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0743发布日期:2021-03-19 10:4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鞋底。



背景技术:

鞋子是人们体育运动,出行旅游的必需品,因为适用场所所需,人们对于鞋子的弹性、弯曲性、耐磨性、舒适性等要求越来越高,随着鞋行业的发展,通过不同材料、不同工艺制造出多种不同类型的鞋,从而满足人们对于不同功能鞋子的需求。

然而通过单种材料制造出的鞋子的局限性较大,通常使得鞋子功能性较为单一,通过多种材料叠加组合成的复合鞋底逐渐崭露头角,但市场上大多鞋底通过粘连、缝纫等方式将不同材料的鞋底组合在一起,通过这些方法使得鞋子制作工序复杂、生产效率低,所制作出的鞋子容易出现裂纹、渗水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设计一种双层鞋底,实现通过二次注塑工艺得到的复合鞋底,可以将不同材料组合成一款鞋底,通过二次注塑成型工艺使其生产效率提高,色彩款式增多,不仅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优点,也能让鞋底不容易发生裂纹,渗水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鞋底,包括有用于支撑保护的上鞋体和用于防滑耐磨的下鞋体,上鞋体与下鞋体通过二次注塑成型工艺相接,所述的上鞋体设有支撑机构及保护沿,所述的下鞋体设有防滑块及耐磨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鞋体与下鞋体通过二次注塑成型工艺组合成双层鞋底,通过模具二次注塑使得鞋子生产效率高,通过不同颜色的材料注入可以得到多种颜色搭配的鞋子,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上鞋体上的支撑机构与保护沿具有支撑人体,保护脚等功能,使得下鞋体上的防滑块与耐磨面具有耐磨防滑等功能,材料的作用分工明确,提高鞋底质量与档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机构包含用于支撑脚掌的支撑网和用于压力缓冲的减震网与减震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支撑网可以在运动的过程中贴合足底的轮廓,增加鞋子的舒适感,使得减震网与减震柱有效缓冲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起到减震保护脚踝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网设于上鞋体对应的脚掌面,由多条较细的加强筋以十字网格的形式均匀排布,通过改变所设的支撑网朝向脚底的上表面,形成贴合人体脚掌面的支撑网组合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网通过较细条形的加强筋十字排列的方式形成,使得支撑结构柔软并简单可靠,以网面支撑脚掌,支撑网组合面有效地在静止或运动的过程中贴合脚掌弯曲时的轮廓,增加鞋子的弯曲性与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减震网设于上鞋体对应脚跟面,由多条较粗的加强筋以十字网格的形式均匀排布,通过改变所设的减震网朝向脚底的上表面,形成贴合人体脚跟面的减震网组合面,所述的支撑网与减震网相接,所述的支撑网组合面与减震网组合面自然过渡相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网通过较粗条形的加强筋十字排列的方式形成,使得支撑结构简单可靠,以网面支撑脚底有效缓冲来自人体的压力,使得鞋子具有保护作用,支撑网组合面与减震网组合面所形成的曲面整体贴合足弓的曲面,增加鞋底的弹性与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减震柱设于几处减震网的十字交叉点上,通过改变减震柱的朝向脚底的上表面,使其贴合人体脚跟面并与减震网组合面相自然过渡相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柱设于减震网的交叉处并分散于脚跟处的不同点,有效地缓冲脚跟处的压力,辅助减震网缓冲来自人体的压力从而保护脚踝,增加鞋子保护作用,减震柱与减震网组合面的曲面一致,不会使得减震柱在穿着时显得突兀,增加鞋底的弹性与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保护沿设于上鞋体的边缘,所述的支撑机构与保护沿相连接,并使其形成一个“u”字形的边并贴合脚侧边的曲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沿通过“u”字形的设计有效包裹住脚的边缘处,贴合脚侧边的曲面,在静止或者运动过程中有效缓冲来自鞋底四周的压力,保护脚底,增加鞋子的弹性与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下鞋体设有边沿与连接柱,所述的保护沿设有与边沿相对应轮廓的连接面,所述的减震柱设有与连接柱相对应的连接孔,下鞋体通过连接面、连接孔与上鞋体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鞋体与下鞋体通过二次注塑工艺的方式相连接,通过保护沿所设的连接面与鞋底边沿的轮廓相对应,使得上鞋体与下鞋体的外表面轮廓一致不易变形,通过连接柱与连接孔相接,增加缓冲柱上的缓冲效果,使得缓冲柱不容易因为应力产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防滑块为多种形状的凸块,均匀地分布在下鞋体朝向地面的一面,通过改变凸块的朝向地面的下表面,形成一个预设的组合弧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下鞋体设置多个防滑块,有效增加鞋子防滑效果,将防滑块的下表面形成一个组合弧面使得踩踏时感觉平整无突兀感,增加鞋子穿着时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防滑块为三棱柱或四棱柱的凸块,分成三列并沿着下鞋体的脊线有规律地排列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滑块设置成多种形状的的凸块,使得鞋底接触不同地面灵活形变,从而减轻脚底的负担,通过将防滑块分成三列排布,通过侧边防滑块的辅助,是鞋底增加平衡性,减轻脚踝负担,增加鞋底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耐磨面由多个细小颗粒通过紧密排列所形成,耐磨面设于下鞋体朝向地面的一面的鞋尖与鞋跟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多个细小颗粒所构成的耐磨面增加鞋底的摩擦力,并设于最容易磨损的鞋尖与鞋跟两处,增加鞋体的耐磨性以及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鞋底,包括有用于支撑保护的上鞋体1和用于防滑耐磨的下鞋体2,上鞋体1与下鞋体2通过二次注塑成型工艺相接,所述的上鞋体1设有支撑机构3及保护沿4,所述的下鞋体2设有防滑块5及耐磨面6。上鞋体1与下鞋体2通过二次注塑成型工艺组合成双层鞋底,通过模具二次注塑使得鞋子生产效率高,通过不同颜色的材料注入可以得到多种颜色搭配的鞋子,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上鞋体1上的支撑机构3与保护沿4具有支撑人体,保护脚等功能,使得下鞋体2上的防滑块5与耐磨面6具有耐磨防滑等功能,材料的作用分工明确,提高鞋底质量与档次。

