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旋角齿型多功能深部组织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444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螺旋角齿型多功能深部组织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双螺旋角齿型多功能深部组织缝合器,适用于胸外科、肝胆外科、腹部外科和妇产科等科室手术时使用。
目前,深部组织缝合器均存在体积大,功能单一,结构复杂和操作困难的不足,使缝合器的功能和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故选择一种体积小,功能多,结构简单和操作灵活的深部组织缝合器,是医务人员和病人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由此提出,为医务人员和病人提供一种体积小、功能多、结构简单和操作灵活的双螺旋角齿型多功能深部组织缝合器,其适用于肺、肝胆、胃肠道、子宫、阴道等深部组织手术时使用,同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务人员劳动强度,保护病人身心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由角齿架、螺旋器、固定器和推钉器等组成的双螺旋角齿型多功能深部组织缝合器,其固定器下部设有推钉器,上部设有与市售缝合钉相匹配的钉槽,缝合钉上部与固定器上部相平行。下螺旋器与推钉器下部呈螺旋连接,上螺旋器主要由角齿架侧壁的齿槽和拨轮组成,拨轮两端圆盘上各设一完全相同的六棱柱并与钥匙相匹配,固定器一端呈实性结构,其上设有可通过角齿架侧壁的纵行贯穿的长方形孔和可通过拨轮的横行贯穿的圆形孔,长方形孔和圆形孔相互交叉约二分之一。使用时,将拨轮放入园形孔内,然后将角齿架侧壁插入长方形孔内,用钥匙旋转拨轮即可使固定器上升并固定于角齿架上,接着将缝合组织插入固定器上部,继续旋转拨轮使固定器上升并压紧组织,再旋转下螺旋器使推钉器上升,直至缝合钉穿过组织滑入角齿架横壁的钉沟并内弯缝合组织为止,从而实现对多种深部组织的快速缝合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如下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拨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钥匙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中1、横壁2、钉沟 3、长方形孔 4、固定器 5、钉槽 6、推钉器 11、下螺旋器12、上螺旋器14、拨轮19、钥匙如图所示在附图中,上螺旋器(12)的拨轮主要由两根平行并与齿槽(13)相匹配的圆柱形拨柱(18)和两端的圆盘(15)组成,其中一端圆盘外侧稍厚稍大,下螺旋器(11)上的螺母(8)和推钉器(6)上的螺丝(7)相匹配,固定器(4)下部的环形挡板(10)可阻止上螺旋器(11)上的板突(9)滑出。使用时,将钥匙(19)插入六棱柱(17),先后旋转上螺旋器(12)和下螺旋器(11),即可使缝合组织固定并使用缝合钉将组织牢固缝合,从而达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和保护病人身心健康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具有体积小、功能多、结构简单和操作灵活的特点,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双螺旋角齿型多功能深部组织缝合器,主要由角齿架、螺旋器和固定器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螺旋器的拨轮和角齿架的齿槽相匹配,拨轮主要由两根平行并与齿槽相匹配的圆柱形拨柱和两端的圆盘组成,圆盘上各设一六棱柱并与钥匙相匹配。
2.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双螺旋角齿型多功能深部组织缝合器,其特征在于下螺旋器的螺母和推钉器下部的螺丝相匹配,固定器下部的环形挡板可阻止下螺旋器的板突滑出。
3.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双螺旋角齿型多功能深部组织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器下部设有推钉器,上部设有与市售缝合钉相匹配的钉槽,缝合钉上部与固定器上部平行,固定器一端是实性结构,其上设有纵形贯穿的长方形孔和横形贯穿的圆形孔,两者相互交叉约二分之一。
4.根据权利1所述的双螺旋角齿型多功能深部组织缝合器,其特征在于角齿架横壁上设有与缝合钉相对应的钉沟,侧壁设有齿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双螺旋角齿型多功能深部组织缝合器,适用于胸外科、肝胆外科、腹部外科和妇产科等手术时使用。其主要由角齿架、螺旋器、固定器和推钉器等组成,使用时,将缝合组织插入固定器上部,先后旋转上下螺旋器即可将组织牢固缝合。其体积小、功能多、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务人员劳动强度,保护病人身心健康,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A61B17/04GK2449662SQ0026118
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4日
发明者黄合超, 陈创 申请人:黄合超, 陈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