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箱及冷藏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569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贮藏箱及冷藏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杀灭贮藏室内的冷气中的浮游细菌的杀菌机构的冷藏箱及贮藏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冷藏箱公开于特开平8-145545号公报中。根据该公报,利用具有设于冷藏箱内、吸引电荷的对向电极的离子产生装置,向电极上外加负的直流高电压,产生负离子。将负例子送出到贮藏室内,抑制贮藏室内的浮游细菌的繁殖,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上述现有技术的冷藏箱,在离子产生装置中设置有与针状电极对向的对向电极。在针状电极与对向电解之间的狭窄的区域内,将从针状电极放出的离子吸引到对向电极。从而,为了将抑制细菌必要的所需量的离子送到室内,需要送风力强的大型的鼓风机。因此,存在着由于对向电极及大型的鼓风机引起的离子产生装置复杂化及大型化的问题。
此外,当为了选择性地产生大量的负离子而使针状电极带负电压时,电路中带有正电荷。因此,由于带电,会引起电路的不当以及因为带正电荷会使负离子的产生量降低。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为了将正电荷放掉,必须直接与地连接进行接地,在家用冷藏箱中,由于建筑等原因,很难所有的家庭都能与地连接接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高效率地杀灭浮游细菌的贮藏箱及冷藏箱。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与地连接接地,在家庭内可以简单地设置,并且不使装置复杂化,简单地使离子与浮游细菌接触,可以提高杀菌效率的贮藏箱及冷藏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贮藏箱及冷藏箱具有通过外加高电压而产生H+(H2O)n等正离子和O2-(H2O)m等负离子的电极,从前述电极向空气流通的空气流动路径中放出正离子和负离子。在前述空气流动路径中包括贮藏室及设置在贮藏室背后的通道。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不具有对向电极的电极上外加高电压而产生H+(H2O)n等正离子和O2-(H2O)m等负离子,在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路径上放出正离子和负离子。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不接地的离子产生装置,向该离子产生装置的电极上外加高电压而产生H+(H2O)n等正离子和O2-(H2O)m等负离子,在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路径上放出正离子和负离子。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无接地电极的离子产生装置,向该离子产生装置的电极上外加高电压而产生H+(H2O)n等正离子和O2-(H2O)m等负离子。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前述空气流动路径包含前述贮藏室的至少其中之一,将正离子和负离子放出到前述贮藏室内。
此外,本实用新型利用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生成的活性物质杀灭前述空气流动路径中的浮游细菌。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在所述贮藏室的至少一个中设置引导空气的通道,并且在该通道内配置前述电极。
此外,本实用新型是前述电极由平板构成,并且在其一部分上突出设置针状突起。针状突起可以是多个,将各个针状突起沿不同的方向配置则更好。
此外,本实用新型将比正离子更多的负离子放出到前述空气流动路径中。
此外,本实用新型将交流电压外加到前述电极上,交替地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优选地,交流电压的峰值电压的绝对值在1.8kV以上,更优选地,电压幅度在3.6kVp-p至5kVp-p之间。此外,交流电压的连续外加时间比灭菌率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短。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前述电极,在一个电极上外加正电压,在另外的电极上外加负电压。
此外,本实用新型沿冷气流的逆行方向、顺行方向或者垂直方向放出正离子和负离子。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空气通路内配置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离子产生装置的至少电极以及分解或吸附有臭味的物质或臭氧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附着装置。更优选地,将附着装置设置在电极的有效放电区域内。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并设置与向前述至少一个贮藏室内的空气流通动作的控制同步地控制离子的产生的控制机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设置与向前述至少一个贮藏室的空气的流通动作的通、断同步地使离子的产生通、断的控制机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并具有冷却前述至少一个贮藏室的冷却机构,设置与前述贮藏室的冷却动作同步地控制离子的产生的控制机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在前述至少一个贮藏室上设置温度检测机构,设置根据该温度检测机构的温度检测控制离子的产生的控制机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与控制空气流的挡板的开闭同步地控制离子的产生的控制机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根据对控制空气流的挡板的开闭检测控制离子的产生的控制机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并具有冷却前述至少一个贮藏室的冷却机构,设置与构成该冷却机构的一部分的压缩机的驱动同步地控制离子的产生的控制机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以及冷却前述至少一个贮藏室的冷却机构,设置根据构成前述冷却机构的一部分的压缩机的驱动时间、驱动次数或运转率控制离子的产生的控制机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设置根据开闭前述至少一个贮藏室的至少一个门的打开或关闭动作的检测结果控制离子的产生的控制机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设置当开闭前述至少一个贮藏室的至少一个门的打开时间经过了规定的时间时,控制离子的产生的控制机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根据外部气体的温度控制离子的产生的控制机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冷却该至少一个贮藏室的冷却机构,以及检测由该冷却机构冷却的贮藏室内的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在该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来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时,与冷却前述贮藏室的冷却动作同步地向离子产生装置外加电压,使之产生正离子及负离子。