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穿刺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877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椎穿刺针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脊椎穿刺针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单独的和与硬膜外管心针结合的硬膜外套管,其在管心针穿透时稳定组织并且提供接触和组织穿透的视觉指示和触觉指示。
背景技术
硬膜外套管和脊椎穿刺针用于各种医学目的,包括为实验室检查和测定抽取脑脊液(CSF)、引入放射科检查用的造影剂或者放射性核素、为治疗性或者麻醉性目的向蛛网膜下腔引入药剂、及辅助在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中布置导管。在使用脊椎穿刺针时需要极度小心确保其相对硬脊膜和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的正确布置。
公知的脊椎穿刺针和硬膜外穿刺针及其进针技术,不论是徒手进行还是放射性地进行监控,都与不可接受的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关联。不正确的进针导致这样的一些常见并发症,譬如腰椎穿刺后并发脊椎性头疼、造影剂进入硬膜下腔而不是蛛网膜下腔、把硬膜外导管误置进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血管出血,这将污染CSF样品。这样的一些并发症可干扰CSF样品可靠检测的完成并且干扰继续进行诊断性检测。相对于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错置导管也可扰乱诊断性检测的数据分析。例如,导管误置可导致把造影剂或者说发射性核素制剂引入非要求的空间,譬如在脊髓造影时把造影剂注射进硬膜下腔而不是蛛网膜下腔中。误置导管还可导致无效量、有毒量的或者致死量的麻醉剂、抗生素、化疗剂、或者其它药物或诊断剂引入机体。而且,脊椎穿刺后脊椎性头疼使患者受到长期的失能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提供一种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所述的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具有一用于抓握组织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诸如套管之类的管状构件和至少一个倒钩,所述的管状构件末端具有一个围绕端口的环形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倒钩从所述管状构件的环形表面以一角度突出,所述至少一个倒钩的每个具有一个锋利的边缘,用于当至少部分地绕纵轴线转动所述的管状构件时抓握组织。理想地,绕管状构件的环形表面间隔开多个单方向的倒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组件,用于相对于所述套管张紧所述穿刺针,并且用于以视觉和触觉的方式发出穿刺针位置的信号。所述组件包括一个弹簧状的张紧构件,所述的张紧构件安装在装设于所述套管的近端上的一个壳体中,并且构形用于允许穿刺针的近端在其中进行受限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式,提供一种使用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的方法,所述的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具有一个设有至少一个从其远端表面突出的倒钩的套管。所述的方法包括经一第一层组织插入所述套管;检测所述套管的远端表面与一第二层组织间的接触;和沿第一方向绕其纵轴转动所述套管以迫使所述至少一个倒钩与所述第二层组织接合。


图1示出作为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实施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
图2A是套管远端的端视图,而图2B是套管远端的局部截面图,示出从所述套管的钝环形表面突出的本发明的抓握倒钩的一个实施形式。
图3示出本发明的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的一个实施形式,示出安装在钝的套管中的钝的硬膜外腔管心针。
图4A和4B是局部截面图,示出本发明的深度限制机构的操作状况。
图5是结合本发明钝端套管的一个实施形式的脊椎穿刺针的远端截面图。
图6是截面图而图7是端视图,示出与本发明一个实施形式的钝端套管结合的本发明硬膜外导管引导件的使用状况。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有用的方面的止挡管心针。
