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雨套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02046阅读:来源:国知局
弹性套环主体8和第二弹性套环主体9匹配活动套设于伞杆2外,即第一弹性套环主体8和第二弹性套环主体9的内径与伞杆2的外径相应,但可在伞杆2上自由滑动;第一弹性套环主体8的上端口沿形成有第一圆锥凸沿81,上巢3的下端口沿形成有与第一圆锥凸沿81相匹配的第一扩孔部31,且第一圆锥凸沿81的根部外径大于第一扩孔部31的最大直径,此结构可保证即使第一圆锥凸沿81受到挤压向内变形后,第一扩孔部31的内锥面也始终与第一圆锥凸沿81的外锥面相配合,保证二者间工作配合的有效性;第二弹性套环主体9的上端口沿形成有第二圆锥凸沿91,限位套7的下端口沿形成有与第二圆锥凸沿91相匹配的第二扩孔部71,且第二圆锥凸沿91的根部外径大于第二扩孔部71的最大直径,此结构可保证即使第二圆锥凸沿91受到挤压向内变形后,第二扩孔部71的内锥面也始终与第二圆锥凸沿91的外锥面相配合,保证二者间工作配合的有效性。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伞打开时,在撑伞动力压簧6的张力作用下,中巢4的上端向上抵顶第二弹性套环主体9,上巢3与第一弹性套环主体8之间,第一弹性套环主体8与限位套7之间,以及限位套7与第二弹性套环主体9之间均产生挤压力,第一圆锥凸沿81受到第一扩孔部31的挤压后顺势产生朝伞杆2方向的弹性变形,对中巢4的冲撞进行缓冲,并与伞杆2的周面压紧在一起形成第一密封面。第二圆锥凸沿91受到第二扩孔部71的挤压后顺势产生朝伞杆2方向的弹性变形,对中巢4的冲撞进行缓冲,并与伞杆2的周面压紧在一起形成第二密封面,第一密封面可将从伞面和上巢3漏下的雨水封挡,避免雨水沿伞杆2向下流动,即使有少量雨水从第一密封面漏下,第二密封面也可进行弥补性封挡,彻底避免雨水沿伞杆2继续向下流动,克服传统直骨伞经常有漏下的雨水沿伞杆向下流动,进而弄湿双手和衣物等,且易造成中巢、下巢及其他各金属部件受到雨水侵蚀,严重影响伞的使用寿命的缺陷。而且第一圆锥凸沿81和第二圆锥凸沿91均向上且向内朝伞杆2延伸,可使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的上端起始处即密封紧密,使雨水更加不易进入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有效防止雨水沿伞杆2向下流动。
[0036]优选地,第一弹性套环主体8的上端边缘形成有由下至上逐渐外扩的第一外扩凸沿82,第一外扩凸沿82的内侧面与第一圆锥凸沿81的根部形成第一 V形夹角83,第一 V形夹角83构成盛装体结构,当雨水从第一扩孔部31和第一圆锥凸沿81之间漏出后,会流入此盛装体内被盛装,只要雨伞稍微倾斜,此盛装体内的雨水就会倒出到地面等处,不会沿限位套7向下流动;第二弹性套环主体9的上端边缘形成有由下至上逐渐外扩的第二外扩凸沿92,第二外扩凸沿92的内侧面与第二圆锥凸沿91的根部形成第二 V形夹角93,第二 V形夹角93构成盛装体结构,当雨水从第二扩孔部71和第二圆锥凸沿91之间漏出后,会流入此盛装体内被盛装,只要雨伞稍微倾斜,此盛装体内的雨水就会倒出到地面等处,不会流向中巢4或向下流动。
[0037]优选地,第一外扩凸沿82的外侧面与第一弹性套环主体8的主体周面形成第一钝角84,第一钝角84可保证第一 V形夹角83内的雨水和第二 V形夹角93中沿限位套7倾倒过来的雨水均沿第一外扩凸沿82的外侧面顺势溅到地面,并保证第一 V形夹角83的稳固,不会向下翻转;第二外扩凸沿92的外侧面与第二弹性套环主体9的主体周面形成第二钝角94,第二钝角94可保证第二 V形夹角93内的雨水沿第二外扩凸沿92的外侧面顺势溅到地面,并保证第二 V形夹角93的稳固,不会向下翻转。
[0038]为了保证第一外扩凸沿82和第二外扩凸沿92的稳固性,优选地,第一外扩凸沿82的外侧面与内侧面之间的距离由下至上逐渐变小,并形成第一夹角85 ;第二外扩凸沿92的外侧面与内侧面之间的距离由下至上逐渐变小,并形成第二夹角95。
[0039]为了保证各夹角工作的有效性,优选地,第一圆锥凸沿81和第二圆锥凸沿91的顶角角度为60-160° ;第一 V形夹角83和第二 V形夹角93的角度为60-120° ;第一钝角84和第二钝角94的角度为120-180°。
[0040]优选地,第一圆锥凸沿81和第二圆锥凸沿91的顶角角度为90-120°,具体可为90° UOO0 UlO0和120° ;第一 V形夹角83和第二 V形夹角93的角度为90-100°,具体可为90°、93°、96°和100° ;第一钝角84和第二钝角94的角度为145-160°,具体可为145。 、150。 、155。和 160。。
