杆与锁紧结构的锁紧,由于导向槽的导向作用,封口杆在移入卡合孔前不会晃动,只要通过单手将封口杆沿导向槽的导向按压,即可将封口杆的第二杆体卡入卡合孔中,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槽为弧形槽,弧形槽的槽底与枢转连接有封口杆的环本体的自由端的距离自环本体的顶部向下逐渐递减,且弧形槽的槽底的下部与卡合孔的前部连通;封口杆的自由端上设有圆角,圆角设置成,当封口杆转动至其与环本体的设有导向槽的自由端接触时,封口杆的圆角与导向槽相接触。以便于封口杆的自由端在沿弧形槽摆动时,随着封口杆向下摆动,封口杆因受到弧形槽的挤压而逐渐向弹性部件所在的一侧移动,以便封口杆在自弧形槽移入卡合孔时只需要再发生较小的形变即可进入卡合孔中,便于封口杆卡入卡合孔中;同时,以便在将封口杆向下按压时,封口杆可以在其自由端的圆角与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下,沿着导向槽的导向运动,直至封口杆卡合在卡合孔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环本体为“u”字型或“c”字型。以便在环本体的未枢转连接封口杆的自由端设置能够卡合封口杆的第二杆体的卡合孔,加工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合孔为将其所在的封口杆的自由端的相对的两侧贯穿的通孔。由此,当需要将钥匙从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上拆卸下来或将新的钥匙放入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中时,只要使用直径小于卡合孔的坚硬部件(这些坚硬部件例如可以是牙签、缝衣针、回形针或安装手机卡的取卡针等,获取方便)朝第一部件所在的一侧对第二杆体的自由端施加压力,是第二杆体压缩弹性部件并朝第一部件所在的一侧移动,直至第二杆体移出卡合孔,此时,封口杆将环本体的缺口打开,钥匙可以从封口杆的自由端或环本体的未枢转连接封口杆的自由端套入或取出,实现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反复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杆体远离第一杆体与环本体的枢转连接处的端部设有容纳孔,第二杆体和弹性部件容纳在容纳孔内,弹性部件的其中一端抵靠在容纳孔的孔底,另一端抵靠在第二杆体的其中一端,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设有限位机构,以使第二杆体在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第二杆体在限位机构的限位作用下不会完全伸出容纳孔,且第二杆体的自由端位于容纳孔的外部。由此,在封口杆伸缩的过程中,弹性部件和第二杆体的抵靠在弹性部件的端部始终位于容纳孔中,以使第二杆体仅会相对第一杆体移动而不会相对第一杆体摆动,以保证封口杆的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环本体的枢转连接有第一杆体的端部设有用于容纳封口杆的卡槽。以使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环本体和封口杆采用不锈钢制成。以增加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开合式钥匙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开合式钥匙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开合式钥匙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开合式钥匙环的拆卸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沿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5所示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第一种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5所示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第二种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沿d-d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e出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5所示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转动杆的拆卸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转动杆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转动杆的沿f-f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5至图15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

如图5至图15所示,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包括环本体20和能够伸缩的封口杆30;其中,环本体20为环形的,且环本体20上一体成型或加工有缺口21,以使环本体20呈开环结构,环本体20具有两个自由端;封口杆30可枢转地连接在环本体20的其中一个自由端上;封口杆30具有与其受压力时对应的收缩状态和与其未受压力时对应的伸展状态;环本体20的另一个自由端上设有锁紧结构,锁紧结构设置成能够将封口杆30的其中一端锁紧,以限制封口杆30的转动;锁紧结构和封口杆30还设置成,当封口杆30与锁紧结构自未锁紧状态转变至锁紧状态时,封口杆30自伸展状态转变至收缩状态,或封口杆30自伸展状态转变至收缩状态再转变回伸展状态。

当使用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时,只要在封口杆30与环本体20上的锁紧结构未锁紧的状态(如图16、图17和图19所示)下将钥匙自环本体20的自由端或封口杆30的端部套入,然后,朝环本体20的未枢转连接封口杆30的自由端转动封口杆30,直至封口杆30与环本体20的锁紧结构相互锁紧(如图5、图6和图8所示),在锁紧结构的限制下,封口杆30不再发生转动,封口杆30与环本体20合围成闭合的环状结构,钥匙不会从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中掉落,将钥匙套入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像使用图1所示的金属螺旋环100时,需要耗费较大的力气,或者钥匙、钥匙环因相互摩擦而磨损;单双手操作皆可。也不会出现像使用图2至图4所示的钥匙环时,需借助螺丝刀等外部工具将穿过环状体200其中一端的通过孔202并于另一端的螺孔201螺纹连接的螺钉203拆卸下来,操作麻烦,或因环状体200和螺钉203并非集成一体而易出现部件易遗失等问题。

