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078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目前,西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多采用免疫抑制或调节疗法、抗组胺药、激素类药、钙剂及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等。包括口服、外用、注射剂等多种剂型,常见的有第一代抗组胺药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赛庚啶等,第二代抗组胺药阿斯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依巴斯丁等,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化学药显效迅速,能在较短时间内减轻和控制症状。但长期使用易形成依赖,不良反应相对较多,愈后复发率高,长时间使用可导致头痛、抑郁、眩晕、疲乏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和心律不齐、心率失常等心血管系统副作用。另外,还有腹泻、便秘、定向力障碍、复视、鼻出血、肌痛、精神失常及男性乳房发育、精子减少、女性月经不调等不同的副作用。目前尚未见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有效又无副作用的西药报道。最近,关于堪称治疗皮肤过敏“王牌药物”的西药——息斯敏的不良反应的报道,使大众更加关注西药的毒副作用。据悉,我国山东省和河南省的两家医院先后于1991年和1992年报道了息斯敏导致药物性皮炎和诱发心绞痛的不良反应病例;1992年初,英国宣传媒体大量报道了息斯敏和特非那定引起心脏病的事件;同年,英国药物安全性委员会(CSM)共收到了94份有关组胺H1-受体阻断药息斯敏的不良反应报告,其中3份与严重的室性心率失常有关,还有3份猝死和其他死亡的报告;1992年至1996年,英国科学家就“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是否会导致室性心率不齐”进行了庞大而漫长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能关闭心肌的钾离子通道并延长其动作电位,使心电图QT周期延长,导致室性心律不齐。用药与未用药人群息斯敏诱发心率不齐的相对危险率较高,而且其代谢物对心脏仍有影响。实验还显示,50岁以上的用药者发生室性心律不齐的概率是年轻人的6倍。由以上事实得知西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多而严重,且西药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过敏体质。由于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且本病发生日渐增多,人们对安全、有效地治疗此类疾病的要求在不断增加。故而抗皮肤过敏药物的研发也势必向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方向迈进。而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正适应了这一需求。这些都为中医药提出了任务,并提供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和机会。
随着现代药理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中药抗皮肤过敏研究愈来愈受重视,并发现多种单味和复方中药及其提取物或有效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临床上用于防治过敏性皮肤病也取得了较好收效,且无严重副作用。中药治疗皮肤过敏为多方位、多靶点调节,如抑制IgE的产生、保护和稳定靶细胞膜(减少和防止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对抗过敏介质、中和变应原等,改善患者的过敏体质,从整体上纠正免疫系统状态异常,多途径调控免疫。且与西药相比毒副作用小,愈后不易复发。但就现有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中药制剂的研究状况来看,多侧重于药物“抗过敏”方面的研究;没有更多关注对过敏所致皮损的修复,对其机理及治疗的深入研究尚显欠缺,新型药物研发少。就过敏性皮炎(湿疹等)而言,过敏反应及抗过敏治疗固然重要,但皮肤的损伤及修复同样不可忽视。当前市场销售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中成药以外用药占绝大多数,且以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药品为主,几乎占据50%的皮肤科外用药市场份额。专治皮肤瘙痒症、过敏性皮炎(湿疹等)的药物为数不多,中药品种更是寥寥可数,目前市场销售主要中药品种主要为外用药,如甘霖洗剂、皮肤康洗液、水黄肤乐膏、美月乳膏、松花散等,洁尔阴洗液等,内服药皮敏胶囊、肤痒颗粒等。但是,无论外用药还是内服药都主要是起到缓解或消减瘙痒、斑疹等症状,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过敏体质、纠正免疫系统状态异常,对过敏后引起的皮肤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疗效甚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即“肤敏”复方药剂。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莲子10-50份 苦参5-10份丹参10-20份防风5-10份白鲜皮5-10份 马齿苋5-10份 皂角刺5-10份 生甘草1-6份制备本发明药物的配方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莲子15-25份 苦参6-8份 丹参10-15份防风6-8份白鲜皮6-8份 马齿苋6-8份 皂角刺6-8份生甘草3-5份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莲子20份 苦参8份丹参15份防风8份白鲜皮8份 马齿苋8份 皂角刺8份生甘草4份本发明治疗皮肤病的药物的药剂可以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包括汤剂和胶囊剂。
