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病生物电场调控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906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哮喘病生物电场调控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经治疗电极对颈-胸腹腔施加电脉冲、以治疗哮喘病为主对胸膜诸赃器均有疗效的哮喘病生物电场调控治疗仪。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间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由围绕在颈周部位的电极和围绕在脐周部位的电极、连接线缆和电脉冲发生器组成的哮喘病生物电场调控治疗仪中,其导电的电极固定在条带状软的绝缘电极衬垫上,电极衬垫两端有粘贴带。围绕在颈周部位的电极采用颈周复合电极,它由电极衬垫上的条带状电极和点片状电极组成;其电极衬垫分为两段,中间连接有一段绝缘的伸编带,伸缩带的中央有一个喉结孔;条带状电极在每段电极衬垫上至少各有一个,围绕在颈部左右两侧、呈“C”形;点片状电极在每段电极衬垫上至少有两个,位于颈部左、右两侧。围绕在脐周部位的电极采用胸腹腔复合电极,它由电极衬垫上的条带状电极和点片状电极组成;其条带状电极至少有两个,分别围绕在胸腹部左右两侧、呈“C”形并相互交错;其点片状电极至少有四个,胸腹部左右两侧各两个,位于条带状电极之间沿纵向排列。颈周复合电极的条带状电极与胸腹腔复合电极的条带状电极,经程序控制开关电路,与一组电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颈周复合电极的点片状电极和胸腹腔复合电极的点片状电极,经程序控制开关电路,与另一组电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施加同一路电脉冲的颈周的和胸腹腔的两个电极之间的部位具有交叉对应关系。其中,纵向是指电极衬垫的长度方向。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间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本治疗仪的颈周复合电极,每段电极衬垫上有两个沿纵向平行的条带状电极和沿两条带状电极中间排列的四个点片电极。它的胸腹腔复合电极,有左右交错布置的四个条带状电极,和位于条带状电极之间的纵向排列的三排,每排八个,共24个点片状电极。颈周的条带状电极和胸腹腔的条带状电极之间,分别经两路程序控制开关电路、与两路电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颈周的点片状电极和胸腹腔的点片状电极之间,分别经三路程序控制开关电路、与三路电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
本治疗仪的程序控制开关电路,包括由振荡器、分频器、时序译码器与双向模拟数字开关所组成的脉宽可调的环形时序脉冲发生器,以及驱动电路。环形时序脉冲发生器的各路时序脉冲输出端,除了分别经电阻接各路驱动电路晶体管的基极外,还分别接多路双向模拟数字开关的控制端。各路模拟数字开关分别与对应的可调电阻串联后,与振荡器的RC回路相连接,以调节振荡器的频率、进而改变时序脉冲的脉宽。驱动电路由晶体管放大级及执行元件继电器构成。各继电器的两组常开接点对应串接于颈周的和胸腹腔的各对应电极与电脉冲发生器输出端之间。