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侧视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冷藏室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离子产生室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离子产生室的背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除臭装置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门开闭检测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离子产生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离子停止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防止结露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防止结露处理的另外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侧视剖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离子产生室的侧视剖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离子产生室的背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离子产生室的背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侧视剖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食品容纳箱的侧视剖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干燥机的侧视剖面图。
图20是表示装载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六种实施方式上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其他形状的电极部的简图。
图21是表示装载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六种实施方式上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其他形状的电极部的简图。
图22是表示装载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六种实施方式上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其他形状的电极部的简图。
图23是表示装载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六种实施方式上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其他形状的电极部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一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侧视剖面图。冷藏箱主体1从上方起,设置冷藏室2,冷冻室3,蔬菜室4,这些冷藏室2,冷冻室3,蔬菜室4由间隔部6a、6b隔开。在冷藏室2的下部设置隔离室5,容纳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盒7。此外,在冷藏室2中设置载置食品等的载置隔板8a~8d。由载置隔板8d形成隔离室5的顶板。
冷藏室2可以利用在前面枢转支承的冷藏室门19开闭。在冷藏室门19的背面一侧设置门贮藏盒21a~21d。冷冻室3可由拉出式的冷冻室门22开闭。冷冻盒23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拉出式冷冻室门22上,与冷冻室门22成一整体地被拉出。配置在冷冻盒23上方的冷冻盒24可与冷冻室门22独立地拉出地设置。
蔬菜室4可由拉出式的蔬菜室门25开闭。蔬菜盒26安装在蔬菜室门25上,与蔬菜室门25一体地拉出。在蔬菜盒26的上部配置有杂物盒27。蔬菜盒26的上面由蔬菜盒盖28覆盖,将蔬菜盒26和杂物盒27保持在规定的湿度。
在冷冻室3的后方设置冷气通路38,在冷气通路38内配置由压缩机46驱动而生成冷气的冷却器29。在冷却器29的下方配置进行冷却器29的除霜的加热器33。由加热器33的除霜产生的除霜水通过排泄管37回收到蒸发皿39内。
在冷却器29的上方配置将冷气送往冷藏室2,冷冻室3,蔬菜室4及隔离室5的鼓风机30。在鼓风机30的排出一侧设置压力室32,从设置在与压力室32连通的通道31上的排出口31a、31b、31c将冷气排出到冷冻室3内。然后,冷冻室3内的冷气经由冷气返回口35返回到冷气通路38内的冷却器29中。
此外,冷气分配室17经由挡板17a与压力室32连通。冷气分配室17与配置在冷藏室2的后方的冷气通路41连通。冷气通路41由前面侧具有隔热材料42及通路罩43的通路组件40构成。此外,47是用于冷藏箱的运转及装置的动作等所必须的控制等的电路组件,电路组件47由电气装置盖47a覆盖。
图2表示冷藏室2的正视图。冷气通路41由配置在冷藏室2的大致中央的上升通路41a与设置在上升通路41a外侧上的下降通路41b构成。上升通路41a和下降通路41b在上端连通。被导入到冷气通路41中的冷气从排出口14排出到隔离室5内。
另一方面,剩余的冷气在上升通路41a中上升,通过下降通路41b从排出口15向冷藏室2内排出冷气。在从正面观察时,冷藏室2的图中右下部上设置具有栅格状的多个孔的冷气返回口10,冷藏室2内的冷气流入。
在图1中,在冷气返回口10的后方设置通过电晕放电产生离子(杀菌用物质)的离子产生室45。在离子产生室45的下方,与之连通地设置用隔热材料16a覆盖周围的冷气通路16。此外,在该图中,为了方便起见,将离子产生室45和冷气通路38表示在同一个平面内,实际上,冷气通路16和冷气通路38是并列设置的,冷气通路16和离子产生室45大致配置在同一个平面内。
冷气通路16的下端的排出口13面对蔬菜室4的内部配置,通过冷气通路16的冷气排出到蔬菜室4内。然后,蔬菜室4内的冷气经由冷气返回口34被导入冷气通路38内的冷却器29中。
图3,图4是表示离子产生室45的侧视剖面图和背面图。在离子产生室45内,设置具有针状电极11a的离子产生装置11(杀菌部)。针状电极11a突出地设置在平板状的平面部11b上,经由用绝缘覆膜覆盖的引线部11d连接到电源部11e上。引线部11d被支承在与形成冷气返回口10的栅格10b整体成形的树脂制的支承部10a上。
平面部11b相对于垂直面平行配置,在不进行电晕放电时,抑制尘埃向由针状电极11a及平面部11b构成的电极部11c上堆积。此外,平面部11b与形成冷气返回口10的栅格10b大致平行。因此,从作为开口部的冷气返回口10到多个针状电极11a的距离可以分别制成相同的距离。从而,不需要无用的空间即可以确保对触电的安全性。
当从电源部11e经由引线部11d向针状电极11a上外加高电压时,电场集中到针状电极11a的前端,从冷气返回口10取入的冷气在电极的前端局部地破坏绝缘产生电晕发电。为了抑制放电效率的降低并且容易进行配线,引线部11d的长度在200mm以下。当引线部11d的长度在100mm以下时,可以进一步抑制放电效率的降低。进而,当所述长度在50mm以下时,放电效率基本上不降低,并且能够和电极连接,所以是更优选地。
利用电晕放电在外加电压为正电压时,主要生成由H+(H2O)n构成的正离子,在外加负电压时,主要生成由O2-(H2O)m构成的负离子。H+(H2O)n及O2-(H2O)m凝聚在微生物的表面上,包围空气中的微生物等浮游细菌。然后,如公式(1)~(3)所示,通过碰撞,在微生物等的表面上生成作为活性物质的[·OH](羟基)和H2O2(过氧化氢),进行浮游细菌的杀菌。
…(1)…(2)…(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以利用正离子和负离子杀灭冷气内的浮游细菌,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抑制贮藏物的损伤。此外,由于不设置与针状电极11a对向的对向电极以及捕集正离子的捕集电极,所以,不像现有技术那样由于电位差将离子吸引到这些电极上,也不会在针状电极与对向电极之间的狭窄的区域内产生离子。
因此,即使没有强的送风,通过在冷气通路内将离子扩散,也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捕捉冷气内的浮游细菌进行杀菌。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杀菌能力。进而,由于可以简化离子产生装置11,所以,可以将离子产生装置11小型化。