按《中华临床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所述,诸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为苦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苦,寒;主归大肠、肝、心、膀胱经;具清热燥湿,止痒,杀虫利尿,止血止痢之功效。白鲜皮,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苦,寒;主归脾、胃经;具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亦具祛风之功)之功效。防风,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辛、甘,微温;主归肺、脾、肝经;具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痒(祛风止痒),止痉之功效。莲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甘、涩,平;主归脾、肾、心经;具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养心之功效。丹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苦,微寒;主归心、心包、肝经;具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之功效。
本发明汤剂的制备方法可采用按上述处方称取药物,第一次加10量的水浸泡半小时,煎煮60分钟,过滤,第二、三次各用6倍量水各煎煮30分钟,合并药液即可。
还可采用水提醇沉法对8味药煎煮3次,第一次用10倍量的水煎煮120分钟,后两次各用6倍量的水煎煮60分钟,最后浓缩药液成浸膏;再在浸膏中加95%乙醇,将浓度调至60%,放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干燥、制粒,装胶囊。
也可采用附图10所示的工艺来制备胶囊剂。
其中的工艺参数为水 煎 煮煎煮次数3次;加水量第一次10倍量,后两次6倍量;煎煮时间分别为2hrs、1hrs、1hrs。
澄清工艺澄清剂ZTC1+1澄清剂;水煎液浓度1公斤药材2升溶液;澄清剂用量A组分用水配成1%水溶液,B组分用1%醋酸配成1%醋酸溶液,先加B组分后加A组分。澄清剂A、B与溶液体积的最佳比例为1∶2∶50。
大孔树脂工艺树脂型号D101本发明是基于下述技术原理而创制出来的全方以苦参、白鲜皮为君药,防风、莲子、丹参等药为臣、佐、使之药。苦参、白鲜皮均具清热渗湿、化湿止痒之功,历来为治疗皮肤湿热瘙痒首选之品;二药共奏清热渗湿止痒之功。防风、莲子、丹参等药为臣、佐、使之药,助君药“清热渗湿止痒”,并共奏“祛风止痒,去腐生肌”之效。防风为解表疏风、祛风之要药,也为传统祛风止痒之要药;莲子为脾经之要药,益脾气、养脾阴,对过敏性之机体有调节脾胃之枢、强后天之本的功效,其可助水湿运化,以增渗湿之力;其益脾之气阴,长肌肉,可助受损肌肤修复。丹参为活血化瘀、去瘀生新、消痈之品,与它药合用,可解决“血壅肤损”之难,起化瘀消肿之效;其活血之力,可以“血行风白灭”之理,助君臣之药“祛风止痒、清热渗湿、去腐生肌”。此外,莲子心具清心除烦之力,与丹参除烦之功相协,还可解决过敏性皮肤病人因瘙痒等症引致的烦躁不安等症。
从现代医学及药理学原理看,与现在治疗皮肤过敏的西药或中药及其制剂相比,“肤敏”复方既有抗过敏、阻断抗原抗体反应、减缓或消除过敏反应的作用,又注重了对过敏后所致皮损的治疗及组织修复方面的用药。此为本方的特色所在,也体现出中药复方整体治疗、多途径、多靶点调节的作用。
全方共八味植物类中药材,通过前期临床观察和全方的药效学试验等实验验证,该方确有“祛风止痒、清热渗湿、去腐生肌”之功效,具有阻断抗原抗体反应、减缓或清除过敏反应的抗过敏作用及组织修复作用,在治疗湿疹等皮肤过敏性疾病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和良好的开发前景。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从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结合入手,针对过敏性皮肤病中湿疹“湿热”型之“风邪为患、湿热蕴结、血壅肤损”的病机关键,通过“祛风止痒、清热渗湿、去腐生肌”,综合调治,以达消敏、抗敏、修复皮损之功效。本发明在“祛风止痒、清热渗湿”的同时,注重皮损修复方面的用药,以“去腐生肌”;因而全方具有“祛风止痒、清热渗湿、去腐生肌”的功效。
本发明“肤敏”复方与同类中药制剂相比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和优点为对过敏后继所致皮损的修复及抗组织纤维化作用显著,此为该方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特色及优势所在。据市场调查,对能高效、长效抗过敏,并具有良好促进皮肤损伤修复的内服药物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市场份额逐年扩大,“肤敏”复方的研制正是迎合了这一市场需求。该复方将为市场提供一个既能抗过敏,又能修复皮肤损伤的新型中药内服药物。