本治疗仪程序控制模式的设定采用程序控制开关电路模拟板,在程序控制开关电路模拟板上,按各颈周和胸腹腔点片状电极与条带状电极的相应位置、以及各路继电器接点、电脉冲发生器输出端的对应关系模拟布置对应的插孔,这些插孔与各个电极、继电器接点、电脉冲发生器输出端对应连接。设定程控模式时,用两端带插头的导线连接于相应插孔之间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①利用特殊电极和对电脉冲程控,使颈-胸腹腔从体表到体内得到上下、前后、左右、交叉环绕的扫描脉冲电场的激发作用。使脉冲电场及电流作用到肺深部病变组织和各级支气管。治疗哮喘近、远期疗效好,病情不易复发。
②无需任何气雾剂药物的喷用,疗效明显,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③无需吸氧和佩带吸氧设备,可迅速提高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即刻解除病情,极大方便临床抢救和治疗。尤其对呼吸科中的危急、重症患者的缺氧病症和各类型哮喘的急性发作尤为适用。


图1示出本发明哮喘病生物电场调控治疗仪的组成。它由两组多波形电脉冲发生器、五路程序控制开关电路、颈周的条带状电极与点片状电极、胸腹腔条带状电极与点片状电极、电源部分,以及电极连接线缆组成。两组电脉冲发生器为A组和B组。A组电脉冲发生器的输出分两路,分别经A1、A2两路程序控制开关电路的控制接点,连接于颈周条带状电极与胸腹腔的条带状电极之间。B组电脉冲发生器的输出分三路,分别经B1、B2、B3三路程序控制开关电路的控制接点,连接于颈周的点片状电极与胸腹腔的点片状电极之间。颈周的条带状电极与点片状电极构成颈周复合电极,环绕在人体颈部。胸腹腔的条带状电极与点片状电极构成胸腹腔复合电极,环绕在人体的脐周部位、或称胸腹部。
图2中示出的本发明的颈周复合电极由以下部分组成1.宽度为2~3厘米的软的绝缘电极衬垫(3)。
2.电极衬垫(3)分左、右两段。中间连接有一段绝缘的伸缩带(4),伸缩带的中间开有一个圆或方形的喉结孔(5),使电极即可以伸缩又可以避开喉结部。
3.电极衬垫(3)左右两段的纵向边缘上分别固定2条导电带、称为条带状电极(2),其代号分别是TJ1、TJ2、TJ3、TJ4;四个条带状电极(2)互相绝缘。
4.沿电极衬垫(3)纵向中线部位上依次排列固定8个方形或圆形的、金属的点片状电极(6);其代号分别是DJ1、DJ2、DJ3、DJ4、DJ5、DJ6、DJ7、DJ8,各点片状电极(6)间是互相绝缘的。
5.电极衬垫两端有粘贴带(1),通过粘贴带(1)使电极衬垫两端互相联结、形成环状,其松紧可调;并且使两对条带状电极呈“C”形。
图3中示出的本发明的胸腹腔复合电极由以下部分组成1.宽度为10~15厘米软的绝缘电极衬垫(10)。
2.在电极衬垫(10)上沿纵向分别依次固定四条位置不同、相互交错的条带状导电胶带、称为条带状电极(8),各条带状电极(8)间是相互绝缘的,其代号依次是TX1、TX2、TX3、TX4。
3.在电极衬垫(10)上沿各条带状电极之间,依次排列固定3排、每排8个、共24个点片状电极(9),各点片状电极(9)间互相绝缘;它们的代号分别是第一排DX1-1、DX1-2、DX1-3、DX1-4、DX1-5、DX1-6、DX1-7、DX1-8;第二排DX2-1、DX2-2、DX2-3、DX2-4、DX2-5、DX2-6、DX2-7、DX2-8;第三排DX3-1、DX3-2、DX3-3、DX3-4、DX3-5、DX3-6、DX3-7、DX3-8。
4.电极衬垫(10)两端有粘贴带(7),粘贴带(7)使电极衬垫两端互相联结形成环状,其松紧可调;并且使两对条带状电极呈“C”形。
图4、5示出颈周条带状电极与胸腹腔条带状电极之间,通过人体产生脉冲电场及电流的电极对应部位和时间顺序。颈周条带状电极TJ1、TJ2、TJ3、TJ4与胸腹腔条带状电极TX2、TX3、TX4、TX1之间分别依次对应,在A1程序控制开关电路控制下,按图4中①→②→③→④的顺序依次产生通过人体的脉冲电场及电流。同时,颈周条带状电极TJ1、TJ2、TJ3、TJ4与胸腹腔条带状电极TX4、TX1、TX2、TX3之间分别依次对应,在A2程序控制开关电路控制下,按图5中①→②→③→④的顺序依次产生通过人体的脉冲电场及电流。
