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激光治疗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944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弱激光治疗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弱激光内照射用治疗头,属医疗卫生技术领域。
弱激光照射血液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心、脑血管病上取得了显著疗效。目前,弱激光治疗仪所用激光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He--Ne激光器,另一种是半导体激光器。后者效率高、体积小,使用电压低,应用日益普遍。弱激光内照射用治疗头是弱激光治疗仪的激光输出装置,用于安装激光针,并经激光针耦合而将激光引入血管中照射血液。激光器一般安装在激光仪内,弱激光治疗仪与激光头之间一般用光缆连接。中国专利ZL95221591.8公开一种弱激光输出头结构。其主要特征是将半导体激光器安装在激光头中,用电缆传送电能,代替光缆传输光能,解决了光缆易损问题。但实践发现两个问题1.该专利采用直接耦合方式,使激光针中的光纤直接接受激光管输出的光束。该力式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由于半导体激光管是固定安装在激光头中,即激光输出窗口相对于激光头位置是不变的,而激光针连接头制造有误差,造成接受光束的激光针的光纤端面的位置相对于激光输出窗口变动较大,而半导体激光管输出的发散角也较大,所以激光器的耦合效率不稳定。2.半导体激光管承受过电压能力很低,易因静电而损坏。在该专利结构中,为保证散热能力及使用强度,激光管的外壳直接与金属结构零件接触。在干燥季节使用时,人手易产生静电,当接触激光头外壳时,极易造成激光管击穿损坏。
为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的半导体激光头结构,能够较好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弱激光治疗头由前套、定位套、激光管、抗静电电容、弹簧衬套、弹簧、后套、电缆、绝缘外套组成,其特征在于将激光管安装在弹簧衬套、弹簧组成的弹性支撑结构中,即将原专利文献中将激光管固定安装在激光头中,改为安装在弹性支撑结构中,使其能随激光针安装到激光头中时的轴向位置变化而移动,补偿因激光针连接尺寸变化引起的轴向位置变化。自动保证了激光针中的光纤后端面与半导体激光管输出窗口间的相对位置,从而稳定了耦合效率,提高激光输出的稳定性。
为提高激光管的抗静电能力,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两个措施一是在金属外套上包覆一层绝缘材料,隔离了操作员所带静电向激光头转移,保证激光管不被静电击穿。具体地说,绝缘外套是用热缩管套于激光头外圆上,并加热使其收缩而形成。虽然此绝缘层会影响激光头的散热,但由于激光管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较低,因而不会影响激光管的正常工作。
其二吸收静电感应电荷在紧靠激光器两端并联一电容,可进一步抑制静电感应电压,保护激光器不受到损害。具体地说,是将电容直接焊接在激光管中的激光器的两个引出线间的内侧,并使其与激光头结构零件绝缘,完善对激光器的进一步保护。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较好地解决了从前专利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激光针的输出功率和稳定性,解决了激光器静电损坏问题。显著延长了半导体激光器的使用寿命。
衬图说明如下


图1弱激光治疗头的结构图;图2前套结构图图3激光器定位套结构图图4弹簧衬套结构图图5弹簧外形图图6后套结构图图7激光器两引线间加焊电容示意图图号说明1.前套11.前锥孔 12.定位孔 13.连接螺纹14.后端面 15.外表面16.内定位端面2.定位套21.外滑动面 22.后端面23.内定位孔24.过孔 25.前端面3.激光管31.底座 32.保护帽33.前端面34.激光窗口 35.底座前端面36.底座后端面37.临视器电极 38.共用正电极39.激光器电极4.抗静电电容5.弹簧衬套51.前台阶 52.弹簧定位面53.电缆过孔54.内端面 55.前端面
4.输液套41.与针座配合孔 42.通液孔 43.与针管配合孔6.弹簧 61.前端面 62.后端面7.后套 71.外园柱面72.连接螺纹 73.过孔74.电缆定位孔 75.定位端面8.电缆9.绝缘外套下面结合实例及图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弱激光治疗头”结构示意图。弱激光治疗头由前套1、定位套2、激光管3、抗静电电容4、弹簧衬套5、弹簧6、后套7、电缆8、绝缘外套9等组成。激光管3保护帽32外圆面与定位套2的定位孔23紧密配合,定位套2的后端面22与激光管3的底座前端面35压紧,定位套2的外滑动面21与前套1的定位孔12作滑动配合。电容4焊接于激光管3中的激光器的两个引线38、39间,这样可起到最佳的防护作用。弹簧衬套5装在激光管3后部,弹簧6套在弹簧定位面52上,弹簧6的前端面61抵住弹簧衬套5的台阶后端面54,前端面55与激光管3的后端面36紧密接触。当后套7的外螺纹72与前套1内螺纹13旋紧时,弹簧6的后端面62与后套7的前端面76接触而使弹簧6压缩,推动弹簧衬套5、激光管3、定位套2沿前套1的定位孔12向前滑动,直至定位套2的前端面25与定位孔12的内定位端面16接触。当装入激光针,其定位锥面与前套1的内锥面11紧密接触,并靠锥面磨擦锁紧,如