此外,由于在针状电极11a上外加正电压和负电压,所以即使没有接地电位,电路也不会带电。因此,不必与地连接接地,在家庭内容易设置冷藏箱1。从而,可以进一步简化离子产生装置11使之小型化。
根据上述公式(1)~(3),为了生成活性物质,需要等量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由于正离子单独与食品等接触具有使细胞老化的作用,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令正离子的产生量小于负离子的产生量。借此,正离子和负离子在微生物的表面上凝聚,形成活性物质,杀灭浮游细菌,并且利用剩余的负离子防止浮游细菌的繁殖,防止浮游细菌流入蔬菜室。
这时,当正离子的产生量少于负离子的产生量的3%时,[·OH]的生成量变少,导致杀菌力降低。因此,令正离子的产生量在负离子的产生量的3%以上。此外,通过令负离子的产生量在每1cm3为5000个以上,可以获得足够的杀菌能力。
各个离子的产生量可以通过改变正电压和负电压的外加时间变化。此外,通过进行改变外加电压的通、断时间的占空比控制,也可以控制离子的产生量。
此外,由于利用电晕放电与离子同时产生的臭氧具有氧化能力,所以,当其流入冷藏室2和蔬菜室4中时,在高浓度下会将食品氧化使之恶化。因此,降低外加到针状电极11a上的电压(例如,+1.8kV~-1.8kV的交流电压),将由电晕放电产生的臭氧控制在极微量。此外,在进行占空比控制时,以短的时间间隔重复进行外加电压的通断,可以抑制臭氧的产生,因此是优选地。
针状电极11a配置在连通冷藏室2的冷气通路(离子产生室45)内。借此,利用流入冷气返回口10的冷气抑制臭氧流向冷藏室2,如后面所述,通过在冷气通路内除去臭氧可以防止食品的氧化。
此外,通过从冷气返回口10朝向后方、例如设置40mm以上的间隔将针状电极11a配置在冷气通路内,不必为了确保安全性而将针状电极11a用绝缘盒覆盖,可以廉价地构成离子产生装置11。并且,通过流入冷气返回口10的冷气抑制在产生离子时产生的臭氧流向冷藏室2,通过如后面所述,除去冷气通路内的臭氧,可以防止食品的氧化。
针状电极11a可以由同电位的多个针状导体构成。这时,由于离子大多从针状导体的尖端在延长线上放出,所以,通过以不同的方向配置多个导体,可将离子在针状电极11a的周围的很宽的范围放出,可以提高杀菌能力。而且,放出的离子之后进一步向周围分散。
此外,当支承部10a与电极部11c之间的距离L变窄,在支承部10a上结露等时,有可能在支承部10a上加上高压。因此,通过使距离L在3.5mm以上(例如5mm),更优选地在10mm以上而分离支承部10a和针状电极11a,可靠地将支承部10a绝缘。此外,通过电晕放电可以展宽离子的放出区域,可提高杀菌能力。此外,优选地,支承部10a用绝缘材料形成。
当利用一个针状电极11a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时,在电极附近,一部分正负离子相互抵消,实质上离子产生量很低。因此,当设置两个针状电极11a,利用不同的电极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时,可以使实质上的离子产生量增加。此外,借此,可以容易改变各种离子的产生量。
两个电极通过使电路结构、外加电压、电极形状、电极材料等不同,可以很容易地改变离子产生的平衡状态。进而,当将两个电极至少离开10mm以上(优选地在30mm以上)地配置时,几乎不产生来自各个电极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相互抵消,可以有效地将离子用于杀菌。
在针状电极11a的下方(风的下侧)配置除去有臭气的物质的除臭装置12。除臭装置12如图5所示,在形成波纹蜂窝状的物质上涂敷低温除臭触媒及吸附剂。也可以用载置低温除臭触媒剂及吸附剂的过滤器及无纺布等构成除臭装置12,但当形成蜂窝状时,可以减少压力损失,因此是优选的。
此外,利用低温除臭触媒及吸附剂将浮游细菌捕捉到除臭装置12上。从而,当除臭装置12与离子产生装置11接近时,可以大量地杀死被除臭装置12捕捉的浮游细菌,可以提高杀菌效果。这时,优选地,确保电晕放电的针状电极11a与除臭装置12的表面的距离至少在10mm以上。
即,当针状电极11a与除臭装置12的表面的距离过分接近时,除臭装置12起着对向电极的作用,电场变强。因此,即使在低的外加电压(例如,+1.8kV至-1.8kV(3.6kVp-p)的约90kHz的交流电压)下,变成与放电输出增加时同等的状态,会由电晕放电引起除臭装置12的显著恶化。从而,当使该距离在10mm以上时,可以防止除臭装置12的恶化。此外,当除臭装置12含有大量的碳及金属成分(例如,活性碳粒,碳纤维,白金粉末,镍等)时,恶化更加显著。
从针状电极11a进行的放电是以其尖端为中心,主要在前方立体角2πsr的范围内进行,形成半球状的放电有效区域。例如,在上述外加电压(3.6kVp-p)下,可以获得半径100mm的放电有效区域(在无风状态下1cm310万个以上的负离子)。
因此,当将除臭装置12配置在放电有效区域内时,可以获得除臭装置12的有效的杀菌作用,提高杀菌效率。从而,可以抑制外加电压,减少臭氧的产生量。
利用只有一个针状电极11a的离子产生装置,预定冷气循环的总容量为400L的冷藏箱,送出离子的实验结果如下。这里,灭菌率为离子送出后单位体积的浮游细菌的量与送出离子前的单位体积的浮游细菌的量之比。

在实验No.1中,灭菌率为25%,官能试验的结果中,基本上感觉不到实验后的臭氧的臭味。从而,如果外加电压的绝对值为1.8kV以上的交流电压的话,获得具有一定程度的杀菌效果、没有不快的感觉的冷藏箱。此外,对于杀菌有效的电晕放电,外加电压的峰值的绝对值必须在1.8kV的交流电压以上。
在实验No.2中,灭菌率为80%。此外,臭氧的产生量约为0.15mg,官能试验的结果中,处于在打开门时使用者感觉不到臭氧的臭味的程度。从而,当外加电压的峰值的绝对值为2.5kV的交流电压时,可以获得在一般家庭的通常使用当中,具有充分的杀菌效果,不快感少的冷藏箱。
此外,当外加时间超过45分钟时,灭菌率慢慢地变成平衡状态,只有臭氧产生量增加,杀菌效率变差。因此,优选地,一次外加电压的时间在45分钟以下。从而,当向针状电极11a上在10分钟~45分钟的范围内外加3.6kVp-p~5kVp-p的外加电压进行杀菌时,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可以获得具有所需的杀菌效果并且由臭氧引起的不快感小的冷藏箱。
正离子和负离子的产生量的调整也可以通过外加的正电压和负电压的绝对值的调整来进行。因此,在3.6kVp-p~5kVp-p的范围内,在具有1.8kV以上的峰值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正电压和负电压的绝对值,可以分别调整各种离子。
此外,如前面的图4所示,通过制成由三个针状电极11a构成的电极形状,即使在低的外加电压下,也可以保持或者增加离子产生量,可以进一步提高杀菌效果,减少臭氧。即,在各个针状电极11a上,在15分钟~20分钟的范围内外加3.6kVp-p~5kVp-p的外加电压,与上面所述一样,将离子送到400L的贮藏室。借此,灭菌效率为50%,臭氧产生量约0.05mg。从而,获得在官能试验中打开门时使用者基本上感觉不到由臭氧的臭味引起的不快,杀菌效果高的冷藏箱。
此外,当离子产生装置11动作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再起动时,臭氧的残存量进一步减少。例如,将离子产生装置11驱动30分钟后,在挡板17a打开的状态下停止30分钟时,臭氧的残存量大致变为0%。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臭氧引起的不快感。
此外,当离子产生装置11与压缩机46的运转同步地动作时,在压缩机停止时,臭氧减少,可进一步减少不快感。这时,当使挡板17a的打开与离子产生装置11及鼓风机30的动作同步时,将离子送入到箱内,可以进一步提高杀菌效果。此外,离子产生装置11的驱动操作开关(图中未示出)例如设置在冷藏室门19的外表面部。借此,使用者可以在所需的时间驱动离子产生装置11进行杀菌。
为了提高灭菌率,可以增加电极部11c的数量。为此,在一般家庭用的冷藏箱中,由于为了确保各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和装置内的空间的限制,通常优选地设置1~3个形状为具有1~5条针状电极11a的电极部11c。
其次,低温除臭触媒由铜-锰系氧化物构成,氧化分解胺系及硫醇系挥发性物质,硫化氢等有臭味的物质。进而,铜-锰系氧化物还具有作为臭氧分解触媒的功能,可以分解臭氧。
