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的拉头罩及附有拉头罩的拉链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43672阅读:来源:国知局

[0063]图24是图23所示的拉头罩的纵截面图。
[0064]图25是图23所示的拉头罩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5]以下,根据图式对本发明的拉链的拉头罩的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拉链,正面侧是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近前侧,背面侧是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内侧,上侧是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上侧,下侧是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下侧,左侧是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左侧,右侧是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右侧。关于拉头与拉头罩,上侧是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近前侧,下侧是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内侦牝前侧是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上侧,后侧是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下侧,右侧是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右侧,左侧是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左侧。此外,拉链、拉头及拉头罩的左右方向也称为宽度方向。
[0066](第I实施方式)
[0067]首先,参照图1?图12对本发明的拉链的拉头罩的第I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68]本实施方式的拉头罩50是可装卸地安装在图1?图3所示的拉链用拉头10者。拉头罩50优选为尤其在拉头10被拉链链齿排插通的状态下可装卸地安装者。
[0069]该拉头10是具有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其包含本体20、及安装在本体20的下述的上翼板21上的拉片安装部20a的拉片11。此外,拉头10是通过合成树脂或金属等而成形。
[0070]如图3、图7及图8所示,本体20包含:上翼板21及下翼板22,其等在上下方向分开并且并排地配置;导引柱23,其在前端部连结上翼板21及下翼板22 ;上侧凸缘(拉头侧凸缘)24a,其沿着上翼板21的左右两侧缘朝向下方突出设置;及下侧凸缘24b,其沿着下翼板22的左右两侧缘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由此,在本体20的前部形成有通过导引柱23而分离的左右的导入口 25,在本体20的后部形成有啮合口 26。而且,在上翼板21与下翼板22之间形成有将左右的导入口 25与啮合口 26连通的大致Y字状的链齿导引路27,该链齿导引路27构成使拉链30的拉链链齿排31插通的通路。
[0071]拉链30是包含:左右一对拉链布带32 ;左右一对线圈状的拉链链齿排31,其等分别安装在左右一对拉链布带32的对向的布带侧缘部;及拉头10,其被左右一对拉链链齿排31插通;且通过使拉头10滑动而可将左右一对拉链链齿排31啮合、分离。另外,拉链链齿排不仅为所述线圈状的拉链链齿排,例如,也可为将合成树脂或金属直接射出在拉链布带的布带侧缘部的类型、或将金属链齿铆接固定在拉链布带的布带侧缘部的类型。
[0072]如图3?图8所示,拉头罩50包含在上下方向分开并且并排地配置的上板(上构件)51及下板(下构件)52、以及连结上板51与下板52的连结柱53。而且,上板51包含收容拉头10的上翼板21的收容部54。此外,上板51、下板52及连结柱53是一体成形。此夕卜,拉头罩50是由弹性体或合成树脂所形成。此外,连结柱53是形成为截面圆形状。
[0073]上板51包含上表面与下表面,收容部54是贯通上板51的上下表面的俯视椭圆形状的孔部,且以收容上翼板21的全周的方式形成。此外,收容部54包含用以形成孔部的内侧面54a,该内侧面54a的一部分是以与上翼板21的侧壁21a的一部分接触的方式收容上翼板21。因此,如图2所示,上翼板21的侧壁21a由收容部54的内侧面54a包围,而拉头罩50保持在拉头10。
[0074]此外,在拉头罩50保持在拉头10的状态下,上板51的上表面与上翼板21的上表面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因此,设置在上翼板21的上表面的拉片安装部20a、及安装在拉片安装部20a的拉片11是配置在较上板51还上侧,拉片11可在上板51上方进行操作。因此,在使拉头10滑动的情况下,仅通过对拉片11进行操作,便可使拉头罩50的收容部54的内侧面54a与上翼板21的侧壁21a接触,因此,可使拉头罩50配合拉头10的移动而移动。