图1中虚线所示,其后端面穿过定位套2的过孔24将抵住激光管3的前端面33,并向后推动激光管3,带动弹簧衬套5后移,同时压缩弹簧6。当激光针定位锥面有误差时,其尾部进入前套1的深度将发生变化,由于弹簧6的作用,总能使激光管3的前端面33与激光针后端面接触,稳定了激光针尾部光纤的受光面与激光管3的激光窗口34的相对位置,加上激光定位套2的作用,激光管的中心位置总能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稳定的耦合效率,即稳定了输出功率,解决了原专利激光针输出功率变化大的问题。
电缆由后套7后定位孔74中穿入,经弹簧衬套5中心孔53与激光管3的引线37、38、39焊接。并用合适的塑料套管使激光器引线保持与弹簧衬套5内孔53隔离。
半导体激光管使用中的最大问题是过电压引起的损坏。在干燥季节,操作人员容易带有很高的静电压,当触摸原专利的激光头金属外套时,即将静电引入到激光管上,因而会造成激光器过压损坏。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两个措施,来解决激光管使用中静电压引起的损坏问题其一是隔离静电压即在激光头装配完成后,选择内径合适的热缩管(绝缘套9)套于激光头外圆上,长度较激光头更长些,并使前端对齐,加热热缩管使其收缩而与激光头贴紧,即在激光头外表面形成绝缘防护层(参见
图1)。由于热缩管有很高的耐压特性,能很好的隔绝使用中的静电影响。即当带静电的操作人员用手接触激光头外表绝缘防护套9时,这很高的静电压就会被绝缘套9隔离,而不会经外套1或7加到激光管3上,从而保护激光管3。虽然此绝缘层会影响激光头的散热,但由于激光器3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较低,而激光头结构设计时已保证了足够大的热容及散热面积,加之绝缘套9厚度较薄,因而不会影响激光器的正常工作。
其二是吸收感应电压在采用上述静电隔离措施以后虽然避免了静电直接损害坏激光管,但是仍有感应电压产生,此感应电压经外套1加到激光管3上,这种感应电压有时也会损伤激光管。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激光器两端并连电容吸收感应电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防止静电对激光管的损害。抗感应电压电容4是采用合适规格的小型表面安装电容器,并直接焊接到激光管3中的激光器的两条引线38、39的内侧上,如图7所示。该方式虽然焊接操作较为困难,但采用将电容直接焊接到激光器的引线上可以显著提高电容对激光器的保护作用;而将电容焊接到激光器引线的内侧能明显减少所占用空间位置,这有利于结构的小型化。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较好地解决了前述专利中激光针耦合效率低而不稳,激光管易于产生静电损坏的问题。提高了激光仪整机的使用性能,且结构较简洁、成本低,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弱激光治疗头,由前套、定位套、激光管、电容、弹簧衬套、弹簧、后套、绝缘外套组成,其特征在于激光管安装在弹簧衬套、弹簧组成的弹性支撑结构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弱激光治疗头,其特征在于绝缘外套是用热缩管套于激光头外圆上,并加热使其收缩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弱激光治疗头,其特征在于电容是直接焊接在激光管中的激光器的两个引出线间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弱激光治疗头,其特征在于电容是焊接在激光管中的激光器的两个引出线间的内侧。
专利摘要一种弱激光治疗头由前套、定位套、激光管、抗静电电容、弹簧衬套、弹簧、后套、电缆、绝缘外套组成,其特征在于将激光管安装在弹簧衬套、弹簧组成的弹性支撑结构中,补偿因激光针连接尺寸变化引起的轴向位置变化。从而稳定了耦合效率,提高激光输出的稳定性。为提高激光管的抗静电能力,在金属外套上包覆一层绝缘材料,隔离操作员所带静电作用于激光管。在激光器两端并联一电容,并将电容直接焊接在激光管中的激光器的两个引出线间的内侧,完善对激光器的进一步保护。
文档编号A61N5/067GK2520891SQ0127018
公开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8日
发明者王希平 申请人:王希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