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上清软胶囊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086阅读:8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黄连上清软胶囊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及其制备工艺,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软胶囊剂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黄连上清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1992年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收载品种。
黄连上清片是临床治疗上焦风热症的常用药,具有清热通便、散风止痛之功效。用于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该产品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因而市场需求量大。
但是,长期以来,黄连上清一直是片剂,由含药物的固体粉未或颗粒压制成片,包糖衣而成,存在着片剂所共有的问题,包衣时产尘量大;服用量大、每次需要服用6片;在储存期内裂片、变色、质量不稳定。同时,糖衣片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服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黄连上清软胶囊剂及其制备工艺。通过运用先进的制剂工艺,在保持良好药效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工艺及剂型进行改良,制得黄连上清软胶囊,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时产尘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卫生学标准。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黄连上清软胶囊剂,取黄连、大黄、连翘、薄荷、旋覆花、黄芩、荆芥穗、栀子、防风、石膏、桔梗、黄柏、炒蔓荆子、白芷、甘草、川芎和菊花,按规定量配伍。其特点是大黄、黄芩、甘草和菊花有效成分为乙醇提取液酸沉物;黄连、黄柏、蔓荆子、川芎、旋覆花、白芷和防风有效成分为乙醇提取液;连翘、薄荷、荆芥穗、桔梗、栀子、石膏的有效成分为水提液及挥发油;所述各液态及固状药物有效成分溶于或混悬于溶液中,并包裹于软胶囊囊壳中形成软胶囊剂。
本发明黄连上清软胶囊剂的制备工艺特点是a、取大黄、黄芩、甘草和菊花,加乙醇回流、滤过,回收乙醇后浓缩,并加盐酸调PH值,搅拌均匀后静置,离心得沉淀物备用;b、取黄连、黄柏、蔓荆子、川芎、旋覆花、白芷和防风,加乙醇回流、滤过,回收乙醇,药液备用;c、取连翘、薄荷、荆芥穗、桔梗、栀子、石膏,加水回流提取,收集挥发油,煎液滤过,浓缩;浓缩液与步骤b所得药液合并,继续浓缩成稠膏,加入步骤a所得沉淀物混匀,低温下减压干燥,粉碎得浸膏粉;d、浸膏粉中加入聚乙二醇和甘油适量及挥发油,胶体磨研磨,压制成型、阴干、去油、乙醇清洗、整粒晾干即可。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发明是将液体药物混合物及固体药物溶于或混悬于液体溶液中并包裹于软胶囊囊壳中压制而成软胶囊剂。在保持片剂良好药效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工艺及剂型进行改良,改进后的软胶囊软硬适度,富于柔软性和韧性,提高了干浸膏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含量的测定和定性鉴别易于操作,使该药的质量标准有了新的提高。产品质量稳定、崩解快、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服用量减少,每次由片剂的6粒减少为2粒。同时,降低了生产时的产尘量,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卫生学标准。克服了糖衣片在储存期内裂片、变色等缺陷。
具体实施例方式按照药典标准取药材,依据处方黄连10g、大黄320g、连翘80g、薄荷40g、旋覆花20g、黄芩80g、荆芥穗80g、栀子80g、防风40g、石膏40g、桔梗80g、黄柏40g、炒蔓荆子80g、白芷80g、甘草40g、川芎40g和菊花160g。