因此,即使不另外设置专门的臭氧除去装置,也可以抑制臭氧的流出,与后面描述的离子产生装置的驱动控制一起,可以将冷藏室和蔬菜室的臭氧浓度降低到对人体无害的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此外,由于不设置臭氧除去装置,所以可以降低冷藏箱1的成本。同时,由于除臭装置12设置在离子产生装置11的周边,所以,可以迅速地分解所产生的臭氧,不容易影响其它构件及冷藏室2等。
此外,在利用加热除臭等其它方法获得除臭效果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除臭装置12上载置臭氧分解能力优异的臭氧分解触媒。作为装置臭氧分解触媒,例如,可以使用二氧化锰,白金粉末,二氧化铅,氧化铜(II),镍等。
为了吸附有臭味的物质,臭氧以及浮游细菌而载置吸附剂,例如,可以使用硅胶,活性碳,沸石,海泡石等。也可以另外设置粒状及粉状的吸附剂。此外,当可拆装地设置除臭装置12时,可以更换和清洗,可以保持冷藏箱内的清洁。
此外,当把除臭装置12设置在离子产生装置11的上风头时,由于离子不与低温除臭触媒及吸附剂接触,所以不丧失离子性,可以扩大离子的存在区域,提高杀菌能力。从而,可以根据需要配置除臭装置12。
在上述结构的冷藏箱中,用冷却器29冷却的冷气由鼓风机30通过冷气通路38送往压力室32。冷气由压力室32通过通道31从排出口31a、31b、31c排出到冷冻室3。借此,冷冻室3的内部被冷却,冷气从冷冻盒23,24的前方通过冷冻盒24的下方从冷气返回口35返回到冷却器29。
当利用设置在冷藏室2内的冷藏室用温度传感器48(参照图2)检测出冷藏室2的室内温度高于规定的温度时,冷气分配室17的挡板17a被打开。压力室32内的冷气通过冷气分配室17被导向冷气通路41。
通过冷气通路41的冷气的一部分从排出口14被送入隔离室5的盒7内,冷却盒7内的贮存物,从盒7的前上方与载置隔板8之间向冷藏室2流出。此外,从排出口14被送往盒7的冷气的量,以保持盒7内的温度低于冷藏室2的温度的方式,通过排出口14、15的开口面积等进行调整。
通过冷气通路41的其它冷气在上述通路41a内上升,在下降通路41b内下降,从排出口15排出到冷藏室2内。该冷气一面冷却载置于载置隔板8及门贮藏盒21a~21d内的贮藏物一面下降。然后,与从隔离室5流出的冷气一起通过盒7的底面与间隔部6a之间从冷气返回口10流入离子产生室45。
此外,也可以在冷气返回口10的前方,设置覆盖冷气返回口10在和7的下方开口的导向部。这样,可以防止从排出口14至冷气返回口10的短路,沿盒7的下方的左右方向从很宽的范围内吸引冷气,获得均匀的冷气流。因此,可提高冷藏箱2内的冷却效率。
流入离子产生室45内的冷气到达离子产生装置11的针状电极11a的周边。由针状电极11a电晕放电而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凝聚并包围在冷气内浮游的浮游细菌。同时,利用[·OH]及H2O2的活性物质进行浮游细菌的杀菌。然后,利用除臭装置12通过分解或吸附从隔离室5及冷藏室2的贮藏物产生的有臭气的物质及由电晕放电产生的极微量的臭氧。
在隔离室5及冷藏室2内循环的冷气通过冷气返回口10,并通过靠近冷气返回口10的针状电极11a的周边及除臭装置112。因此,可以将装入隔离室5内的鱼等强的臭味迅速地除臭,同时,也可以将室温较高的冷藏室2内的贮藏室2内的贮藏物发出的臭味在产生源附近高效率地除臭。从而,隔离室5及冷藏上2的臭味不容易转移到其它地方。
此外,也可以将除臭装置12配置在盒7与间隔壁6b之间。这样,需要专门的除臭氧装置,但可以扩大冷气的通过面积,可以提高除臭效果。
通过除臭装置12的冷气通过冷气通路16从排出口13被排出到蔬菜室4内。该冷气是从冷藏室2返回的冷气,但由于被离子产生装置11及除臭装置12除臭,所以,不会将臭味附着在蔬菜室4的贮藏物上。
同时,该冷气通过蔬菜室4内的蔬菜盒26的下方及前面,通过蔬菜盒盖28的上面,经由冷气返回口34流入冷气通路38。除霜用加热器33被载置了除臭触媒的触媒覆膜层覆盖,利用加热器33除去通过蔬菜室4内的冷气内的有臭味的物质,冷气返回冷却器29。
此外,也可以考虑将正离子和负离子直接送出到作为冷气流通路径的冷藏室2或蔬菜室4内,这样可以提高浮游细菌的杀菌效果。
图6是表示冷藏箱1的结构的框图。在电路组件47(参照图1)上,例如设置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部50。将冷藏室用温度传感器48(参照图2)、冷冻室用温度传感器49检测出来的冷藏室2及冷冻室3的温度输入到控制部50内。
冷藏室门开闭检测开关51,蔬菜室门开闭检测开关52,冷冻室门开闭检测开关53检测冷藏室门19,蔬菜室门25,冷冻室门22的开闭,将检测结果输入到控制部50。此外,利用挡板开闭检测开关54检测挡板17a的开闭,输入控制部50。
此外,在控制部50上连接有挡板17a,压缩机46,鼓风机30,离子产生装置11及照明灯55。根据输入到控制部50的信号,控制它们的驱动。
其次,根据冷藏室门19,蔬菜室门25,挡板17a的动作及压缩机46的运转状态等驱动离子产生装置11。图7是表示它们的动作的主程序及流程图。此外,图8表示一直监视冷藏室门19及蔬菜室门25的开闭的子程序的门开闭监视处理。
在图8中,在步骤#41,判断冷藏室门19及蔬菜室门25中的某一个是否打开,待机到打开。当冷藏室门19或蔬菜室门25打开时,关闭挡板17a,计时器TM3及离子产生装置11暂时停止。在步骤#42,判断冷藏室门19及蔬菜室门25是否关闭。
在未关闭的情况下,在步骤#43,判断冷藏室门19或蔬菜室门25打开后是否经过3秒钟。在未经过3秒钟的情况下,返回步骤#42,重复进行步骤#42,步骤#43。在比经过3秒钟快地关闭冷藏室门19及蔬菜室门25的场合,返回步骤#41,待机到冷藏室门19或蔬菜室门25打开。
在冷藏室门19或蔬菜室门25打开后经过了3秒钟的场合,转移到步骤#44。在步骤#44,将表示在冷藏室门19及蔬菜室门25关闭的期间、压缩机46、离子产生装置被驱动的次数的驱动次数Ncmp,Nion复位,冷藏室门19或蔬菜室门25的开闭次数Ndor递增。然后,在步骤#45,待机到冷藏室门19及蔬菜室门25被关闭,当关闭时,返回步骤#41,监视冷藏室门19及蔬菜室门25的打开。当冷藏室门19及蔬菜室门25被关闭时,挡板17a打开,离子产生装置11再次起动。此外,冷藏室门19及蔬菜室门25的开闭及经过3秒钟的判断是对各个门分别独立地进行的。
如后面所述,压缩机46的驱动次数Ncmp,在门开闭后压缩机46每被驱动一次进行递增(参照图7,步骤#17)。离子产生装置11的驱动次数Nion,在门开闭后离子产生装置11每被驱动一次进行递增(参照图10,步骤#73)。此外,对冷冻室门22等其它门的开闭动作,也可以加上上述流程图的判断。这在以下的流程图中也是一样的。
由于滞留在冷藏室2及蔬菜室4等各贮藏室内的臭氧增多时会有危险性,所以利用压缩机46的驱动次数Ncmp,离子产生装置11的驱动次数Nion及开闭次数Ndor的值,限制离子产生装置11的驱动。因此,当冷藏时门19或蔬菜室门25打开3秒钟以上时,判断为贮藏室内的空气的一部分与外部大气进行交换,同时贮藏室内的臭氧的一部分流出,将驱动次数Ncmp,Nion复位。借此,在各贮藏室内不会滞留大量的臭氧,可以减轻使用者的不快感。
其次,参照图7说明压缩机46等的驱动动作。当接通冷藏箱1的电源时,在步骤#11,将控制部50返回初始状态,将后面所述的变量及计时器初始化。在步骤#12,判断后面所述的计时器TM1是否经过了500小时。这里,由于未经过500小时,所以转移到步骤#13,根据冷藏室用温度传感器48的检测结果判断冷藏室2是否为比规定温度高的高温。
在冷藏室2处于比规定的温度高的温度的场合,在步骤#31打开挡板17a,在步骤#32利用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9检测冷冻室3的温度。在冷藏室2在规定的温度以下时,在步骤#14利用冷冻室用温度传感器49的检测结果判断冷冻室3是否处于比规定温度高的高温。
在冷冻室3处于比规定温度高的高温时,转移到步骤#15。在冷冻室3处于规定的温度之下时,返回步骤#12,进行步骤#12~#14并待机,直到冷藏室及冷冻室3中之一变成比规定温度高的温度为止。
在步骤#15,根据冷藏室2及冷冻室3的温度设定压缩机46的运转条件。例如,在冷藏室2及冷冻室3的温度在规定的设定温度以上时,压缩机以最大的输出运转。以步骤#16设定的运转条件驱动压缩机46,运转冷冻循环。在步骤#17,将离子产生装置驱动标志Fion复位。这时,为了存储在此之前一直停止的压缩机46的断开时间,将计时器TM2的值代入断开时间Toff,压缩机46的驱动次数Ncmp递增。
当在压缩机46的驱动中,离子产生装置11被驱动时,将1代入标志Fion。断开时间Toff被用于压缩机46的运转率E的运算,利用压缩机46的接通时间Ton及断开时间Toff,运转率E表示为Ton/(Ton+Toff)×100%。这里,由于在运转开始时,接通时间Ton尚未确定,所以不能进行运算。在步骤#18,计时器TM2重新启动,开始测量压缩机46的接通时间。