图9示出图示的本发明的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的实施形式的使用状况。
图10A-10B示出根据本发明形成的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的另一个实施形式的截面图。
图11A-11B分别用立体图和局部侧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形成的套管尖端另一个实施形式。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形成的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的另一个实施形式的截面图。
图13A-13B分别以截面图和侧视图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式形成的管心针止挡取放系统。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式形成硬膜外导管引导件取放系统。
图1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式对患者固定套管的方法。
图16示出另一种对患者固定套管的方法。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形式针对一种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其包括一用于抓握由各种物质组成的组织的装置。尽管在本文中说明的是用于在人体中发放管心针到硬膜外腔使用的管状套管,却不旨在把抓握装置限制为与硬脊膜或身体组织一同使用。相反,本发明的组织抓握装置通常适用于稳定用于经各种膜和组织发放一种工具的取放系统。
图1示出作为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10实施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其克服现有脊椎穿刺针所引起的并发症。所述的系统10既标识与硬脊膜组织的接触也稳定硬脊膜组织。组织接触通过在偏压机构14的影响下经套管推进的钝端头的硬膜外腔管心针(或简称管心针)12而标识。系统10通过启动管心针12的组合触觉和视觉信号部分发出管心针进入硬膜外腔和其与硬脊膜接触的信号。所述的系统10还通过把套管16的远端附着在硬脊膜组织上稳定硬脊膜。硬脊膜的标识和在硬脊膜上的附着为穿经管状的套管16并且进入蛛网膜下腔的脊椎穿刺针或者导管,提供方向控制和深度控制。这转而有利于在硬膜外腔或者蛛网膜下腔中正确布置导管或者血管补丁片。
如图2A-2B中所示,套管16是钝端头的管状体17,其具有一个纵轴线并且终止于由锋利的钩或者说倒钩50围绕的远端环形端口42。这些倒钩50还可以包括细片状或者说鳞状的细齿,用于至少部分地穿透组织。套管16钝的远端端头52防止穿透膜或者组织。倒钩50构形得用于抓握和稳定在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上遇到的组织。倒钩50的形状做得当部分地绕其纵轴线,优选地相对于组织顺时针地转动套管16时,接合膜或者组织层,并且当沿相反的方向,优选地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的套管16时,释放组织或者说脱开组织。
图2A和图2B一起示出从所述套管16的钝的远端端头52突出的本发明的抓握倒钩50的一个实施形式。根据图示的实施形式,倒钩50构形成单方向锋利的细片状或者鳞状的细齿,所述的细齿围绕端口42绕远端端头52的环形表面分布,并且相对于套管16的镗孔23的纵轴线圆周地对齐。
如在图2B中较为清楚地所示,倒钩50以较锐的角从套管16的钝端头52突出,以更加有效地抓握组织。倒钩50交替地以任何适于套管16部分地绕其纵轴线转动时抓握组织的形状造形。例如,倒钩50构形用于在部分地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套管16时,插入并接合硬脊膜的外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通过在约30度转动套管16,将倒钩50完全接合进硬脊膜组织中。在把倒钩构形为用于抓握组织的同时,另一个考虑是,当沿相反的方向或者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倒钩50释放硬脊膜组织。而且,倒钩50构形为不论是接合还是释放时都不刺穿硬脊膜组织。套管16的钝端头52进一步便于倒钩50可抓握而不刺穿或者说穿透组织。
套管16的环形端口42的尺寸做得能够经其通过脊椎穿刺针或者导管并进入蛛网膜下腔。可以提供各种其它的横向端口,用作硬膜外导管或者血管补丁片进入硬膜外腔的通道,如下文所述。
如图3所示,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的内部可选地包括一个圆周环44,该圆周环44可用作另一个工具的脊椎穿刺针的深度限制机构。例如,所述的圆周环44还可以接合本发明的止挡管心针或者硬膜外导管引导件;这两者都在下文中详细地说明。
