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燃脂塑形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83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智能燃脂塑形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燃脂塑形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包括前幅和后幅,还包括: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池的控制器和至少一个电刺激部,其中,所述电刺激部,设置在所述带体的后幅上,包括平行设置的发热片、电极片,及包覆在所述发热片和电极片外的导电硅胶片;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带体的前幅上,与所述电刺激部电连接,用于根据一智能终端发送的触发信号,向所述电刺激部输出电脉冲信号和/或制热信号;其中,所述智能终端设置在外部移动设备中,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制热和/或电脉冲信号刺激作用下的减脂塑形。
【专利说明】
一种智能燃脂塑形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燃脂塑形带。
【背景技术】
[0002]塑形腰带可通过电子肌肉刺激技术刺激肌肉运动实现燃脂塑形,但传统的塑形腰带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0003]1、内置的电脉冲控制器与外部的工作模式控制器之间有线连接,成本高、体积大;
2、导电点均采用凝胶片进行导电,凝胶片容易滋生细菌,且导电性能不稳定、成本高、使用不方便;3、只有电脉冲功能,模式单一,用户不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进行塑身锻炼。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燃脂塑形带,实现制热和/或电脉冲信号刺激作用下的减脂塑形。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智能燃脂塑形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包括前幅和后幅,还包括: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池的控制器和至少一个电刺激部,其中,
[0007]所述电刺激部,设置在所述带体的后幅上,包括平行设置的发热片、电极片,及包覆在所述发热片和电极片外的导电硅胶片;
[0008]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带体的前幅上,与所述电刺激部电连接,用于根据一智能终端发送的触发信号,向所述电刺激部输出电脉冲信号和/或制热信号;其中,所述智能终端设置在外部移动设备中,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的控制子单元,及与所述控制子单元电连接的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交叉频率电脉冲输出电路、变频电脉冲输出电路和制热信号输出电路,其中,
[0010]所述制热信号输出电路,其输出端与所述发热片连接,用于向所述发热片输出制热信号;所述交叉频率电脉冲输出电路,其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片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子单元输出的控制指令,向所述电极片输出不同频段的电脉冲信号;所述变频电脉冲输出电路,其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片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子单元输出的控制指令,向所述电极片输出频率随所述导电硅胶片的振动频率和强度变化的电脉冲信号。
[0011]进一步地,所述交叉频率电脉冲输出电路包括:与所述控制子单元依次连接的频段选择单元、升压单元、电脉冲变换单元、电脉冲能量收集单元,其中,
[0012]所述频段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子单元输出的控制指令,向升压单元输出特定频段的电脉冲信号;所述电脉冲变换单元,用于将升压后的所述特定频段的电脉冲信号整形为特定波形的电脉冲信号;所述电脉冲能量收集单元,用于调整所述特定波形的电脉冲信号的占空比。
[0013]进一步地,所述变频电脉冲输出电路包括:电脉冲发生单元、变频单元和负载检测单元,其中,
[0014]所述电脉冲发生单元,与所述控制子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子单元输出的控制指令,向所述变频单元输出电脉冲信号;
[0015]所述变频单元,其第一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电脉冲发生单元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片连接;所述负载检测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导电硅胶片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变频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变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导电硅胶片的振动频率和强度,对所述电脉冲发生单元输出的电脉冲信号进行频率调整,并输出给所述电极片。
[0016]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燃脂塑形带,还包括电脉冲输出单元,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交叉频率电脉冲输出电路和变频电脉冲输出电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片连接,用于将所述交叉频率电脉冲输出电路或所述变频电脉冲输出电路输出的电脉冲信号输出给所述电极片。
[0017]进一步地,所述制热信号输出电路包括:与所述控制子单元依次连接的制热发生单元和温度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温度控制单元,用于调节所述制热发生单元向所述发热片输出的制热信号的强度。
