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0084发布日期:2021-01-24 07:3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李箱。


背景技术:

[0002]
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它是行李的其中一种类型。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纪念品。
[0003]
行李箱凭借其在移动和使用时方便省力的优点,已被广泛的使用,但是现有的行李箱当携带的行李较重后,在将行李箱从楼梯上搬上或者搬下时十分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能够在上下楼时更加省力。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和拉杆,所述的拉杆固定在箱体上,所述的箱体内设有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内设有用于方便上下楼的爬楼机构,所述的爬楼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执行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所述的驱动组件用于控制执行组件执行上下楼助力动作,所述的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并切换执行组件上楼助力动作和下楼助力动作,所述的执行组件包括连接轴、主动锥形齿轮、从动锥形齿轮以及助力臂,所述的容置空间内设有轴承座,所述的连接轴两端分别延伸至容置空间并套设于轴承座内构成转动配合,所述的从动锥形齿轮套装在连接轴外周,所述的连接轴随从动锥形齿轮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的主动锥形齿轮由驱动组件控制转动,所述的主动锥形齿轮与从动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的助力臂套装在连接轴外周并随连接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的助力臂位于从动锥形齿轮两侧并沿连接轴垂直对称。
[0006]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助力臂呈弧口朝向拉杆的半弧状结构,所述的助力臂两端分别设有球形关节,所述的球形关节沿助力臂中心对称。
[0007]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蓄电池以及充电接口,所述的驱动电机固定在容置空间内,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转轴从容置空间内伸出并位于安装槽内,所述的主动锥形齿轮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的蓄电池固定在容置空间内并与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的箱体上设有充电口,所述的充电口与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的充电接口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的充电接口包括固定部和充电部,所述的固定部固定在容置空间内,所述的充电部与充电口相对,所述的充电部与充电口形状相适配并构成密封配合。
[0008]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控制组件包括上楼自复位按钮、下楼自复位按钮、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所述的拉杆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以及同时连接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握杆,所述的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的第一拉杆一端作为第一延伸端,所述的第一延伸端位于容置空间内,所述的第二拉杆一端作为第二延伸端,所述的第二延伸端位于容置空间内,所述的上楼自复位按钮和下楼自复位按钮均设置在握杆上,所述的容置空间内设有沿箱体轮廓走向的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所述的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
沿握杆垂直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线槽与第一延伸端相连,所述的第二线槽与第二延伸端相连,所述的第一导线一端与上楼自复位按钮电连接,一端依次穿入第一拉杆、第一线槽内并与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的第二导线一端与下楼自复位按钮电连接,一端依次穿入第二拉杆、第二线槽并与驱动组件电连接。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
由于在箱体上设置了爬楼机构,当上下楼时可长按相应的控制组件,使爬楼机构中的驱动组件能够控制助力臂旋转,当助力臂上的球形关节与楼梯表面相抵时能够产生一个背向楼梯表面的反作用力,使得箱体能在楼梯上搬运,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行李箱需要拎着才能上下楼且上下楼十分费力的问题,进而使得带着行李箱上下楼时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为本发明中充电接口结构示意图;
[0015]
图5为本发明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6]
图6为本发明使用过程示意图(一);
[0017]
图7为本发明使用过程示意图(二);
[0018]