在一个实施形式中,套管16可以是约三又二分之一英寸长。套管16的近端造为用于附着偏压机构14的远端端口15。例如,套管16的近端19装配有一个锁定机构或者说连接器18的部分18a。例如,偏压机构14包括,一个内含作为弹性压缩构件实施的偏压构件22的壳体20。壳体20和偏压构件22形成绕管心针12的近端口11装配的套管。壳体20的远端21装配和连接器19的配合部分18b。连接器18的配合部分18a和18b构成为在管心针12滑动地容置在套管16中时可释放地连接。
本发明的钝端的硬膜外腔管心针12的尺寸和形状设计为做得能够滑动地溶置在套管16的纵向的轴镗孔23中。管心针12构造为一个钝的或者倒圆的远端端头36,当插入套管16中时,所述的远端端头36经远端环形端口42并且突出于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之外。偏压机构14迫使管心针12的远端端头36从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常态延伸或者说突出。管心针12的近端11连接偏压机构14,但是可以在套管16的镗孔23中,于预定的限度内自由移动。在管心针12的近端11处的指示器部分24可以自由地移入和移出在壳体20的近端27处的孔34。
在该实施形式中,壳体20包括一个指托26,所述的指托26例如实施为一对横向的翼状展开26a和26b,所述的翼状展开26a和26b可以用于支持和操作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10。翼状展开26a和26b的尺寸做得可以用手指抓握并且方便把套管16插入组织。
胶带28可以通过一套管锁定装置29在套管16的外部连接于轴杆上。所述的胶带28用于相对患者的身体固定套管16并且防止其反转。
在操作中,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经事先在皮肤和肌肉组织上做出的切口插入,直到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接触蛛网膜下腔周围的硬脊膜。随着推进套管16和管心针12,皮肤和下面的肌肉组织表现出相对高的阻抗而引起管心针12压迫或者说“加载”弹性的偏压机构14。加载偏压机构14引起管心针12的近端处的指示器部分24从壳体20的近端27突出。从而指示器部分24表现出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和管心针12经相对高阻抗的肌肉组织推进的触觉和视觉指示。
在遇到较小的阻抗时,譬如在肌肉组织和硬脊膜之间的硬膜外腔,偏压机构14自动推进或者说“排出”管心针12的远端端头36,使其超出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一个有限的距离。从而,在进入硬膜外腔后,“卸载”弹性的偏压机构14,这使得在管心针12的远端11处的指示器部分24能够回缩进壳体20的近端27。指示器部分24的回缩指示出管心针12的远端端头36进入硬膜外腔。
然后在管心针12上方推进套管16,直到套管16的远端52遇到硬脊膜,在这时绕其纵轴线转动套管16以接合硬脊膜。这稳定硬脊膜组织,从而可以经各个膜和组织发放脊椎穿刺针、导管或者其它工具至适当的位置。当在管心针12上推进套管16接触硬脊膜时,可以撤出管心针12,有时是同时地撤出。
如果有的话,选用的胶带28粘贴在外膜上,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经该外膜插入。例如,在脊椎穿刺针应用时,胶带28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以帮助稳定已安装的套管16。在插入和接合套管16以后,推进胶带28至沿套管16在套管16进入点的皮肤穿刺处附近的位置处。然后,将胶带28粘到套管16和患者皮肤上,因而帮助维持套管16相对于穿刺的深度和方向。
松开胶带28并且沿相反的方向转动套管16,直到倒钩50从组织释放,脱开套管16。然后通过从切口撤出而收回套管16。
图3示出安装在套管16中的钝的硬膜外腔管心针12。偏压机构14使用卡在壳体20中的弹性压缩构件22实现。例如,所述的弹性压缩构件22可以以弹簧或者弹簧状的机构,或者制成其它的尺寸和形状的弹性材料实现,以提供阻抗力。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形式,弹簧22放置在管心针12上的一个或多个接合块30与壳体20的近端27处的内表面31之间。接合块30可选地以一个或多个增大了管心针12的外径的刚性横向凸起30实现。所述的接合块30按能够配合在套管16的管状镗孔内的尺寸制做。接合块30位于管心针12上,其与弹簧22直接地或者在本例中通过反作用元件32进行相互作用的位置。例如,供选用的反作用元件32,是一个内径尺寸做得与管心针12的外径可滑动地接合,而不与接合块30相互作用的环形圆盘。
在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偏压机构14的壳体20以一个改形的路冗氏锁定(luerlock)连接器的配合的阴部分和阳部分实现。路冗氏锁定连接器的阴部分提供作为连接到套管16的近端的连接器部分18a。壳体20的远端由路冗氏锁定连接器的阳部分18b形成。改形的路冗氏锁定连接器的阴部分18a和阳部分18b互连形成锁定机构18。