[0018]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包括ZigBee模块、蓝牙模块和RF模块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0019]进一步地,所述电刺激部为六个,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带体的后幅上,以对应人的腰腹部以及腰部两侧位置。
[°02°]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与所述充电电池连接的电量显示单元,所述电量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充电电池当前的电量。
[0021]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燃脂塑形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带体的前幅上的充电器和插卡连接器,所述充电器通过所述插卡连接器与所述充电电池连接。
[0022]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3]1、设置在带体后幅上的控制器与设置在移动设备中的智能终端无线连接,控制器通过接收智能终端无线发送的控制指令,实现工作模式的切换,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有线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智能燃脂塑形带,体积小,携带更方便。
[0024]2、电刺激部由发热片、电极片和导电硅胶片组成,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凝胶片进行导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智能燃脂塑形带,成本低,更加环保卫生,导电性能也更加稳定。
[0025]3、由于在电刺激部增设了发热片,控制器中的制热信号输出电路能够通过发热片向用户提供制热功能,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智能燃脂塑形带,不仅能够提供电脉冲功能,还能提供制热功能,在电脉冲给肌肉刺激的作用下加上制热功能可使脂肪更加快速、高效的燃烧,实现更好的燃脂塑形效果。
【附图说明】
一种智能燃脂塑形带的制作方法附图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燃脂塑形带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燃脂塑形带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燃脂塑形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包括前幅和后幅,还包括: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池的控制器和至少一个电刺激部,其中,
[0029]所述电刺激部,设置在所述带体的后幅上,包括平行设置的发热片、电极片,及包覆在所述发热片和电极片外的导电硅胶片;
[0030]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带体的前幅上,与所述电刺激部电连接,用于根据一智能终端发送的触发信号,向所述电刺激部输出电脉冲信号和/或制热信号;其中,所述智能终端设置在外部移动设备中,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
[003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智能燃脂塑形带,通过设置在带体后幅上的控制器与设置在移动设备中的智能终端无线连接,控制器通过接收智能终端无线发送的控制指令,实现工作模式的切换,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有线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智能燃脂塑形带,体积小,携带更方便。
[0032]另外,电刺激部由发热片、电极片和导电硅胶片组成,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凝胶片进行导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智能燃脂塑形带,成本低,更加环保卫生,导电性能也更加稳定。
[0033]再者,由于在电刺激部增设了发热片,控制器中的制热信号输出电路能够通过发热片向用户提供制热功能,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智能燃脂塑形带,不仅能够提供电脉冲功能,还能提供制热功能,在电脉冲给肌肉刺激的作用下加上制热功能可使脂肪更加快速、高效的燃烧,实现更好的燃脂塑形效果。
[003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燃脂塑形带的示意框图,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智能燃脂塑形带,包括后幅6、前幅7及前幅装饰件8,其中,后幅6上均匀等距设置了六个电刺激部,每个电刺激部包括平行设置的电极片5和发热片9;前幅7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六个电刺激部电连接,包括壳体1、导光片2、控制器的电路模块3和充电电池4。其中充电电池4用于为控制器的电路模块3供电,导光片2用于将电路模块3上的指示灯光均匀的传导至壳体I上便于显示给用户。
[0035]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燃脂塑形带的电路原理图,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智能燃脂塑形带,包括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池104的控制器10和六个电刺激部20,其中,
[0036]所述电刺激部20,设置在智能燃脂塑形带带体的后幅上,包括平行设置的发热片(附图中未示出)、电极片(附图中未示出),及包覆在所述发热片和电极片外的导电硅胶片(附图中未示出);
[0037]所述控制器10,设置在智能燃脂塑形带带体的前幅上,与所述电刺激部电20连接,用于根据一智能终端30发送的触发信号,向所述电刺激部20输出电脉冲信号和/或制热信号;其中,所述智能终端30设置在外部移动设备中,与所述控制器10无线连接。
[0038]所述智能终端30设有多个触发按键,所述触发按键包括电脉冲模式调节触发按键、电脉冲强度调节触发按键、电脉冲时间调节触发按键、消耗热量统计分析触发按键、信息显示触发按键和智能程序设定触发按键,用户可以通过所述智能终端上设置的触发按键向控制器发送无线信号,以控制智能燃脂塑形带的工作模式(如制热模式、电脉冲模式或制热电脉冲模式)、制热强度、电脉冲信号强度、工作时长等。