为了使封口杆30连接在环本体20上之后形成的钥匙环结构紧凑,图5、图6、图8、图11、图12和图14所示,封口杆30的其中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环本体20的其中一个自由端上。封口杆30与环本体20可枢转连接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在环本体20的其中一个自由端上一体成型或加工有第一安装孔25(如图5、图6、图11和图12所示),并在封口杆30的其中一端上一体成型或加工有第二安装孔3102(如图16、图17和图19所示),枢转轴40适配在第一安装孔25和第二安装孔3102中,以使封口杆30与环本体20可枢转连接。具体的,当封口杆30的自由端(即封口杆30的未枢转连接在环本体20上的端部)受到朝向枢转轴40方向的力时,封口杆30处于收缩状态,当封口杆30的自由端未受到朝向枢转轴40方向的力时,封口杆30处于伸展状态。优选的,枢转轴40固定安装在环本体20上。

封口杆30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8至图10、图14和图15所示,封口杆30包括第一杆体31、第二杆体32和弹性部件33;其中,第一杆体31可枢转地连接在环本体20上,可枢转的连接方式如封口杆30与环本体20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第二杆体32和弹性部件33设在第一杆体31上,具体的,第二杆体32可移动地设在第一杆体31上,弹性部件33的两端分别抵靠在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上,以使第二杆体32的自由端(即第二杆体32的未抵靠有弹性部件33的端部)受压时能够压缩弹性部件33,并朝向弹性部件33所在的一侧运动;锁紧结构设置成能够将第二杆体32的自由端锁紧,以限制封口杆30的转动。由此,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之间的弹性部件33实现封口杆30的伸缩功能,在无外力作用在封口杆30上时,封口杆30保持伸展状态,当外力作用在第二杆体32的自由端(即未抵靠弹性部件33的端部)上,且外力的作用方向朝向弹性部件33所在的一侧时,第二杆体32会对弹性部件33施加压力,使弹性部件33产生收缩变形,从而使第二杆体32朝向弹性部件33所在的一侧移动,封口杆30处于收缩状态;当施加在第二杆体32的自由端的外力去除后,弹性部件33回复原长,带动第二杆体32朝背离弹性部件33的一侧移动,以使封口杆30处于伸展状态。优选的,第一杆体31的轴线、第二杆体32的轴线和弹性部件33的伸缩方向相互平行设置。

锁紧结构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5、图6、图8至图12、图14和图15所示,锁紧结构为一体成型或加工在环本体20上的卡合孔22,卡合孔22设在环本体20的未枢转连接封口杆30的自由端,且卡合孔22的开口朝向环本体20的枢转连接有封口杆30的自由端;锁紧结构将封口杆30锁紧时,第二杆体32卡合在卡合孔22中。通过卡合孔22与第二杆体32卡合的方式实现环本体20与封口杆30的相互锁紧,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

进一步的,继续参照图5、图6、图8至图12、图14和图15所示,环本体20的设有卡合孔22的顶端一体成型或加工有导向槽23,导向槽23的宽度与第二杆体32的外径适配,导向槽23的顶部和朝向环本体20的未枢转连接封口杆30的端部的侧部与外部连通,且导向槽23的底部与卡合孔22的前部221连通。由此,当封口杆30转动至环本体20的设有卡合孔22的端部时,可以在导向槽23的导向下转动,直至封口杆30转动至第二杆体32的自由端卡合入卡合孔22中,实现封口杆30与锁紧结构的锁紧,由于导向槽23的导向作用,封口杆30在移入卡合孔22前不会晃动,只要通过单手将封口杆30沿导向槽23的导向按压,即可将封口杆30的第二杆体32卡入卡合孔22中,操作方便。优选的,如图8至图10、图14和图15所示,导向槽23为一体成型或加工在环本体20上的弧形槽,具体为,弧形槽的槽底与枢转连接有封口杆30的环本体20的自由端的距离自环本体20的顶部至底部逐渐递减,且弧形槽的槽底的下部与卡合孔22的前部221连通,以便于封口杆30的自由端在沿弧形槽摆动时,随着封口杆30向下摆动,封口杆30因受到弧形槽的挤压而逐渐向弹性部件33所在的一侧移动,以便封口杆30在自弧形槽移入卡合孔22时只需要再发生较小的形变即可进入卡合孔22中,便于封口杆30卡入卡合孔22中。更优选的,为了便于封口杆30滑入导向槽23,如图11、图12、图14和图15所示,在封口杆30的自由端上一体成型或加工有圆角322或倒角,且圆角322或倒角设置成,当封口杆30转动至其与环本体20的设有导向槽23的自由端接触时,封口杆30的圆角322或倒角与导向槽23相接触,以便在将封口杆30向下按压时,封口杆30可以在其自由端的圆角322或倒角与导向槽23的导向作用下,沿着导向槽23的导向运动,直至封口杆30卡合在卡合孔22中。