弹簧22初始地压缩在管心针12的本体上的反作用构件32与壳体20的内部近端表面之间,以在管心针12上提供预定量的预加载力。压缩弹簧22的常态膨胀迫使管心针12的远端端头36从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突出。选择弹簧22以存储适于实施本发明具体应用的一定量的预加载力。例如,当为全身椎管穿刺针而实施时,弹簧22选择为具有小于经皮肤和下面的肌肉组织中的切口推进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所需要力的弹性力。经皮肤和肌肉组织的推进压缩或者说“加载”具有一增加预加载的弹簧22,并且使指示器部分24由壳体20的近端27中的做得超尺寸的孔34突出。
进一步选择弹簧22为有大于硬膜外腔内的低阻抗力的弹性力。因为硬脊膜是由于脊髓与脑中的血管脉动而脉动的组织,硬膜外腔周期性地受到负压。这种负压会起把管心针吸进硬膜外腔中的作用。在遇到这样的负压或者低阻抗的组织时,弹簧卸载到其常态膨胀结构,从而放出管心针12的远端端头36。例如,从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中的端口42放出管心针12的远端端头36约三到四毫米。管心针12的伸出的指示器部分24以相似的量经孔34回缩进壳体20的近端27中。
管心针12的远端端头36由弹簧22移动的距离还可以是可选择的,以满足各种应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壳体20与管心针12的近端部11上的横向凸起配合以实施作为“深度限制机构”,所述的深度限制机构控制管心针12从套管16的远端端头36突出的距离。例如,一个在管心针12的近端11上的近端帽38的尺寸做得大于壳体20的近端27中的孔34。从而,孔34通过与近端帽38的相互作用限制管心针12向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的移动。
可选择地,接合块30的尺寸做得大于壳体20的内远端表面的圆周环形座40部分。环形座40与超尺寸的接合块30相互作用,从而相对于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为管心针12的远端端头36提供一深度限制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式,接合块30的尺寸做得大于套管16的镗孔23的内径。进入套管16内的近端开孔与超尺寸的接合块30相互作用。从而,相对于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为管心针12的远端端头36提供深度限制机构。
图4A和4B一起示出本发明另一种的深度限制机构。在图4A中,示出在放出的状态的本发明硬膜外腔管心针12,其中,如方向箭头所示,偏压机构14的弹性力迫使管心针12的钝的远端端头36经套管16中的端口42推进。圆周环44的尺寸设计为具有稍小于管状套管16内径的内径。从而,圆周环44相对于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为管心针12的远端端头36提供深度限制机构。例如,管心针12在距钝的远端端头36范围一预定的退回距离处设有肩台部分46。钝的远端端头36的尺寸为能够穿过端口42的已减少直径处,而肩台46的尺寸为遇到内圆周环44,这限制钝的远端端头36突出到超过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一个预定距离。
图4B示出处于加载状态的硬膜外腔管心针12,其中在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处遇倒的阻抗足以克服偏压机构14提供的弹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管心针12的钝的远端端头36被推回套管16的内部,把肩台46抬离内圆周环44,并且在偏压机构14中存储作为其弹性系数的函数的预定的预加载。
如前所讨论,在偏压机构14中储存预加载力直到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穿经高阻抗的组织进入空腔(譬如硬膜外腔)为止,所述的空腔表现出低于偏压机构的弹力的阻抗。
硬膜外腔管心针12的远端端头36足够钝以避免在套管16经硬膜外腔推进并且与硬脊膜发生接触时,不小心穿透组织,譬如硬脊膜。
套管16的远端或者说端口42的尺寸做得可以让脊椎穿刺针会或者导管通过而进入蛛网膜下腔。可以在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的侧表面上提供各种其它的端口。如图4A和4B所示,在远端端头52的附近提供一个侧向的硬膜外端口54,并且其尺寸做得可以通过硬膜外导管或者血管补丁。供选择地,在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附近提供一或多个小的辅助侧端口56。所述较小的辅助侧端口56例如可以用于送入血管补丁。