[0039]参见图2,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10包括: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的控制子单元100,及与所述控制子单元100电连接的无线信号收发模块105、交叉频率电脉冲输出电路102、变频电脉冲输出电路103和制热信号输出电路101,其中,
[0040]所述制热信号输出电路101,其输出端与所述发热片连接,用于向所述发热片输出制热信号;所述交叉频率电脉冲输出电路102,其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片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子单元100输出的控制指令,向所述电极片输出不同频段的电脉冲信号;所述变频电脉冲输出电路103,其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片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子单元100输出的控制指令,向所述电极片输出频率随所述导电硅胶片的振动频率和强度变化的电脉冲信号。
[0041]参见图2,进一步地,所述交叉频率电脉冲输出电路102包括:与所述控制子单元100依次连接的频段选择单元1020、升压单元1021、电脉冲变换单元1022、电脉冲能量收集单元1023,其中,
[0042]所述频段选择单元1020,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子单元100输出的控制指令,向升压单元1021输出特定频段的电脉冲信号,以使所述升压单元1021将所述特定频段的电脉冲信号进行升压;所述电脉冲变换单元1022,用于将升压后的所述特定频段的电脉冲信号整形为特定波形的电脉冲信号;所述电脉冲能量收集单元1023,用于调整所述特定波形的电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以控制向所述电极片输出的电脉冲信号的强度。
[0043]本实施例中所述频段选择单元1020可以输出的频段包括三个:O?5KHz的低频频段,5?15KHz的中频频段,15?25KHz的高频频段。
[0044]参见图2,进一步地,所述变频电脉冲输出电路103包括:电脉冲发生单元1030、变频单元1031和负载检测单元1032,其中,
[0045]所述电脉冲发生单元1030,与所述控制子单元100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子单元100输出的控制指令,向所述变频单元1031输出电脉冲信号;
[0046]所述变频单元1031,其第一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电脉冲发生单元1030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片连接;所述负载检测单元1032,其输入端与所述导电硅胶片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变频单元1031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变频单元1031,用于根据所述负载检测单元1032检测到的所述导电硅胶片的振动频率和强度,对所述电脉冲发生单元1030输出的电脉冲信号进行频率调整,并输出给所述电极片。
[0047]参见图2,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燃脂塑形带还包括电脉冲输出单元106,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交叉频率电脉冲输出电路102和变频电脉冲输出电路103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片连接,用于将所述交叉频率电脉冲输出电路102或所述变频电脉冲输出电路103输出的电脉冲信号输出给所述电极片。
[0048]参见图2,进一步地,所述制热信号输出电路101包括:与所述控制子单元100依次连接的制热发生单元1010和温度控制单元1011,其中,所述温度控制单元1011,用于调节所述制热发生单元1010向所述发热片输出的制热信号的强度。
[0049]本实施例中,制热信号输出电路101输出的温度区间为15°C_65°C,用户可以根据个体需要,通过智能终端30设置制热温度。
[0050]优选地,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105包括ZigBee模块、蓝牙模块和RF模块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0051]优选地,所述六个电刺激部20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智能燃脂塑形带带体的后幅上,以对应人的腰腹部以及腰部两侧位置。
[0052]参见图2,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10还包括与所述充电电池104连接的电量显示单元107,所述电量显示单元107用于显示所述充电电池104当前的电量。
[0053]参见图2,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燃脂塑形带还包括设置在智能燃脂塑形带带体的前幅上的充电器50和插卡连接器40,所述充电器50通过所述插卡连接器40与所述充电电池104连接。
[0054]优选地,充电电池104和控制子单元100之间设置有电源开关(附图中未示出)。当充电器50通过插卡连接器40向充电电池104充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电源开关使控制子单元100停止工作,直至充电完成。
[0055]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智能燃脂塑形带,通过设置在带体后幅上的控制器与设置在移动设备中的智能终端无线连接,控制器通过接收智能终端无线发送的控制指令,实现工作模式的切换,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有线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智能燃脂塑形带,体积小,携带更方便。
[0056]另外,电刺激部由发热片、电极片和导电硅胶片组成,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凝胶片进行导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智能燃脂塑形带,成本低,更加环保卫生,导电性能也更加稳定。
[0057]再者,由于在电刺激部增设了发热片,控制器中的制热信号输出电路能够通过发热片向用户提供制热功能,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智能燃脂塑形带,不仅能够提供电脉冲功能,还能提供制热功能,在电脉冲给肌肉刺激的作用下加上制热功能可使脂肪更加快速、高效的燃烧,实现更好的燃脂塑形效果。
