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关节痹络通外用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治疗风湿及关节炎的中医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关节痹络通外用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风湿及风湿关节炎是现代人常犯的疾病。其主要侵犯关节,从病理上看,我国古医书对此已多有评述。《素向、痹论》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冬遇此者为首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春遇此者为筋痹”。《内筋》中说“病在阳者,命日风病在阳者,命日痹”。痹证的外因为居处潮湿,触骨风寒、邪气入后,留滞经络肌肉。内在因素为素体虚弱气血不足,面滞经络、关节、肌肉、气血络阻不通,从而产生肢节疾痛、软麻、肿痛、红等症,出现伸屈不利等诸证。一旦痹疰,则血行失度。正常时血在脉中流循是“如水细流”,如血行失度,则不是“如水之流”,而是“血凝不而流”、“血泣则不通”、“血瘀滞而不行”、“气血乃至”。造成身体各处局部血脉不通,如《素向,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医林改错、积块论》有“血受热,则煎熬整成块“,血利有经纪”血不归经为血瘀“。为关节痹疰的原因。
现代研究证明,关节滑漠液检查有助于关节疾患的诊断和检查。关节疾病,无论是何种原因均可使滑漠及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造成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使关节滑膜液及细胞数目发生变化。其中关节滑膜液分析中白细胞计数很重要,如正常情况下白细胞小于200/mm3,在病变情况下为2000-10000/mm3,平均为20000/mm3。局部白细胞增多,则乳酸脱氢酶含量升高,乳酸高,酸大则血凝。细胞增多则痹疰。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还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故患者常见于中老年人,出现症状往往反复,缠绵难愈。
目前治疗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中、西都有,中医治疗以标本兼治为主,用药种类多,口服疗效慢,但副作用小。西医则偏重于治标,多用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皮质激素类治疗,有严重副作用。由于近年来接受了某些中医的治疗观点,还采用有毒性的原味药,并使用剂量大,如雷公藤等,由于它们不同程度的存在毒副反应,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尤其对肝肾及人体免疫系统的长期不可逆损害,最终造成难以治愈的后果。另外,也有治疗风湿的外用药膏,一般疗效都不显著。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药物在治疗风湿及风湿关节炎存在的不足,发明一种关节痹络通外用药组合物,该组合物配方独特,采取透皮给药方式,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同时还给出了该外用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药物组合物的组成和配比关系是当归10-15g,川芎12-18g,苍术10-15g,苡仁8-12g,木瓜16-20g,桂枝15-25g,独香12-18g,制川乌10-15g,白花蛇3-4条,虎杖8-15g,菖蒲根20-25g,鸡血滕20-25g,羌活10-15g,防风10-15g,高梁酒按1∶5左右的量加入。
为了达到更好的疗效,在上述组分中还可以加入以下组分松香4-6、天门冬15-25,还有秦艽15-25g,苏木8-12g,黄芪20-25g。
根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上述药物组分的功用是1.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风寒湿痹,项颈筋急,骨节酸痛,风水浮肿。
2.虎杖祛风利湿,破瘀通径,治风湿筋骨疼痛。《本草拾遗》“主风骨节间及血瘀”。“走经络、壮筋骨、益气力”。
3.川芎引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寒痹筋孪。《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壮筋骨,调众脉”。
4.桂枝温经通脉,主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痛,痰饮、微瘕。
①《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湿;②《本草经疏》实表去邪,风痹骨节挛痛;③《药品化义》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
④《本草备要》温筋通脉,发汗解肌;⑤《本草再新》温中行血,消肿利湿,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5.防风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
《本经》主骨节疼痹,烦满。
