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式免缝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241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锁式免缝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各种服装上用的扣子。
自古至今,人类服装上用的扣子仍以线缝为主,这种传统工艺延续至今的原因是扣子结构本身没有实质上新突破、新设计而决定的。
我们应当完全承认用线缝的扣子是前人一大发明,过渡至今无论对人类生活、社会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現代人生活节奏、心理状态及各种职业服装对服饰整体的要求不同,因此,不能适应和满足时代的要求,也集中反映在传统线缝扣的缺陷如1、线缝扣缝订在各种服装上不但费工费料,装、拆非常不方便,洗熨时不能较方便拆下来,扣子与洗衣机的轮产生相对磨损,熨衣服还需躲开有扣子的地方以至影响质量,且效率低。
2、线缝扣从外型款式显得陈旧,若再设计新品种扣子中心位置处均存在线缝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体服饰的美感。
3、操作时注意力一不集中钢针很容易扎在皮肤上血液立即溢出,有可能病毒侵入体内感染疾病使妇女界由此而感到紧张,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妇女更为突出。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发明家早已认识到线缝扣的种种不足,冥思苦想,曾发明过免缝扣如其一,是在扣子背面中心位置处焊接一个与扣子连体的尖针,将针扎入衣服,再用带小孔的弹簧锁住,这种免缝扣的发明确实在设计上与线缝扣相比具有本质的区别,它只适用于各种徽章佩戴在衣服上,不易做为高档服装和不同职业服饰上的扣子。
再如还有一种双针式免缝扣,其结构是在扣壳背面具有两个细条状滑道用带有双针的锁母插入滑道旋转锁紧,其缺陷在于其一,在装订衣服时更容易刺伤皮肤。其二,在批量制做衣服的生产线上工人用手指捏住双针式的锁母插入滑道旋转后才能锁紧,用力较大使手指磨破,不易于手工操作。其三,制造复杂、成本高。其四,装订困难,且费工费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特别适用于各种服装用的自锁式免缝扣。它包括扣壳和扣芯。无尖角、手感舒适、光滑、安全可靠,给人美感的一种能解决线缝扣和上述两种免缝扣缺陷的自锁式免缝扣。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步骤实现的见附


图1,它包括园弧状扣壳(1)、扣芯(2),其特征在于扣壳(1)镶嵌在扣芯(2)上,见附图2,扣芯(2)是由扣芯盖(A)、扣舌(B)、扣唇(C)三者于一体。
仍见附图2,扣芯盖(A)的下面中心位置处具有长方形扣舌(B),扣舌(B)底部有两个相互独立并垂直于扣舌(B)的船形扣唇(C),扣唇(C)上面为平面、其下面为船底状弧面。
扣芯(2)中的扣芯盖(A)为园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三角形。
附图3,为园弧状扣壳(1);附图4,自锁式免缝扣装在衣服上的使用状态,在装订前只要衣服上挖两个与扣唇(C)相对应,且独立的扣眼孔。当扣唇(C)插入服装的扣眼孔内,利用服装材料的特殊弹性,使扣眼孔恢复原状,至使扣唇(C)完全封住扣眼孔见附图5,实现弹性自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免缝扣结构本身简单、易加工,生产效率高。2、装、拆非常方便在洗、熨衣服时可以取下来,彻底解决了传统线缝扣不易装拆的缺陷。3.可根据服装的要求随意设计免缝扣的扣芯盖形体美化服饰,且保证免缝扣安装方向不变。4.装、拆安全、可靠、手感舒适、实用、不会刺伤操作者手指皮肤。5.是一种可用于各种服装大量生产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自锁式免缝扣。

图1免缝扣装配示意图,它包括扣壳(1)、扣芯(2)。
附图2扣芯(2)主视图,它包括扣芯盖(A)、扣舌(B)、扣唇(C)。
附图3扣壳(1)视图。
附图4免缝扣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5免缝扣使用状态示意图。
实施例为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扣舌(B)的长度为根据服装单层料厚取系列数值如D=(F×2)×1.1~1.6式中D为扣舌(B)的长度。
F为单层料厚。
1.1~1.6为合理的装配系数。
扣舌(B)的长度定义是指扣芯盖(A)的下平面至扣唇(C)的上平面之间的长度。
权利要求1.自锁式免缝扣,它包括园弧状扣壳(1)、扣芯(2),其特征在于扣壳(1)镶嵌在扣芯(2)上,扣芯(2)是由扣芯盖(A)、扣舌(B)、扣唇(C)三者于一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缝扣,其特征在于扣芯盖(A)的下面中心位置处具有长方形扣舌(B),扣舌(B)底部有两个相互独立并垂直于扣舌(B)的船形扣唇(C),扣唇(C)上面为平面,其下面为船底状弧面。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缝扣,其特征在于扣芯(2)中的扣芯盖(A)为园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三角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锁式免缝扣,它包括圆弧状扣壳、扣芯,在扣芯上具有与扣芯于一体的扣芯盖,扣舌和扣唇。该免缝扣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服装和职业服装的服饰标志。具有装、订方便。使用可靠。适用于大批量服装生产,且省工、省力,自锁式免缝扣的制造成本低、手感好,是一种能克服线缝扣和其它免缝扣所有缺陷的免缝扣。同时具有现代人对服饰追求的美感。
文档编号A44B1/32GK2212909SQ94209640
公开日1995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27日
发明者刘恩璞, 刘兴美 申请人:刘恩璞, 刘兴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