以上处方中的大黄、黄芩、甘草和菊花有效成分为的乙醇提取液酸沉物;黄连、黄柏、炒蔓荆子、川芎、旋覆花、白芷和防风有效成分为乙醇提取液;连翘、薄荷、荆芥穗、桔梗、栀子、石膏的有效成分为水提液;各液态及固状药物有效成分溶于或混悬于溶液中,并包裹于软胶囊囊壳中形成软胶囊剂。
制备过程为a、取大黄、黄芩、甘草和菊花,其中的大黄、黄芩和甘草用2~4mm厚的薄饮片投料。为了保证制剂中有效成份的含量,投料前应对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加50%~90%乙醇4~8倍量,回流1~3小时(可以是70%的乙醇6倍量,回流2小时),滤过,药渣再次加入50%~90%7醇2~6倍量,回流1~4小时(第二次加入乙醇量少于第一次,回流时间也较之第一次短,具体可以是70%的乙醇4倍量,回流1.5小时),两次滤液合并。加醇量为影响有效成分提取的主要因素,提取时应保证加足醇量。减压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温度在10℃~40℃时的相对密度为0.9~1.4(如在温度为20℃时,相对密度达到1.10)。醇提液浓缩应在-0.09MPa减压条件下进行。其后,边搅拌边加入盐酸,调PH值为0~4,比较合适的是1~2。搅拌均匀后静置14~20小时(通常可以为16小时),酸沉物在酸液中呈混悬状,为了便于分离,以4000~8000r/min的高速离心得沉淀物备用,也可以采用滤取沉淀法。
通过对酸沉物进行成分检查,结果表明酸沉物中含有大黄酸、甘草酸、绿原酸等酸性有效成分。采用盐酸沉淀,可有效去除淀粉等杂质和其他无效成分,提高有效成分含量。
对酸沉工艺的沉淀物及上清液进行主要药效学对比,结果表明,本工艺中的沉淀物能明显抑制二甲苯的致炎作用,而上清液药理作用不明显。说明工艺之合理性。
b、取黄连、黄柏、蔓荆子、川芎、旋覆花、白芷和防风。为了保证制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投料前应对黄连、黄柏进行含量测定。加50%~90%乙醇6~10倍量,回流1~4小时,滤过(具体可以是70%的乙醇,加入8倍量,回流2小时);药渣加50%~90%乙醇4~8倍量,回流1~4小时(同样,第二次加入乙醇的量少于第一次,回流时间也较之第一次短。具体可以是70%的乙醇,加入6倍量,回流2小时)。两次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药液备用。
c、取连翘、薄荷、荆芥穗、桔梗、栀子和石膏。为了保证药材的挥发油含量,连翘、薄荷和荆芥穗应采用当年产的货。第一次加水7~13倍量,回流提取1~5小时(如加入9倍量的水,回流提取3小时),收集挥发油,煎液滤过,药渣再加4~8倍量水,煎煮1~4小时(第二次加入的水量少于前次,可以是加入6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进行提取),两次滤液合并,浓缩至温度在10℃~40℃时的相对密度为0.9~1.4(常规温度在20℃时,相对密度为1.10)。所得浓缩液与步骤b所得药液合并,继续浓缩成稠膏,加入步骤a所得沉淀物混匀,60℃~90℃的低温下减压(-0.09MPa)干燥,温度过高会使大黄酸升华损失,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粉碎得浸膏粉185~250g。减压干燥后的干浸膏易吸潮,立即进行成型艺。生产中如需等待,应置于干燥室内保存。
成型工艺如下浸膏粉中加入聚乙二醇和甘油适量及挥发油,胶体磨研磨8~15分钟,压制成型,阴干20~48小时,去油,50%~90%乙醇清洗,整粒,晾干即可。
总提取物得膏率为每处方209.6±4.2g。加5%甘油的聚乙二醇400至700g,其服用量为每日服用6粒,每粒0.7g。
先将挥发油逐步与5%甘油的聚乙二醇进行倍量稀释、混匀,再与浸膏粉混合,胶体磨研磨,过80目网筛,得药物混悬液。
棕褐色胶皮溶液的制备取甘油、水加入棕色氧化铁,用胶体磨研磨10分钟,使其混合均匀,投入化胶罐中,加热至45℃时加入明胶(甘油∶水∶明胶∶棕氧化铁=0.5∶1.1∶1∶0.042)搅拌加热至80℃,保温40分钟,抽真空(-0.06MPa),搅拌约1小时,至罐内无气泡时为止,过80目滤布置保温罐中,60℃左右保温即得。
压制成型启动软胶囊机,先用液体石蜡对内容物进行丸重调试,每粒0.55g,合格后将药物和辅料的混悬液放入机器顶部贮液器内,先关闭液体石蜡进料阀,再打开药物进料阀,含药物的软胶囊即可压制。压制好的软胶囊落入以细铜丝作底的滚桶式干燥机中,不停滚动3~4小时成型。
干燥成型后置于干燥室内阴干,让胶皮内水份缓缓蒸发,并不时轻轻翻动软胶囊,以防粘连。阴干的软胶囊表面粘有液体石蜡,将软胶囊和纱布一起放入糖衣罐内滚动,滚动的纱布即可吸收及擦净液体石蜡。去油后挑出外型不规则的软胶囊,再用乙醇清洗,并在干燥筛中晾干即得。
权利要求