图6~8示意出颈周点片状电极与胸腹腔点片状电极之间,通过人体产生脉冲电场及电流的对应电极部位和时间顺序。
颈周点片状电极DJ7、DJ8、DJ1、DJ2、DJ3、DJ4、DJ5、DJ6分别对应与第一排胸腹腔点片状电极DX1-1、DX1-2、DX1-3、DX1-4、DX1-5、DX1-6、DX1-7、DX1-8之间,按图6中①→②→…→⑧的顺序依次产生通过人体的脉冲电场及电流。同时,颈周点片状电极DJ5、DJ6、DJ7、DJ8、DJ1、DJ2、DJ3、DJ4分别对应与第二排胸腹腔点片状电极DX2-1、DX2-2、DX2-3、DX2-4、DX2-5、DX2-6、DX2-7、DX2-8之间,按图7中①→②→…→⑧的顺序依次产生通过人体的脉冲电场及电流。还同时,颈周点片状电极DJ4、DJ3、DJ2、DJ1、DJ8、DJ7、DJ6、DJ5,分别对应与第三排的胸腹腔点片状电极DX3-1、DX3-2、DX3-3、DX3-4、DX3-5、DX3-6、DX3-7、DX3-8之间,按图8中①→②→…→⑧的顺序依次产生通过人体的脉冲电场及电流。
以上这种特殊的电极结构和加电方式,构成整个颈-胸腹腔从体表到体内深部的各层组织得到多种上下、前后、左右交叉环绕和由外到内或由内到外的脉冲电场及电流的激发作用模式。
图9中示出A组电脉冲发生器的电路。由振荡器、波形调制、功率放大、升压及输出控制等组成。具体电路由N1~N3三片555集成电路及其外围元件构成三个多谐振荡器作脉冲信号源。N1振荡器的输出受N2振荡器输出波形的调制,N3振荡器单独输出窄脉冲,N3振荡器与N1振荡器的输出脉冲共同送到功放级。
N1、555集成电路的VDD端8脚接+12V电源正极,1脚GND端接地,3脚OUT端经R2接前级放大三极管VT2基极,4脚接N2的3脚输出端OUT。N1与外围元件接在5脚与地之间、分两路串接的电容与开关C2和S1-1、C3和S1-2,接在6、2脚与7脚之间、分四路串接的选择开关及电阻S2-1和R7、S2-2和R8、S2-3和R9、S2-4和R10,接在6、2脚与地之间的C4,接在7脚与电源正极的R11,构成频率较高的多谐振荡器。
N1的输出脉冲经三极管VT2射随器放大,从VT2发射极的串联电阻R4、R5的连接端,经R3接末级功放三极管VT1的基极,VT1的集电极经升压输出变压器T1的初级接电源正极,T1的次级有两组,组成A1和A2两路输出。一组次级一端经电阻R1、电位器RW1接输出端子XA1′,其另一端接XA1′,RW1的可调端接输出端子XA1。另一次级一端经R2、RW5接输出端子XA2′,另一端接XA2′,RW5的可调端接输出端子XA2。电位器RW1、RW5作输出脉冲幅度调节。
N2与外围元件接在555集成电路5脚与地之间的电容C14,接在6、2脚与7脚之间的电阻R12、电位器RW2,接在7脚与电源正极之间的R13,接在6、2脚与地之间的、分四路串接的选择开关及电容S3-1和C5、S3-2和C6、S3-3和C7、S3-4和C8,构成频率较低的多谐振荡器。N2的输出端3脚一路接N1的4脚、对N1振荡器进行调制,另一路经R14、发光二极管LED1接地,作振荡指示。N2的4脚接电源正极。
N3与外围元件接在555集成电路5脚与地之间的电容C15,接在6、2脚与7脚之间的二极管VD1、及串联的R15、RW3,接在7脚与电源正极间的R16,接在6和2脚与地之间、分四路串联的选择开关及电容S4-1和C10、S4-2和C11、S4-3和C12、S4-4和C13,接在输出端3脚与地之间串接的R19、RW4,构成频率较低、窄脉宽的多谐振荡器。接在N3输出回路的RW4,其可调端一路经R20接三极管VT3的基极,另一路经电容C1接三极管VT1的基极,使N3输出脉冲经VT1放大输出。电阻R14、发光二极管LED1接在电源正极与VT3的集电极之间,作振荡指示。
电阻R17、发光二极管LED2接在电源正极与地之间,作电源指示。