图5示出与本发明的钝端头套管16的一个实施形式,包括位于端口42内部的圆周环,如以上所述。所述的圆周环44的尺寸做得内径稍小于管状套管16的内径。从而,圆周环44作为作用在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或者经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而起作用的深度限制机构。如图5所示,外周环44为用于脊椎穿刺针58的深度限制机构。脊椎穿刺针58或者其它的要超出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进行操作的工具包括一个主动部分60,所述的主动部分60的尺寸做得能够穿经减小了直径的端口42。主动部分60的最大延伸由肩台62限制到约6毫米,所述的肩台62的尺寸做得可碰到内圆周环44。在肩台62与内圆周环44之间的碰触限制主动部分60的进一步延伸。
图6和7一起示出本发明的硬膜外导管引导件70与本发明的钝端头套管16相结合的使用情况。硬膜外导管引导件70的尺寸做得小到足以滑动地容置在套管16的管状镗孔23内,但是足够大以接合部分地阻塞端口42的内圆周环44,这有效地限制硬膜外导管引导件70的进一步推进。硬膜外导管引导件70构形为可引导硬膜外导管72穿经侧部硬膜外端口54。例如,硬膜外导管引导件70在轴杆76的远端处设置有插塞部分74。所述的插塞部分74的尺寸和形状做成与端接口42的内圆周环44可相互作用,限制轴杆76的进一步推进。
轴杆76与插塞部分74在一个弯曲的构形中相互作用,迫使导管72相对套管16改变方向。而且,插塞部分74的尺寸做得在接近套管16的侧向硬膜外端口54中提供方向改变。
如图7中所示,硬膜外导管引导件70构形得与套管16的内壁表面78结合,以形成一种管状的槽路,所述的管状槽路可滑动地容置管状的导管72并且向下把所述导管72引导向并且经过侧向的硬膜外端口54。
例如,硬膜外导管引导件70的轴杆76成形为具有部分的管状形状,其外径向尺寸为Ro,并且其尺寸做得可以可滑动地容置在套管16的管状镗孔23中。轴杆76具有一个内径尺寸R1,其尺寸做得使之能够方便地在硬膜外导管引导件70与套管16的内壁表面78之间推进硬膜外导管72。在操作中,轴杆76的内径表面与套管16的内壁表面78相符,以向下引导导管72到侧向硬膜外端口54,并经过侧向硬膜外端口54,进入硬膜外腔内。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钝端头导管16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的一种止挡管心针80插入在事先稳定了的套管16中。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形式,止挡管心针80包括一个放置在轴杆84的远端处的止挡82。止挡82用橡胶或者其它的弹性材料制成,其尺寸做得可以可滑动地容置在套管16的管状镗孔内,而其超过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的推进,通过与内圆周环44的相互作用而受到限制。而且,所述的止挡82的尺寸做得足够小以避免阻塞一或多个辅助的侧向端口56。
止挡管心针80的轴杆84与止挡82同心。因此,轴杆84的外表面88与套管16的侧壁表面78配合以在其间形成一管状通道或者说槽路86,所述的槽路86连通辅助的侧端口56,血液或其他流体通过该侧端口56。
操作图9示出所述的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10的实施形式的使用状况,患者可取侧卧位、坐位或者俯卧位任一种。在患者皮肤上完成适当的麻醉准备。给以局麻以麻醉组织,含刚好在脊突头侧、处在椎间突腔的中线上的腰骶轫带。扩开皮肤切口以容纳钝的管心针12的远端端头36。通过一对侧向的翼形延展部26a和26b用双手的姆指和食指抓握住含有钝的管心针12的钝的套管16。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伸开,施放在双侧椎旁皮肤上,以在套管16和管心针12经扩大了的皮肤切口逐渐推进时为套管16和管心针12提供稳定支架。
施加牢靠而稳定的压力把穿刺针取放系统10推进并穿经扩大的皮肤切口。例如,以大约每秒1钟五毫米的速度推进所述的穿刺针取放系统10大约经第一个四厘米,然后更加慢地推进,一直保持穿刺针取放系统10在中线位置。当穿刺针取放系统10的推进受到阻抗时,把钝的管心针12的远端端头36迫入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中的端口42中,从而压迫偏压机构14的弹簧22。同时,管心针12的近端11的指示器部分24从壳体20的近端27突出。从而,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10提供一触觉和视觉的指示,表明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与以大于偏压机构14弹性力的力阻抗穿刺针取放系统10推进的组织接合。换言之,指示器部分24从壳体20突出指示出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经皮肤和肌肉组织推进。