[0058]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主权项】
1.一种智能燃脂塑形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包括前幅和后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池的控制器和至少一个电刺激部,其中, 所述电刺激部,设置在所述带体的后幅上,包括平行设置的发热片、电极片,及包覆在所述发热片和电极片外的导电硅胶片;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带体的前幅上,与所述电刺激部电连接,用于根据一智能终端发送的触发信号,向所述电刺激部输出电脉冲信号和/或制热信号;其中,所述智能终端设置在外部移动设备中,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燃脂塑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的控制子单元,及与所述控制子单元电连接的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交叉频率电脉冲输出电路、变频电脉冲输出电路和制热信号输出电路,其中, 所述制热信号输出电路,其输出端与所述发热片连接,用于向所述发热片输出制热信号;所述交叉频率电脉冲输出电路,其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片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子单元输出的控制指令,向所述电极片输出不同频段的电脉冲信号;所述变频电脉冲输出电路,其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片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子单元输出的控制指令,向所述电极片输出频率随所述导电硅胶片的振动频率和强度变化的电脉冲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燃脂塑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频率电脉冲输出电路包括:与所述控制子单元依次连接的频段选择单元、升压单元、电脉冲变换单元、电脉冲能量收集单元,其中, 所述频段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子单元输出的控制指令,向升压单元输出特定频段的电脉冲信号;所述电脉冲变换单元,用于将升压后的所述特定频段的电脉冲信号整形为特定波形的电脉冲信号;所述电脉冲能量收集单元,用于调整所述特定波形的电脉冲信号的占空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燃脂塑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电脉冲输出电路包括:电脉冲发生单元、变频单元和负载检测单元,其中, 所述电脉冲发生单元,与所述控制子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子单元输出的控制指令,向所述变频单元输出电脉冲信号; 所述变频单元,其第一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电脉冲发生单元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片连接;所述负载检测单元,其输入端与所述导电硅胶片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变频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变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导电硅胶片的振动频率和强度,对所述电脉冲发生单元输出的电脉冲信号进行频率调整,并输出给所述电极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燃脂塑形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脉冲输出单元,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交叉频率电脉冲输出电路和变频电脉冲输出电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电极片连接,用于将所述交叉频率电脉冲输出电路或所述变频电脉冲输出电路输出的电脉冲信号输出给所述电极片。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燃脂塑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信号输出电路包括:与所述控制子单元依次连接的制热发生单元和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温度控制单元,用于调节所述制热发生单元向所述发热片输出的制热信号的强度。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燃脂塑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包括Z i gBee模块、蓝牙模块和RF模块中的任一种或多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燃脂塑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部为六个,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带体的后幅上,以对应人的腰腹部以及腰部两侧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燃脂塑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与所述充电电池连接的电量显示单元,所述电量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充电电池当前的电量。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燃脂塑形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带体的前幅上的充电器和插卡连接器,所述充电器通过所述插卡连接器与所述充电电池连接。
【文档编号】A61N1/36GK205698900SQ201620284899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7日
【发明人】陈乐广, 冯俊华, 夏重阳
【申请人】东莞市诺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