图11示出B组电脉冲发生器的电路组成。它和A组电脉冲发生器基本相同,仅输出部分不同。A组的输出分两路,B组的输出分三路,即输出变压器T2的次级为三组,经输出调节电位器接输出端子。B组的三路输出端子分别为XB1和XB1′、XB2和XB2′、XB3和XB3′。A组输出为颈周-胸腹腔的条带状电极提供电脉冲,B组的输出为颈周-胸腹腔的点片状电极提供电脉冲,各自同时独立工作。
图10示出程序控制开关电路组成。程序控制开关电路共为五路,该路为B1路,其余A1、A2、B2、B3四路和B1路相同。程序控制开关电路由环形时序脉冲发生器及执行电路组成。环形时序脉冲发生器由振荡器、分频器、时序译码器及模拟开关构成、且脉宽可调。具体由N4~N7四片CMOS集成电路及晶体管放大执行电路组成。N4CD4060,14级串行进位二进制计数器/分频器振荡器,N7CD4017,BCD计数器/时序译码器,N5、N6两片CD4066,四组双向模拟数字开关。
N4、CD4060集成电路的VDD端16脚接+12V电源正极、V33端8脚接地。电容C16和电阻R22串接在9脚与11脚之间,C16和R22的连接端分八路分别经N5和N6两片CD4066的八组模拟数字开关及与之对应串联的八个可调电阻RW11~RW18,接N4的10脚;二极管VD1接在N4的3脚与12脚之间,N4的输出端3脚接N7的14脚。
N7、CD4017集成电路的14脚是CP端;其VDD端16脚接+12V电源正极,VSS端8脚接地,13脚接地。电容C17和电阻R21串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C17和R21的连接端经二极管VD3接在N7的复位端15脚;二极管VD4接在9脚与16脚之间。N7的八个输出端Y0~Y7,分别经电阻R24~R31、分八路接至晶体管VT4~VT11的基极,同时,N7的八个输出端Y0~Y7还分别接到两片CD4066八路模拟数字开关的八个控制端。N5、N6CD4066的14脚接+9V电压电源正极,7脚接地。
放大执行电路分八路,分别由晶体管VT4~VT11,及其集电极与电源正极之间对应串接的继电器KD1-1~KD1-8、保护二极管VD5~VD12组成。继电器KD1-1~KD1-8的两组常开接点分别是KD1-1-1~KD1-8-1与KD1-1-2~KD1-8-2。
程序控制开关电路的工作原理在电源接通瞬间,在微分电路C17、R21上产生的正向脉冲,经VD3作用于CD4017的复位端、进行内部清零,此时仅Y0输出高电平,其它输出端Y1~Y7输出低电平,于是,三极管VT4导通,继电器KD1-1吸合,其两组常开接点KD1-1-1与KD1-1-2分别接通电脉冲发生器B输出回路为点片电极DX1-1、DJ7之间加电脉冲。与此同时,Y0输出的高电平使N6、CD4066的11、10脚间的一组模拟开关导通,进而使CD4060与C16、R22、R23、RW11构成的振荡回路产生振荡,振荡脉冲经CD4060内部的14级串行计数器分频后,从CD4060的3脚输出定时脉冲,当定时时间到达后,CD4060的3脚输出高电平脉冲,此脉冲一方面通过二极管VD2送入CD4060的12脚清零;另一方面送到CD4017的CP端进行计数,此时CD4017的Y0端输出变为低电平,Y1端输出高电平,于是三极管VT4截止,继电器KD1-1失电释放,而三极管VT2导通,继电器KD1-2吸合,同时,Y1输出的高电平使N6、CD4066的8、9脚间一组模拟开关开通,使CD4060与C16、R22、R23、RW12构成振荡回路,CD4060的14级串行计数器又重新计数分频,使CD4017的输出Y0~Y8依次输出高电平定时脉冲,完成多路顺序通断控制的要求,而且,周而复始。
N7、CD4017时序脉冲输出为十路,B1路用其八路输出控制。每一路的定时时间一次设定后,自动循环,每一路定时时间可在0.1秒~60分钟范围内调节。
图12示出A1、A2、B2、B3四路程序控制开关电路。该四路程控开关电路与B1程序控制开关电路相同,区别仅在于A1、A2两路只用了四路时序输出控制。
A1、A2两路程序控制开关电路的四个执行继电器及两组常开接点分别是A1继电器是KT1-1~KT1-4,接点是KT1-1-1~KT1-4-1与KT1-1-2~KT1-4-2。A2继电器是KT2-1~KT2-4,接点是KT2-1-1~KT2-4-1与KT2-1-2~KT2-4-2。