当套管16的远端端头52进入肌肉组织与硬脊膜之间的硬膜外腔时,偏压机构14的弹性力克服较低的阻抗,并且管心针12的钝的远端端头36受迫向外经过套管16的端口42。同时,管心针12的近端11处指示器部分24部分或者全部地移入壳体20的近端27中的孔34中,从而指示出硬膜外腔已经穿透。使用者释放横向的翼形延展部26a和26b。抓握住套管16并且沿管心针12的轴杆推进约三至四毫米,同时沿倒钩50与硬脊膜组织接合的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转动套管16。当连续地转动受到阻抗时,限制推进和转动套管16。当沿套管16的轴杆推进套管锁定装置29和皮肤胶带28直到胶带接触但是并不压迫皮肤时,将套管16支撑在接合的位置。套管锁定装置29锁定在套筒16的轴杆上,以相对于套管16固定胶带28。胶带28的胶条贴附在皮肤上。不必要进一步地支撑套管16。
在手术过程完成后,以相反的次序取出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10。从皮肤上分离开胶带28,通过反向转动套管16从硬脊膜脱开倒钩50,并且从穿刺孔撤回套管16。
下面参见图10A-10B,图中示出脊椎穿刺针发放装置90的另一个实施形式,所述的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90包括一个套管92,所述的套管92具有一个可滑动地安装在纵向轴镗孔96内的钝管心针94。所述的管心针94具有一个安装在壳体100内的近端98。壳体100包括一个旋转指示的阳型路冗氏锁定配件102,该配件102接合内装有套管92近端106的阴型的路冗氏锁定连接件104。在阳型配件102内部的螺旋弹簧108作用在连接在管心针94上的圆盘110上,以迫使管心针94的远端112从套管92的远端114突出。当管心针遇到克服弹簧108弹力的阻抗时,管心针94的近端98从壳体100的顶部突出,如图10B中所示。
图11A-11B示出套管92的远端114的另一种构形。在此,套管92的环形面116上形成有三个倒钩118。应当理解,可以使用更多或者较少的倒钩,并且其构形可以改变以适应某些组织。在此构形中倒钩118具有第一径向取向的侧面120和第二侧面122,其会聚形成一点124。第一侧面120通过倒钩118的顶侧126和底侧128相交而形成,如图11A和图11B中的倒钩118侧视图所示,图11B示出展开的环形面115的侧视图。
在图12中示出一种脊椎穿刺针发放装置130,其具有一个脊椎穿刺针组件132,该脊椎穿刺针组件132用以上所述的阳型的路冗氏锁定配件102和相应的阴型连接件104安装在壳体100上,其深度受到限制。针134从套管138的远端136突出,在所述的套管138中形成一个导管端口140和一对血液端口142。
所述的血液端口142用于图13中所示的装置144,其中,中空的管心针止挡146可滑动地容置在套管138内。止挡146具有一个端头148,该端头148中形成有圆周槽路150。通过所述槽路形成的横向开口152与管心针止挡146的纵向轴镗孔154相交。橡胶构件156覆盖安装在阳型路冗氏配件102中的管心针止挡的近端158。
导管端口140用于图14中所示的装置144。硬膜外导管引导件162与阳型配件102及套管138结合使用,与液体通道用的导管端口140相交。导管引导件的侧壁164以约45度角与导管端口140相交,以加强液体流动。
图15示出另一种将脊椎穿刺针发放装置固定于患者皮肤的方法。附着系统166包括第一和第二粘合垫片168、170,其每个形成为L形,以具有适用于附着到患者皮肤(图未示)的尺寸的第一段172和向上折用于附着相配合的第二段174的第二段174,譬如通过挷线176或者其它常规的固附方法进行附着。以此方式在第二段之间形成一个其中插入套管180的孔178。第二段174上的压敏胶把插管180固定在两个垫168、170上。在垫168、170的下侧使用粘合剂以附着在患者的皮肤上。
可选择地,在图16示出另一种附着系统184,其中在粘合皮肤片188上安装一个锁定块186。更加具体地,所述的锁定块包括截锥形的基底190,所述的截锥形的基底190具有诸如用粘合剂固定在皮肤片的顶表面193上的底表面192。一个螺纹固着器194螺旋地容置在基底190中,用于贴靠和固定套管196于适当位置。在片188底表面上的粘合剂把所述的片固定在患者的皮肤(图未示)上。
从以上所述可以理解,尽管为了示例说明的目的,在本文中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例如,所公开的本发明实施形式可在上述实施方式之外得以应用,譬如定位疼痛病灶的装置。诸如电极、热换能器的探头、有引导的椎间盘照像探头和光导纤维探头等等,不胜枚举,可以经套管推进以观察硬膜外腔,和定位及区分疼痛病灶位置。因此,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抓握组织的装置,其包括一种管状构件,所述的管状构件在远端端头具有一个围绕一端口的环形表面;和至少一个以一角度从所述管状构件的环形表面突出的倒钩,所述至少一个倒钩每个具有一个锋利的边缘,用于在绕一纵轴线转动所述的管状构件时插入组织并抓握组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倒钩包括多个绕所述环形表面间隔设置的倒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倒钩相互间是单向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状构件包括一个套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表面是带有以一角度从所述环形表面突出的倒钩的钝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圆周环,其在所述管状构件的一内表面上邻接所述远端端头处设置一减小的直径部分。
