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水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3692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水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现代医学认为,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侵入人体、持续复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造成肝组织慢性进行性损伤、成为难以治愈的传染性疾病。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是湿热毒邪犯肝、风痰瘀血滞留为患。湿邪不能发泄,“郁蒸而助热”,热邪不能宣达,又蕴结而助湿。湿得热而益深,热因湿而愈炽,湿热熏蒸于里,郁结脾胃,脾胃失调,累及肝胆,气机阻滞、而现胁痛、口苦、纳差等症状,酒食过度而伤脾胃、情致内伤七情郁结,久之气滞血瘀,皆为本病原因。肝病迁延,正虚邪恋,故治疗原则应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且不宜操之过急。“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病,舒缓而治之也。”故治乙肝,中药尤以丸剂宜之。
本发明用药组方重量比为当归4千克,云苓4千克,青黛4千克,白矾4千克,黄七4千克,三七参4千克,仙鹤草2千克,仙灵脾2千克,珍珠草2千克,白花蛇舌草2千克,蚤休2千克,柴胡2千克,丹参2千克,五味子2千克,菟丝子2千克,枸杞子2千克,女贞子2千克,猪苓2千克,大黄2千克,炙鳖甲2千克,虎杖2千克,黑蚂蚁2千克。
方中青黛、白花蛇舌草、珍珠草、猪苓等味,清热解毒、利水除黄、抗炎抗病毒;仙鹤草、黄七等味,护肝保肝,抑制病毒对肝细胞的损害,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改善肝脏微循环,清除免疫复合物,改善肝脏血氧供给,抗肝纤维化;黄七、黑蚂蚁、云苓等益气健脾;白矾燥湿化痰、除黄杀虫;柴胡疏肝解郁;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滋补肝肾,降低转氨酶;配以当归、黄七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生成,使大小三阳转阴。综合上述,本发明功能可概括为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健脾,滋补肝肾。其特点在于服药方便,转阴率高,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一般一个疗程(3个月)经医院检查,各项乙肝指标可恢复正常值,且不反弹。
本丸剂加工方法如下将上药干燥去杂,打成极细粉,掺水和丸如绿豆大小,干燥后封装,每袋装成品药丸30克,此为一日量。每早、中、晚分三次,用蜂蜜调拌、温开水送服。三个月为一个疗程。12周岁以下儿童,日服量减半。服药期间忌烟、酒、辛辣食物及房事。
临床疗效资料见附《乙肝转阴丸治疗乙型肝炎100例临床报告》。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水丸“乙肝转阴丸”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比的药物研粉、掺水和丸、干燥后分剂装袋当归4千克,云苓4千克,青黛4千克,白矾4千克,黄七4千克,三七参4千克,仙鹤草2千克,仙灵脾2千克,珍珠草2千克,白花蛇舌草2千克,蚤休2千克,柴胡2千克,丹参2千克,五味子2千克,菟丝子2千克,枸杞子2千克,女贞子2千克,猪苓2千克,大黄2千克,炙鳖甲2千克,虎杖2千克,黑蚂蚁2千克。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水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由当归、云苓、青黛、白矾、黄七、三七参、仙鹤草、仙灵脾、珍珠草、白花蛇舌草、蚤休、柴胡、丹参、五味子、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猪苓、大黄、炙鳖甲、虎杖、黑蚂蚁等味中药组成。经研极细粉后,掺水和丸如绿豆大,干燥后分装袋中,每袋成品药丸30克,此为一日三次服量。蜂蜜调拌,温开水送服。本发明功效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活血化淤、益气健脾、滋补肝肾,特点在于转阴率高,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一般一个疗程(3个月)各项乙肝指标可恢复正常值,且不反弹。
文档编号A61P1/00GK1557354SQ20041000092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5日
发明者吴多亮 申请人:吴多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