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的拉片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223362阅读:来源:国知局
用使顶端形成锐利的形状的角锥形状。而且,从固定部件4的第一相向部41的握持部件侧的面突出的结构不只局限于图5、图6所示的突起部组7,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如图7所示那样,除了突起部组7以外,在第一相向部41的握持部件侧的面的外周缘部突出有遍及其整周地连续的外环8。顺便说一句,外环8具有与构成突起部组7的各突起部71相同的突出长度。
[0112]此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拉片I如图6所示,构成连接部件3的凹部6的扩径部62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拉片I不同。更详细而言,扩径部62采用直径比缩径部61的直径最大部分(最靠握持部侧的部分)大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呈直线状形成的圆筒形状。
[0113]此外,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拉片1,对于握持部件侧的面,使连接部件3的第二相向部35的前端形成为圆弧状,使第二相向部35与连接部31的边界线为圆弧状,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8所示那样,对于握持部件侧的面,使连接部件3的第二相向部35的前端在左右方向上平行地形成,使第二相向部35与连接部31的边界线形成为在连接部件3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
[0114]而且,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拉片1,对于握持部件侧的面,连接部件3形成为使第二相向部35比连接部31下凹的形状,作为其形状的一例,对于握持部件侧的面,第二相向部35为水平面,构成U形的连接部31形成如下形状,即,从第二相向部35的前端向着前方(长度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以急剧的倾斜角度向上方增高后以缓和的倾斜角度降低的形状,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9所示那样形成为,对于握持部件侧的面,使连接部31和第二相向部35都为水平面,连接部31相对于第二相向部35台阶状增高的形状。更详细而言,在图9的示例的情况下,连接部31形成为整体呈环形形状,环形形状的连接部31的后边呈U形(后边的左右的中央位于最前方,后边的左右的端部位于最后方的U形),并且在比连接部31的后边的左右的中央更靠前方的位置隔开间隔地设置贯通孔部32。而且,对于握持部件侧的面,相对于连接部31的U形的后边,第二相向部35的整个面形成为以台阶状降低。
[0115]此外,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拉片1,对于握持部件侧的面,连接部件3形成为使第二相向部35比连接部31下凹的形状,并且连接部31与第二相向部35的厚度不同,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使连接部件3为平坦的板状,连接部31和第二相向部35的厚度为相同的尺寸。
[0116]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拉片I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拉片I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部件4的形状、凹部6的形状、以及凸部5形成于连接部件3的第二相向部35和凹部6形成于固定部件4的第一相向部41。更详细的内容如下所述。
[0117]固定部件4包括圆环形状的第一相向部41和形成于第一相向部41的内周部的凹部6。凹部6是从第一相向部41的内周部向握持部件侧的相反侧突出的具有底部的圆筒状。更详细而言,凹部6呈圆筒状,并且具备使其一端部与第一相向部41的内周侧连续的主干部65和封闭主干部65的另一端部的圆形底部66。主干部65的内周面为直径随着远离握持部件2而变大的带有锥度的圆筒面。顺便说一句,主干部65的一端部的半径方向的壁厚为两重,具备半径方向上的外壁部65b和内壁部65a,外壁部65b与内壁部65a的连续部分形成为比第一相向部41更向握持部件侧突出的突起部71。此外,外壁部65b的顶端与第一相向部41的内周侧连续。但是,这里的突起部71的突出长度优选为握持部件2的壁厚尺寸以下。
[0118]连接部件3具备连接部31、第二相向部35、以及从第二相向部35向握持部件侧突出的凸部5。从握持部件侧观察,凸部5从第二相向部35的中央部突出。通过将该凸部5插通于握持部件2的贯通孔部21之后铆接在凹部6,握持部件2被连接部件3和固定部件4夹紧并固定,构成拉片I。
[0119]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拉片1,从连接部件3的第二相向部35向握持部件2侧突出的部件只有凸部5,但是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从连接部件3的第二相向部35向握持部件侧突出的部件不仅有凸部5而且也可以有突起部71。此外,在图中,突起部71呈顶端锐利的角锥状,以围绕凸部5的周围的方式突出有多个。
[0120]此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0121]例如,在各实施方式中,在连接部件3的第二相向部35与固定部件4的第一相向部41之间夹持握持部件2,将握持部件2限制成不能在其厚度方向上移动,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连接部件3的第二相向部35与固定部件4的第一相向部41之间隔着间隙夹持握持部件2,使握持部件2能够在其厚度方向上沿着插通在握持部件2的贯通孔部21中的凸部5移动与间隙对应的量,通过位于握持部件2的两侧的第二相向部35和第一相向部41限制握持部件2在厚度方向上的移动范围。此外,握持部件2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带状,但是只要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即可,既可以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扩展的部分,也可以是圆形等其他形状。
【主权项】
1.一种拉链的拉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的连接部件(3);用手指握持的软质的板状握持部件(2);以及硬质的固定部件(4),所述固定部件(4)通过与所述连接部件(3)的协同作用,限制所述握持部件(2)在该握持部件(2)的厚度方向上的移动,并将该握持部件(2)固定于所述连接部件(3), 所述固定部件(4)具备与所述握持部件(2)的厚度方向上的一面侧相向的第一相向部(41), 所述连接部件(3)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方向具备与拉头主体(13a)连接的连接部(31),并且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方向具备与所述握持部件(2)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面侧相向的第二相向部(35), 在所述固定部件(4)的所述第一相向部(41)和所述连接部件(3)的所述第二相向部(35)中的一方,形成有突出到贯穿所述握持部件(2)为止的凸部(5),在另一方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凸部(5)的顶部来进行连接的凹部(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的拉片,其特征在于: 对于握持部件侧的面,所述连接部件(3)使所述第二相向部(35)形成得比所述连接部(31)下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的拉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长度方向,所述固定部件(4)的所述第一相向部(41)的周缘配置在与所述连接部件⑶的所述第二相向部(35)的周缘相同的位置或配置在所述连接部件(3)的所述第二相向部(35)的周缘的内侧。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的拉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3)形成有使所述第二相向部(35)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后端侧呈圆弧状地突起的形状。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的拉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6)是供所述凸部(5)的顶部铆接的贯通孔部,在该凹部¢)的深度方向上的握持部件侧具备直径随着远离所述握持部件(2)而减小的缩径部(61),并且在该凹部(6)的深度方向上的握持部件侧的相反侧具备直径比所述缩径部¢1)的最小直径部分大的扩径部(62)。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的拉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部件(4)的所述第一相向部(41)和所述连接部件(3)的所述第二相向部(35)中的至少一方具备突起部组(7),所述突起部组(7)包含用于按压所述握持部件(2)的多个突起部(71), 所述突起部组(7)是通过在以所述凸部(5)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突起部(71)而形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提高由多个部件构成的拉片的一体性的拉链的拉片,其包括:硬质连接部件(3);用手指握持的软质板状握持部件(2);以及硬质固定部件(4),其通过与连接部件的协同作用,限制握持部件在其厚度方向的移动,并将其固定于连接部件,固定部件具备与握持部件的厚度方向的一面侧相向的第一相向部(41),连接部件在长度方向的一个方向具备与拉头主体(13a)连接的连接部(31),并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个方向具备与握持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另一面侧相向的第二相向部(35),在固定部件的第一相向部和连接部件的第二相向部中的一方,形成有突出到贯穿握持部件为止的凸部(5),在另一方形成有收容并连接凸部的顶部的凹部(6)。
【IPC分类】A44B19/24
【公开号】CN104939444
【申请号】CN201510098705
【发明人】大角美幸, 渡邉龍作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3月6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