7.一种用于抓握组织的装置,其包括一个管状构件,所述的管状构件在远端端头具有一个围绕端口的环形表面;多个倒钩,其每个具有一个以一角度从所述管状构件的环形表面突出的锋利边缘;一个第一侧端口,其邻接于所述环形表面设置在所述管状构件的一外壁表面中;和一个第二侧端口,其设置于所述管状构件的一外壁表面并且与所述环形表面间隔开。
8.一种用于抓握组织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个套管,所述套管在远端端头具有一个围绕端口的环形表面;多个具有锋利边缘的倒钩,其每个以一角度从所述套管的环形表面突出,并且所述倒钩设置为在绕一纵轴线转动所述的套管时抓握组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是单向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环形表面突出的倒钩成一锐角。
11.一种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用于经组织发放一工具,所述系统包括一个具有纵向轴镗孔的管,所述的管在远端端头具有一个围绕端口的环形表面;一个壳体,其固定在所述管的近端,所述的壳体具有一个内腔,所述的内腔带有一设于其近端表面中与所述管的近端相对的孔;一工具,其尺寸和形状设置为能够可滑动地容置在所述管的镗孔内,并且具有尺寸为能够穿经所述管的远端端头中的端口的钝的远端端头,和尺寸为能够穿经所述壳体近端表面中的孔的近端端部,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工具在一延伸位置和一缩回位置间移动,在所述延伸位置,所述远端端头伸过管的远端端头,在所述缩回位置,所述远端端头收回到所述管内;和一个弹性压缩构件,其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并且设置为当所述工具在所述延伸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的一中间位置时接合所述工具,以把所述工具迫入所述延伸位置。
12.一种硬膜外抓握装置,包含一套管,所述的套管在远端端头具有一个围绕端口的环形表面;多个倒钩,其每个以一角度从所述套管的环形表面突出;一个第一侧端口,其设置于所述套管的外壁表面中邻接于所述环形表面处;和一个第二侧端口,其设置于所述套管的外壁表面中与所述的环形表面间隔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硬膜外抓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的锋利边缘构造为接合由于绕一纵轴线转动所述套管而呈现在所述套管的环形表面上的组织。
14.一种脊椎工具取放系统,其包括一个套管,所述的套管在远端具有一个围绕端口的环形表面;一个壳体,其固定在所述套管的近端,所述的壳体具有一个内腔,所述的内腔带有形成在其近端表面中与所述管的近端相对的孔;一个管心针,其具有一个尺寸为能够穿经所述套管的远端端头中的端口的钝的远端端头,和一个尺寸为能够穿经所述壳体的近端表面中的孔的近端端部,所述管心针安装在所述套管的远端端头与所述壳体的近端之间,并可以在一加载的第一位置和一放出的第二位置间移动,在所述加载的第一位置,所述近端端部从所述壳体的近端表面突出一预定的距离,在所述放出的第二位置,所述远端端头从所述套管的远端端头突出一预定的距离;和一个弹性压缩机构,当所述管心针的近端端部在所述加载的第一位置从所述壳体的近端表面突出所述预定的距离时,所述弹性压缩机构压缩在所述管心针的一横向凸起的表面和所述壳体的近端表面之间,从而所述弹性压缩机构在所述管心针上施加一预定的预加载力,迫使所述的管心针在所述放出的第二位置从所述套管的远端端头突出其远端端头所述的预定距离。
15.一种脊椎穿刺针系统,其包括一个具有一镗孔的套管,所述镗孔终止于绕一端口的减小了直径的内圆周环中的一远端端头处,所述的内圆周环在所述端口形成一个环形表面;多个具有锋利边缘的倒钩,其以一角度从所述套管的环形表面突出,并且相对所述套管镗孔的一纵轴线圆周对齐;一个壳体,其由一连接到所述套管的一近端部的远端壳体部和一可释放地连接到所述远端壳体部的近端壳体部形成,所述的远端壳体部和所述的近端壳体部封闭形成一个内腔,所述的内腔带有形成在所述壳体近端表面中与所述远端壳体部相对的孔;一个管心针,其具有一尺寸为能够穿经围绕在所述套管的远端端头端口的内圆周环的钝的远端端头部;一以预定的收进距离从所述钝的远端端头部延展的肩台部,所述的肩台部尺寸为能够与所述的内圆周环相作用;和,位于近端处的一指示器部,所述指示器部尺寸为能够穿经设于所述近端壳体部的孔;所述管心针安装在所述套管的远端端头与所述近端壳体部的近端之间,并且可以在一第一设置和一第二设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设置为其近端端部从所述壳体的近端表面突出,所述第二设置为其远端端头从所述套管远端端头突出并且所述肩台部与所述内圆周相接触;和一个弹性压缩机构,当所述管心针的近端部处的指示器部从所述壳体的近端表面突出在所述的第一设置时,所述弹性压缩机构压缩在所述管心针的横向凸起的刚性表面和所述壳体的设有孔的表面之间,从而所述的弹性压缩机构在所述管心针的横向凸起的刚性表面上施加一预定的预加载力,迫使所述的管心针在所述第二设置从所述套管的远端端头突出其远端端头部。