《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通利五脏关脉。
<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盗汗......”6.当归“《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微癖”。
7.黄芪《中药辞典》强心,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利尿,消炎,抗菌。
《日华子本草》“黄芪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微癖”。
8.鸡血藤功用活血、舒筋。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
①《纲目拾遗》“活血,暖腰膝,已风瘫”。
②《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
③《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之一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
9.苡仁功用主治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本经》“全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10.秦艽功用主治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骨蒸潮热。
①《本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
②《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导挛急”。
11.木瓜去湿舒筋。
《别录》“主湿痹邪气,转筋不止”。
《本草拾遗》“下冷气,强筋骨”。
12.制川乌功用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阴疽肿毒。
《珍珠囊》“去寒湿风痹、血痹”。
13.菖蒲根理气、活血、散风去湿。风寒痹。
《别录》四肢湿痹,不得屈伸,身热不解,可作浴汤。
《药性论》“治风湿顽痹”。
14.白花蛇功用主治“去风湿,透筋骨,定惊搐。治风湿瘫痪,骨节疼痛”。
《开宝本草》“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骨节疼痛”。
《玉楸药解》“通关透节,泄湿驱风”。
15.天门冬《本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中药大辞典》上记载体外试验,天门冬对白细胞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白细胞的呼吸。
16.苏木“行血,破瘀,消肿,止痛。”因此,上述的组分中,桂枝、防风、羌活、独活四者结合,能温阳通脉、祛风散寒;当归、川芎、虎杖、鸡血藤、黄芪和苏木六味药结合,可活血通络,益气和营;苍术、苡仁、木瓜、制川乌、菖蒲根、秦艽六味药结合,具有消炎止痛、除痹祛湿的功效;而白花蛇则具有搜劓络阻之风,几者组配,对治疗风湿关节炎具有很好的疗效。
本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桂枝、防风、独活和鸡血藤分为一组用白酒浸泡7天左右;(2)将羌活、天门冬、当归、黄芪、苏木、川芎和虎杖归为一组用白酒浸泡7天左右,然后加醋,调PH6-6.5,再浸泡7天左右;(3)将菖蒲根、苡仁、制川乌、木瓜、秦艽和苍术用白酒浸泡,第一次需加温至50度左右,之后在常温下浸泡20天左右;(4)将白花蛇用白酒浸泡,每天加温一次,温度约为50-60度,共浸泡12天左右;(5)将上述浸泡好的酒液过滤,得清酒,再加入松香、樟脑、冰片和薄荷适量,得外用擦拭剂。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1)所选用的药物组方独特,直接针对风湿关节炎的病症,标本兼治。(2)直接制成外用药,局部透皮给药,使有效血药浓度高,给药途径最短,对肌体的其它部位副作用小、安全,见效快以下是将本药物组合物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疾病中的临床总结1.治疗方法本品为外用制剂,每隔日一次,用棉签浸上药液,涂擦患处,并用聚乙烯膜片敷贴,5-7日为一疗程。
2.疗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为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停药或受寒后又有不适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日渐好转,但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者为显效;连续3个疗程临床上功能表现无变化,则为无效。
3.治疗结果本组245例,男117例,女128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在68岁,平均58岁,其中39岁以下6例,40-49岁112例,50-59岁93例,60岁以上34例,属手关节病变186例,膝关节病变28例,腰膝复合病变31例。全部患者在临床上均有红肿、疼痛表现。
4.治疗结果治愈169人,占69%,显效45人,占18.4%,有效29人,占11.8%,无效2人,占0.8%,总有效率99.2%。
5.典型病例***,男,51岁,工人。于2000年5月18日就治。
