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颅脑损伤颅内血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61923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颅脑损伤颅内血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颅脑损伤、颅内血肿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成的中成药。本发明药物也适用于任何原因造成的颅内血肿,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颅脑损伤、颅内血肿以及脑卒中造成的颅内出血是一种极其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因交通事故、工伤、坠落伤、新生儿产伤、战争伤等各种原因都可造成颅脑损伤,二十年前的统计,它的发生率不论战时或平时皆占全身各处损伤的10-20%,仅次于四肢伤而居第二位,但死亡率却居首位。而现在,现代化交通、建设及现代化的战争,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早已远远的超过上面这个数字。非创伤性颅内出血中以高血压脑出血为主,占90%,它是老年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创伤和非创伤的颅内出血、颅内血肿可达人口的1%。
脑出血一般在幕上20ml以上,幕下10ml以上即可引起脑压迫的症状。在目前临床,达到以上出血量一般都采取开颅手术治疗。在未超出以上的出血量范围内,目前仅有的治疗手段就是应用止血药物及脱水药物,需要很长的时间,待其自行溶解吸收,而这长时间的吸收过程中,往往造成脑长期受压,形成神经不可逆的损伤,而引起脑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等,更有大量病人发生外伤性癫痫。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缩短血肿吸收时间,减少神经损伤,并能扩大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的出血量范围,尽量避免开颅手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血肿吸收,保护脑神经不受或少受损伤,服用方便的,无副作用的,价格便宜的治疗药物。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血瘀、中风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就,以及多年长期的临床应用实践,从祖国医药宝库中选出活血行气、祛风祛瘀、补血止痛、破血清积、清热止疼、利水渗湿、清热通淋的天然食用植物,按中医理论祖方,达到既能止血化瘀,促进血肿吸收,又能补脑醒脑,保护神经的功效。本发明药物的应用大大的增加了非手术治疗的范围,缩短了治疗的时间,减少了后遗并发症的出现,弥补了在这一治疗领域内的缺憾。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份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川芎 8-12 当归 12-18
丹参 18-25 莪术 8-12地龙 18-25 泽泻 12-18猪苓 12-18制备本发明药物的配方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川芎 10-12 当归 13-16丹参 18-22 莪术 10-12地龙 18-20 泽泻 13-15猪苓 13-15本发明药物最佳重量(份)配比是川芎 10当归 15丹参 20莪术 10地龙 20泽泻 15猪苓 15将上述组份制成本发明药物的生产方法是将上述七味药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加等量乙醇使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至清膏。取清膏1份,糖粉2份,糊精半份,混合均匀,置真空干燥箱干燥,过10目筛,制成颗粒,分装即得。
用时可直接开水冲泡服用,根据病情每天冲服2-3袋,每次冲服1袋。
经北京市XXXXXX测定,本发明制剂中含有以下主要成分名称含量mg/100g(本制剂)川芎嗪 96.7阿魏酸 18.8阿魏酸钠27.9丹参酮 134.2莪术醇 63.4硫胺酸 0.03丝胺酸蛋白酶类 12.2泽泻醇 109.4泽泻摩醇36.5猪苓醇 116.8猪苓多糖93.4我们对上述发明药物用动物进行毒性或不良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急性毒性实验当使用本发明药物,大鼠口服灌胃3000mg(药剂量)/kg(鼠体重),小鼠口服灌胃4000mg/kg时,3天内观察,无任何不良反应。
2.长期毒性实验用大鼠对本发明药物进行长期毒性实验,剂量为500,2500,12500mg/kg/天,口服用药12周,在6周及12周时分两批处死动物。结果血液生化,尿化验均正常,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脑、胃、肝、胆)未发现病变。人的用药量为360mg/kg/天,是动物实验的34分之一,证明本发明药物安全可靠。
本发明药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下列优点1.本发明药物用天然食用植物为原料,各组份符合药政法规定,对人体无毒无害。
2.本发明药物服用方便,无须煎煮,直接开水冲饮,并可对昏迷病人鼻饲使用,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法规。
3.本发明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颅内血肿吸收时间,并有醒脑护脑的作用,可使很大一部分病人不经开刀手术,即可使颅内血肿清除而治愈。且本发明药物无任何副作用。
3.本发明药物成本低,制作简单,疗效好。
本发明药物于1994年由北京市XXX批准为内部制剂,在XXXXX及XXXXX两所医院经5年对数百名病人临床试用,其中有外伤性颅内血肿、脑挫伤、高血压脑出血及其它非外伤性脑出血等病人,年龄在15-78岁不等,男女均有,进行系统的观察比较,结果疗效非常满意。