在步骤#19,调用图9的离子产生处理。在图9的步骤#51,判断离子产生装置驱动标志Fion是否为0,在是1时,返回图7的主程序。在步骤#52,判断允许离子送出的离子开关(图中未示出)是否被使用者设定为接通,在不允许时,不产生离子,返回主程序。在步骤#53,判断挡板17a是否打开,在关闭的场合,由于不能向冷藏室3及蔬菜室4送入冷气,不产生离子,返回主程序。
在步骤#54,判断压缩机46的驱动次数Ncmp是否为0或偶数。在驱动次数Ncmp为0的场合,意味着从冷藏室门19或蔬菜室门25被开闭之后,压缩机46还没有被驱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原则,在冷藏室门19或蔬菜室门25被开闭之后,每驱动两次压缩机46,产生离子。因此,当压缩机46的驱动次数Ncmp为偶数时,转移到步骤#55,为奇数时,返回主程序。借此,从冷藏室门19或蔬菜室门25被开闭之后,在保持关闭的状态不变的状态下,考虑到一旦将浮游细菌杀灭的话,以后的浮游细菌的产生量少,抑制由于产生需要量以上的离子引起的臭氧的产生。
此外,例如,如果使压缩机46每驱动三次产生离子,可以抑制臭氧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54压缩机46的驱动次数Ncmp为3的倍数时,转移到步骤#55即可。
在步骤#55判断冷藏室2或蔬菜室4被开闭之后,离子产生装置11的驱动次数Nion是否小于6。在驱动次数Nion为6时,判断为在保持关闭冷藏室2及蔬菜室4不变的状态下,离子产生装置11被驱动6次,滞留在冷藏室2及蔬菜室4中的臭氧量变大,不产生离子,返回主程序。此外,当在保持关闭冷藏室2及蔬菜室4不变的状态下,离子产生装置11的驱动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间时,不产生离子,返回主程序。进而,判断在冷藏室门19或蔬菜室门25被开闭之后,是否在规定的时间(例如3小时)没有进行过门的开闭,在经过规定的时间没有进行过门的开闭时,可以不产生离子,返回主程序。
在步骤#56,判断离子产生装置11的累计驱动次数Nttl是否大于规定的次数(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0次),在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59。累计驱动次数Nttl与冷藏室2及蔬菜室4的开闭无关,离子产生装置11每驱动一次递增(参照图10,步骤#73)。
因此,离子产生装置累计驱动50次之后,如果冷藏室门19或蔬菜室25的开闭次数Ndor未被开闭规定次数(例如,这里是10次)以上的话,判断为滞留在冷藏室和蔬菜室4中的臭氧的量多,不产生离子,返回主程序(步骤#57)。在开闭次数Ndor在10次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58,将离子产生装置11的累计驱动次数Nttl及开闭次数Ndor复位,转移到步骤#59。此外,也可以代替累计驱动次数Nttl,由离子产生装置11的累计驱动时间进行判断。
在步骤#59,运算前次驱动的压缩机46的运转率E,判断运转率E是否大于50%。如前面所述,运转率E利用前次驱动时的压缩机46的接通时间Ton及从前次驱动结束至这次驱动的断开时间Toff,以Ton/(Ton+Toff)×100%计算。
例如,在压缩机46的运转率E大于50%的场合,在步骤#60将离子产生装置11的规定驱动时间Tion设定为15分钟。在压缩机46的运转率E在50%以下的场合,考虑到外部气温低或者负荷小,判断为流入冷藏室2或蔬菜室4的浮游细菌的量少,在步骤#61,将离子产生装置11的规定的驱动时间Tion设定为10分钟。借此,通过使离子产生装置11的规定驱动时间Tion为不同的时间,调整离子的产生量,使之不产生不必要的离子,可以抑制臭氧的产生。
此外,在上面的描述中,用离子产生装置11的规定的驱动时间Tion调整规定量的离子的产生,但也可以将外加到针状电极11a上的电压设定成不同的值(例如,E>50%时,外加10分钟5kVp-p的外加电压,在E≤50%时,外加10分钟3.6kVp-p的外加电压)。
在步骤#62,根据步骤#60,#61的设定,接通离子产生装置11。在步骤#63,将1代入标志Fion,重新启动计时器TM3。计时器TM3对离子产生装置11的驱动时间计时。然后返回主程序。此外,当把上述的运转率E与离子产生时间Tion的关系分成几个阶段,例如,E<40%时,Tion=7分钟,40%≤E<80%时,Tion=10分钟,E≥80%时,Tion=15分钟时,可以进行更细的杀菌控制。
在图7的主程序中,在步骤#21调用图11所示的挡板防冻结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挡板17a的冻结,在打开挡板17a之后经过规定的时间(例如12分钟)时,暂时关闭挡板17a。
在挡板防冻结处理的步骤#81,判断离子产生装置11是否驱动。在已驱动的场合,在步骤#82判断挡板17a是否被关闭。在挡板17a打开的场合,不进行挡板的防冻结处理,返回主程序。
在挡板17a关闭的场合,在步骤#83将离子产生装置11停止。在步骤#84将计时器TM3暂时停止,在步骤#85将1代入表示防止结露状态的标志Fcon。
在步骤#81判断为离子产生装置11未驱动的场合,在步骤#86判断挡板17a是否打开。由于在挡板17a关闭的场合,可以保持离子产生装置11断开不动,所以返回主程序。在挡板17a打开的场合,在步骤#87,判断标志Fcon是否为1。
标志Fcon为0的场合表示是通常的离子产生状态,不进行以后的防止结露处理,返回主程序。由于标志Fcon为1的场合是从挡板17a的防止冻结处理状态将挡板17a打开,挡板17a防冻结处理结束的状态,所以在步骤#88离子产生装置11被驱动。在步骤#89,解除计时器TM3的暂时停止。在步骤#90,将标志Fcon复位解除挡板防冻结处理状态。借此,继续产生因暂时停止未达到规定量的离子,可以充分地进行浮游菌的杀菌。
返回图7的主程序,在步骤#22判断计时器TM3是否成为规定的驱动时间Tion。当计时器TM3变成规定的驱动时间Tion时,在步骤#23调用后面描述的图10的离子停止处理。
在计时器TM3未成为驱动时间Tion时,在步骤#24根据冷藏室用驱动传感器48(参照图2)的检测结果,判断冷藏室2是否降温到规定的温度。在未到达规定的温度以下时,返回步骤#19,重复进行步骤#19~#24。
在冷藏室2达到规定温度以下的场合,在步骤#25关闭挡板17a。然后,在步骤#26调用离子停止处理,在步骤#27判断冷冻室3是否降温到规定的温度。在冷冻室3未达到规定的温度以下时,返回步骤#19,重复步骤#19~#26。
在返回步骤#19时,在标志Fion成为1的场合,在离子产生处理(参照图9)中直接从步骤#51离开。此外,但开闭冷藏室门19或蔬菜室门25时,将压缩机46的驱动次数Ncmp及离子产生装置11的驱动次数Nion复位(参照图8,步骤#44)。
因此,在标志Fion为0的场合,在图9的步骤#54、#55有时满足条件,离子产生装置11被驱动。从而,在考虑到通过冷藏室门19或蔬菜室门25的开闭滞留在冷藏室2及蔬菜室4内的臭氧的至少一部分流出的场合,直接驱动离子产生装置11,可以杀灭冷藏室2及蔬菜室4内的浮游细菌。
在步骤#23、#26,调出图10的离子停止处理。在步骤#71判断离子是否已经停止,在停止的情况下,返回主程序。在离子产生中的情况下,在步骤#72停止离子产生装置11。
在步骤#73,计时器TM1被重新启动,开始离子产生装置11驱动停止后的时间的计时,计时器TM3及离子产生装置11的规定驱动时间Tion复位。此外,离子产生装置11的驱动次数Nion及累计驱动次数Nttl递增,返回主程序。
当在冷藏室2降温到规定的温度之前,计时器TM3达到规定的驱动时间Tion时,在步骤#23,停止离子产生装置11,当在计时器TM3达到规定的驱动时间Tion之前冷藏时2降温到规定温度时,在步骤#26,离子产生装置11停止。
在步骤#26离子产生装置11停止时,由于离子产生装置11的规定驱动时间Tion已复位,所以,在冷藏室2降温到规定温度之后即使离子产生装置11未达到规定的驱动时间Tion,以后也不再产生离子而被停止。
冷藏室2的降温速度快可以认为是因为外部气体温度低,进入冷藏箱1的浮游细菌的量少。因此,即使停止离子产生装置11,也能够充分的杀菌,并且,可以抑制臭氧的增加。
此外,也可以检测外部气体的温度,将离子产生装置11停止。即,在图11的步骤#82与步骤#83之间,如图12所示,当插入根据外部气体温度的控制时,即使未达到规定的驱动时间Tion,以后也不产生离子,停止离子的产生。借此,与上面所述一样,当外部气体温度低时,使之不产生超出需要的离子,可以获得抑制臭氧的增加、进行恰当的杀菌的冷藏箱。
在步骤#91,判断外部气体的温度是否低于规定的温度t0。在外部气体的温度在规定温度t0以上时,转移到步骤#83,进行前述处理。在外部气体的温度低于规定温度t0时,在步骤#92判断计时器TM3是否经过规定的时间T1(例如5分钟)以上。