B2、B3两路程序控制开关电路的八个执行继电器及两组常开接点分别是B2继电器是KD2-1~KD2-8,接点是KD2-1-1~KD2-8-1与KD2-1-2~KD2-8-2。B3继电器是KD3-1~KD3-8,接点是KD3-1-1~KD3-8-1与KD3-1-2~KD3-8-2。
图13、14示出颈周条带状电极TJ1~TJ4与胸腹腔条带状电极DX1~TX4之间施加电脉冲通过人体的电极与继电器控制接点的对应连接关系及导通顺序。
在图13中由程序控制开关电路A1控制电脉冲作用路径及顺序参见图4。
①由XA1端经接点KT1-1-2接电极TJ1,由XA1′端经接点KT1-1-1接电极TX2;② ″ 接点KT1-2-2接电极TJ2,″ 接点KT1-2-1接电极TX3;③ ″ 接点KT1-3-2接电极TJ3,″ 接点KT1-3-1接电极TX4;④ ″ 接点KT1-4-2接电极TJ4,″ 接点KT1-4-1接电极TX1。
在图14中由程序控制开关电路A2控制电脉冲作用路径及顺序参见图5。
①由XA2端经接点KT2-1-2接电极TJ1,由XA2′端经接点KT2-1-1接电极TX4;② ″ 接点KT2-2-2接电极TJ2,″ 接点KT2-2-1接电极TX1;③ ″ 接点KT2-3-2接电极TJ3,″ 接点KT2-3-1接电极TX2;④ ″ 接点KT2-4-2接电极TJ4,″ 接点KT2-4-1接电极TX3。
图15中示出在颈周点片状电极DJ1~DJ8与三排胸腹腔点片状电极DX1-1~DX1-8、DX2-1~DX2-8、DX3-1~DX3-8之间,施加电脉冲通过人体的电极与继电器控制接点的对应连接关系和导通顺序。
第一排胸腹腔、颈周点片状电极之间电脉冲作用路径及顺序参见图6。①由XB1端经接点KD1-1-1接电极DX1-1,由XB1′端经接点KD1-1-2接电极DJ7;② ″接点KD1-2-1接电极DX1-2,″ 接点KD1-2-2接电极DJ8;③ ″接点KD1-3-1接电极DX1-3,″ 接点KD1-3-2接电极DJ1;④ ″接点KD1-4-1接电极DX1-4,″ 接点KD1-4-2接电极DJ2;⑤ ″接点KD1-5-1接电极DX1-5,″ 接点KD1-5-2接电极DJ3;⑥ ″接点KD1-6-1接电极DX1-6,″ 接点KD1-6-2接电极DJ4;⑦ ″接点KD1-7-1接电极DX1-7,″ 接点KD1-7-2接电极DJ5;⑧ ″接点KD1-8-1接电极DX1-8,″ 接点KD1-8-2接电极DJ6。
第二排胸腹腔、颈周点片状电极之间电脉冲作用路径及顺序参见图7。①由XB2端经接点KD2-1-1接电极DX2-1,由XB2′端经接点KD2-1-2接电极DJ5;② ″接点KD2-2-1接电极DX2-2,″ 接点KD2-2-2接电极DJ6;③ ″接点KD2-3-1接电极DX2-3,″ 接点KD2-3-2接电极DJ7;④ ″接点KD2-4-1接电极DX2-4,″ 接点KD2-4-2接电极DJ8;⑤ ″接点KD2-5-1接电极DX2-5,″ 接点KD2-5-2接电极DJ1;⑥ ″接点KD2-6-1接电极DX2-6,″ 接点KD2-6-2接电极DJ2;⑦ ″接点KD2-7-1接电极DX2-7,″ 接点KD2-7-2接电极DJ3;⑧ ″接点KD2-8-1接电极DX2-8,″ 接点KD2-8-2接电极DJ4。
第三排胸腹腔、颈周点片状电极之间电脉冲作用路径及顺序参见图8。①由XB3端经接点KD3-1-1接电极DX3-1,由XB3′端经接点KD3-1-2接电极DJ4;② ″接点KD3-2-1接电极DX3-2,″ 接点KD3-2-2接电极DJ3;③ ″接点KD3-3-1接电极DX3-3,″ 接点KD3-3-2接电极DJ2;④ ″接点KD3-4-1接电极DX3-4,″ 接点KD3-4-2接电极DJ1;⑤ ″接点KD3-5-1接电极DX3-5,″ 接点KD3-5-2接电极DJ8;⑥ ″接点KD3-6-1接电极DX3-6,″ 接点KD3-6-2接电极DJ7;⑦ ″接点KD3-7-1接电极DX3-7,″ 接点KD3-7-2接电极DJ6;⑧ ″接点KD3-8-1接电极DX3-8,″ 接点KD3-8-2接电极DJ5。