具体的,如图8和图14所示,环本体20与封口杆30的枢转轴40垂直于卡合孔22设置,以便封口杆30发生收缩变形之后能够移入卡合孔22中。具体的,弧形槽的开口朝向环本体20的顶端和朝向枢转轴40所在的一侧,以便为封口杆30提供导向。优选的,封口杆30、卡合孔22和导向槽23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以保证封口杆30能够顺利地在导向槽23的导向作用下卡合入卡合孔22中。

具体的,如图5、图6、图8、图11、图12和图14所示,环本体20为“u”字型或“c”字型。以便在环本体20的未枢转连接封口杆30的自由端设置能够卡合封口杆30的第二杆体32的卡合孔22,加工方便。

优选的,继续参照图8至图10、图14和图15所示,卡合孔22为将其所在的封口杆30的自由端的相对的两侧贯穿的通孔,即卡合孔22的前部221与后部222相连通。由此,当需要将钥匙从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上拆卸下来或将新的钥匙放入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中时,只要使用直径小于卡合孔22的坚硬部件(这些坚硬部件例如可以是牙签、缝衣针、回形针或安装手机卡的取卡针等,获取方便)朝第一部件所在的一侧对第二杆体32的自由端施加压力,是第二杆体32压缩弹性部件33并朝第一部件所在的一侧移动,直至第二杆体32移出卡合孔22(如图16、图17和图19所示),此时,封口杆30将环本体20的缺口21打开,钥匙可以从封口杆30的自由端或环本体20的未枢转连接封口杆30的自由端套入或取出,实现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反复使用。

具体的,如图8至图10、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杆体31远离第一杆体31与环本体20的枢转连接处的端部一体成型或加工有容纳孔310,第二杆体32和弹性部件33容纳在容纳孔310内,弹性部件33的其中一端抵靠在容纳孔310的孔底3101,另一端抵靠在第二杆体32的其中一端,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之间设有限位机构,以使第二杆体32在弹性部件33的弹力作用下,第二杆体32在限位机构的限位作用下不会完全伸出容纳孔310,且第二杆体32的自由端位于容纳孔310的外部。由此,在封口杆30伸缩的过程中,弹性部件33和第二杆体32的抵靠在弹性部件33的端部始终位于容纳孔310中,以使第二杆体32仅会相对第一杆体31移动而不会相对第一杆体31摆动,以保证封口杆30的刚性。更具体的,如图9和图10所示,容纳孔310通过第一开口3121与外部连通,限位结构实现为,第一开口3121的直径小于容纳孔310的直径,第二杆体32的位于容纳孔310内的端部一体成型、加工或连接有直径大于第一开口3121的凸台321,以避免第二杆体32移出容纳孔310。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第二杆体32安装入第一杆体31中,如图16至图19所示,第一杆体31包括连接杆311和安装杆312,其中,连接杆311的其中一端与环本体20的其中一个自由端可枢转连接,安装杆312上一体成型或加工有容纳腔3123,容纳腔3123的一端通过第一开口3121与外部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开口3122与外部连通,且第一开口3121的直径小于容纳腔3123的直径,第二开口3122的直径与容纳腔3123的直径相等;然后将第二杆体32的未设置凸台321的一端自第二开口3122处伸入容纳腔3123中,并自第一开口3121处伸出外部,且由于凸台321的直径大于第一开口3121的直径,凸台321留在容纳腔3123内;接着将弹性部件33自第二开口3122放入容纳腔3123内;最后将连接杆311与安装杆312的设有第二开口3122的端部可拆卸连接(例如卡合连接或螺纹连接),以盖合在第二开口3122上,并使弹性部件33的两端分别抵靠在第二杆体32的凸台321上和连接杆311上。当连接杆311与安装杆312连接时,第二开口3122被封堵的容纳腔3123即相当于容纳孔310,其孔底3101相当于连接杆311位于容纳腔3123内的端部。

具体的,弹性部件33为压缩弹簧。优选采用金属材质的压缩弹簧,以保证其强度。

优选的,如图5至图8、图11至图14所示,环本体20的枢转连接有第一杆体31的端部设有用于容纳封口杆30的卡槽24,卡槽24与第一杆体31适配,第一杆体31卡合在卡槽24中,卡槽24的深度设置成不会阻碍第一杆体31的转动即可。以使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结构更加紧凑。

优选的,环本体20、封口杆30以及两者的枢转连接的连接部(例如枢转杆)采用不锈钢制成。以增加该使用方便的开合式钥匙环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