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9727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新型拉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拉链,所述拉链具有新型的止脱组件。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应用到衣物上的拉链包括左拉链带、右拉链带和能够锁扣链齿的拉头,在所述左拉链带和右拉链带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拉头脱离拉链的止脱组件。所述止脱组件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左拉链带和右拉链带内侧边缘的左止件和右止件,而拉头会被限制在左止件或右止件上而不能够脱离拉链。
[0003]申请日为2009年07月30日,申请号为200980160668.X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这样一种拉链:拉链设有左、右设置的一对拉链链带,即第一拉链链带2a及第二拉链链带2b,在第一拉链链带2a的末端设置有箱棒4,在所述第二拉链链带2b的末端设置有插棒5。其中,所述箱棒4包括箱棒主体41和止挡部42。另外在所述第一拉链链带2a、第二拉链链带2b上还设置有能够锁扣链齿的第一拉头6a和第二拉头6b。所述第一拉头6a的连接柱65的两侧具有拉链齿引导路68。当所述第一拉头6a往下移动到末端位置时,所述箱棒4的止挡部42整体沉入到所述第一拉头6a的拉链齿引导路68中并阻止在所述拉链齿引导路68的中部位置,所述止挡部42的尾端的内侧抵靠在连接柱65上。
[0004]另外,本申请人在2013年7月22日,提交的专利号为201310307945.3的发明专利披露一种快脱拉链,所述拉链的右上止主体31的顶部设置有向右拉链带5的外侧边缘53方向延伸并明显凸出于所述右上止主体31外侧边的外凸体322,从而能够借助所述外凸体322钩挂住所述拉头I来阻挡所述拉头I从而阻止所述拉头I脱出。

【发明内容】

[0005]对上述专利200980160668.X进行分析发现,当所述第一拉头6a滑动到拉链的末端而被限制在所述箱棒4上时,所述箱棒4的止挡部42完全沉入到所述拉链齿引导路68内,而所述止挡部42的顶端面与所述拉链齿引导路68的顶端面之间形成非常大的高低落差,为此所述箱棒4的顶端面与所述拉链齿引导路68的顶端面之间形成一个明显的凹坑,特别在把衣物放入洗衣机进行清洗的过程中,衣服织物的纱线与所述凹坑多次摩擦后,所述凹坑会把衣服织物或其他同时放入到洗衣机中进行清洗的衣物织物的纱线勾起而使衣物织物的表面出现走纱现象,严重影响衣物的外观。而且当人手触摸到所述凹坑上时,会有明显的刮手感。这种拉链并不适用于采用皮、丝绸等高级材料制造的衣物上。而且,由于所述止挡部42阻止在所述拉链齿引导路68的中部位置,当所述第一拉头6a往上移动离开所述箱棒4时,所述拉头会被所述止挡部42卡死而不能移动。而当用力反方向扳动所述拉头和所述箱棒4时,所述止挡部42的尾端会非常容易越过所述连接柱65,而使所述第一拉头6a脱离拉链。
[0006]而专利201310307945.3中所述右上止主体31的顶部设置有向所述右拉链带5的外侧边缘53方向延伸并凸出于所述右上止主体31外侧边的外凸体322,所述外凸体322不仅影响所述拉链的外观,而且在把所述拉链车制到衣物上时,车衣针会非常容易碰撞到外凸体322而损坏。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拉链,包括左拉链带、右拉链带、止脱组件和能够锁扣链齿的拉头;所述止脱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左拉链带、右拉链带的链齿末端的左止件和右止件,所述拉头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盖板、下盖板及连接于所述上盖板、下盖板之间并位于所述拉头前部的中间连接柱,在所述中间连接柱的两边具有能够让链齿通过的左入口和右入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止件在整体上大致呈L型包括直臂部和横臂部,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具有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一致的外形轮廓;当所述右止件插入到所述拉头中时,所述横臂部被阻止在所述右入口内并且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平齐。
[0008]其中,所述止脱组件一般安装在所述拉头行进结尾位置的拉链带的尾端部或首端部,主要功能就是在所述拉头运行到拉链带尾端部或首端部时,能够将所述拉头阻挡或固定在拉链带的尾端部或首端部。
[0009]其中,所述拉头还具有能够让链齿通过的右通道和左通道,所述左通道与左入口连通,所述右通道与右入口连通,而所述左通道、右通道从所述拉头的前部向拉头的后部收窄。而所述右止件在整体上大致呈L型,为此所述右止件在整体上大致是尾端细而顶端粗的结构形状。当所述拉头运行到拉链带末端而穿套在所述右止件上时,借助尾端细而顶端粗的所述右止件与逐步收窄的所述右通道的结合,使所述拉头自然地被阻止在所述右止件上而防止所述拉头继续运行脱离所述右拉链带。
[0010]另外,所述拉头的上盖板、下盖板的左右侧边上还具有上、下对置的上翼部、下翼部,所述上翼部和下翼部之间还设置让链齿或拉链带通过的槽部。当然为了加强所述右止件对所述拉头的阻力,所述右止件的横臂部可稍微向外侧延伸从而能够阻挡在所述拉头的上翼部和下翼部上。但是在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所述右止件插入到所述拉头中时,所述右止件的横臂部也不会明显凸出于所述拉头。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由于当所述右止件插入到所述拉头中时,所述横臂部被阻止在所述右入口内,这样,所述横臂部能够基本上整体收容到所述右入口内,并且所述横臂部并不会凸出于所述拉头而影响拉链的整体外观,而且在把拉链缝制到衣服织物的过程中,车衣针也不会容易碰撞到所述横臂部而折断。