电源部分由220V/14V+14V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器、三只三端稳压器构成三路直流稳压电源,分别提供+12V、+12V、+9V的电压,为电脉冲发生器、程序控制开关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工作原理以图4、5和图6~8的加电模式、即连接方式及通电顺序为例。
1.颈周复合电极环绕于颈部,胸腹腔复合电极环绕于脐部,电极线缆与治疗仪连接,接通电源,A、B两组电脉冲发生器和A1、A2、B1、B2、B3五路程序控制开关电路开始工作。A组的输出分两路,B组的输出分三路。
2.A组电脉冲发生器输出端子XA1、XA1′,分别经继电器KT1-1~KT1-4的两组对应接点KT1-1-1~KT1-4-1与KT1-1-2~KT1-4-2,在A1程序控制开关电路控制下,依次顺序定时接通,使颈周条带状电极TJ1~TJ4分别与胸腹腔条带状电极TX2、TX3、TX4、TX1之间,对应加上电脉冲,并按图4所示①→②→③→④的顺序依次产生通过人体的脉冲电场与电流,并周而复始。
3.A组电脉冲发生器输出端子XA2、XA2′,分别经继电器KT2-1~KT2-4的两组对应接点KT2-1-1~KT2-4-1与KT2-1-2~KT2-4-2,在A2程序控制开关电路控制下,依次顺序定时接通,使颈周条带状电极TJ1~TJ4分别与胸腹腔条带状电极TX4、TX1、TX2、TX3之间,对应加上电脉冲,并按图5所示①→②→③→④的顺序,依次产生通过人体的脉冲电场与电流,并周而复始。
4.B组电脉冲发生器输出端子XB1、XB1′,分别经继电器KD1-1~KD1-8的两组对应接点KD1-1-1~KD1-8-1与KD1-1-2~KD1-8-2,在B1程序控制开关电路控制下依次顺序定时接通,使第一排胸腹腔点片状电极DX1-1~DX1-8分别与颈周点片状电极DJ7、DJ8、DJ1、DJ2、DJ3、DJ4、DJ5、DJ6之间,对应加上电脉冲,按图6①→②→…⑧顺序,依次产生通过人体的脉冲电场与电流并周而复始。
5.B组电脉冲发生器输出端子XB2、XB2′,分别经继电器KD2-1~KD2-8的两组对应接点KD2-1-1~KD2-8-1与KD2-1-2~KD2-8-2,在B2程序控制开关电路控制下依次顺序定时接通,使第二排胸腹腔点片状电极DX2-1~DX2-8分别与颈周点片状电极DJ5、DJ6、DJ7、DJ8、DJ1、DJ2、DJ3、DJ4之间,对应加上电脉冲,按图7①→②→…⑧顺序,依次产生通过人体的脉冲电场与电流并周而复始。
6.B组电脉冲发生器输出端子XB3、XB3′,分别经继电器KD3-1~KD3-8的两组对应接点KD3-1-1~KD3-8-1与KD3-1-2~KD3-8-2,在B3程序控制开关电路控制下依次顺序定时接通,使第三排胸腹腔点片状电极DX3-1~DX3-8分别与颈周点片状电极DJ4、DJ3、DJ2、DJ1、DJ6、DJ7、DJ6、DJ5之间,对应加上电脉冲,按图8①→②→…⑧顺序,依次产生通过人体的脉冲电场与电流并周而复始。
程序控制的模式的改变与设定颈周、胸腹腔点片状电极之间与颈周、胸腹腔条带状电极之间加电脉冲模式、即连接方式和通电顺序,可以有多种设定。以点片状电极加电模式为例。
1.加电的两电极对应位置的改变。例如第一排胸腹腔、颈周点片状电极之间对应连接位置,可以和第二排或第三排胸腹腔、颈周点片状电极之间对应位置互换。再如胸腹腔的DX1-1与颈周的DJ7之间先加电,可改为DX1-1与DJ8之间先加电,其它电极也依次作相应改变等。
2.控制顺序、或称循环方向的改变。例如第一排胸腹腔、颈周点片状电极之间按①→②→…→⑧顺序加电,可改为按⑧→…→②→①顺序加电。
3.加电脉冲极性的改变,即脉冲发生器输出端子的对调。