当计时器TM3未经过规定的时间T1时转移到步骤#83。
在计时器TM3只经过规定时间T1时,在产生规定量的离子的场合,转移到步骤#93,计时器TM3的值代入离子产生装置11的规定驱动时间Tion。然后转移到步骤#83。
由于计时器TM3与驱动时间Tion相等,所以,在返回主程序时,在步骤#22满足条件,在步骤#23进行离子停止处理。借此,检测外部气体的温度,即使未达到规定的驱动时间Tion,之后也不产生离子,停止离子的产生。此外,区别挡板17a的开闭指令是由冷藏箱内及外部气体的温度产生的场合以及是由门的开闭及其它指令产生的场合,在该指令是由温度产生的情况下,即使还有剩余的离子产生时间也判断为复位,可以进一步抑制臭氧的产生,进行恰当的杀菌。
在主程序的步骤#28,由于冷藏室2及冷冻室3降温到规定温度,所以压缩机46停止。在步骤#29,为了存储在此之前动作的压缩机46的接通时间,将计时器TM2的值代入接通时间Ton。在步骤#30,计时器TM2重新启动,开始压缩机46的接通时间的计时。
然后,返回步骤#12,重复进行步骤#12~#30。在离子产生装置11被最后驱动之后,经过长期的规定时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00小时)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冷藏室2及蔬菜室4内的臭氧消失。从而,在步骤#72,#73(参照图10),离子产生装置11每断开一次,重新启动计时器TM1,当但是计时器TM1=500H时,根据步骤#12的判断,转移到步骤#11,全部变量及计时器被初始化。
此外,在步骤#11将全部初始化后,在最初驱动离子产生装置时,也可以缩短离子产生装置的规定驱动时间Tion。例如,与全部初始化同时,令标志Ffst=1。然后,在进行步骤#19的离子产生处理时,在图9的步骤#59之前,判断标志Ffst是否为1。在标志Ffst为1时,例如令规定的驱动时间Tion为7分钟,将0代入标志Fftt,转移到步骤#62。此外,在标志Ffst为0时,转移到步骤#59。
这样,在刚买进冷藏箱1时,接通电源,即使打开离子开关,驱动离子产生装置11,驱动时间也短,臭氧产生量少。从而,在贮藏室内被冷却之后,将贮藏物放入贮藏室内时,即使在没有由食品发出的臭味将臭氧的臭味隐藏起来的掩蔽效应的状态下,使用者也不会感觉到臭氧的臭味,获得没有不快的感觉的冷藏箱1。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利用正离子和负离子进行冷藏箱内的冷气的杀菌,所以,无需捕集正离子的捕集电极等,用简单的结构即可抑制贮藏物的损伤。
此外,通过从实质上没有对向电极的电极上进行电晕放电,所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不因电位差而吸引。因此,即使没有鼓风也能够在冷气流通路径内的很宽的范围内扩散。然后,两种离子凝聚在浮游细菌的表面上,可以利用通过碰撞生成的活性物质在很宽的范围内进行浮游细菌的杀菌。从而,不必加大送风能力也无需装置的复杂化,就可以提高杀菌能力。此外,由于在电极上外加正电压和负电压,电路不带电,无需与地连接的接地,在家庭内可以很容易设置冷藏箱。
此外,抑制在放电时产生的臭氧的残留,可以防止使用者的不快感及对健康的危害。此外,利用电晕放电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但不必局限于此,用其它方式产生离子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其次,图13是表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的侧视剖面图。图14、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冷藏箱的离子产生室的侧视剖面图及背面图。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在这些图中,与前述图1~图5所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付与相同的标号。
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承电极部11c的支承部10a与栅格10b的上部形成一个整体,针状电极11a从离子产生室45的上部下垂配置。其它结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
如前面所述,当支承部10a与针状电极11a的距离L短时,在支承部10a结露时等情况下,有在支承部10a上加上高压的危险。为了可靠地将支承部10a绝缘,有必要令距离L在3.5mm以上,使支承部10a与针状电极11a远离。
另一方面,当使针状电极11a靠近支承部10a设置时,从靠近离子产生室45内的上面的位置处放出离子,延长离子与冷气的接触时间,如后面所述,可以提高杀菌能力。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令距离L为5mm,在确保杀菌能力的同时,可以总是稳定地将高电压加在针状电极11a上,可靠地进行电晕放电,可以进行稳定的离子的放出。
如图14所示,沿箭头B1的方向从冷气返回口10流入离子室45的冷气,将方向变成沿箭头B2的方向,被导入冷气通路16。从针状电极11a放出的离子如A部所示,从针状电极11a的尖端在辐射角度约为45°的区域内以很高的密度放出。针状电极11a配置成其离子密度高的区域(A部)沿着冷气的流动方向(B2方向)。
借此,在抑制因放出的离子与壁面的碰撞引起的离子的减少的同时,容易利用冷气搬运离子,在冷气的流动方向很宽的范围内离子与冷气接触。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杀菌能力。此外,从针状电极11a的尖端在辐射角度约为45°的区域的外侧区域内也放出低密度的离子。
此外,如图15所示,在形成多个针状电极11a的针状部11c的情况下,通过使各针状电极11c的方向指向不同的方向,可在沿B2方向具有最高的离子密度的同时,在很宽的角度范围内加大离子的密度。此外,不限于离子产生室45内,通过在有冷气流的部位沿冷气流放出离子,同样可以提高杀菌效果。
此外,由于在针状电极11a的下方(下风头)设置除臭装置12,所以,离子均匀地照射在除臭装置12的上表面的整个区域上。从而,能够可靠地杀灭被除臭装置12捕捉的浮游细菌,进一步提高杀菌能力。
这时,当除臭装置12靠近离子产生装置11时,可以将除臭装置12捕捉的浮游细菌大量杀灭,但由于从针状电极11a沿冷气流放出离子,所以,当使除臭装置12远离离子产生装置11地配置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杀菌能力。
即,离子搭乘冷气流可以到达更远的部位,浮游细菌长时间与离子接触,在到达除臭装置12前被杀灭,浮游细菌减少。然后,由于浮游细菌被除臭装置12捕捉,所以,通过除臭装置12的浮游细菌减少。然后,被除臭装置12捕集的浮游细菌被到达除臭装置12的离子杀菌。在对除臭装置12进行了抗菌处理的场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杀菌效果。
由于利用离子产生装置11产生的离子照射到除臭装置12上,所以,大部分的离子将除臭装置12捕捉的浮游细菌杀灭并消失。从而,由于所产生的离子在离子室45内消失,所以,可以防止蔬菜室4内部及冷气通路16因离子引起的恶化。在离子室45的壁面上,可以进行防止离子恶化的金属覆膜处理及耐离子位置的涂敷等。此外,也可以用金属板覆盖离子产生室45的壁面。
此外,当将除臭装置12设置在离子产生装置11的上风头时,由于离子与低温除臭触媒及吸附剂接触,所以,不会丧失离子性,可以扩大离子的存在区域,提高杀菌能力。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配置除臭装置12。
其次,图16是表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的冷藏箱的离子产生室的背面图。为方便说明,与前述图13~图15所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付与相同的标号。本实施方式在离子产生装置11上设置分别由电源部11e控制外加电压的4个针状电极11p、11q、11r、11s。其它结构与第二种实施方式一样。
针状电极11p、11q与第二种实施方式一样,从离子产生室45的上部下垂。针状电极11r、11s以将离子从离子产生室45的下部向上方放出的方式安装。此外,针状电极11p、11s产生正离子,针状电极11q、11r产生负离子。
利用针状11p、11q沿流向箭头B2的方向的冷气放出离子,与第二种实施方式一样包含在冷气中的浮游细菌长时间与离子接触被杀灭。此外,利用针状电极11r、11s与箭头B2方向的冷气流反向地放出离子。借此,与冷气碰撞的离子在离子室45内扩散,在更宽的区域内分布离子,可以进一步提高杀菌能力。