图1为本发明药剂对小鼠同种被动反应的影响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药剂对小鼠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药剂对DNCB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药剂对右旋糖酐所致小鼠皮肤瘙痒的作用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药剂对组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药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药剂对小鼠颅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药剂对致敏豚鼠血清IgE的测定实验结果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制备胶囊剂工艺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按下列配比称取原料莲子30克苦参10克丹参20克 防风15克白鲜皮10克 马齿苋10克 皂角刺10克生甘草5克制备方法按上述处方称取药物,第一次加10量的水浸泡半小时,煎煮60分钟,过滤,第二、三次各用6倍量水各煎煮30分钟,合并药液即可。
实施例2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莲子40克苦参15克丹参30克 防风15克白鲜皮15克 马齿苋10克 皂角刺10克生甘草8克采用水提醇沉法对8味药煎煮3次,第一次用10倍量的水煎煮60分钟,后两次各用6倍量的水煎煮30分钟,最后浓缩药液成浸膏;再在浸膏中加95%乙醇,将浓度调至60%,放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干燥、制粒,装胶囊。
实施例3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莲子40克苦参15克丹参30克 防风15克白鲜皮10克 马齿苋10克 皂角刺10克生甘草5克然后按附图10所示的工艺来制备胶囊剂。
工艺参数为水 煎 煮煎煮次数3次;
加水量第一次10倍量,后两次6倍量;煎煮时间分别为2hrs、1hrs、1hrs。
澄清工艺澄清剂ZTC1+1澄清剂;水煎液浓度1公斤药材2升溶液;澄清剂用量A组分用水配成1%水溶液,B组分用1%醋酸配成1%醋酸溶液,先加B组分后加A组分。澄清剂A、B与溶液体积的最佳比例为1∶2∶50。
大孔树脂工艺树脂型号D101下面用本发明的药理毒理研究结果及临床试验结果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和优益性1临床研究资料1.1临床病例收集概况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根据“病证结合,同步调治”的治则,制作过敏性疾病临床诊疗观察表,用于收集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
1999年3月至2003年12月间,共系统收集了331例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病例,其中过敏性皮肤病219例,占总病例数的66.13%。
在219例皮肤过敏患者中,男97例,女112例,男∶女=1∶1.2。年龄最大67岁,最小2岁。10岁以下35人,占15.93%;10-20岁8人,占26.48%;21-30岁62人,占28.31%;31-40岁29人,占13.24%;41-50岁20人,占9.13%;51-70岁15人,占6.86%。临床应用“肤敏”治疗219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显效175例,有效3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6.80%。
1.2典型病案举例(1)李××,男,53岁。四肢严重过敏。表现为成片的丘疱疹、融合成片状苔藓样病变,上覆白色鳞屑,皮肤呈红褐色。剧痒,由于搔抓,伴疤痕和血痂,皮肤增厚、干燥、呈皮革状,皮损严重。于2002年5月就诊,以“肤敏”复方加味治疗2周后,症状明显改善,皮肤瘙痒减轻、丘疹减少、疹块颜色明显减退。继服5剂,增厚皮肤减退、痒感消失,遗有皮肤干燥脱屑,继续治疗1月,则皮损完全修复,长出新皮,皮肤颜色恢复红润,诸症消失。
(2)周×,女,39岁。皮肤泛发风团痒疹3月余。初起为大小不等风团样损害,灼热瘙痒,继之迅速蔓延至全身,疹块色淡、瘙痒难耐,每遇风害加重。持续数小时自行消退,每日发作数次。2002年9月就诊,服以“肤敏”4剂后,痒疹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疹块范围亦见缩小,恶风消失,仅双前肢偶见数个疹团。继续治疗3周后,病情未再反复。
(3)王×,男,17岁。颜面及颈部出现癍片状皮疹,以前额、双颊出居多。色红,部分溃破有渗液,伴红肿脱屑,时痒时痛,经日晒或食鱼虾等后更甚。2002年9月就诊,用“肤敏”复方治疗,服3剂后,皮肤红癍颜色减退、溃破面收敛、痒感减轻。继续服药1月后,颜面部癍疹消失,皮肤光洁如初,食鱼虾未复发,疗效稳定。
(4)宋××,女,35岁,腰腹部出现丘疹及小水疱,部分伴有脓疱,皮肤色红、自觉瘙痒,抓之有渗液。于2003年11月就诊,以“肤敏”治疗2周后,以上症状显著减轻,继续用药1月后,基本痊愈。
临床观察显示,“肤敏”复方对过敏性皮肤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消除炎症反应及止痒作用迅速而明显。此外,“肤敏”对皮肤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尤为突出。在其临床所医治的大部分皮肤过敏患者当中,愈后基本不留疤痕,无色素沉着,受损肌肤完好如前。这与后来实验研究中对药物刺激所致动物(小鼠)皮肤损伤有良好修复效果的发现一致。这也是本方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优势所在。通过临床观察,证实了“肤敏”复方治疗皮肤过敏的确切疗效。