程序控制的改变与设定,具体可由“程序控制开关电路模拟板”来实现,即用插接件的插孔按各颈周、胸腹腔点片状电极与条带状电极的位置模拟布置、制成模拟电路板,电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子、继电器的各组接点也用插孔按对应关系布置在模拟板上,控制模式的设定用两端带有插头的导线、插接连接。上述的插孔、插头也可用接线柱、普通绝缘导线代替。
各种程控模式的转换也可由转换开关来实现,或者用单片机控制来实现。
此外,颈周、胸腹腔条带状电极至少有两个条带状电极,颈部左、右侧各一个,胸腹部左、右侧各一个。颈周、胸腹腔的点片状电极至少有四个,颈部左、右侧各两个,胸腹部左、右侧各两个。
电脉冲发生器电路可以有多种选择。如555振荡电路可由CB556集成电路代替构成。程序控制开关电路同样有多种选择。如它可由555、CD4040、CD4022、CD4016集成电路等组成。
使用方法治疗前,病人排空小便,勿空腹,平坐或平卧。不得在治疗时随意调节和转换按键。治疗分初始调节和增量调节。初始调节使病人颈胸腹背出现微麻、微热、微振感。增量调节是指初始调节后每一分钟增加一定输出幅度,直至胸腹腔内出现周期性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的整体揉动感或病人耐受限度,即暂停增量调节,维持治疗,直到结束。治疗时间40分钟,每日两次。
脉冲发生器频率调节范围,A组在1~5KHz,B组在2~10KHz。治疗举例肺源性心脏病2~3KHz、慢性阻塞性肺气肺3~5KHz、哮喘急性发作1~3KHz、慢性哮喘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5KHz、矽、尘肺4~8KHz。
元件型号图9中VT1DD15;VT2、VT39013×2;VD1~VD21N4148×2;RW1、RW5100~200KΩ×3;RW22KΩ;RW320KΩ;RW42KΩ;R1~R32KΩ,R4100Ω,R510KΩ,R64.7KΩ,R71KΩ,R82KΩ,R93KΩ,R104KΩ,R11、R141KΩ,R125KΩ,R131KΩ,R152KΩ,R16~R181KΩ,R1933Ω,R203KΩ;C10.1μF,C2、C5、C101μF,C3、C6、C112μF,C4、C14、C150.01μF,C7、C123μF,C8、C134μF;LED1~LED3BT201、S1双互锁按键开关;S2~S4四互锁按键开关×3;T1升压输出变压器、继电器小型、12V、两组常开接点的,最好选固态继电器。
图10中VT4~VT113DG12c×8;VD2~VD111N4148×11;RW11~RW18100~200KΩ×8;R2150~100KΩ、R221~1.5MΩ、R238.2~12KΩ、R24~R312.2~4.7KΩ×8;C162.2~4.7μF、C170.01~0.05μF。
权利要求
1.一种哮喘病生物电场调控治疗仪,包括治疗电极、连接线缆和电脉冲发生器,治疗电极包括围绕在颈周部位的电极和围绕在脐周部位的电极,导电电极固定在条带状软的绝缘电极衬垫上,电极衬垫两端有粘贴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围绕在颈周部位的电极是颈周复合电极,它包括电极衬垫(3)上的条带状电极(2)和点片状电极(6),其电极衬垫(3)分为两段,中间连接有一段绝缘的伸缩带(4),伸编带(4)的中央有一个喉结孔(5);条带状电极(2)在每段电极衬垫(3)上至少有一个,围绕在颈部左右两侧、呈“C”形;点片状电极(6)在每段电极衬垫(3)上至少有两个,位于颈部左、右两侧;所说的围绕在脐周部位的电极是胸腹腔复合电极,它包括电极衬垫(10)上的条带状电极(8)和点片状电极(9);其条带状电极(8)至少有两个,分别围绕在胸腹部的左右两侧、呈“C”形并相互交错;其点片状电极(9)至少有4个,胸腹部左右两侧各两个,位于条带状电极(8)之间、沿纵向排列;颈周复合电极的条带状电极(2)与胸腹腔复合电极的条带状电极(8),经