16.一种使用具有至少一个从远端表面突出的倒钩的套管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经一第一层组织插入所述套管;检测所述套管的远端表面与一第二层组织的接触;和沿第一方向绕一纵轴线转动所述的套管,以迫促所述至少一个倒钩与第二层组织接合。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最初滑动地在所述套管的一镗孔内容置一工具,所述工具尺寸和形状为能够可滑动地容置在所述管的镗孔内,并且具有尺寸和形状为能够穿经所述套管的远端表面中的一个环形端口的远端端头部;在所述的至少一个倒钩接合第二层组织后,所述工具的远端端头部通过所述套管远端表面中的环形端口。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具的远端端头部通过所述套管远端表面中的环形端口包括,张开一个压缩了弹性压缩构件使其作用于所述工具的一表面,以迫使所述工具的远端端头通过所述的环形端口。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套管的远端表面与第二层组织的接触包括,当所述套管的远端表面与第二层组织接触时视觉地检测。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检测套管的远端表面与第二层组织的接触之前,在所述套管的远端表面穿透第一层组织时视觉地检测。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通过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绕纵轴线转动所述的套管,使所述至少一个倒钩退出与第二层组织的接合。
22.一种使用一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的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一套管,其具有至少一个从其远端表面突出的倒钩;一钝的管心针,其在弹性的偏压构件的压力下从其远端表面中的一个端口中突出,所述的钝的管心针通过所述的弹性偏压构件的压缩和膨胀可相对于所述的套管的远端表面移动;一指示器部,其由于所述钝的管心针相对于所述套管的远端表面端口突出程度的作用而产生指示;和,一个套管锁定装置,其将胶带与所述套管连接,所述的方法包括在事先切口的第一层相对地高阻抗的组织,把切口扩大到足以让所述钝的管心针远端端头进入;相对于扩大的切口固定所述的脊椎穿插针取放系统;把所述钝的管心针和套管的远端端头推进到扩大了的切口中并且经该切口进入所述相对高阻抗的组织层中;使用所述的指示器,确定所述钝的管心针的远端端头已经穿过所述相对高阻抗的组织层中的扩大了的切口,进入阻抗相对较低的空间中;将所述套管锁定装置固定于所述套管的轴杆上,从而相对所述套管固定胶带,并经所述阻抗较低的空间将所述钝管心针和套管的远端端头推进至与一第二相对高阻抗的组织相接触;使用所述的指示器,确定所述套管的远端端头已经与所述第二相对高阻抗的组织相接触;沿使所述倒钩与所述第二相对高阻抗的组织接合的方向转动所述的套管直到遇到对连续的转动的阻力时,使所述套管进入一接合位置;在沿套管的轴杆推进所述套管锁定装置和胶带直到胶带接触但并不压迫邻近所述扩大了的切口处的第一层相对高阻抗组织时,把套管支持在接合的位置;把胶带粘附到所述第一层相对高阻抗的组织上;及支持所述的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的套管。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通过一下方式退出所述折脊椎穿刺针取放系统从所述第一层相对高阻抗的组织上分离开所述胶带;通过沿从第二相对高阻抗的组织脱开倒钩的方向转动套管,使所述套管进入脱开接合的位置;及从穿刺孔撤回所述套管。
全文摘要
一种脊椎穿刺针系统,所述的脊椎穿刺针系统发出进入硬膜外腔的信号,稳定硬脊膜。所述的系统具有套管(17),所述的套管(17)在远端端头(52)具有一个围绕端口的环形表面和至少一个以一角度从所述管状构件的环形表面突出的倒钩(50),用于抓握和控制组织。每个倒钩(50)具有一个在管状构件绕其总轴旋转时抓握组织的锋利边缘。所述系统的一个实施形式具有绕套管(17)环形表面间隔设置的多个单向倒钩(50)。所述系统包括一种指示器机构,当套管遭遇和穿透组织时,所述的指示器机构给出视觉和触觉指示。所述的系统便于正确地在硬膜外腔或者蛛网膜下腔布置各类导管或者补丁。
文档编号A61B17/34GK1610568SQ02826539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4日
发明者文森特·E·布赖恩, 亚历克斯·昆兹勒 申请人:文森特·E·布赖恩, 亚历克斯·昆兹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