为说明本发明药物的疗效,特选择下列2组病人实验对照。
实验一.对颅内血肿吸收时间对比对照组及实验组均为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每组各15人,其中各为硬膜外血肿5人,硬膜下血肿5人,脑内血肿5人,受伤时间在3天以内,血肿量均为15ml-25ml之间,年龄均为20-40岁之间,男女各半。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均用20%甘露醇250ml/次/人,3次/天,止血敏3g/人/天,实验组除同样使用上述药物外,另加入本发明药物54g/人/天,分三次服用,在用药15天时,复查CT,对比血肿残留总量,以测得血肿吸收率表1.颅内血肿吸收情况对比
以上对比说明加用本发明药物后,血肿的吸收时间比仅用常规方法治疗,缩短将近一半时间,血肿吸收越快,治愈时间越短,则引起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可能性就越小。
实验二.避免手术治疗范围对比对照组及实验组均为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每组10人受伤时间均在3天以内,血肿量均在50ml-60ml之间,年龄均在20-35岁之间,男女均有,用药前均为清醒病人,生命体症平稳,两组用药及剂量均同实验一的两组所用的药物及剂量,所不同的是,本实验两组每个病人均可根据病情每天增加使用1次20%甘露醇250ml。每天密切观察每个病人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变化。当神志或生命体症有明显变化时,则改用手术开颅治疗(非手术治疗失败),直至病人治愈出院。对比两组所余非手术治疗人数。表2.避免手术治疗范围对比
以上对比说明,服用本发明药物后,大大增加了对颅内血肿病人保守治疗的范围,且以上全部使用本发明药物非手术治疗而痊愈出院的病人,无一例有偏瘫、癫痫等后遗症出现,使很大一部分病人避免了开颅手术及手术后可能常见的并发症。
本发明药物充分证实,祖国医学可以在治疗颅内血肿方面发挥很大的优势。
实施例川芎100g当归150g
丹参 200g 莪术100g地龙 200g 泽泻150g猪苓 150g 蔗糖粉 适量糊精 适量将以上川芎、当归、丹参、莪术、地龙、泽泻、猪苓七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90-95℃),待冷却至室温,加等量的乙醇使沉淀,静置24小时以上,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0(60-65℃),加水1倍量,搅拌,静置8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60-65℃),的清膏(在浓缩过程中真空度不<640,温度<70℃,蒸气压21kg/cm3)。取清膏∶糖粉∶糊精=1∶2∶0.5,混合均匀,置真空干燥箱内100℃以下干燥,过10目筛,制成颗粒。分装,制得每袋18g本发明药物。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颅内血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药剂川芎 8-12 当归 12-18丹参 18-25莪术 8-12地龙 18-25泽泻 12-18猪苓 12-18
2.一种治疗颅内血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药剂川芎 10-12当归 13-16丹参 18-22莪术 10-12地龙 18-20泽泻 13-15猪苓 13-15
3.一种治疗颅内血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药剂川芎 10 当归 15丹参 20 莪术 10地龙 20 泽泻 15猪苓 15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3的任一种治疗颅内血肿的药物,其中所述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药剂。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4的治疗颅内血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口服冲剂。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任一种治疗颅内血肿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取川芎、当归、丹参、莪术、地龙、泽泻、猪苓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加等量乙醇使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至清膏;取清膏1份,糖粉2份,糊精半份,混合均匀,置真空干燥箱干燥,过10目筛,制成颗粒,分装,制成本发明药物。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6的治疗颅内血肿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药剂。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7的治疗颅内血肿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说的药剂是口服冲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治疗颅内血肿的冲饮药物,它是以川芎、当归、丹参、莪术、地龙、泽泻等中药为材料制成,其过程为,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加等量乙醇使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至清膏;取清膏1份,糖粉2份,糊精半份,混合均匀,干燥,过10目筛,制成颗粒,分装,制成本发明药物。
文档编号A61K35/64GK1264584SQ0010038
公开日2000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20日
发明者任炎午 申请人:任炎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