1.黄连上清软胶囊剂,取黄连、大黄、连翘、薄荷、旋覆花、黄芩、荆芥穗、栀子、防风、石膏、桔梗、黄柏、炒蔓荆子、白芷、甘草、川芎和菊花,按规定量配伍;其特征是大黄、黄芩、甘草和菊花有效成分为乙醇提取液酸沉物;黄连、黄柏、蔓荆子、川芎、旋覆花、白芷和防风有效成分为乙醇提取液;连翘、薄荷、荆芥穗、桔梗、栀子、石膏的有效成分为水提液及挥发油;所述各液态及固状药物有效成分溶于或混悬于溶液中,并包裹于软胶囊囊壳中形成软胶囊剂。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黄连上清软胶囊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a、取大黄、黄芩、甘草和菊花,加乙醇回流、滤过,回收乙醇后浓缩,并加盐酸调PH值,搅拌均匀后静置,离心得沉淀物备用;b、取黄连、黄柏、蔓荆子、川芎、旋覆花、白芷和防风,加乙醇回流、滤过,回收乙醇,药液备用;c、取连翘、薄荷、荆芥穗、桔梗、栀子、石膏,加水回流提取,收集挥发油,煎液滤过,浓缩;浓缩液与步骤b所得药液合并,继续浓缩成稠膏,加入步骤a所得沉淀物混匀,低温下减压干燥,粉碎得浸膏粉;d、浸膏粉中加入聚乙二醇和甘油适量及挥发油,胶体磨研磨,压制成型、阴干、去油、乙醇清洗、整粒晾干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连上清软胶囊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骤a、b中,乙醇回流提取为两次,两次滤液合并进入下步工序;步骤c中,水提回流亦为两次,两次滤液合并进入下步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连上清软胶囊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步骤a中两次加入乙醇的浓度为50%~90%,回流时间为1-4小时,第一次加入4~8倍量,第二次加入2~6倍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连上清软胶囊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步骤b中两次加入乙醇的浓度为50%~90%,第一次加入6~10倍量,回流1~4小时,第二次加入4~8倍量,回流1~4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连上清软胶囊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步骤c中,第一次加入的水为7~13倍量,回流时间为1~4小时,第二次加入的水为4~8倍量,煎煮时间为1~4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连上清软胶囊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步骤a中,回收乙醇后浓缩至10℃~40℃时的相对密度为0.9~1.4,所述加盐酸调PH值为0~4。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连上清软胶囊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步骤c中收集挥发油,煎液滤过,浓缩至10℃~40℃时的相对密度为0.9~1.4。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连上清软胶囊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步骤c中低温下减压干燥的温度为60~9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连上清软胶囊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步骤d中乙醇清洗的乙醇浓度为50~90%。
全文摘要
黄连上清软胶囊剂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大黄、黄芩、甘草和菊花有效成分为的乙醇提取液酸沉物;黄连、黄柏、炒蔓荆子、川芎、旋覆花、白芷和防风有效成分为乙醇提取液;连翘、薄荷、荆芥穗、桔梗、栀子、石膏的有效成分为水提液及挥发油;所述各液态及固状药物有效成分溶于或混悬于溶液中,并包裹于软胶囊囊壳中形成软胶囊剂。本发明产品质量稳定、起效快、服用量少。同时还降低产尘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卫生学标准,克服了糖衣片在储存期内裂片、变色等缺陷。
文档编号A61P1/00GK1506085SQ0214856
公开日2004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2日
发明者娄贯平, 张日武, 任军, 陶良宝, 张其元, 蒋小云 申请人:巢湖正大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