图8为本发明使用过程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1和拉杆2,拉杆2固定在箱体1上,箱体1内设有容置空间3,箱体1上设有安装槽4,安装槽4内设有用于方便上下楼的爬楼机构,爬楼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执行组件以及控制组件,驱动组件用于控制执行组件执行上下楼助力动作,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并切换执行组件上楼助力动作和下楼助力动作,执行组件包括连接轴101、主动锥形齿轮102、从动锥形齿轮103以及助力臂104,容置空间3内设有轴承座5,连接轴101两端分别延伸至容置空间3并套设于轴承座5内构成转动配合,从动锥形齿轮103套装在连接轴101外周,连接轴101随从动锥形齿轮103的转动而转动,主动锥形齿轮102由驱动组件控制转动,主动锥形齿轮102与从动锥形齿轮103相啮合,助力臂104套装在连接轴101外周并随连接轴101的转动而转动,助力臂104位于从动锥形齿轮103两侧
并沿连接轴101垂直对称,当上下楼时可长按相应的控制组件,使爬楼机构中的驱动组件能够控制助力臂104旋转,当助力臂104上的球形关节1041与楼梯表面相抵时能够产生一个背向楼梯表面的反作用力,使得箱体1能在楼梯上搬运,从而使得带着行李箱上下楼时更加省力,并且助力臂104按垂直对称套设在连接轴101上,使得箱体1在上下楼时,助力臂104对箱体1的施力更加均匀不易发生倾斜,轴承座5分别将连接轴101两端套设于内,当连接轴101转动时能防止连接轴101脱离,从而提高了爬楼机构的稳定性。
[0022]
助力臂104呈弧口朝向拉杆2的半弧状结构,助力臂104两端分别设有球形关节1041,球形关节1041沿助力臂104中心对称,当助力臂104转动与楼梯表面相抵时,助力臂104能更完全的与楼梯表面相接触,从而增大了受力面积,使得助力臂104受力更加均匀,助力臂104两端为球形关节1041,当助力臂104与楼梯表面相抵时,能够减小两端的磨损,进而提高助力臂104的使用寿命。
[0023]
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201、蓄电池202以及充电接口203,驱动电机201固定在容置空间3内,驱动电机201的转轴从容置空间3内伸出并位于安装槽4内,主动锥形齿轮102连接于驱动电机201的转轴上,蓄电池202固定在容置空间3内并与驱动电机201电连接,箱体1上设有充电口6,充电口6与容置空间3连通,充电接口203与蓄电池202电连接,充电接口203包括固定部2031和充电部2032,固定部2031固定在容置空间3内,充电部2032与充电口6相对,充电部2032与充电口6形状相适配并构成密封配合,驱动电机201与蓄电池202连接并且充电接口203与蓄电池202相连接,从而提高了爬楼机构的续航时间便于长时间使用,蓄电池202位于容置空间3内且充电接口203的充电部2032与箱体1上的充电口6形状相适配并构成密封配合,从而减小了爬楼机构在箱体1外的范围使得箱体1更加美观,并且充电口6与容置空间3联通,从而使得对蓄电池202的充电更加便捷。
[0024]
控制组件包括上楼自复位按钮301、下楼自复位按钮302、第一导线(图中未标出)以及第二导线(图中未标出),拉杆2包括第一拉杆221、第二拉杆222以及同时连接第一拉杆221和第二拉杆222的握杆23,第一拉杆221和第二拉杆222均为中空结构,第一拉杆221一端作为第一延伸端211,第一延伸端211位于容置空间3内,第二拉杆222一端作为第二延伸端221,第二延伸端221位于容置空间3内,上楼自复位按钮301和下楼自复位按钮302均设置在握杆23上,容置空间3内设有沿箱体1轮廓走向的第一线槽7和第二线槽8,第一线槽7和第二线槽8沿握杆23垂直对称设置,第一线槽7与第一延伸端211相连,第二线槽8与第二延伸端221相连,第一导线(图中未标出)一端与上楼自复位按钮301电连接,一端依次穿入第一拉杆221、第一线槽7内并与驱动组件电连接,第二导线(图中未标出)一端与下楼自复位按钮302电连接,一端依次穿入第二拉杆222、第二线槽8并与驱动组件电连接,当在利用爬楼机构将箱体1进行上下楼时,同时连接第一拉杆221和第二拉杆222的握杆23提供了着力点,从而便于对箱体1的控制,进而防止箱体1在上下楼时发生倾斜,且容置空间3内的第一线槽7和第二线槽8分别与呈中空状的第一拉杆221和第二拉杆222连接,使得第一导线(图中未标出)能依次穿入第一拉杆221、第一线槽7将上楼自复位按钮301与驱动电机201电连接,第二导线(图中未标出)能依次穿入第二拉杆222、第二线槽8将下楼自复位按钮302与驱动电机201电连接,通过巧妙的设计从而能够防止第一导线(图中未标出)和第二导线(图中未标出)裸露出来,进而使得爬楼机构设计的更加美观并减小了安全隐患,并且上楼自复位按钮301和下楼自复位按钮302均设置在拉杆2上,从而使得在使用爬楼机构进行上下楼时不需
要将拉杆2收缩回,进而使得用户在使用时更加方便更加行云流水。
[0025]
本发明使用过程和原理如下:
[0026]
上楼时,通过握杆23先将箱体1拉动至台阶相交处确保助力臂104转动后能与上一级台阶表面相抵,并通过握杆23进行下压,随后长按控制组件中的上楼自复位按钮301,使得驱动组件中的驱动电机201正转,驱动电机201转动后带动主动锥形齿轮102转动,主动锥形齿轮102转动后带动从动锥形齿轮103转动,从动锥形齿轮103转动后带动连接轴101转动最终使得助力臂104转动,助力臂104在转动的过程中一端的球形关节1041能与台阶表面相抵,此时产生一个背向台阶表面的反作用力,当助力臂104继续转动后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助力臂104将箱体1抬升,箱体1抬升后通过握杆23将箱体1拉至下一个台阶的相交处,随后依次往复最终完成上楼;下楼时通过握杆23先将箱体1推动至台阶的边缘处,并通过握杆23进行下压,随后长按控制组件中的下楼自复位按钮302,使得驱动组件中的驱动电机201反转,驱动电机201转动后带动主动锥形齿轮102转动,主动锥形齿轮102转动后带动从动锥形齿轮103转动,从动锥形齿轮103转动后带动连接轴101转动最终使得助力臂104转动,助力臂104在转动的过程中一端的球形关节1041能与台阶表面相抵,此时产生一个背向台阶表面的反作用力,当助力臂104继续转动后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助力臂104将箱体1抬升,箱体1抬升后通过握杆23将箱体1推至下一个台阶,每下一个台阶需再次通过握杆23调整箱体1的位置,确保箱体1在台阶的边缘,随后依次往复最终完成下楼。
[0027]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