[0013]2.由于当所述横臂部被阻止在所述右入口内时,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平齐,这样,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基本能够光滑过渡,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之间并不会形成明显的高低落差,从而也不会在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之间形成明显的凹坑。这样,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之间能够相对平滑地过渡,当人手触摸时不仅不会有明显的刮手感,而且即使衣服织物的纱线与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多次摩擦后,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也不会把纱线勾起而使衣服织物的表面出现走纱现象进而严重影响衣物的外观。为此,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之间的配合关系的一个微小变化,却可以带来意向不到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拉链的使用舒适度,也扩展了拉链的适用范围。当然,难以避免地存在制造误差或装配误差,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可能会存在稍微的高低落差,但整体上并不影响上述技术效果。
[0014]3.由于当所述横臂部被阻止在所述右入口内时,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平齐,这样,所述横臂部并不会阻止在右通道的中部位置,从而避免所述拉头滑动时出现卡死现象。而当用力反方向扳动所述拉头和所述右止件时,所述右止件的横臂部也不能够越过所述中间连接柱,而使所述拉头脱离拉链。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同样呈弧形。这样,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上并没有明显的尖角部来勾刮衣服织物的纱线。而且,呈弧形的横臂部的顶端面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平齐后,整体形成弧形面,能够大大优化拉链的外观效果。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的宽度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的宽度基本一致。这样,所述横臂部被阻止在所述右入口内后,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能够基本填充所述右入口内的缺口。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还能够成为阻止所述横臂部脱离所述右入口的止挡面而卡定在所述右入口内。而且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的宽度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的宽度基本一致,还能够使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刚好阻止在右入口的最外端,从而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平齐。这样,在所述右止件上不需要另外设置定位所述横臂部而使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与所述右入口的顶端面平齐的定位结构。
[00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直臂部连接于所述右拉链带上,所述横臂部相对所述右拉链带悬空设置。
[0018]其中,所述横臂部相对所述右拉链带悬空设置是指,所述横臂部并没有与所述右拉链带直接连接,所述横臂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臂部上,而另一端悬空设置。
[001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直臂部的内侧面和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之间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由所述直臂部的内侧面向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延伸并向外侧倾斜。
[0020]其中,所述直臂部的内侧面是指,拉链处于扣合状态时,所述直臂部上朝向所述左拉链带的侧面。这样,所述横臂部被阻止在所述右入口内后,所述倾斜面与所述中间连接柱的侧面之间形成有避让空间,所述横臂部的顶端面能够借助所述避让空间进一步向所述右入口内移动而收容到所述右入口内。
[0021]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拉链中。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拉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拉头运行到拉链带的尾端部并限制在止脱组件上;
[0023]图2是拉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所示的拉链的正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