2药理毒理试验资料2.1对小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的影响表1 对小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X±SD)组 别n 剂量(g/kg)吸光度(A) 抑制率(%)空白对照 14 等容量NS 0.126±0.025扑 尔 敏 13 0.004 0.056±0.016**55.6常规剂量 13 34 0.078±0.014**62.0高 剂 量 11 1020.072±0.018**58.1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
结果表明(见图1)“肤敏”水煎剂对小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肤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2对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的影响表2对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X±SD)组 别 n 剂量(g/kg)吸光度(A)抑制率(%)空白对照10 等容量NS 0.175±0.052扑 尔 敏10 0.004 0.052±0.015**69.0常规剂量10 34 0.129±0.016*30.1高 剂 量10 102 0.106±0.014**40.6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
结果表明(见图2)“肤敏”水煎剂两剂量组对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常规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3对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表3 对DNCB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X±SD)组 别 n剂量(g/kg)耳肿胀度空白对照16等容量NS 4.058±0.797醋酸泼尼松 16 0.005 1.388±0.712**常规剂量16 34 2.822±0.795**高 剂 量16 1022.544±1.275**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
结果表明(见图3)“肤敏”水煎剂能显著抑制由DNCB引起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两“肤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4对右旋糖酐所致小鼠皮肤瘙痒的作用表4对右旋糖酐所致小鼠皮肤瘙痒的作用(X±SD)组 别 n 剂量(g/kg) 搔痒次数 搔痒持续时间空白对照 12 等容量NS31.7±12.5 165.8±48.3扑 尔 敏 14 0.004 15.6±8.5**34.6±19.9**常规剂量 12 3419.9±6.8**60.1±25.0**高 剂 量 14 102 16.7±5.4**51.3±18.6*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
结果表明(见图4)无论是搔痒次数还是搔痒持续时间,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高剂量组搔抓持续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各组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5对组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表5对组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X±SD)组 别 n剂量(g/kg) 吸光度(A)抑制率(%)空白对照16等容量NS 0.496±0.121扑 尔 敏15 0.0040.130±0.063**73.8常规剂量14 34 0.213±0.078**57.0高 剂 量14 102 0.255±0.104**48.6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
结果表明(见图5)“肤敏”水煎剂两剂量组能明显拮抗组胺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两“肤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6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表6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X±SD)组 别 n 剂量(g/kg) 耳肿胀度空白对照 10 等容量NS 15.4±1.54醋酸泼尼松 10 0.005 8.2±0.5**常规剂量 10 3412.3±2.37**高 剂 量 10 102 10.1±1.56**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
结果表明(见图6)“肤敏”水煎剂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两“肤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7对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表7对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X±SD)组 别 n剂量(g/kg)脱颗粒率(%) 抑制率(%)空白对照10等容量NS 85.0±4.5色甘酸钠10 0.02530.2±6.4**64.4常规剂量10 23.4 67.0±7.6**21.2高 剂 量10 70.2 53.8±8.8**36.6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