主诉左膝关节胀麻痛,行走不便已3年多,缘于3年前上班不慎跌倒,将左膝关节挫伤,经区医院三穿刺抽液,但肿胀反复往来,后来在不同医院分别治疗,当时有效,愈月后膝关节由天气变化复发至肿胀疼痛不止,于2000年5月17日经市九院(查)左膝关节肿胀,皮色明亮,皮肤微热,有波动感,浮髌试验(+),穿刺抽出物为淡红色渗出物。左膝关节正位片未见骨折,诊断左膝关节外伤性渗出性滑漠炎。中医学认为属损伤性寒湿痹阻。于2000年5月18日开始用BCSWS-BA型外用关节痹络通,七天,每天外用擦患处,一次病愈,自今年2001年10月份随访17个月未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例1.选用以下份分量的药物组分(克)当归10g,川芎12g,苍术10g,苡仁8g,木瓜16g,桂枝15g,秦艽15g,苏木8g、独香12g,制川乌10g,白花蛇3条,虎杖8g,菖蒲根20g,天门冬15g、鸡血滕20g,羌活10g,防风10g,松香4g,樟脑2g,冰片2g,黄芪20g,60度高梁酒500ml。
将上述药物按以下方法制备(1)将桂枝、防风、独活和鸡血藤分为一组用白酒浸泡7天左右;(2)将羌活、天门冬、当归、黄芪、苏木、川芎和虎杖归为一组用白酒浸泡7天左右,然后加醋,调PH6-6.5,再浸泡7天左右;(3)将菖蒲根、苡仁、制川乌、木瓜、秦艽和苍术用白酒浸泡,第一次需加温至50度左右,之后在常温下浸泡20天左右;(4)将白花蛇用白酒浸泡,每天加温一次,温度约为50-60度,共浸泡12天左右;(5)将上述浸泡好的酒液过滤,得清酒,再加入松香、樟脑、冰片和薄荷适量,得外用擦拭剂。
实例2.选用以下份分量的药物组分(克)当归12g,川芎14g,苍术12g,苡仁10g,木瓜18g,桂枝16g,秦艽15g,苏木9g、独香14g,制川乌12g,白花蛇3条,虎杖8g,菖蒲根20g,天门冬16g、鸡血藤20g,羌活10g,防风10g,松香4g,樟脑3g,冰片2g,黄芪22g,60度高梁酒500ml。
制备方法同实例1。
实例3.选用以下份分量的药物组分(克)当归14g,川芎15g,苍术12g,苡仁10g,木瓜18g,桂枝18g,秦艽15g,苏木10g、独香15g,制川乌12g,白花蛇3条,虎杖10g,菖蒲根20g,天门冬16g、鸡血藤22g,羌活12g,防风12g,松香5g,樟脑4g,冰片2g,60度高梁酒500ml。
制备方法同实例1。
实例4.选用以下份分量的药物组分(克)当归12g,川芎15g,苍术15g,苡仁8g,桂枝168g,秦艽20g,苏木20g、独香15g,制川乌14g,虎210g,菖蒲根20g,、鸡血藤20g,羌活12g,防风15g,松香5g,樟脑3g,冰片4g,黄芪24g,60度高梁酒500ml。
制备方法同实例1。
实例5.选用以下份分量的药物组分(克)当归15g,川芎15g,苍术10g,苡仁12g,桂枝18g,苏木10g、黄芪25g 独香18g,制川乌12g,虎杖15g,菖蒲根22g,天门冬20g、苏本10g,鸡血藤22g,羌活15g,防风14g,松香4g,60度高梁酒500ml。
制备方法同实例1。
权利要求
1.关节痹络通外用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方当归、川芎、苍术、苡仁、木瓜、桂枝、独活、制川乌、白花蛇、虎杖、菖蒲根、鸡血藤、羌活、防风和高粱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痹络通外用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松香、天门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节痹络通外用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组方的配比关系为(重量)当归10-15、川芎12-18、苍术10-15、苡仁8-12、木瓜16-20、桂枝15-25、独活12-18、制川乌10-15、白花蛇3-5条、虎杖8-15、菖蒲根20-25、鸡血藤20-25、羌活10-15、防风10-15、松香4-6、天门冬15-25,高粱酒按1∶5左右的量加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节痹络通外用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可加入秦艽15-25,苏木8-12,黄芪20-25,以及樟脑2-3、冰片2-4、薄荷1-2。
5.制备如权利要求1-3之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其步骤是(1)将桂枝、防风、独活和鸡血藤分为一组用白酒浸泡7天左右;(2)将羌活、天门冬、当归、黄芪、苏木、川芎和虎杖归为一组用白酒浸泡7天左右,然后加醋,调PH6-6.5,再浸泡7天左右;(3)将菖蒲根、苡仁、制川乌、木瓜、秦艽和苍术用白酒浸泡,第一次需加温至50度左右,之后在常温下浸泡20天左右;(4)将白花蛇用白酒浸泡,每天加温一次,温度约为50-60度,共浸泡12天左右;(5)将上述浸泡好的酒液过滤,得清酒,再加入松香、樟脑、冰片和薄荷适量,得外用擦拭剂。
全文摘要
关节痹络通外用药组合物,主要包括当归、川芎、苍术、苡仁、木瓜、桂枝、独活、制川乌、白花蛇、虎杖、菖蒲根、鸡血藤、羌活、防风、松香、天门冬、秦艽、苏木和黄芪,其制备方法是用高粱酒分组浸泡一定时间,取清液即为本外用药。其优点是配方独特,采取透皮给药方式,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29/00GK1385182SQ0113374
公开日2002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4日
发明者陈明杰, 何顺清 申请人:重庆市北碚区本草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