此外,当利用一个针状电极11a(参照图14)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时,在产生的初期,一部分相互抵消,降低实质上的离子产生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产生正离子的电极(11p、11s)与产生负离子的电极(11q、11r)区别开,所以可以增加实质上的离子产生量。
同时,可以很容易地改变正离子的产生量和负离子的产生量。此外,由于产生正离子的电极和产生负离子的电极邻接,所以,正离子和负离子混合均匀分布,容易凝聚,可以确保充分的杀菌能力。
进而,当将邻接的电极至少离开10mm以上(例如30mm)配置时,从各电极来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基本上不产生相互抵消,可以有效地将离子用于杀菌。此外,通过在将电压外加到针状电极11p、11s上时,停止向针状电极11q、11r上外加电压,在向针状电极11q、11r上外加电压时,停止向针状电极11p、11s上外加电压,可以进一步减少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相互抵消。
并且,例如,通过在针状电极11q、11p上交替地或同时地外加电压,在规定的期间停止向针状电极11r、11s上外加电压,可以很容易改变离子的产生量。
此外,也可以利用针状电极11p、11q、11r、11s只分别产生一种离子,但也可以由它们各自以不同的产生比例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例如,利用针状电极11p、11s产生的正离子多,由针状电极11q、11r产生的负离子多。
这样,由于将主要产生正离子的电极和主要产生负离子的电极区别开,所以,可以减少离子的相互抵消,增加实质上的离子产生量。这时,通过使电路结构,外加电压,电极形状,电极材料等不同,可以很容易改变产生的离子的平衡。
根据第二、第三种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进而,在抑制放出的离子与壁面的碰撞引起的离子的减少的同时,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冷气搬运离子,在冷气流动方向的很宽的范围内,离子与冷气接触。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杀菌能力。
此外,在第二、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用针状电极。例如,当在夹持绝缘体的对向电极之间外加电压产生离子时,由于对向电极,装置大型化,但通过沿冷气流放出离子,可以提高杀菌效果。进而,也可以不仅放出离子,也可以放出其它杀菌物质。作为杀菌物质,例如,可以采用化学药品等有形物,以及在物理上非物质的热或紫外线等无形物。
其次,图17是表示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直冷式冷藏箱的侧视剖面图。在该图中,131是压缩机,132是配置在冷藏室134内的冷藏室用冷却器,133是配置在冷冻室135内的冷冻室用冷却器。136是和第一~第三种实施方式同样的离子产生装置,设于设置在冷藏室134上方的盒138内。137是风机,通过风机137的旋转从盒138的吹出口139将正离子和负离子排出到冷藏室134内。借此,与第一~第三种实施方式一样,使浮游在冷藏室134内的细菌钝化,抑制容纳的食品的损伤。
其次,图18是表示第五种实施方式的食品容纳箱121的俯视剖面图。食品容纳箱121可以将上面开闭收存容纳食品。在该图中,122是与食品容纳箱121的四壁分别以规定的间隔设置的间隔壁。利用该间隔壁122将食品容纳箱121的内部划分成食品配置部123和冷气循环路径124。125是和第一~第三种实施方式同样的离子产生装置。126是风机,通过风机126的旋转将正离子和负离子送到食品容纳箱121内。利用风机126使食品容纳箱内的空气沿图中箭头所示的那样流动,正离子和负离子搭乘该气流流动。借此,和第一~第三种实施方式一样,使空气中浮游的细菌钝化,抑制食品的损伤。
其次,图19是表示第六种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干燥机的简略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干燥机包括和第一~第三种实施方式同样的离子产生装置113,在干燥工序中使热风在餐具贮藏室104内循环的循环路径上配置离子产生装置113的电极部113a。同时,在干燥工序或干燥工序结束后,从电极部113a放出正离子和负离子,正离子和负离子在餐具贮藏室104内循环。其特征为,借此,进行餐具贮藏室104内的除臭和浮游细菌的灭菌。
在餐具贮藏室104的前面,设置餐具等出入用的可自由开闭前门101。在餐具贮藏室104内配置用于容纳餐具102的台架103,在台架103的下方,在餐具贮藏室104的大致中央部突出地设置可自由旋转的清洗喷嘴105。在清洗喷嘴105上形成多个喷射孔106,喷射由清洗泵108供应的清洗水。在清洗喷嘴105的下方设置用于加热清洗水的加热器107。
在餐具贮藏室104的下部配置将清洗水排出到配水管109内用的排水泵110。在餐具贮藏室104的上部配置供应清洗水用给水管111。在给水管111的路径的中途设置控制给水的给水栓112。此外,设置覆盖餐具贮藏室104的上面将热风从主体向外部排出的同时将水蒸气凝聚将水返回到餐具贮藏室104内用的热交换通道116。
在餐具贮藏室104的后部配置离子产生装置113,风机114及加热器115。风机114使空气循环,干燥清洗过的餐具102。这时,利用加热器115加热的空气被送到餐具贮藏室104内。此外,从离子产生装置113的电极部113a放出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借助风机114在餐具贮藏室104内循环。此外,117是控制整个餐具清洗干燥机用的控制装置。
下面,对该餐具清洗干燥机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打开前门101,将待清洗的餐具102及烹调器具等收存到台架103的规定场所。将台架103配置到餐具贮藏室104内之后,投入专用清洗剂,开始运转。
然后,通过给水泵112的“开”动作,经由给水管111将定量的清洗水供应给餐具贮藏室104。接着,将借助清洗泵108的运转加压的清洗水和清洗剂一起从旋转清洗喷嘴105的喷射孔106喷射到餐具102上,进行清洗。
以后,进行洗涤工序和干燥工序。然后,在干燥工序结束后驱动风机114和离子产生装置113规定的时间(30分钟左右),从电极部113a放出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放出到餐具贮藏室104中,进行如图的箭头所示的循环。此外,也可以在电极部113a上还附着有水滴的情况下,在考虑用热风干燥的干燥工序的后一半时,开始产生离子,可以缩短运转时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餐具贮藏室104内使正离子和负离子放出并循环,可以进行和第一~第五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相同的餐具贮藏室104内的除臭和浮游细菌的杀菌,可以清洁地贮藏餐具和烹调器具等。
在第一~第六种实施方式中,离子产生装置的电极部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前述图4所示的形状。图20~图22示出其它形状的电极部11c,为了方便说明,与图4相同的部分付与相同的标号。
图20所示的电极部11c以从平板部11b突出地设置的多个针状电极11a的长度不同的方式形成。图21所示的电极部11c是从平板部11b突出地设置的多个针状电极11a沿相同的方向形成。图22所示的电极部11c是形成一个从平板部11b突出的针状电极11a。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可以获得和第一~第六种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并不局限于电极部11c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也可以如图23所示将电极部11c相对于空气流通路径141内流动的空气流E垂直地配置。