[0075]此外,收容部54较上翼板21大,如图1所示,在拉头罩50安装在拉头10的状态下,在收容部54的内侧面54a与上翼板21的侧壁21a之间形成有间隙S。此外,间隙S尤其在拉头10的宽度方向上较大,因此,容易使拉头10收纳在拉头罩50的收容部54。
[0076]此外,拉头罩50包含沿着上板51的左右两侧缘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罩侧凸缘55。如果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则罩侧凸缘55是设置在收容部54的宽度方向两侧,且自上板51的下表面朝向下板52延伸。此外,罩侧凸缘55的内侧面是与收容部54的内侧面54a为同一面,罩侧凸缘55是自上板51的前端形成至后端。而且,如图7所示,在拉头罩50保持在拉头10的状态下,罩侧凸缘55的下端缘是配置在较拉头10的上侧凸缘24a的下端缘还下方。
[0077]此外,拉头罩50包含形成在上板51与下板52之间且连结柱53的两侧而导引拉链30的拉链链齿排31的左右一对链齿通路56。如果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则链齿通路56是通过上板51的下表面、下板52的上表面、左右的罩侧凸缘55及连结柱53的侧面划分的部分。此外,链齿通路56是以在拉头罩50保持在拉头10的状态下与拉头10的链齿导引路27连续的方式形成。
[0078]而且,如图8所示,链齿通路56的入口缘部56a相对于链齿通路56的轴线LI的角度Θ设定为90° ±20°。另外,此处,轴线LI是规定为沿着罩侧凸缘55的内侧面延伸的方向延伸的延长线。而且,通过将角度O设定在90° ±20°内,可降低布料的卡入。另夕卜,如果将角度Θ设定为小于70°,则容易将布料引入链齿通路56内,而使得布料容易卡入于拉头10或拉头罩50。相反地,如果将角度Θ设定为大于110°,则拉头的滑动性变差。此外,在图8中,轴线LI是以右侧的链齿通路56为基准,以左侧的链齿通路56为基准的轴线是与轴线LI左右对称。
[0079]此外,如图7所示,在连结柱53的后端侧,以前后方向的连结柱53的壁厚变薄的方式形成有凹部53a,该凹部53a是形成在上板51与下板52之间。而且,在将拉头罩50安装在拉头10时,如图9所示,通过该凹部53a可容易地将上板51与下板52之间的间隙扩大。
[0080]此外,如图5所示,在下板52的上表面形成有收容拉头10的下翼板22的前部的凹部52a。此外,如图6所不,在下板52的下表面沿着左右一对链齿通路56形成有左右一对凹槽52b。
[0081]此外,如图3、图5及图7所示,下板52包含:左右一对第I下板52c,其等自连结柱53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及第2下板52d,其自左右一对第I下板52c延伸,且包含朝向较左右一对第I下板52c的上表面的还下方而较低的上表面;在第I下板52c的内表面与第2下板52d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可与下翼板22的侧壁22a接触的阶差部52e。
[0082]其次,作为拉头罩50安装在拉头10的方法,如图9及图10所示,以扩大拉头罩50的上板51与下板52之间的间隙,而使拉头10进入至该扩大的间隙的方式,自拉头10的前方安装拉头罩50。此外,作为其他安装方法,在组装拉链30时,自上方将拉头10嵌入至拉头罩50的收容部54之后(参照图2),将拉头罩50与拉头10 —并组装在拉链30。
[0083]在如此股构成的拉头罩50中,在拉头10滑动时,拉头10的周边的布料被拉头罩50的上板51的侧面及下板52的侧面分开在拉头罩50的左右。由此,防止拉头10的周边的布料进入至拉头10的链齿导引路27,从而防止由拉头10引起的布料的卡入。
[0084]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罩50,由于包含在上下方向分开并且并排地配置的上板51及下板52、以及连结上板51与下板52的连结柱53,且上板51包含收容拉头10的上翼板21的收容部54,故不对拉头10实施加工而可简单地安装拉头罩50,且可防止拉头10的周边的布料卡入于拉头10。
[0085]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罩50,由于拉头罩50的罩侧凸缘55的下端缘配置在较拉头10的上侧凸缘24a的下端缘还下方,故可使拉头10的上侧及下侧凸缘24a、24b间的间隙变窄,从而可进一步防止拉头10的周边的布料卡入于拉头10。
[0086]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罩50,由于在下板52的上表面形成有收容拉头10的下翼板22的前部的凹部52a,故可更确实地进行拉头10的保持。此外,通过凹部52a而使下板52的板厚减少,因此,在将拉头罩50安装在拉头10时,可容易地使下板52变形,从而可更简单地将拉头罩50安装在拉头10。
[0087]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罩50,由于在下板52的下表面形成有左右一对凹槽52b,故下板52的板厚减少。由此,在将拉头罩50安装在拉头10时,可容易地使下板52变形,从而可更简单地将拉头罩50安装在拉头10。
[0088]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头罩50,由于将链齿通路56的入口缘部56a相对于链齿通路56的轴线LI的角度Θ设定为90° ±20°,故可使链齿通路56的入口为必要最低限度的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