结果表明(见图7)“肤敏”水煎剂两剂量组对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且非常显著性意义。
2.8对致敏豚鼠血清IgE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见图8)“肤敏”水煎剂两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两“肤敏”组能使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球蛋白IgE的产生减少。
表8对致敏豚鼠血清IgE的测定实验(X±SD)组 别 n 剂量(g/kg)IgE值(iv/ml)空白对照10 等容量NS 50.5±4.3模型对照10 等容量NS 90.9±12.9**常规剂量10 20.15 68.4±5.8*高 剂 量10 60.45 65.2±8.9*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
2.9急性毒性试验由于浓度及体积的限制,无法计算出LD50,故测定最大给药量。
取18-22g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2组,试验前禁食不禁水12h,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NS,给药组灌胃“肤敏”水煎剂浓缩液(132g/kg)40ml/kg,一日内灌胃给药三次,每次间隔4-5h,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110倍。然后连续观察7天。每日观察、比较两组小鼠的外观、行为及毒性反应,隔日称一次体重。
结果观察7天内各组动物无死亡,未见明显中毒症状,解剖也未见脏器有明显病变。因急性毒性试验给药剂量按70kg成人体重计算为临床用量110倍,故可认为“肤敏”水煎剂是安全的。
2.10实验过程中的其它观察结果在DNCB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中,各组动物均给予DNCB致敏,由于DNCB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致使各组小鼠腹部致敏处皮肤呈黑褐色硬结状损伤。在随后的7天给药过程中发现常规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小鼠的皮损修复现象明显强于阳性和空白对照组。两“肤敏”给药组皮肤损伤面愈合及新肌生长的时间较短,修复程度较好,皮损部位色素沉着减轻,颜色逐步淡化。硬结软化,渗出减少,并且逐渐长出新的肌肤,至给药最后一天,大部分小鼠皮损已基本修复,长出新皮,少数动物甚至皮肤完好如初;给予醋酸泼尼松的阳性对照组动物皮损也有缓慢修复,但修复速度和程度低于“肤敏”组。小鼠皮肤硬结状有所改善,但损伤面愈合迟缓,新肌生长速度较慢;给予NS的空白对照组小鼠完全依靠自身能力进行皮损修复,其速度和程度明显弱于各给药组。部分动物由于搔抓、啃咬受损肌肤而致创面感染扩散。
以上观察结果表明“肤敏”水煎剂两剂量组有促进皮肤组织损伤修复的功能。即验证了临床上本方具有“去腐生肌”之功效。
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肤敏”为抗皮肤过敏的有效方药。能够作用于过敏反应的多个环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或非常显著性意义,且具有皮损修复效果。从而提供了本方疗效的实验理论依据。这与“肤敏”复方应用于临床多年,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取得显著收效的实践结论相符。
经临床观察及实验结果表明,在治疗过敏性皮肤病过程中,与同类西药制剂相比,“肤敏”复方虽在发挥疗效速度方面仅与西药相近,但在后继治疗观察中的有效持续时间、皮损修复作用明显较强与西药,毒副作用、愈后复发率等方面低于西药。特别是对过敏后所引起的肌肤损伤的修复和抗组织纤维化方面显示出了较强优势。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莲子10-50份苦参5-10份 丹参10-20份防风5-10份白鲜皮5-10份 马齿苋5-10份 皂角刺5-10份 生甘草1-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莲子15-25份苦参6-8份 丹参10-15份防风6-8份白鲜皮6-8份马齿苋6-8份皂角刺6-8份生甘草3-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莲子20份 苦参8份丹参15份 防风8份白鲜皮8份 马齿苋8份 皂角刺8份 生甘草4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汤剂或胶囊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药物即“肤敏”复方药剂。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莲子10-50份、苦参5-10份、丹参10-20份、防风5-10份、白鲜皮5-10份、马齿苋5-10份、皂角刺5-10份、生甘草1-6份。
文档编号A61K9/48GK1596953SQ20041004060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日
发明者李庆生 申请人:李庆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