此外,第一~第六种实施方式,对冷藏箱,食品容纳箱及餐具清洗干燥机进行了说明,但在其它的贮藏箱上也可以搭载与上面相同的离子产生装置。例如,只要是冷冻箱,餐具柜,餐具干燥机,餐具清洗机,以比室温高的温度贮藏贮藏物的热贮藏库,粮食贮藏用仓库,橱柜等以贮藏贮藏物为目的具有规定的大小、与其它的空间间隔开的贮藏库,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进而,贮藏库根据其形式,有时在库内间隔成多个贮藏室。
此外,冷藏箱也可以是具有冷藏性能的仓库,冷冻箱也可以是具有冷冻功能的仓库,此外,冷藏车,冷却式陈列箱等以冷却贮藏贮藏物为目的的设备,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贮藏库内。
根据上面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由于利用正离子和负离子进行冷藏箱的贮藏室内的空气的杀菌,所以,无需捕集正离子的捕集电极等,用简单的结构可以抑制贮藏物的损伤。
此外,通过从实质上没有对向电极的电极进行电晕放电,所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不因电位差而吸引。因此,即使不用鼓风也可以在冷气连通路径内的很宽的范围内扩散。同时,两种离子凝聚在浮游细菌的表面上,可以借助由碰撞生成的活性物质在很宽的范围内进行浮游细菌的杀菌。
从而,并不加大送风能力不使装置复杂化就可以提高杀菌能力。此外,为了在电极上外加正电压和负电压,电路不会带电,无需与地连接接地,在家庭内也可以很容易地设置冷藏箱。此外,可以抑制在放电时产生的臭氧的残留,防止使用者的不快感及对健康的危害。
进而,通过沿冷气流放出离子等杀菌用物质,可以抑制放出的离子与壁面碰撞引起的离子的减少,同时,可以利用冷气很容易地搬运离子,在冷气的流动方向的很宽的范围内,离子与冷气接触。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杀菌能力。
权利要求1.一种贮藏库,其特征为,具有通过外加高电压而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电极,从前述电极将正离子和负离子放出到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路径内,杀灭浮游在空气中的浮游细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藏库,前述电极是不具有对向电极的电极。
3.一种贮藏库,其特征为,具有不接地的离子产生装置,在该离子产生装置的电极上外加高电压而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将正离子和负离子放出到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路径内,杀灭浮游在空气中的浮游细菌。
4.一种贮藏库,其特征为,具有无接地电极的离子产生装置,向前述离子产生装置的电极上外加高电压而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在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路径上放出正离子和负离子,杀灭浮游在空气中的浮游细菌。
5.一种贮藏库,其特征为,具有通过外加高电压而产生作为正离子的H+(H2O)n和作为负离子的O2-(H2O)m的电极,从前述电极向空气流通的空气流动路径中放出正离子H+(H2O)n和负离子O2-(H2O)m,杀灭浮游在空气中的浮游细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贮藏库,前述电极是不具有对向电极的电极。
7.一种贮藏库,其特征为,具有不接地的离子产生装置,向该离子产生装置的电极上外加高电压而产生作为正离子的H+(H2O)n和作为负离子O2-(H2O)m,在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路径上放出正离子H+(H2O)n和负离子负离子O2-(H2O)m,杀灭浮游在空气中的浮游细菌。
8.一种贮藏库,其特征为,具有无接地电极的离子产生装置,向该离子产生装置的电极上外加高电压而产生作为正离子的H+(H2O)n和作为负离子的O2-(H2O)m,在空气流动的空气流动路径上放出正离子和负离子,杀灭浮游在空气中的浮游细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藏库,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前述空气流动路径包含前述贮藏室的至少其中之一,将正离子和负离子放出到前述贮藏室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藏库,前述电极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以使前述正离子和负离子碰撞来生成活性物质,杀灭前述空气流动路径中的浮游细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藏库,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在所述贮藏室的至少一个中设置引导空气的通道,并且在该通道内配置前述电极。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藏库,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并设置与向前述至少一个贮藏室内的空气流通动作的控制同步地控制离子产生的控制机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藏库,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并具有冷却前述至少一个贮藏室的冷却机构,设置与前述贮藏室的冷却动作同步地控制离子的产生的控制机构。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藏库,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在前述至少一个贮藏室上设置温度检测机构,设置根据该温度检测机构的温度检测控制离子的产生的控制机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藏库,设置根据对控制空气流的挡板的开闭检测控制离子的产生的控制机构。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藏库,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并具有冷却前述至少一个贮藏室的冷却机构,设置与构成该冷却机构的一部分的压缩机的驱动同步地控制离子的产生的控制机构。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藏库,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设置根据开闭前述至少一个贮藏室的至少一个门的打开或关闭动作的检测结果控制离子的产生的控制机构。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藏库,设置根据外部气体的温度控制离子的产生的控制机构。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藏库,具有至少一个贮藏室,冷却该至少一个贮藏室的冷却机构,以及检测由该冷却机构冷却的贮藏室内的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在该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来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时,与冷却前述贮藏室的冷却动作同步地向离子产生装置外加电压,使之产生正离子及负离子。
专利摘要将冷藏室(2)内的冷气从冷气返回口(10)取入设置在冷藏室(2)背后的离子产生室(45)内,在配置在离子产生室(45)上部的针状电极(11a)上外加电压,通过电晕放电,与沿箭头(B2)方向流动的冷气大致平行地放出正离子和负离子,减少因为与壁面碰撞引起的离子消失,并且,通过离子到达很宽的范围内,延长冷气与离子的接触时间,提高杀菌能力。
文档编号A61L9/00GK2793650SQ0190000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7日
发明者加地正希, 竹中康雄, 吉村宏 申请人:夏普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