所述的支撑机构3包含用于支撑脚掌的支撑网10和用于压力缓冲的减震网11与减震柱12。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支撑网10可以在运动的过程中贴合足底的轮廓,增加鞋子的舒适感,使得减震网11与减震柱12有效缓冲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起到减震保护脚踝的作用。

所述的支撑网10设于上鞋体1对应的脚掌面,由多条较细的加强筋以十字网格的形式均匀排布,通过改变所设的支撑网10朝向脚底的上表面,形成贴合人体脚掌面的支撑网组合面14。支撑网10通过较细条形的加强筋十字排列的方式形成,使得支撑结构3柔软并简单可靠,以网面支撑脚掌,支撑网组合面14有效地在静止或运动的过程中贴合脚掌弯曲时的轮廓,增加鞋子的弯曲性与舒适性;

所述的减震网11设于上鞋体1对应脚跟面,由多条较粗的加强筋以十字网格的形式均匀排布,通过改变所设的减震网11朝向脚底的上表面,形成贴合人体脚跟面的减震网组合面15,所述的支撑网10与减震网11相接,所述的支撑网组合面14与减震网组合面15自然过渡相接。减震网11通过较粗条形的加强筋十字排列的方式形成,使得支撑结构3简单可靠,以网面支撑脚底有效缓冲来自人体的压力,使得鞋子具有保护作用,支撑网组合面14与减震网组合面15所形成的曲面整体贴合足弓的曲面,增加鞋底的弹性与舒适性;

所述的减震柱12设于几处减震网11的十字交叉点上,通过改变减震柱12的朝向脚底的上表面,使其贴合人体脚跟面并与减震网组合面15相自然过渡相接。减震柱12设于减震网11的交叉处并分散于脚跟处的不同点,有效地缓冲脚跟处的压力,辅助减震网11缓冲来自人体的压力从而保护脚踝,增加鞋子保护作用,减震柱12与减震网组合面15的曲面一致,不会使得减震柱12在穿着时显得突兀,增加鞋底的弹性与舒适性。

所述的保护沿4设于上鞋体1的边缘,所述的支撑机构3与保护沿4相连接,并使其形成一个“u”字形的边并贴合脚侧边的曲面。保护沿4通过“u”字形的设计有效包裹住脚的边缘处,贴合脚侧边的曲面,在静止或者运动过程中有效缓冲来自鞋底四周的压力,保护脚底,增加鞋子的弹性与舒适性。

所述的下鞋体2设有边沿21与连接柱22,所述的保护沿4设有与边沿21相对应轮廓的连接面23,所述的减震柱12设有与连接柱22相对应的连接孔24,下鞋体2通过连接面23、连接孔24与上鞋体1相连接。上鞋体1与下鞋体2通过二次注塑工艺的方式相连接,通过保护沿4所设的连接面23与鞋底边沿21的轮廓相对应,使得上鞋体1与下鞋体2的外表面轮廓一致不易变形,通过连接柱22与连接孔24相接,增加缓冲柱上的缓冲效果,使得缓冲柱不容易因为应力产生变形。

所述的防滑块5为多种形状的凸块28,均匀地分布在下鞋体2朝向地面的一面,通过改变凸块28的朝向地面的下表面,形成一个预设的组合弧面。通过在下鞋体2设置多个防滑块5,有效增加鞋子防滑效果,将防滑块5的下表面形成一个组合弧面使得踩踏时感觉平整无突兀感,增加鞋子穿着时的舒适性。

所述的防滑块5为三棱柱或四棱柱的凸块28,分成三列并沿着下鞋体2的脊线有规律地排列着。将防滑块5设置成多种形状的的凸块28,使得鞋底接触不同地面灵活形变,从而减轻脚底的负担,通过将防滑块5分成三列排布,通过侧边防滑块5的辅助,是鞋底增加平衡性,减轻脚踝负担,增加鞋底的舒适性。

所述的耐磨面6由多个细小颗粒通过紧密排列所形成,耐磨面6设于下鞋体2朝向地面的一面的鞋尖与鞋跟处。由多个细小颗粒所构成的耐磨面6增加鞋底的摩擦力,并设于最容易磨损的鞋尖与鞋跟两处,增加鞋体的耐磨性以及使用寿命。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本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