程序控制开关电路,与一组电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颈周复合电极的点片状电极(6)和胸腹腔复合电极的点片状电极(9),经程序控制开关电路,与另一组电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施加同一路电脉冲信号的两个电极之间的部位具有交叉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哮喘病生物电场调控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颈周复合电极,每段电极衬垫(3)上有两个沿纵向平行的条带状电极(2)和沿两条带状电极(2)中间排列的四个点片电极(6);所说的胸腹腔复合电极,有左右交错布置的四个条带状电极(8),和位于条带状电极(8)之间的纵向排列的三排,每排八个,共24个点片状电极(9);颈周的条带状电极(2)和胸腹腔的条带状电极(8)之间,分别经两路程序控制开关电路、与两路电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颈周的点片状电极(6)和胸腹腔的点片状电极(9)之间,分别经三路程序控制开关电路、与三路电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哮喘病生物电场调控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程序控制开关电路,包括由振荡器、分频器、时序译码器与双向模拟数字开关所组成的脉宽可调的环形时序脉冲发生器,以及驱动电路;环形时序脉冲发生器的各路时序脉冲输出端,除了分别经电阻接各路驱动电路晶体管的基极外,还分别接多路双向模拟数字开关的控制端,各路模拟数字开关分别与对应的可调电阻串联后,与振荡器的RC回路相连接;驱动电路包括晶体管放大级及执行元件继电器,各继电器的两组常开接点对应串接于颈周的和胸腹腔的各对应电极与电脉冲发生器输出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哮喘病生物电场调控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程序控制开关电路的各路驱动电路继电器的接点,与颈周和胸腹腔的各个条带状电极、点片状电极,以及电脉冲发生器输出端,与程序控制开关电路模拟板上的对应的插孔相连接;这些插孔在模拟板上,按各颈周和胸腹腔点片状电极与条带状电极的相应位置、以及各路继电器接点、电脉冲发生器输出端的对应关系模拟布置,设定程控模式用的两端带插头的导线连接于相应插孔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子医疗器械,一种哮喘病生物电场调控治疗仪,包括围绕颈部的颈周复合电极和围绕脐部的胸腹腔复合电极;两复合电极均是在软电极衬垫上,设置多个条带电极和点片电极构成。颈周的与胸腹腔的条带电极间经程序控制开关电路,与脉冲发生器输出连接;颈周的与胸腹腔的点片电极间经程序控制开关电路,与另一脉冲发生器输出连接。加电脉冲的颈周与胸腹腔的两电极的部位交叉对应,经程序电路控制,使对应电极间的脉冲电场循环有序地作用,作用到肺深部病变组织。有多种循环交叉模式。无需药物和吸氧设备,可迅速提高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极大方便临床抢救。近远期疗效好,不易复发。对呼吸科危急重症患者缺氧病症和各类哮喘急性发作尤为适用。
文档编号A61N1/32GK1476909SQ0213537
公开日2004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0日
发明者赵维平, 曹保轩 申请人:赵维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