[0041]优选地,第一圆锥凸沿81的外锥面或第一扩孔部31的内锥面形成有沿母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凸条10,本实施例中,第一凸条10形成于第一圆锥凸沿81的外锥面,第一凸条10可减少第一圆锥凸沿81与第一扩孔部31之间的摩擦力的同时,还可便于雨水由第一凸条10间的空隙流入第一 V形夹角83形成的盛装体内;第二圆锥凸沿91的外锥面或第二扩孔部71的内锥面形成有沿母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凸条100,本实施例中,第二凸条100形成于第二圆锥凸沿91的外锥面,第二凸条100可减少第二圆锥凸沿91与第二扩孔部71之间的摩擦力的同时,还可便于雨水由第二凸条100间的空隙流入第二 V形夹角93形成的盛装体内。
[0042]本实用新型的防漏雨套环,优选用在直骨伞中,也可适用于折叠伞等伞;弹性套环主体和第二弹性套环主体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如橡胶或弹性树脂,弹性树脂可为带羟基直链聚酯树脂或聚氨酯弹性体改性的聚酯树脂;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具体形式、尺寸、设置位置、数量和分布形式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一圆锥凸沿和第二圆锥凸沿的顶角的角度、第一 V形夹角和第二 V形夹角的角度以及第一钝角和第二钝角的角度数值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一外扩凸沿和第二外扩凸沿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弹性套环主体和第二弹性套环主体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伞面、伞骨、伞杆、把手、上巢、中巢、下巢和撑伞动力压簧优选为现有的结构形式,但均可为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作适应性的结构调整。
[0043]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主权项】
1.一种防漏雨套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套环主体,所述弹性套环主体的上端口沿形成有圆锥凸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雨套环,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套环主体的上端边缘形成有由下至上逐渐外扩的外扩凸沿,所述外扩凸沿的内侧面与上述圆锥凸沿的根部形成V形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漏雨套环,其特征在于:上述外扩凸沿的外侧面与上述弹性套环主体的主体周面形成钝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漏雨套环,其特征在于:上述外扩凸沿的外侧面与内侧面之间的距离由下至上逐渐变小,并形成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漏雨套环,其特征在于:上述圆锥凸沿的顶角角度为60-160° ;上述V形夹角的角度为60-120° ;上述钝角的角度为120-18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漏雨套环,其特征在于:上述圆锥凸沿的顶角角度为90-120° ;上述V形夹角的角度为90-100° ;上述钝角的角度为145-160°。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漏雨套环,其特征在于:上述圆锥凸沿的外锥面形成有沿母线方向延伸的凸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漏雨套环,在撑伞动力压簧的张力作用下,中巢的上端向上抵顶第二弹性套环主体,上巢、第一弹性套环主体、限位套和第二弹性套环主体之间均产生挤压力,第一圆锥凸沿受到第一扩孔部的挤压后产生朝伞杆方向的弹性变形,与伞杆的周面压紧在一起形成第一密封面,第二圆锥凸沿受到第二扩孔部的挤压后产生朝伞杆方向的弹性变形,与伞杆的周面压紧在一起形成第二密封面,第一密封面可将漏下的雨水封挡,避免雨水沿伞杆向下流动,第二密封面可进行弥补性封挡,彻底避免雨水沿伞杆继续向下流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可有效防止漏下的雨水继续下流,避免弄湿双手和衣物等,避免对各金属部件进行侵蚀,大大延长伞的使用寿命。
【IPC分类】A45B23/00, A45B25/08
【公开号】CN204654038
【申请号】CN201520369916
【发明人】刘基山
【申请人】福建雨丝梦洋伞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